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揭秘张学良与周恩来延安会谈:东北军将支援红军子弹十万发

2018-02-09 古今历史趣文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原文摘自《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 作者:杨奎松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2




第二次延安会谈中,周恩来与张学良又谈了些什么呢?由于周恩来会谈之后当即返回延川,只对正在延川的毛泽东、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做了口头汇报,以至我们今天看不到周恩来留下的文字报告。但会谈的基本内容,根据会谈前后双方来往电报,以及双方之间这时围绕着东北军进入苏区筑碉问题所发生的矛盾,仍旧可以获得大致的了解。


根据会谈之前双方的要求和愿望,我们可以知道,这次会谈至少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东北军反蒋行动的各项具体准备问题。


二、向各地方实力派进行统战工作问题。


三、东北军与红军今后共同的行动方针问题。


四、东北军为应付蒋令在陕北苏区内筑碉问题。


在会谈后,通过双方的来往电报,我们又可以知道,双方至少在以下几件事情上取得了协议或达成了一致:


第一件事,就是允许东北军进入苏区筑碉。除原定之直罗镇一带、甘肤之线以外,考虑到蒋介石、阎锡山军队即将西渡黄河进入陕北,中共中央还特地要求东北军迅速在靠近黄河西岸的干谷驿、交口镇向延川、清涧一线筑碉,以便阻碍蒋、阎军队进占。


5月15日,即周恩来回到延川的第二天,就有电报给王以哲并转张学良称:据查,蒋、阎6师入陕势在必行,彭德怀、毛泽东诸同志均认为东北军应速作经干谷驿、交口镇入延川、清涧之一切准备,并请将行动日期见告。此间亦拟以一部兵力围困宋家川,迟滞该敌渡河。


同前次双方军队围绕着直罗镇一带筑碉问题发生摩擦的情况相比,这时周恩来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直罗镇的问题不再提了,而且直截了当地要求东北军到靠近黄河西岸的地区筑堡。这说明,双方在这次会谈中已经就这一问题达成了具体的妥协。


第二件事,则是根据中共中央前此之决定,红军之一部将前往陕南并计划转进河南发展,一面由南面牵制北进之蒋军,一面争取在鄂豫皖三省间取得新的发展条件。为此,周恩来提出请张学良放行并支援红军弹药,张答应由东北军支援红军七九子弹10万发,并将其中6万发可直接运送至延安城,另外4万发将送给出陕南之红军部队。为此,周恩来5月22日曾有电报说明:红军去陕南并准备第二步出河南之部队已准备就绪,依前议,决取最捷道路南下。即经牛武镇及洛川、白水、蒲城附近,直趋临潼下游之交口镇或新丰镇渡河,出蓝田,但必须东北军方面驻临潼部队代为在北岸准备好船只,方能确实无误地迅速渡河,以争取入豫先机。电报要求张学良迅速就此进行准备,并依照前议调拨七九子弹10万发,从中抽3万至4万发于临潼附近交红军去陕南部队,其余子弹则仍依前定办法在肤甘之间转交红军。周恩来对此曾致电王以哲表示感谢,称“承拨子弹,足征兄等待人如己,不分界限,有如兄弟手足,曷胜感纫”。


周恩来此电表明,他与张学良已经就红军南下河南问题达成协议,并得到张学良愿意为此拨子弹10万发的承诺。不过,这一行动几天后就停止了。因为中共中央这时得到了西南两广可能发生事变的消息,如果西南地区发生事变,整个西北的局势无疑也要发生变化并须积极筹划响应,西北计划有迅速实施的可能。在这种条件下,中共中央原定派部队经陕南下河南的计划自然中止。但前议由张学良拨付子弹的计划并未因此变更,6月1日,张学良仍按约定将6万发子弹送到了延安,随后秘密送给了红军。点击此处查看:香港大佬揭秘:当年刘嘉玲被强奸、李小龙之死的真相!


第三件事,是双方商定了有关东北军与红军联合行动之“西北大计划”。计划的中心内容就是“以兰州作大本营,建立局面,打通友邦”。这显然是第二次延安会谈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毛泽东在5月8日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为西北国防政府斗争”的目标,并明确提出了争取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步骤,即以抗日为号召,通过红军与东北军的联合行动,夺取宁夏、甘北,接通新疆、外蒙,与苏联结成联盟。周恩来将中共有关此一计划的设想向张学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双方并且进一步商定了发动以“抗日反蒋”为号召的西北国防政府的具体时间表,规定九、十月间为两军共同组成西北抗日联军并成立西北国防政府的时间。而促使张学良对这一大计划全力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自然是中共对于取得苏联援助的信心。关于这种情况,很容易从下面的来往电报中看出来。


