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法丨 大法官畅谈智慧法院

智慧君 智慧法院进行时 2021-05-0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辽宁高院院长张学群

在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道路上奋进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辽宁振兴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意见等为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了航向,辽宁法院制定‘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要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5月23日,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学群接受采访时大局在胸,信心满满。


凝聚上下合力 打好疫情防控战“疫”


谈及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这场全民战“疫”,张学群表示,辽宁法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部署要求,绷紧弦、拉满弓、瞄准点、强统筹,全力打好一场疫情防控的辽沈战“疫”。


疫情就是命令,辽宁高院第一时间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联动,努力做到严、准、细、实。在做好机关防控的同时,全省法院有7100余人参与社区防控,为社会防控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学群说,为把疫情防控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春节过后,他先后到全省11个中院、27个基层法院和一些派出法庭进行督导调研,了解情况、完善措施,牢牢掌握疫情防控工作主动权。辽宁17个中院院长也都下沉到基层检查,确保了全省法院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


就如何做到“防疫不误工”,确保“双胜利”,张学群谈了近几个月来的做法。在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的前提下,辽宁法院做到一手抓“线上”办案、一手抓“线下”服务;一手抓服务大局、一手抓主责主业。全省法院以最快的速度在全省128家法院开启“云审”模式,全面推动“立审执”全流程网上办理,尽最大可能通过网络平台推进执法办案、服务人民群众。


提升审判质效 打造法院靓丽名片


“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也是辽宁法院大干实干、展现新风貌新作为的一年。”谈到过去一年工作,张学群说,辽宁法院以实干笃定前行,成绩有目共睹、催人奋进。


队伍建设展现了新风貌。辽宁高院领导班子做到自身硬、自身正,为全省法院和全省法院广大干警作表率、立标杆、作示范。


服务大局取得了新成效。出台依法服务保障辽宁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10条措施,在全省法院组织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依法纠正涉产权错案”专项活动,稳妥审理一批重大破产重整案件。


审判质效实现了新提升。牢牢抓住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扭住提升审判质效这一执法办案“生命线”。2019年全省法院受理案件118万件,审执结110万件,同比分别上升6.82%、9.96%,结案率为93.48%。


执行攻坚彰显了新跨越。把解决执行难作为品牌性工作来打造,全年共执结案件28万余件,执行到位标的579.13亿元,最高法院确定的执行“四项核心指标”稳定在全国法院第一方阵运行。


“解决执行难这项工作,辽宁法院是从居后到赶超,再到保持核心指标领先地位,展现了辽宁法院人特有的精神品格和状态。”张学群结合辽宁精神和执行工作,总结认为辽宁法院人具有坚毅奋发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精诚协作精神、“攻营拔寨”精神、敢于争先精神、严谨求实精神、情为民系精神、勤学善鉴精神、示范引领精神和严管厚爱精神。


张学群说,辽宁法院还着力打造诉讼服务靓丽名片,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整体建设处在全国法院领先水平;智慧法院方面构筑了新高地,强力推进信息化与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信息化建设综合排名跃居全国法院第一方阵;司法改革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展现担当作为 服务保障全面振兴


针对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和艰巨任务,张学群说,辽宁法院从把握新起点、激发新动能、完善新机制、强化新保障、培塑新形象等方面确定了推进工作的基调和原则。


谈及今年工作思路,张学群介绍说,今年的全省中级法院院长会议上,辽宁高院从十个方面对整体工作进行了布局,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推进目标实现中进一步提升政治境界;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推进目标实现中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着力服务保障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推进目标实现中进一步展现担当作为;突出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在推进目标实现中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牵引的综合配套改革,在推进目标实现中进一步创造不竭动力;坚持司法为民宗旨不动摇,在推进目标实现中进一步打造靓丽名片;继续攻坚解决执行难,在推进目标实现中进一步做精工作品牌;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在推进目标实现中进一步强化现代保障;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在推进目标实现中进一步夯实前沿阵地;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过硬队伍,在推进目标实现中进一步形成新风正气。



