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设实践】甘肃玉门法院:春风又度“玉门”关,“送达”已过万重山


引言

如果说甘肃省玉门市人民法院研发的积分制绩效考核系统,从信息化发展的层面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案多人少”的问题,那么集约送达中心、“云上法庭”则是把人的内在因素与信息化支撑完美结合,开启了玉门市智慧法院新纪元。


01



勇于创新,积极探索

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


“风拂千条柳,人勤春光美”。近年来,玉门法院在省、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在玉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有效发挥其在审判执行、服务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更方便快捷的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为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供有力支持。


沿着创新发展的思路,吸纳各地法院的先进经验,结合玉门法院的工作实际,在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凸显出两个重要成果:


一是以“云上法庭”为主要载体的智能法庭建设为创新点,不断完善“云上法庭”各项业务流程的功能和深度应用,以法官为中心,通过智能交互界面实现法庭与诉讼参与人之间互联互通,提高庭审效率,服务诉讼当事人,为法庭内整个诉讼活动参与人提供智能、便捷、高效、全流程的服务。


二是以利用社会化服务方式开展送达工作为突破点,积极采用电子送达、集约送达等创新模式,切实破解法院“送达难”“案多人少”等长期以来困扰法院审判工作的瓶颈问题。


司法改革与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玉门法院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进程,建立集约送达中心和“云上法庭”,促进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提升。玉门智慧法院建设走在了酒泉法院系统的前列,扛起了责任与使命的旗帜。酒泉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刘秀荣说,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玉门法院积极主动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和形式,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将司法审判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出了更高水平的司法文明。




02



“云上法庭”看不见的助手

全面助力司法审判智能化


19.5寸触摸屏、可分离式摄像头、动态角度支架,这些高端信息化设备,此刻就在我们眼前。过去传统的双方举证、质证环节,现在轻而易举地通过书记员电脑画中画切换完成。“云上法庭”的引入,体现了信息化、智能化在庭审中的实际应用,有效提升了庭审质效,为诉讼当事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5月6日,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庭审在玉门法院油田法庭进行,法官李志华身临“云上”,敲响了该院“云上法庭”第一槌。步入“云上”,庭审现场更加庄严肃穆,相关证据材料通过视频终端同步展示。特别是在屏幕上随手标记,方便梳理疑点,整个庭审现场每个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云上法庭’碰巧让我试吃‘螃蟹’。对接法信平台、适时标记争议焦点,并同步展示给当事人,这些都让庭审更规范,也提高了效率”,法官李志华深有感触地说。李志华的感触也是所有法官的渴望和期待,因为“云上法庭”三个职能核心体系是一次新技术的彻底革命,使法院审判工作在从真正意义上步入信息化时代新领域。


—— 智能庭审引导体系,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提供智能的庭审引导和审判辅助参考。


——智能终端控制体系,具备语音控制、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录音录像、庭审直播控制、证据同步分享等功能。


——智能审判流程体系,具备AR技术、电子签名、语音识别庭审笔录、庭审过程解构分析、庭审巡查等功能。用户看到的可能是一条数据,可能是一个画面,听到的可能是一段声音,背后其实是“看不见”的“云上法庭”系统在协助庭审,“两个核心体系”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整合,使其发挥出强大的作用。


玉门法院目前已建成4个“云上法庭”,“云上法庭”作为新型智能庭审支撑系统,全面辅助法官开展审判工作,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让庭审更加便捷,提高法官的办案效率,为诉讼当事人提供智能、便捷、高效、全流程的服务。


“云上法庭”给法院审判活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从两个方面可以得到验证:


一是提升庭审规范性。法官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件选择不同的庭审程序,“云上法庭”智能交互终端按照预设的庭审流程引导法官规范开庭,同时庭审阶段产生的音频、视频、证据、笔录、信息将按照时间顺序组成一个新型庭审电子档案,方便检索每个庭审阶段。


二是提升案件审判效率和法官个人工作效率。智能交互终端可以呈现司法信息数据、资源等,法官可根据当庭的情况搜索相应的法律信息,高效辅助案件审理。当事人方的智能终端可以对法官使用的法律术语作出解释,便于当事人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合议庭成员可以通过智能的交互终端快速检索卷宗,了解案情。




03



集约送达中心看得见的“高效”

破解“送不到”的难题


在传统的送达方式下,法官拿到案件之后,一般会向被告邮寄送达法律文书。有的案件一个被送达人有好几个地址,一个周期下来,大半个月就过去了,加上举证和答辩期,即使是简单的案件也要排到一两个月之后。往往到开庭审理时,邮件回执还没有到法庭,严重影响了审判效率。法律文书传统的送达方式耗时长、操作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形,很多法官只能是无奈的苦笑。


集约送达中心将“苦笑”变成了永远的终结。玉门法院在甘肃全省率先引入“送达联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在推动法院日常工作中,“送达联盟”发挥着怎样的优势呢?


玉门法院吕万平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送达中心:


一是为法官减负。法官团队不需要再做任何的送达工作,只要在内网下达送达的指令并将需要送达的案件交接给集约送达中心,整个送达执行的工作都在集约送达中心完成,然后集约送达中心会将送达的结果和相应的证明材料再从内网返回给法官团队。


二是提高效率。集约送达中心通过电话、电子的送达方式,高效完成送达工作并形成送达回证。针对失联当事人,会借助大数据平台的优势,对失联当事人进行信息的查询和确认,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益。


三是完备的送达流程规范。集约送达中心会按照法定的送达方式穷尽一切方式针对当事人进行送达,整个送达工作会全程进行留痕,即使是出现不配合的当事人也会将送达过程、录音材料、邮寄证明等进行留存记录,保障了法官团队后续工作的开展,也避免出现程序上的问题。


集约送达中心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送达程序,自今年5月28日投入运行以来,电子、电话送达成功率约在88%左右,最短送达成功时间6分钟,减少了40%以上的邮政送达和上门送达工作,同时也降低了公告送达率,大大减少了法官团队的时间成本,整个送达工作周期从原先15-30天左右减少到1-7天左右,促进了整体审判工作效率的提升,缩短了审判工作的时限。



后记

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案多人少”问题凸显,法官干警压力日益增加。在这种形势下,是等?是靠?还是积极创新?玉门法院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以破解案多人少矛盾、提高庭审效率等问题为突破口,充分运用“互联网+”理念,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推动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较好地解决了“三个问题”:


一是将法官从送达等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解决法官大包大揽问题,给法官减负。


二是将购买社会服务与集约化管理和信息化有机结合,解决管理模式和工作手段滞后问题,提高审判执行效率。


三是进一步推进法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案多人少”矛盾的问题。

THE

END


【成果巡礼】司法智能语音助手“杭小互”正式上岗!

【成果巡礼】北京二中院:强化事务性工作信息化建设,为审判工作减负

【智慧图鉴】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四川武侯法院打造 “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

【成果巡礼】海南陵水法院:“审判+科技+诉源治理” 启动诉调对接新模式


作者:吴萍萍 高婕

单位:甘肃省玉门市人民法院


本期责编:文慎楠


   

 让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