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征文展播】聚焦需求 优化体验 以信息化助推审判执行工作发展

邵国强 智慧法院进行时 2019-12-05

编者按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最高人民法院建院70周年,充分展现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编辑部特此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并将优秀作品陆续展播在公众号上,以期鼓励和引导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全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现征稿已截止,在此感谢各位作者的踊跃投稿,请大家等待并关注投票环节!




法官寄语

护航智慧法院,

在法院信息化建设中走出“浦东特色”!




案多人少一直是基层法院面临的困难,身处号称“宇宙最大基层法院”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年收案数达到了14万之多,对信息化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判工作和信息化的高度深度融合,成为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作为浦东法院信息化工作负责人,多年来我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浦东法院技术人员,找准信息化与审判工作的结合点,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审判的水平。


1

抓住痛点、切准需求

我一贯坚持信息化系统的最终效果由用户说了算。实践中,凡是契合用户需求,切实解决其痛点的应用,用户评价一般较好。例如,针对浦东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立案窗口接待能力有限、当事人立案等待时间较长等现实情况,我们紧紧抓住信息化便利快捷、资源节约的特点,不断优化诉讼服务模式,努力做到“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开发了“二维码”自助立案系统,当事人平均立案时间由传统立案模式下的1小时减少到15分钟,受到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2

坚持领导重视和一线意见相结合

信息化工作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撑,只有领导重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才有坚强的保障。另外,很多时候我也体会到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往往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不少干警一开始可能内心不太愿意接受,这时候也需要领导自上而下的引导和推进。然而在具体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又需要重视一线干警或用户的意见建议,这样才能保证系统使用的便利、易操作,提升用户体验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我院推进全流程网上办理的“数字法院”系统,以自贸法庭为主要切入点,一线办案法官全程参与系统开发流程,我要求技术开发人员与一线干警实时沟通,反复打磨系统的设计细节,努力保障系统好用、管用。


2018年,世界银行数据专家来沪调研时,对我院数字法庭的开发与运行表示了极大赞赏,为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最高院推出“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后,我们又认真对标“微法院”的功能菜单,努力实现系统数据的对接和功能的完善。



3

统筹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若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先进性,不重视实际使用效果,可能导致系统开发出来后不适应司法实践,难以发挥应有效用;而若过于保守,往往又会导致信息化进展缓慢。这两种倾向都是我们需要避免的。比如探索“语音识别”在庭审笔录和文书撰写中的使用、电子卷宗深度应用在法律文书智能生成和辅助办案中的实际价值等。在法院信息化系统智能化的起步阶段,妥善处理好使用先进技术和系统实用性的关系,把握好这个度,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4

规范化、标准化是长远发展的保障

信息化建设往往需要较大的财力支持,在各个项目的立项、开发、后期维护等各环节均要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只有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健全制度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防范和避免风险。同时,面对信息化系统众多的情况,各项系统的互联互通也越来越依赖于开发标准的规范和统一。在系统方案设计之初,我们就应统筹考虑整个信息化平台的整体性和兼容性,杜绝“信息孤岛”,打造互联互通的法院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


结语

负责法院信息化工作多年,我也深知浦东法院未来信息化发展的外部制约与瓶颈,如基础平台需要开放、体系架构需要规整、技术人才需要发展等。为此,也对下一步工作做了进一步规划:深入挖掘各项法院业务,使信息化工作拥有不竭源泉;严格遵循全市统一部署,在个性发展中走出浦东特色;紧随“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推进“智慧审判”再出发!


End



【信息化会议】智慧法院如何建设?广东法院用这些成果作经验介绍!

【征文展播】微视频 |广东深圳法院实现管辖权异议案件全流程无纸化办理

【要闻聚焦】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详解网络犯罪大数据报告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征文展播】“天津法院在线保全中心”让诉讼保全触手可及


作者:邵国强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本期责编:马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