浙江高院院长李占国

万物互联时代 

智慧法院起而行之


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中国法院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接受专访时表示,近年浙江法院主动适应互联网与司法深度融合趋势,持续加码司法改革与智能化建设,逐步打造智慧法院生态体系。


在李占国看来,互联网时代,司法模式深度转型。浙江智慧法院建设起而行之,也映照着人民法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互联网+审判”的革命性变革


司法改革与技术变革深度融合,是浙江法院不断创新互联网司法新模式的基本理念。


作为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自诞生之日便承担着探索新经验、新做法的使命。李占国以该院异步审理模式为例介绍,“这一新型互联网审理模式进一步打破涉网诉讼的时空限制,让审判在‘异步时空’进行,使打官司‘一次也不用跑’成为现实,实现了审判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据统计,2019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共受理涉网案件27829件,审结21841件,开庭平均用时28分钟,平均审理期限45天,比传统审理模式分别节约时间66%、25%。一审服判息诉率99%,自动履行率98%。


随着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智慧法院提供的司法服务不再是从无到有,而是司法为民、便民的深度、广度和精细化程度。


如浙江输出的“移动微法院”模式,依托微信小程序打造移动诉讼服务平台,实现“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由于平台入口亲民、操作程序简易,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中有95%的人愿意选择使用‘移动微法院’。”李占国说。


当前浙江智慧法院渐趋覆盖全部审判执行流程。李占国认为,这不仅使在线完成全部诉讼活动成为可能,更为积叶成章、深度整合,形成开放智能的审判模式提供愿景。


“疫情是对智慧司法的检验和激活”


“不能因为疫情限制,减损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这是疫情期间,浙江法院所秉持的诉讼理念。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注重现场亲历的传统线下诉讼模式不再适应当前疫情防控需要,在线诉讼成为统筹兼顾疫情防控与审判执行工作的最有效途径。”李占国说。疫情发生后,浙江法院引导当事人优先通过多个平台等进行网上立案、联系法官、提交材料、开庭或调解。同时要求各地法院运用好跨区域远程办案平台,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和律师参与诉讼、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2月4日,经当事人申请且报审批同意,杭州互联网法院一位居家观察的法官连线西安和温州两地诉讼参与人,进行了一场法官、当事人都在家中的“隔空庭审”。该案也是中国首例法官在家开庭的案件。


今年以来,浙江法院网上立案13.5万件,网上调解8.5万次,网上开庭5370次,网上证据交换2.7万次,电子送达155.7万次。


“疫情期间的在线诉讼是对前期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全面检验和迅速激活。”李占国认为,在线诉讼模式能够在疫情吃劲的情况下,确保司法服务不断线,这是近年浙江互联网司法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


智慧法院向智能化转型“多点突破”


谈及智慧法院的未来建设愿景,李占国表示,全面深化“平台+智能”建设,推动智慧法院建设向全面智能化转型,还需“全面发力、多点突破”。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审判程序中各环节的智能化应用,但全流程智能化尚处空白。”他介绍,浙江正着力在智能审判、智能送达、智慧执行、智能诉讼服务、智能司法管理等环节多点发力。


如智能审判方面,去年9月浙江法院研发“凤凰金融智审”模式,借助无实体的AI法官助理,辅助法官从立案到归档的全流程智能办案,实现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三自动、五实时、三当庭”,填补中国国内空白。


李占国介绍,去年浙江法院整合84个业务系统,建成全省法院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今年将依托该平台全面推行无纸化办案。


在他看来,疫情过后,互联网司法在法院审判工作中的功能作用将进一步突显,如何适应当事人在线诉讼新常态、实现互联网时代司法模式的深度转型将成为人民法院亟需面对的重要课题。



山东高院院长张甲天

提升人民群众

司法获得感








“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这个主题,近日,《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甲天。


