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苗怀明:祖国处处花果山

古代小说网 古代小说网 2020-11-15


如果有后知后觉的话,《西游记》的作者估计会后悔自己当初的孟浪之举,因为这部作品给他带来了太多的麻烦。

李可染绘花果山

先是不断有人围绕着作者问题大做文章,一开始是华阳洞天主人,后来是丘处机,再后来是吴承恩,再再后来连吴承恩也不确定了。折腾到现在,作者候选人虽然没有《金瓶梅》、《红楼梦》多,但也有一大堆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圆满解决,走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西游记》是谁写的?不知道!

忙乎了几个世纪,就是没有人肯替作者想一想,他为何不在一开始就把名字署上,这样可以省去多少笔墨。不署名总有不署名的道理,要么是不情愿,要么是出于某种特殊的考虑。

总之,不想让你知道的,你就永远也知道不了,再折腾还是不知道。与其白白耗费时间精力,不如好好去读人家的书,说不定这正是作者的本意。

连云港花果山

就说读作品吧,有些人仍然是不老实,不甘于把《西游记》当小说来读,总想从里面找出点东西来,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疑神疑鬼,总觉得花果山、水帘洞就是自己家乡附近的某某山、某某洞,而且越看越像,哪看哪像,好像作者谨以此书死活要献给自己的家乡。

其实这个活儿从清代开始就有人干,当时冒出了一堆花果山、水帘洞。说不定明朝就有,只是目前还没看到相关文献记载。当时还没有商业开发、旅游经济之类的东西,大家也就当作茶余饭后的闲谈说说而已。

看看清代学者崔述在《考信录·丰镐考信别录》里的一段话吧,相信对研究者会有启发:“邠州山上有水,自洞口下,名水帘洞。山下果树甚繁,好事者遂以为《西游记》孙悟空发祥之所而建猴王庙焉。呜呼,世所言古迹者,大率皆如此矣,故今并附辨之。”

黄果树景区水帘洞

进入二十世纪,《西游记》一下成为经典名作,成为四大名著之一,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下变成了严肃的学问。随着商业经济的盛行,又出现了实用开发,即所谓的应用研究。

于是冒出了一堆热爱家乡、誓死捍卫的地方学者,他们号称自己家乡的某某山、某某洞就是花果山、水帘洞,反正《西游记》的作者死活不爱他本人的家乡,却疯狂热爱某某学者的家乡,他哪都不去,只跑到某学者的家乡去搜集素材,以某某山、某某洞为原型,然后才写出传世之作。

言下之意,没有某某某学者家乡的某某山、某某洞,作者就写不出《西游记》。

丹东花果山

至于证据,那实在是太充分了,花果山、水帘洞哪个地方都和自己家乡的某某山、某某洞像,实在是太像了,比如都有石头,都有山洞,都有瀑布,都有猴子,都有水果,都有树,都有花草,等等等等,反正可以无限列举,要多少条证据就有多少条证据。

也就是说,只有某某学者自己家乡的山、洞才具有这些特点,和《西游记》里的描写像得没法再像了,至于别的地方的山,那肯定是没有石头,也没有洞,没有树,没有花草,也没有瀑布。即便是有,也视而不见,再像也不能像,只有自己的家乡是唯一的。

泰山水帘洞

当然,人家还会找出更多的证据,比如说家乡附近某些地名和《西游记》里的地名有两个字一样,或者其中一个字一样,比如《西游记》里有高老庄,自己家乡有个高家庄,可见作者当年到过这个庄子,否则他怎么会想到高老庄这个村庄的名字。

再有就是,《西游记》使用的是自己家乡的方言,别的地方没有,比如孙悟空经常自称外公,而自己家乡恰恰有外公这个称呼,可见作者肯定来过。即便别人使用过外公这些词语,只要自己没有看到,不知道,那就是不存在的。

反正,《西游记》里所写的地名、物品,还有方言只能是自己家乡的,别的地方即便有,也可以选择性失明,装着不知道,反正文章里不提就是。

衡阳花果山景区

此外,他们手里往往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某某名人或某某高层支持自己的观点,有手迹或照片为证。背后蕴涵的道理很简单:名气越大,学问就越大,同样官越大,学问也越大。人家名人、高层都同意了,你们这些大学里的穷酸教授还在较个什么真?还不赶快举手投降。

先打住。《西游记》不是神魔小说吗?花果山、水帘洞不是艺术虚构吗?怎么一下就变成了这些人家乡的某某山和某某洞了?

