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救命钱”屡陷套取骗局 如何堵上新农合基金的“跑冒滴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个为亿万农民“兜底”的健康保障,让广大群众降低了就医负担。
然而,这份“救命钱”近年来却屡陷套取骗局
一张身份证能开几十万元报销假材料,伪造病历加量检查……数以百万计的新农合基金落入欺诈黑手。
为此,国家卫计委决定开展新农合基金监管专项督查,12月将联合公安等多部门重拳治理骗保等行为。
多部门联手,能否让新农合“救命钱”不再跑冒滴漏?
1>报销造假让“救命钱”流失
新农合是我国农民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制度,覆盖97%以上的农村居民。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2016年各级财政对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50%和75%左右。
近年来,随着新农合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这份“救命钱”渐渐成了欺诈套取的“唐僧肉”。
——不法分子伪造就诊资料骗取新农合基金。
他们伪造、贩卖新农合报销手续、单据,号称“一张身份证能开全套报销单据”,几套新农合票据甚至可报销几十万元。
——个别医疗机构套取新农合基金。
一些基层乡镇卫生院修改患者病历,伪造增加用药次数,将低价药换成高价药,将不能报销的病种偷换成可报销病种,或通过“挂床住院”“频繁住院”等方式骗保。
此外,根据财政部2015年对全国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审核情况,多地还出现了参保人员基本信息缺失和重复参保等问题;还有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漠,租借、出让医保卡,助长了骗取基金行为。
2>管理有漏洞,骗保钻空子
随着新农合基金总额增加,以及社会流动性增大、就医流向变化,不法分子开始钻新农合管理的空子。
——异地就医监管难。
调查发现,跨省异地就医是新农合骗保的惯用伎俩。异地就医的参合患者,自行垫付医疗费用出院后,带着诊断证明、住院病历、费用明细清单、收费依据等单据,回所属乡镇审核报销。由于各地付费标准不同、收费票据款式不一,公立医院开具的财政监制票据防伪性不强,地方农合部门、医疗部门审核时较难分辨。
——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建立。
我国医疗机构众多,过去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一个医院一个信息系统”“一个医院一座孤岛”,犯罪分子钻了全国医保系统尚未联网、异地审核难度大的空子。
——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存在违规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表示,乡镇卫生院屡屡发生小病大治、挂床住院、虚开治疗费用等问题,违规现象频现。
3>违法行为必须严查
农民“救命钱”屡遭套取、欺诈,损害了农民切身利益及对新农合制度的信心,减弱了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实施力度,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
专家认为,新农合是国家福利和基本保障。
一方面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参合农民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
另一方面还需对违法人员严肃排查、严厉追责。
在长效机制方面,专家强调,杜绝新农合资金“跑冒滴漏”必须实现医保联网,还需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
2016年5月,国家卫计委会同财政部要求建设完善全国新农合异地就医信息体系,使其具备转诊、结算等管理功能,联通定点联网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信息共享。
专家指出,强化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关联个人诚信档案,可有效杜绝假发票等行为。
戳个
如果您遇到一些有诈骗嫌疑的平台项目或者相关经历,但又不敢确定时,欢迎您向我们咨询,我们将以最严谨的方式,为您解析其中的天机,保障您的个人利益!
菲凡烽火台
About Me
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反金融欺诈平台
善念 犀利 洞悉 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