“近年来,山东法院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便民利民为民举措,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张甲天说,山东法院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即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不断健全诉讼和非诉讼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纠纷解决机制,为群众提供多元解纷方案;在落实“一次办好”改革上下功夫,制定全面推进“一次办好”改革10项措施,全力推进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公办案系统,能上网办理的诉讼服务全部上网办理,实现一网通办、一键通办、一次办好,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做好化解涉诉信访案件工作,“一把手”包案,10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张甲天说:“促进矛盾纠纷多渠道化解,为当事人提供多途径、多层次、多种类的解纷方案和方便、快捷、低成本的解纷服务,是山东法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


今年1月,山东高院积极协调山东省委政法委等18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办法》,规定每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每年参与调解案件不低于100件、行业领域非诉化解比例力争达到60%以上、交通事故责任纠纷通过非诉调解解决力争达到80%以上、行业调解成功比例力争达到40%以上等,从制度上为推进诉前分流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时,山东法院主动融入党委的诉源治理机制,支持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组织发挥作用,实现诉前调解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全覆盖,特邀调解员在三级法院全入驻。


“此外,我们在诉前调解、源头治理上重点突破,加强诉前委派调解工作,在家事、劳动争议等12类案件调解前置的基础上,探索扩大先行调解的案件范围,除法律规定不能调解的之外,能调则调、能调尽调,真正让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和基层,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增量,切实化解案多人少矛盾,把有限的司法资源用到解决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上来,切实发挥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张甲天说,2019年,山东法院立案前委托调解22.4万件,调解成功6.3万件。全省法院新收案件194.6万件,结案204.2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1.9%、21.4%。


“为充分满足群众需求,山东高院制定全面推进‘一次办好’改革10项措施,发布立案登记、财产保全等20类司法服务清单,推行全天候网上立案。除刑事公诉案件以外,各类案件均可网上立案、网上交费、网上退费,实行一次告知制度,落实一站办理、一次办好,推进诉讼服务转型升级。”张甲天说,2019年,山东法院网上立案185.8万件,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满足立案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山东法院进一步完善全方位网上诉讼服务体系,开发建设了网上送达、网上调解、网上鉴定、网上信访、网上保全等服务平台,能上网办理的诉讼服务全部上网办理,实现一网通办、一键通办。今年以来,电子送达平台完成送达54万余件(次),调解平台调解案件10.2万余件,网上办理申诉信访案件730多件。同时,迅速全面推进部署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彻底改变纸质化办案方式,助力疫情防控和审判工作两不误,全面实现法官网上办案、网上审判监督、案件办理全程留痕、实时节点管控,打造全时空、全流程、全方位的网上诉讼服务,让当事人打官司更加便捷高效,实实在在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信访工作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司法权威和公信,关系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张甲天说。


去年,山东法院开展了“防范和化解涉诉信访案件工作落实年”活动,全力以赴防范涉诉信访风险,集中精力化解信访案件。活动中严格落实领导包案、一包到底,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将赴省进京信访案件全部分解到全省三级法院入额的院领导手中,实行一案一专班,由“一把手”包案化解信访时间最长、最难化解的历史积案,将院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情况纳入办案数量考核;坚持分类处理、精准施策,逐案分析信访案件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坚持依法处置、依法治访,充分发挥审判监督职能,确有错误的案件坚决依法予以纠正。


“同时,我们积极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协调联动,将信访案件化解纳入综合治理,真正做到化解一起、息诉一个、安定一片。”张甲天说,通过开展活动,2019年,山东法院化解信访积案1239件,10年以上的120件积案全部化解。


“山东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继续深化完善为民便民利民措施,切实兑现为民承诺,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甲天最后说。 



贵州高院院长韩德洋


智慧法院促进审判

执行体系现代化


自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以来,贵州省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年均上升20%以上,而法官员额制改革后法官人数大幅减少,不过,贵州法官人均结案数达248.53件,位列全国第十,走在西部地区省份前列。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韩德洋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主要归功于智慧法院建设在审判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有效破解了“案多人少”矛盾。








推进审判工作实现新跨越


4月1日,贵州高院完成7个现代化智慧科技法庭升级并正式启用,实现庭审电子阅卷、电子质证、庭审记录语音转写、电子签名和捺印等功能,极大提升了庭审效率,助推庭审实质化。
  