人家的解释也很理直气壮,文学虽然是虚构,但来源于生活,作者总会有生活体验吧,没有体验怎么写?自己家乡的某某山某某洞就是《西游记》创作的原型。

但问题是,你怎么知道哪些是原型,哪些是虚构的呢?

桐柏水帘洞

大体说来,基本的路数是这样的:

如果《西游记》里的描写和自己家乡的某某山某某洞找到相似之处,比如都有果树,都有瀑布,那就是原型;如果两者之间找不到相似之处,那就是虚构,比如花果山在东胜神州,根本就不在中国,而且是在海里,对不上,这肯定是虚构。再比如水帘洞洞外桥中间本来有一块石碣,上写“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十个大字,肯定对不上,那也是虚构。

把话说白了,能比附上,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就是原型;比附不上,对自己观点不利的,那就是虚构,可以视而不见,有了虚构作为托辞,可以进退自如。

秦皇岛花果山景区

这些地方学者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极其自信。说是和你交流商榷,那是看得起你,其实他们只需要你干一件事,那就是无条件同意他的观点,最好再赞美几句。所谓的学术交流其实就是你无条件给他点赞。

在他看来,自己从事的是严肃的学术研究,是在弘扬传统文化,为家乡文化做贡献,关系到国计民生,自己的所作所为有着无比的正当性,你如果反对他,他的愤怒是可以想象的,别的不说,你反对他,仅仅是政治立场就有问题。

武夷山水帘洞风景区

只是按照这些地方学者的思路走下去,如果放眼华夏神州大地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那就是和花果山水帘洞有相似之处的某某山某某洞实在是太多了。在中国至少也有几十个乃至上百个,甚至说有上千个也不算夸张,只不过有的地方有人提出来,还有好多没人提出来而已。

看起来这方面的学术空间还很大,四面八方的地方学者们还要继续努力。

十渡花果山景区

这样只好辛苦《西游记》的作者了,他必须每个地方都跑一趟,去满足这些地方学者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而且每个人都悄悄告诉他:

俺写《西游记》就是以你家乡的某某山某某洞为原型,别的地方俺看都不看一眼,一般人俺不告诉他。

反正直到把那位倒霉的作者累死为止,谁让你没事找事写《西游记》的。

武山水帘洞

其实倒霉的不光是《西游记》的作者,《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的作者都很倒霉,他们也不断被拉到全国各地,为地方学者的家乡建设献身卖艺。

据笔者所掌握的最新行情,《金瓶梅》的作者候选人已经超过一百个,《红楼梦》的作者候选人后来居上,也已经超过一百个,而且这两位候选人每年还在持续增加中。

令人欣喜的是,已经有超级研究者提出《金瓶梅》、《红楼梦》的作者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这个可怜的家伙,在写完《金瓶梅》之后,又顺手写了一部《红楼梦》,至于他如何穿越时空,如何累得吐血,那就没人管了,累死活该。

宜阳花果山

有道是:

祖国处处花果山,

神州遍地水帘洞。

小说本来多虚构,

牵强附会煞风景。

【相关阅读】

苗怀明:西天取经路上的高考(考前准备篇)

苗怀明:西天取经路上的高考(临场发挥篇)

西天取经路上的高考(考后小结篇)

苗怀明:从小说本位到故事群落——从《西游故事跨文本研究》一书说开去

本文经作者授权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