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幕后英雄(3):西部是怎样建成的

蒋佩蓉 蒋佩蓉 2020-09-04

写在前面

这是“幕后英雄”的最后一篇文章。希望以后有机会写这类的专栏的时候能够分享更多这些英雄的故事。你会很惊讶的发现,很多这些人都在中国,在你的身边。





我刚到北京时,每每与新朋友聊天或谈起个人兴趣时,时常听到张凤吟这个名字。无论是是在教会,IT领域,或是慈善事业,在这些我感兴趣的领域里,她似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刚来北京人生地不熟,我一直在寻觅一位导师,而人们对我有所了解后,几乎都建议我说:“你真该认识一下张凤吟。”最终,在一个周日,在朋友的引荐下,我认识了张凤吟。

 

起初我是有些诚惶诚恐的,我根本不了解,她是怎样的一个人,什么又是她的谋生之道。随后,我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她与先生林光信,这对神奇夫妇的经历更是令我惊叹。说起他们的故事,还得追溯到几十年前。




 


温世仁创建的英业达集团

1966年,温世仁与林光信进入台湾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成为了同窗好友。毕业后,温先生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英业达集团,所获得的个人财富令人瞠目结舌。9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商业机遇俯拾皆是,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温世仁逐渐将事业重心移向了祖国大陆。1992年,温世仁在中国上海建起了自己的第一座工厂。在整个90年代里,温世仁马不停蹄走访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区域。在2000年夏,他首次走访了中国西部最干燥,也可以说最富于挑战的地方:甘肃省。在甘肃省省会兰州召开的一场经济会议上,温世仁听取了一场官方报告。在报告中,官方将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美国西部开发进行了比较,官方结论这个工程将历时几代人。温世仁对此深不认同,他站起来驳斥道:50年计划都是不受欢迎的。

 

他所持的见解是:在2010年,中国西部应该实现完全现代化,完全可以比肩上海与北京。随后,他撰写了一份名为《发达西部,十年可成》的文章,这篇文章随后以中英文形式公开出版。同时,温世仁还拨用英业达集团的资金用于建设西部网站。同时,他还获知自己并非孤军作战,同窗老友林光信也正致力于此




黄羊川

林光信在台北完成大学学业后,去往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在20年的时光里,他担任过工程师、研究员、经理人,并最终进入贝尔实验室,这个美国顶级科学家云集之处,随后他转战美国NYNEX。事业成功之余,他的生活也经营得有声有色,娶了张凤吟,拿到美国绿卡,哺育了两个孩子。直到有一天,邓小平的中国开放言论吸引了他,在多方了解调查之后,他离开美国,于1993年为老友温世仁的英业达集团在天津创立了一个软件中心。

 


软件中心里有一位工程师曾在甘肃一个唤做“黄羊川”的偏僻荒凉的小农村里支教过一年。当地人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得以谋生的手段无非是在过度放牧、风化严重的山坡上放牧绵羊,雨水充沛的年份里种植小麦和马铃薯。黄羊川相当闭塞落后,当地村民对山外日新月异的世界一无所知。黄羊川的年轻一代翻山越岭离开家乡,在大工厂的流水制造线上充当血泪劳工。唯有春节到来时,才能千里迢迢返乡,陪伴家中留守的老人与孩子。

 


在林光信的书籍《黄羊川》中,他写到了这桩往事。在这本奋笔疾书两周写就的书中,他描述了内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活。在写作过程中,他还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尽管当时他还没有意识到,同窗老友温世仁跟他可谓不约而同,两人一拍即合。

 

而林光信目睹的诸多苦难中,最令其震惊的是:当残酷的自然灾害降临时,这群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完全束手无策。在《黄羊川》随书附赠的光盘上有一段长达一个小时的记录视频(可登录wYellowSheepRiver.com 观看)。在视频中,一对农民夫妇谈及自己最大的愿望,便是让女儿尽快嫁出去。他们的女儿小学毕业后,只因当季干涸颗粒无收,这对夫妇便只得叫女儿辍学,因为从地里掘食的他们实在无力支付学费(随后,一位叔叔为女孩垫付了学费);一位男孩面对镜头,则忍不住为妹妹将来的命运伤心哭泣:为了省钱,他妹妹已从小学辍学了,她的未来就将和父母亲一样,大字不识,辛苦劳作。“哦,上帝啊,帮助这些简单纯真的孩子走出贫困吧,救他们脱离缺雨所带来的折磨。”林光信在书中写道。

 

当时的林光信第一反应是慈善捐赠,他首次访问黄羊川时,便许诺每月捐赠2500元,用于保障学校午餐里的肉食供应以及有开水可供饮用。但他素来信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构思了一个计划。