近年来,依托贵州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发展优势,贵州法院扎实推进技术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确立了贵州法院“12345”信息化发展总体框架。
  

韩德洋解读说,所谓“12345”信息化发展总体框架,即围绕“一个数据中心”,构建“综合管理、审判业务”两套系统,搭建“开放、专有和涉密”三朵云,打造“智慧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和智慧管理”四个平台,贯通“法院专网、外部专网、移动专网、涉密内网和互联网”五张网,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目标。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引发颠覆性变革,由此也给法院工作创新发展带来无限空间和广阔前景。”韩德洋说,贵州法院将坚持把人工智能作为审判工作现代化的大战略、大引擎。


提供破解执行难长效保障


执行案款底数不清、长期滞留等问题,是导致法院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贵州法院在全国率先以统一部署、统一平台、统一上线方式,推出“一案一账号”管理系统,即在执行款的总账号下,为每一个执行案件绑定一个虚拟子账号,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或执行员扣划、变现时,只需把款项打入相应的虚拟子账号,即可实现案款、案号、当事人的对应。


“随着信息技术迈向5G时代,促进信息化与执行工作高度融合是法院的必然选择。”韩德洋说,运用“互联网+执行”,有助于引导全社会智慧协助解决执行难,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执行体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同时,为实现快速查人找物,助力“切实解决执行难”,提升执行效率,贵州法院还建成了以智慧执行管理平台为核心,智能化执行流程办案系统和执行公开系统为两翼,网络查控、评估拍卖、一案一账号、信用惩戒等多个执行辅助系统。借助此举,不仅实现了执行管理的扁平化、集约化、可视化、规范化,还确保了执行案款的归集、流转便捷高效、公开透明、全程留痕,智慧执行系统建设有力促进了执行工作质效。
  

据统计,2019年贵州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21.84万件,执结20.2万件,执行到位标的额356.75亿元,同比分别上升30.68%、35.47%和16.36%,执行案件实际执结率、终本率等多项指标位列全国前五。


提升服务管理质效水平


去年9月,贵州“移动微法院”正式上线,由此开创了“指尖诉讼、掌上办案”新模式。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微法院办理包括网上立案、网上交费、网上查询、网上开庭等相关业务。
  

在便捷司法服务、减轻当事人诉累的同时,全省法院系统还积极探索智慧法院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目前,贵州法院已经建成司法大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融合分析平台,实时汇聚全省各级法院审判执行数据。
  

“这些实时数据,解决了以往数据不集中、管理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共享不及时等问题。”韩德洋说,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案件数据进行分析,还能够形成专题报告,为社会治理和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在推进智慧法院过程中,贵州法院建成了“法官业绩管理系统”“监督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系统”。“法官业绩管理系统”采取综合案件数量、难易程度、办案质效等大数据多元评价标准,科学量化法官工作业绩,改变过去以法官办案数量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通过数据引导法官从“要我办案”向“我要办案”转变。“监督系统”和“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则实现了案件过程预警提示、全程监督,把预防司法腐败关口前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贵州各级法院更是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实现了非接触式立案、审判、送达和执行等工作,助力立案诉讼“不打烊”、案件查询“不中断”、在线庭审“不停歇”、执行行动“不抛锚”,做到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两不误。
  

“实践证明,智慧法院建设助力审判体系现代化大有可为,我们将继续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深入实施‘智慧法院’发展战略,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法院工作全局出发,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信息技术与法院业务的融合应用,提升司法为民、执法办案、司法公开、科学管理、社会治理等各方面智能化程度,全面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韩德洋说。


智•法丨首席大法官报告中这四个字,背后包含多少制度突围
【成果巡礼】标准化 信息化 社会化 一体化 联动化——深圳两级法院以“五化”为抓手探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智•法丨 人大代表看智慧法院建设(三)
【成果巡礼】北京互联网法院:用区块链技术为司法赋能,助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来源:法制日报 中国新闻网等
本期责编:马聪

特别提示: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所分享内容为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欢迎提出建议,惠赐作品。沟通微信ID:leon930610;投稿邮箱:xinxuan@court.gov.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