查看原文
其他

在“做小姐”被羡慕、出轨横行的时代,怀念相守到白头的爱情。

2018-01-16 议城

你知道中国是儿童自杀第一大国吗?

从前的爱情很慢,慢到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牵了手便是一辈子。平凡,却美得让人想哭

——兹心


前段时间,某明星的出轨新闻频频上热搜,许多人开始感慨:


在这个上了床也不一定有结果的年代,劈腿出轨的成本越来越低,人心越来越浮躁。


一纸婚书,海誓山盟,听起来像是莫大的讽刺。


此时再回顾我们祖辈父辈的婚姻,才发现那种“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爱情,愈发地温暖美好,令人羡慕不已。



1月4日下午,80多岁的吴老太出门后一直没回家。


民警和家人找到她时,她正在静静地清理老伴坟前的积雪和杂物。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你在身边,你就是世界;


你不在身边,整个世界都是你。



爷爷105岁,奶奶100岁,他们在读大学时认识并结为夫妇。结婚80年来,一直相濡以沫。


奶奶已经丧失大部分语言能力,只能说Hello,爷爷对着床榻上的她深情地说:


“我爱了你80年,好长。”



这世上有三种东西无法掩饰:咳嗽、贫穷与爱。


若故事从头,我爱你依旧。



照片上的是盐城师范学院的何海芹老师,同学们都亲切地叫她何奶奶。


要退休前的最后一节课,何奶奶的老伴专门跑到课堂来接她。给她拍照留念,还给她送花。



何奶奶说:“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先生”。


说罢,她露出了少女般的笑容。



下课后,两个人便一起骑着自行车走了。



我会在你身边你左右,给你一如既往的浪漫。



网友在地铁上,拍到了暖心的一幕:


老奶奶的鞋子坏了,她的老伴不仅帮她修好,还细心地帮她穿上。



老伴信心满满地对奶奶说:“不要担心,有我呢!”



幸福就是,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恰好都在。



一位老奶奶在给她的老伴儿拍照,爷爷坐在布朗熊旁边,有些羞涩地看向镜头。



爷爷腿脚不便,只能走短距离的路。拍完照,奶奶推着爷爷往公园走去。



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沧桑。


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



一位女士很纳闷,爸爸为什么多年来缝缝补补。


无论出差还是在家,那件又旧又土的polo衫,总是翻出来穿,怎么劝也不肯换掉。




直到翻出影集才发现,当年老爸老妈蜜月旅行时的合照上,他穿的正是这件polo衫。


原来,他是在用这种方式纪念过世的妻子,纪念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我如此爱你,我怎能忘记。



这封61岁老伯写的辞职信,曾经火遍网络,感动数万网友。


辞职信里是这样写的:


我要带老婆去贝加尔湖拍婚纱,这是她一直的心愿。


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明白,老婆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你很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



成都84岁的刘大爷载着老伴出门逛街,两个人有说有笑的模样,羡煞旁人。



廖婆婆说,自打退休以后,老伴就买了这辆车。


这车跟了他们几十年,刘大爷也载了婆婆几十年,“只要天气好就会带她逛逛”。



最简单的浪漫,就是陪伴;


最动听的誓言,就是遇见你,走到底。



老夏和脆鹅,一个95岁高龄,一个80岁。


去年他们的爱情故事,刷屏了每个人的朋友圈。


老夏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什么事情眨眼就忘记,唯一没有忘记的是对脆鹅的爱。



有一次脆鹅出去买蛋糕,老夏在家紧张地抹眼泪:


“她可是要去过两三个红绿灯,那么远的地方买啊!”



