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域外司法信息化研究】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法院纠纷解决委员会 首席执行官介绍迪拜未来的法院

程慧芳 智慧法院进行时 2019-12-13


编者按:随着技术对于世界各地商业和贸易往来方式的改变,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法院开展“未来法院”计划,旨在设计管理法院的规则。近期,在其举办的“未来法院”论坛上,DIFC法院纠纷解决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马克•比尔(Mark Beer)接受论坛采访,对未来作一展望。


01

论坛:无论世界上哪国法院,都会面临相同的痛点和低效问题吗?

马克•比尔:法院的痛点和低效,或者换一个更加积极的说法,法院所展现出的领导力和创新力,往往反映了该院首席大法官的视野和能力。如果首席大法官有创新精神,那么法院会倾向于投入大部分资源,来确保当事人的“诉讼之旅”尽可能美好,也就因此带来更高的纠纷调解率和更幸福的法院用户。在全球商业中,合同所包含的管辖权条款倾向于选择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并且能与当事人一样致力于解决纠纷而不是加剧争议的司法机构。


来自中东的数据(反映在新加坡法律协会针对亚洲范围内的纠纷研究中)显示:2015年,中东和北非地区52%的英语商业合同选择伦敦作为争端解决地;到2016年底,这一比例降至25%,转而选择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法院的比例则上升至42%,在百分比上取得领先。在准据法方面,73%的并购交易和70%的记账凭单交易(Journal Voucher, JV)会选择适用英国法。世界各地的国际商事法庭都可以解释和适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律,这些法院的许多法官都是退休的英国法官,商人们开始用脚投票,选择解决纠纷的地点。

DIFC法院纠纷解决委员会首席执行官

马克•比尔在未来法院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02

论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共通的标准和程序,面临着哪些阻碍?

马克•比尔:最大的绊脚石是对管辖权的狭隘理解,这些狭隘观点不希望通过联通并汇聚专业技能和知识来支持商品和服务的全球往来。除非司法部门通力合作并分享最佳实践,否则统一标准和程序是难以实现的。


如果把目光放长远,那些拒绝联通的商事法庭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问题。法院的未来将成为一种虚拟运营的支持供应链,纠纷解决方案将编入区块链中,有虚拟货币,而最有可能引发的争议就是编码。


03

论坛:执行如何适应这个问题?

马克•比尔:目前,国际上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的执行已经停滞不前:A国法院和B国法院之间隔着如此之多的中间环节,以致执行过程漫长而复杂。领先的商事法庭,包括其中的佼佼者——DIFC法院(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法院)已在致力于阐明和理顺国际执行流程。这些商事法庭签署备忘录,并与世界各地同行建立深厚关系。但即使有条约和备忘录,国际执行的效率仍十分低,且迫切需要去中介化。


04

论坛: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马克•比尔:当我们不再需要依靠几百年前就创建的纸质通道(蜡封外交邮袋方式)来传递法院之间文件时,那将非常振奋人心。世界法院之间的判决应当通过点击鼠标和安全连接来传递。要加速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的国际执行进程,各家领先的商事法庭就应当走到一起并宣告:“我们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开展执行,只需轻点鼠标就可快速认证并执行。”一旦到达了迅速全球化执行的境界,我们的法院就算是真正支持全球商业的法院。


如果上述设想没有实现,那么我们将看到商业活动的“去法院化”。合同条款、法规和法律将被写入全球供应链,此时法院将不再参与纠纷解决或强制执行,因为纠纷将由供应链本身来解决。如果世界各地的法院不去改革、联通并提高效率,区块链(公有链或私有链)将取而代之。


05

论坛:这是为了确保法院符合法律设定,并把用户放在首位?

马克•比尔:这个关于思维模式。法院是为社会服务还是为自己的法官和管理人员服务?DIFC法院的设计始终围绕为法院用户提供卓越服务的原则进行,我们仍然是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国际卓越服务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Service Excellence)认证的法院。


06

论坛:“未来法院”如何适应“一带一路”?

马克•比尔:中国的“一带一路”规划代表了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令人兴奋的供应链:仅基础设施部分就价值9000亿美元。随着商品和服务沿着“一带一路”遍布世界各地,它们将无缝跨越国界,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实现同样功能的无缝司法平台。


如果采用一种以管辖权为中心的方式来解决“一带一路”供应链上产生的、可用虚拟方式进行支付的纠纷,那么传统的司法和仲裁模式并不能有效支持这种供应链。解决办法是:法院应确保当纠纷进入“现实世界”时,司法能够理解虚拟供应链,并作出可在全球执行的裁决。这就是我们在DIFC法院正进行的事情。


07

论坛:在重构法院过程中,会有一些特定技术发挥作用?

马克•比尔:新技术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支持我们对“未来法院”的构想。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私有区块链上产生由虚拟货币支持的商业活动,尤其是在汽车和海事领域。这些供应链将发展并促使智能合约取代传统合约,甚至对在公有区块链上运作的中小型企业(SME)而言,这些供应链也是无处不在的。很快,我们会看到编入供应链的不仅有合同,还有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在这一点上,区块链本身即可解决大部分合同纠纷。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使系统更智能化,这使得企业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供应商和客户可以在几秒(而不是数月甚至数年)内解决纠纷并且执行裁决,无需人工干预。例如,阿里巴巴的报告显示,去年它的网上交易平台解决了超过40万件纠纷。


08

论坛:还会有上诉吗?

马克•比尔:大多数人会对一审判决感到满意,但有时会有上诉。有一种观点我形容为:上诉将由相关区块链的所有者解决,或者通过使用PeopleClaim(编者注:全球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全分布式在线纠纷解决平台)或Rhubarb(编者注:PeopleClaim团队基于区块链开展的纠纷解决方案)等民主化决策方式解决。无论哪种方式,传统法院或仲裁中心都不会在这个阶段解决这类问题。只有当一方对上诉决定不满时,问题才会出现在“现实世界”中。


如果这种观点正确,那么区块链就取代了一审法院和上诉法院,而商事法庭则成为针对计算机决策的更高一级上诉法院。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真实世界”的法院更可能面临错误编码问题而不是交付产品的质量问题——即智能合同的编码是否反映了双方同意的内容?问题是,有多少法院正在积极考虑针对编码和智能合同方面招募或培训法官?


背景资料:

公有链(Public blockchain)是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进入到系统中读取数据、发送可确认交易、竞争记账的区块链。公有链通常被认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因为没有任何个人或者机构可以控制或篡改其中数据的读写。公有链一般会通过代币机制来鼓励参与者竞争记账,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比特币、以太坊都是典型的公有链。


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是指其写入权限由某个组织和机构控制的区块链,参与节点的资格会被严格限制。由于参与节点是有限和可控的,因此私有链往往可以有极快的交易速度、更好的隐私保护、更低的交易成本、不容易被恶意攻击,并且能做到身份认证等金融行业必需的要求。相比中心化数据库,私有链能够防止机构内单节点故意隐瞒或者篡改数据,即使发生错误,也能够迅速发现来源。因此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在目前更加倾向于使用私有链技术。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程慧芳 编译

上海海事法院青年法官翻译团队 徐玮 李家春 审校

来源:《世界司法信息化研究专刊》第四期


本期责编:文慎楠

注: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


往 期 回 顾

【电子卷宗深度应用】上海虹口法院:聚焦实践需求——让电子卷宗绽放应用之美

【党心永驻】山东临沂兰山法院:无悔奋勇当先,创新践行誓言

【成果巡礼】广东盐田法院:全程无纸化办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党心永驻】云南玉溪:积极率先垂范,带头果立殊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