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程毅中:从《红白蜘蛛》到《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1-07-16

   

《醒世恒言》第卷三十一卷《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以前不太为人注意,从发现元刻《红白蜘蛛》残页后,才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大家都确认它是《红白蜘蛛》的增订本,但是什么时代增订的,还有不同看法。

《新编红白蜘蛛小说》

元刻本《红白蜘蛛》现存的是第十页,全页约四百八十字,那么全篇应有四千多字,在宋元话本里算是较长的一篇。但《郑节使立功神臂弓》约有八千多字,加了一倍,当然是经过增订的。从而它的年代就有待考证了。

我认为现存的《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以下简称《神臂弓》)是一个世代累积型的话本。

首先,红白蜘蛛故事来源很早,源于宋初的《牧竖閒谈》,作者耿焕 ,又因避宋太宗讳作景焕。佚文寄存于《永乐大典》卷13075:

《永乐大典》

【玉局井洞】成都玉局内井洞,初莫得知其深浅。唐末,高太尉骈节制西蜀时,因罪人令以绳绊其腰,并赍粮垂下,令探井洞深浅。若得命即舍前愆。于是接续绳索,两日方绝。其罪人但觉幽暗,罔知昼夜。

 及底,渐有明处,乃是一洞穴,四壁峭石,中有浅水沙石而已。罪人遂解绳,寻水而行。约数里以来,亦多有毒蛇,复不伤害。

 出洞口,乃是一宫阙。旋有人至,问言:“何以到此?”罪人即备述所因。遂引见二三道流,诘之。“某则犯法罪人,相公令某来探玉局井洞深浅。如得命,则舍前过。”道流遂令左右:“引此人至高骈下处。”

 于是开锁数重,有屋宇甚严。面排二阁子,皆封锁了,上有牌额,左书“王建”,右书“高骈”。罪人于阁子孔中,遥见一大蟒蛇,赤色,盘屈在石床上,深闭两目。又于左畔阁子孔中见白大蛇,亦如赤蛇闭目盘在石床。罪人见之,惊骇不已。

 回见道流,乞指归路。道流问曰:“汝见高骈否?”言见,又谓曰:“汝罪恶之人,不合来此秽触仙洞。”遂令左右送出洞门。于是离其山穴,回望,但见丛林崖巘。信步行数里,夜在青城山洞天观门,遂投宿。

 相次寻路归府,渤海令引于池亭,去左右问之。其罪人一一备细言说……骈默然久之,遂令引去。其夕,暗杀之以灭口,则不知尽泄于路人矣。

《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这个罪人与郑信并无关系,所说高骈、王建都是晚唐人,故事当产生在唐末至宋初。据李剑国先生考证,《牧竖閒谈》作于宋太宗朝。

《红白蜘蛛》显然从此脱化而来,可能是南宋说话人据之改编,也可能是这个民间故事在两百来年中不断演化,到南宋时红白蟒蛇变成了红白蜘蛛,还变成了美女,又和另一个皮场神故事结合起来,再嫁接上神臂弓的故事,才编成了一个新话本。红白蟒蛇的洞穴本在四川,《神臂弓》的郑信官任两川节度使,可能也有点关系。

《神臂弓》是《红白蜘蛛》的增订本,但并不是明代人开始改写的。《醒世恒言》的文本显然有前后矛盾的痕迹。如文中三处用“元来”一词,另两处用了“原来”,这就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烙印。元代以前一向用的“元来”,到明代开始改作“原来”,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有记载,详见拙著《宋元小说家话本集》的注释,也有人认为是避朱元璋的名讳(见谈迁《枣林杂俎》智集《避讳》)。

又如红蜘蛛自称“日霞仙子”,后面改称“日霞公主”,又两处出现了“日华公主”,可能是冯梦龙或更早的人误改的。

《黄永年古籍序跋述论集》

从整体看,《红白蜘蛛》是南宋时的作品。黄永年先生根据“皮场明灵昭惠大王”的封号考证在宋大观元年(1107)十一月至咸淳五年(1269)十一月加封“显佑”之间(《记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黄永年古籍序跋述论集》145—157页);周郢先生根据泰山“嘉宁大殿”在金国大定二十一年(1181)改建为“仁安殿”(据《大金集礼》卷34)的记载,也把《神臂弓》的上限提到了1181年之前(《岱岳大殿三考》,《泰山与中国文化》169—171页)。但《神臂弓》里确有后人增改的部分,需要分析研究。

我们从《红白蜘蛛》结尾一段看,郑信靠着献神臂弓的功绩,“后来收番,累获战功,百姓皆感大恩”,官至节度使,死后又“阴功护国”,被封为皮场明灵昭惠大王。

他投奔的种师道,是宋徽宗时的抗金名将,但宋钦宗不接受他的建议,没有实现他阻击金兵的战略,抱恨病死。可见所谓“收番”就是抗金战争,还在北宋灭亡之前。因此“百姓皆感大恩”,得到立祠祭祀的崇敬,这是宋人爱国思想的寄托,也是抗击外敌、收复故土的期望。《红白蜘蛛》可能创作于金人统治的北方,因而没有直说抗金,只说“收番”,把时间放在北宋未亡之前。

《宋元小说家话本集》

《神臂弓》的结尾基本相同,但明确讲出了时间和抗击对象:

其后,金兵入寇不已,各郡县俱仿神臂弓之例,多能杀贼。到徽、钦北狩,康王渡江,为金兵所追,忽见空中有金甲神人,率领神兵,以神臂弓射贼,贼兵始退。康王见旗帜上有“郑”字,以问从驾之臣。有人奏言:“前两川节度使郑信,曾献剋敌神臂弓,此必其神来护驾耳。”康王既即位,敕封明灵昭惠王,立庙於江上,至今古迹犹存。

这里说康王即位后才封郑信为明灵昭惠王,删去了“皮场”两字,已在大观元年之后好多年,正是与金国对抗时期。《神臂弓》表达的抗金复国意识更为鲜明,仍保留着南宋时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值得我们注意。

神臂弓

从《红白蜘蛛》到《神臂弓》,把灵怪故事结合抗金的史实,宣扬了神臂弓的威力,鼓舞了抗金御敌的气势,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现实。这正是宋代话本的文化主流。

神臂弓是宋代的先进武器,在文献上有许多记载。《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4引李大谅《征蒙记》说,金兀朮也害怕此弓,临死时遗嘱还说:“吾昔南征日,见宋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畏。今付样造之。”

可见神臂弓的作用非同小可,所以当时在社会上有深刻的影响。甚至科举考试曾出《克敌弓铭》为题,也就是神臂弓的改名。据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三《洪景伯试克敌弓铭》说:

洪景伯兄弟应博学宏词,以‘克敌弓铭’为题。洪惘然不知所出,有巡铺老卒睹于案间,以问洪云:“官人欲知之否?”洪笑曰:“非尔(原作而)所知。”卒曰:“不然。我本韩世忠太尉之部曲,从军日,目见有人以神臂弓旧样献于太尉。太尉令如其制度制以进,御赐名克敌。”并以岁月告之。

洪尽用其语,首云“绍兴戊午五月大将”云云。主文大以惊喜。是岁遂中科目,若有神助焉。此盖熙宁中西人李宏中创造,因内侍张若水献于裕陵者也。

《挥麈三录》

按:洪适《盘洲文集》(《四部丛刊》影宋本)卷二十八有《克敌弓铭》,有目无文。据王明清所说,接受神臂弓的不是种师道,而是韩世忠;献神臂弓的不是郑信,而是更早的张若水。

而创造神臂弓的则是西人李宏中,不是日霞仙子,也不是什么神仙。这个李宏中,洪适的弟弟洪迈《容斋三笔》卷十六《神臂弓》条作“李宏”,原文说:

神臂弓出於弩遗法,古未有也。熙宁元年,民李宏始献之入内……绍兴五年,韩世忠又侈大其制,更名克敌弓,以与金虏战,大获胜捷。十二年,词科试日,主司出“克敌弓铭”为题云。

献弓时间则早在熙宁元年(1068),绍兴五年(1135)或戊午(绍兴八年)是韩世忠改进为克敌弓的节点。他们同时应试的兄弟两人说法就不一致,已有传闻异辞的问题。民间说话更是随意捏合,就不必拘泥了。

《容斋三笔》

神臂弓之演化为神话传说,是南宋时抗金战斗的一种艺术创作。《宋史》里多处记载,除了韩世忠,名将如种师中、宗泽、刘錡、吴璘,都用神臂弓以克敌制胜。话本《神臂弓》则是南宋时的民间文艺作品,反映的是南宋时的爱国主义精神。

朱东润先生在《宋话本研究》一文中提出:“我们能否单纯从字句方面判定一篇作品是宋人的作品呢?不能,因为宋话本经过后人的编定,字句都被修改了。”

同理,“即当一篇作品从内容或其他的方面,基本可以肯定为宋人作品的时候,即使偶然用了一个后代的地名或是后代特有的词汇,我们不应当因此而怀疑这篇作品的时代。”(《中西学术2》,复旦大学出版出版社,1996年1版,85、89页)

我从中得到了启迪,认为《神臂弓》基本上是宋代的作品,而且是一篇世代累积型的作品,在宋代也经过了演化和变异,到明代又被修改过。不过,它的主题还保持着南宋时代抗金爱国的精神。

《梦溪笔谈》

《挥麈三录》所谓“西人”,是指西部党项人。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九“器用”说:“熙宁中,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榦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札,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李定本党项羌首,自投归朝廷,官至防团而死。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

原来是党项羌族人制造的偏架弩,传入宋朝后又一再改进升级,经张若水改造后,宋神宗赐名为“神臂弓”(见《皇宋十朝纲要》卷九),成为中国的一项文化传承。这又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佳话。

我曾在中央电视四台播放的《神秘的西夏》视频中,看到了宁夏临羌寨古城遗址1993年出土的神臂弓实物,更相信沈括的说法应该是最早最清楚的记载,同时,也更佩服南宋说话人创造性的传承和捏合的艺术。

                                 2019年元旦初稿

【相关阅读】

程毅中:《李師師》校注初稿解题

程毅中:反两纲的斗争——漫谈从《宣和遗事》到《水浒传》的演化

程毅中:试述吴组缃先生的中国小说史学术思想

程毅中:《月无忘斋文选》后记

(新书推介)程毅中:近体小说论要

(新书推介)程毅中辑注:《宋元小说家话本集》

(新书推介)程毅中:古体小说论要

本文经作者授权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