老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她嫁我,我讨她,很幸福了。”



令人伤心的是,老夏在去年年中的时候就去世了。


弥留之际,脆鹅像预见了什么似的,抱着老夏的头,把手温柔地放在他的胸口,深情一吻,还安慰他:


“乖乖的,你就放心的好好地走,我会照顾好自己。”



我曾天真无畏,也曾赤诚爱你。


今生遇见你,竟花光了我所有运气。



浙江92岁的冯爷爷病重住院,他的老伴也因为股骨骨折,住进了同一家医院。


知道自己已经时日不多,冯爷爷在弥留之际,对医生提出了一个要求:


“好久没见老伴了,我想再看她一眼”。


当两张病床挨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深情对望,手也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冯爷爷颤抖地对老伴说:


“老太婆,这辈子没法再照顾你了,


你一个人要好好的…”



叫一声老婆容易,叫一声老太婆太难。


今生牵了你的手,来世还要跟你走。



有位93岁的老爷爷,每天都会到同一家餐厅吃饭。


周围的其他食客,都对他桌上的照片充满了好奇,一番询问后才知道:


照片里的主人公,正是他4年前去世的妻子。



老爷爷深爱着妻子,63年婚姻,从未跟她分开过。


妻子在世时,两个人经常光顾这家餐厅。


如今阴阳两隔,老爷爷也没有停止对亡妻的思念。


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她的照片带在身边。



每天一大早,老爷爷都要去爱妻的墓碑旁,抚摸着她的照片,一个人默默流泪:


“我爱你,宝贝,真希望你能跟我一起回家。”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你走了,但爱还在。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


祖辈父辈们常说:


“我们那个年代,什么东西坏了都会想要修,现在什么坏了都想着换。”


从不羡慕街角相拥的小情侣,只羡慕那些年过半百,依然执手相伴的白发老人。



真正细水长流的爱情,从来不会高调地出现在网络热搜上。


它是坚守是承诺,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默契与深情。



岁月如梭两鬓风,流年胭脂眉间红。 再捋青丝浓雪染,不悔经年此相逢。


老一辈人的爱情很简单,没有车子房子作保,没有钻石鲜花铺垫,但牵了手就是一辈子。


或许当我们人到暮年,才会真正懂得:


怦然心动只是刹那惊艳,柴米油盐、一蔬一饭,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愿无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注:配图来自网络


*作者:视觉志(ID:iiidaily)



 退


对于很多人来说,故乡是被称为“根”或“归宿”的场域,那里有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认同、行为规范和自生秩序,这些构筑了乡村道德体系。


无论是出于对传统的守望,还是对现代化的反思,乡村道德都是值得重视的最为成熟的文化谱系。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桃花源般的田园生活,千百年来构建了稳定的社会秩序,也为民众提供了稳固的“生活道理”。



然而,当工业、资本、现代交通、网络等快速发展,现代化潮流席卷而来,乡村道德大厦面临严峻考验。


当下,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乡村道德失范问题带来种种怪现状,如不赡养父母、赌博泛滥、村霸治村、拜金盛行、迷信充斥等,这提醒我们必须探寻乡村道德重建之路。


乡村“怪现状”:

“做小姐”“乡村混混”被羡慕


当下,对乡村秩序侵蚀最严重的是主流价值观的扭曲。金钱,成了评价的至高标准。在传统乡村的价值体系中,财富虽是重要指标,但万万不是唯一的。


传统的乡村道德是有纲领、有价值观基础、有内在灵魂的,倡导忠君国、孝父母、敬师长、睦宗族、隆孝养、和乡邻、敦理义、谋生理、勤职业、笃耕耘、课诵读、端教诲、正婚嫁、慎交游、急徭税、守本分、效忍耐、尚节俭、从宽恕、息争讼、诘盗贼、杜奸淫、戒赌博、防伪诈、重友谊、谨言行等。



综观这些道德规范,无不是从孝扩展到忠,从家扩展到国,这是一部完整的道德谱系,其中并没有把对财富的追逐与占有作为评价标准和人生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乡村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大量人员进城务工导致乡村结构变化,传统道德受到猛烈冲击,渐渐失去规范作用,人们越来越向“钱”看,能赚到钱就是有本事,至于赚钱的方式则不那么重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柏峰在其《去道德化的乡村世界》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性工作的去道德化,一个是混混的职业化。