 

对村民而言,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与世隔绝,因特网能解决这个问题!而林光信主管的天津英业达集团软件中心完全具备能力为学校提供电脑与网络。通过与政府合作,便可在村中架设网络,并建立一个计算机中心供村民自由使用。而那些当地贫困学校的学生,将不受资源短缺的困扰,可在网络中学习更为多样实用的课程。他们还将有机会结交外界形形色色的人了解他人千姿百态的生活;当地村民则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天气状况安排生产以及农作物的市场走势;当地的手艺人也可以将他们的货物远销他方。适龄劳动人口则可在网络上搜寻好的工作;在为时几周的首次走访中,林光信为黄羊川建立起了计算机中心与门户网站“ Yellow Sheep River”,他公开宣称黄羊川已经成为一个“互联网村庄”。在做出这一切努力后,林光信写道:“他们的精神囚笼已经被打破了。”



 


千乡万才的成立

在这次重大的山区之旅后,林光信与温世仁两人也迎来了再度聚首的机会。2000年是两人大学毕业30周年庆。温世仁给班级同学们发了一条短信,称自己相当赋予,圣诞来临时,他将在上海举办庆祝会,邀请班级同学携带家庭参加,其间所有费用及往返路费都由他来承担(他选择上海做为台大校友聚会地是因为此地象征了大陆与台湾经济的水乳交融)。在聚会中,温世仁无意中听到林光信谈及黄羊川对其生活所起到的不可言喻的意义。两人这才发觉对方都对中国西部这片土地兴致盎然,且两人都皈依基督,帮助中国西部开发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两人精神上的义务。

 

温世仁告诉林光信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片贫困区域能在十年内达到与发达城市完全相当的经济水平,而林光信在黄羊川创建的“互联网村庄”正是他一直在寻觅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村庄与村民跳过了为时漫长的工业化过程,直接进入了电信时代。

 

很快,温世仁创建了一个名为“千乡万才”的公司并给予资金支持,林光信则负责起整个公司的运营管理。林光信不是创建了黄羊川这个“互联网村庄”吗?随后,他将让一千个小村庄成为“黄羊川”;装备、运营与维护一个村庄的计算机中心需要5万美元,这意味着温世仁随后将提交5000万美元,做为一千个“互联网村庄”的建设费用。



 


黄羊川会议中心

做为点睛之笔,温世仁还拿出了额外的4百万美元,在黄羊川建起了一座五星级的度假村,其奢华程度堪比阿斯彭或是杰克逊·侯尔酒店。唯一的区别是,这个度假村并非为达官显贵提供服务,而是为那些来自中国富饶东部城市的游客提供服务,让其了解同胞的生存状态,当然这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提供了便利。温世仁一直致力于给这个度假村升级换代,这个会所里拥有特殊声学瓷砖和高端视频投影仪的会议室;拥有最新反波功能外带健身房的泳池……当然,这儿的每个房间都有宽带。

 


温世仁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吸引一起对此感兴趣的官方组织与工业集团加入这个项目,同时,他还一直鼓励和资助林光信的项目。但突如其来地,他去世了。

 


2003年12月,当千乡万才已经在超过50所的西部学校建立了互联网项目,其豪华会所的的外部设施也基本建设完成时,温世仁却突然中风了,在送往医院后,不到三天便去世了,享年55岁。在为老友悲痛万分之余,林光信也陷入了麻烦中:用于建设度假村的400万资金,温世仁只来得及支付其中的120万。林光信三个月软磨硬泡后,2004年3月,温世仁的一个兄弟终于同意拿出280万美金,填补资金缺口。




链接互联网

温世仁留下的第二份遗赠,便是计划将互联网力量带到偏远村庄的千乡万才公司。8年前林光信的黄羊川之行,使得这个公司计划背后所隐藏的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他认为,互联网可以更好地帮助甘肃的年轻人走出来。他们将学习到进入工厂务工的必要知识,符合大城市大公司的需求。“劳动力外包到工厂带来了经济利益,”林光信说,“但在道德上,我们无法对这些孩子的将来负责。他们来自乡村,在大城市里,他们不知怎么处理钱,怎么交新朋友,甚至不懂怎么过马路。”

 

现在千乡万才的策略和之前正相反。它仍然致力于帮助孩子离开被干旱和过度使用下已精疲力竭的土地,但它并非催促孩子加快脚步奔往富庶的东部却影响务工家庭的幸福和其社会关系。千乡万才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在中国的西部城市里创造出更多工作机会。千乡万才的策略在于将那些已经在上海、杭州等繁荣发达的中国东部城市日渐消亡的产业吸引到中国的西部。千乡万才已在中国西部超过150所学校建立了项目,培训学生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均来自捐赠)和互联网,这样学生将有机会得到一份高科技工作或自行创业。

 

温世仁的最后遗赠便是他那纯粹彻底的慈善事业,那个“发达西部,十年可成”的不可能的慈善梦想。千乡万才公司将10%的人力物力投入于一个英文名为“West China Story”(中国西部故事)的项目,这个项目只有一个目标:让偏远山村的学生与世界沟通。

 

在这个项目中,偏远地区的初高中学生可以得到一个类似勤工俭学的机会。其提供的金额(约1000元人民币)基本能涵盖学生每年学费与食宿费,即便年成不好,他们也不至于失学。而他们的义务,便是写博客。他们必须对乡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查、记录、说明,并将自己的研究报告发布在网络上,每年不得低于10次。这种做法的初衷是提醒他们,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赚钱,而不是被施舍。与此同时,他们还能学习现代Web站点的设计技巧。此外,许多学生团队精心制作的多页站点——关于在有持续阵风的西部地区建立风力涡轮机的前景,关于宁夏黄河流域的灌溉系统历史等等——其中一些已在国际高中“网络博览会”上获奖。

 

这些文章大家都可登录 WestChinaStory.com 进行了解,文章均为中文,但学生们为方便访问者,在页面上还设置了简单的英文,这当然也是他们培训的一部分。网站上许多照片都相当具有说服力,远胜于语言(千乡万才赠给每所学校一台数码相机,学生们均可使用)。现在,大约2200名农村学生通过持续写博客赚取了50万美金,而这笔捐款主要来自台湾、香港、美国以及中国内地的商业捐赠。



 


新年代的来临

当我结交张凤吟时,正值温世仁去世不久。这个噩耗对于林光信夫妇而言,意味着一段混乱时期,他们试着应对人生计划与方向所面临的巨大改变。林光信此前已经辞去了天津英业达集团副总裁的职位,将全部时间与经历投入到千乡万才项目中。这个决定同时意味着这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剧烈的改变。张凤吟举家搬至城镇里的一间小公寓,生活方式也完全改变,但她对丈夫的每一个决定都愉快的予以理解与支持。她曾多年祷告,期望丈夫能皈依基督,如今的任何事情她都将其视作是自己祷告所得到的回应,当然包括丈夫决意离开IT领域,成为一名全职慈善家。

 

温世仁的去世,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慈善的队伍。在校舍里装配好电脑后,志愿者紧缺,学校更是欢迎能教授电脑或英语的精英们加入。张凤吟替我们全家安排了一个在甘肃为孩子们教授英文的机会。随着数字中心的逐步建立,当地毕业生们也得以通过就业网站寻觅工作,千乡万才公司也在寻觅外部投资者为每个计算机中心的当地运营者们提供资金支持。做为一个年轻的家庭,我们没有能力承担起整个中心的费用支持,但仍有一颗帮助他人的拳拳之心。林光信夫妇通过“低成本理念”,让我家在可调用资金的预算内贡献出了一己之力:我们“收养”一个学校,承担起购买50头猪、羊、牦牛的费用,并将这些动物放养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原野里,而这个学校学生便有机会学习畜牧业之类的技能。这样一来,当地学生毕业后如没能升入大学,至少也有一技傍身。而与此同时,学校的运营管理成本也能从牧场的收益中得到回报。通过“收养学校”,我们还大量采购书籍和杂志帮助学校组建了校园图书馆,还同时为学校的水泵建立了维修基金。




低调的夫妇

(图片是我们离开中国以前在林光信夫妇家里跟另外一对好朋友的合影)

林光信和张凤吟的生活相当低调。当其他外籍人士沉醉于可比拟家中同胞的生活方式时,林光信依旧保持着骑单车上班的健康习惯,拉小提琴是他的业余消遣,而并非一掷千金去东南亚的某个度假村玩乐。他和张凤吟吃得简单健康,而不稀罕成为5星级酒店和餐厅的座上客。你不会在专业期刊,新闻报道或者各种颁奖典礼上看到他的名字。但他和张凤吟却永远改变了我的人生,改变了我的家庭生活,改变了数以千计的西北学生的未来。张凤吟脸上闪耀的光芒不是来自于昂贵的珠宝,而来自于她快乐的内心。一句古老的犹太谚语这样说:“滋润人的,必得滋润。”我曾经领略过身边这对夫妇的生活,而他们的生活也激励我要活得有意义,做真正有意义的事,而非追赶那些“今日犹在,明日消散”的一时风潮。



 



有兴趣长期关怀西部的家庭可以跟千乡万才联络:

公司: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西部故事部

电话:022-5869-0075

联系人:彭海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