在一些地方,以前村民对在外面“做小姐”的妇女及其家庭都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这些妇女的家人觉得抬不起头,但现在,在外面“做小姐”挣了钱的妇女,穿着打扮上档次,出手阔绰,说话时尚,靠此发财的家庭甚至成了村民羡慕的对象。


“乡村混混”也是如此。以前谁家里出了一个流氓混混,亲戚朋友见了人都不好意思。今天不一样了,如果混混的狠劲和暴力能牟取利益,说话行事有气魄,挥金如土,走亲戚也比较慷慨,往往会受到很多人的羡慕,以至于很多小混混把做“大混混”当成人生目标。


这些“怪现状”所反映的是乡村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乡村道德秩序令人痛心的溃退。


有钱就是孝顺、发财就是成功、读书无用、金钱换选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甚至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造假村”“贩毒村”“诈骗村”“乞丐村”,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些可怕的现象。


找回渐寒的乡村道德灵魂,需要到乡村的现代化变革中寻找答案。



乡村秩序呼唤精英回归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对于大国来讲,秩序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并不把公权力视为唯一的力量,历史上除了少数时期,往往只把政府设到县一级,而将广阔的基层置于一种自治状态中。这种以乡村精英为主体的治理模式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基本机制。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农业集体化时代的终结,国家与乡村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社会逐步向村民自治秩序转化,乡村治理面临新的局面。


应对这一局面,需要新的经济基础、组织基础,也需要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上的道德基础,而乡村道德秩序重建,离不开新乡村精英群体。


新乡村经济精英作为改革开放后率先致富的群体,其中不少人对乡村道德秩序重建特别是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诸如贿选、假公济私、将集体资产垄断经营等问题也层出不穷,如何将经济精英塑造为德才兼备的新乡村精英是一个新课题。


新乡贤在许多地方成为乡村道德建设的精神引领。新乡贤文化的核心是文明进步,其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道德与法治层面。


新乡贤群体既包括土生土长的德望长者、乡村文人,也包括返乡的退休干部、老党员,还包括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这些外来的“文化人”。


河北宽城:乡村道 63 40836 63 25716 0 0 6062 0 0:00:06 0:00:04 0:00:02 6063德讲堂传递“正能量”


他们以协商民主议事会、民主恳谈会、乡贤参事会、村规民约等为载体,搭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平台,在乡村治理中融入核心价值观,促进了基层秩序和谐和道德体系构建。


未来,社会组织将成为乡村道德秩序重建的重要力量。


当下,一些社会组织在乡村经济建设、科技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生态环保、公益慈善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新乡村价值体系的引领者、乡村道德体系重建的塑造者和乡村文明新风的推动者。


新乡土中国呼唤新治理


现代化进程给乡村带来了什么?对此,当下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以开篇所描述的那种田园牧歌式传统乡村图景作比照,对于乡村发展感到悲观,发出怀念故园的哀怨;


有的人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的暂时衰败是不可避免的,人力、物力、财力向城市流动并促成城市高度发展后,自然会得到反哺,届时将实现整体社会的现代化。


我们说,前一种观点忽视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规律,“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后一种观点则把乡村看成了现代化进程的附属品。这两种论调都是不可取的,应该到实践中积极探寻乡村现代化之路。


我们放眼望去,在广袤的中国乡村已经有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诸如监委会、理事会、议事会、政经分离,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新家训家风,公共服务站、政府购买服务,新乡贤、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乡村治理方面的新元素不断出现。


这些鲜活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中国的乡土社会并没有荒芜,一棵棵小苗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新时代的乡土中国正在茁壮成长。


构建新乡土中国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命题。


我们需要更多地释放乡村社会自治空间,为构建新乡村道德体系提供土壤;依托中华传统文化,挖掘传统道德资源,按照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重建由正确价值观支撑的乡村道德体系;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重塑新乡村社会治理主体,培育新型乡村道德共同体。


沿着这条路,我们一定可以找回那个温暖的乡村道德世界,重温那一份乡愁。


作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志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