5月20日,即第二次延安会谈过去一周之后,中共中央曾有电报给四方面军和二、六军团的领导人,内称:关于“西北国防政府的计划,在目前仅能使高级干部知道,对外应守秘密”。此一计划之中心内容就是:“红军与东北军密切合作,以进到西北大联合,建立西北国防政府,打通苏联,与苏联及外蒙订立抗日互助条约。”至于苏联的态度,可以说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国际已三四次派人来找我们,希望我们在西北成立大局面”。《林育英、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邓发、王稼祥、凯丰、彭德怀、林彪、徐海东、程子华致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任弼时、贺龙、肖克、关向应、夏曦同志并转各负责同志电》,1936年5月20日,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年,第147-149页。


5天之后,即25日,中共中央又再一次去电更具体地解释了这种情况,说明已与张学良商量好,协助陕北红军策应红军四方面军和二、六军团北上,渐次接近外蒙,接取援助,苏联盼望红军靠近外蒙、新疆。电称:


(一)国内及国际的政治局势均取着暴风雨般的姿态向前发展,党的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有第一步的成就。目前议事日程上的具体任务是建立西北国防政府,争取迅速对日作战,以走向建立全国国防政府,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二)西北的形势是:红军与东北军取得密切合作,与杨虎城、邓宝珊亦有联系。胡宗南由山西向陕南,王均在汉中,毛炳文在甘南,阎锡山受红军重大打击后,现只能出八团入陕,汤恩伯率十八团(四个师)准备入陕,亦颇动摇。于学忠率两师在兰州、天水间,奉军(即指东北军——引者注)主力在洛水、环水、泾水流域,陕军(即指杨虎城之十七路军——引者注)在韩城、宜川线,马鸿宾主力在宁夏境,马麟在青海,一部在兰州以西。红军西渡后,向陕甘宁发展,策应四方面军与二方面军,猛力发展苏区,渐次接近外蒙。外蒙和苏联订立了军事互助条约,国际盼望红军靠近外蒙、新疆。


(三)四方面军与二方面军宜趁此十分有利时机与有利天候,速定大计,或出甘肃,或出青海。在兄等大计决定之后,一方面军适时向天水、兰州出动,进一步策应兄等,使蒋军不能拦阻。至于奉军,已与秘密约定,不加拦阻。《育英、洛甫、泽东、恩来、博古、德怀、林彪、海东致朱、张、刘、徐、陈并转任、贺、肖、关、夏诸同志电》,1936年5月25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第533-534页;《文献和研究》,1986年第5期。注:此段文字内似有某些错误,如青海马麟应为马步芳;胡宗南由山西入陕一句似为情报错误,其实是汤恩伯;相反,率18个团(4个师)准备入陕的汤恩伯一句,似应为胡宗南。


这时,根据预定作战计划,红军主力已经开始进入甘北作战,准备背靠东北军,控制庆阳、镇原之线以北地区,力争转进宁夏,接通外蒙。东北军除照约定应为红军让路外,还应尽快控制兰州及其陕甘大道。为此,中共中央接连致电王以哲及张学良,要求后者务必尽快照原定方案迅速部署部队,便利接通苏联和成立西北大局面的行动,切勿让蒋介石的军队制其先机。其5月26日电称:蒋介石如令王均、毛炳文部进驻,则割断了陕甘大道,对于将来东北军增向兰州,准备以兰州作大本营,建立局面,打通友邦之计划,大有妨碍。据此,请立时准备以东北军一部进驻镇原、隆德等地,以制先机。《周恩来致王以哲即转张学良电》,1936年5月26日。5月底6月初,红军西征作战开始后,中共中央更多次通知张学良、王以哲,强调“兰州为西北大计划之最重要战略根据地,兄部务以适当兵力预先控制”,并将部队保持于庆阳、镇原之线,以便于红军“向固原、预旺、盐池、灵武求得确定的胜利,接近黄河,有利于尔后打通友邦之步骤”。《周恩来致张学良电》,1936年5月30日、6月4日。


通过上述资料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时中共中央与张学良之间已经在西北大联合计划问题上达成了具体的协议,双方在关于计划内容、行动步骤、大致的实施时间乃至东北军与红军公开联合起事后在西北的经营范围,也都有了重要的默契。


第四件事,则是双方商定立即由张学良负责送中共代表邓发(化名杨鼎华),经甘肃、新疆前往苏联汇报一切,安排援助事宜。其实,此事之商谈早在第一次延安会谈中就已经有所商定。这次不过是更进一步将其具体化而已。而张学良为此积极筹划和帮助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张确实对此做出了明确的承诺并很快就落实了。


邓发去苏联行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因此,在第二次延安会谈过了20天时间,邓发才开始动身。根据约定,刘鼎于6月3日前往延安城外之川口与周恩来等见面并带邓发经洛川前往西安转去新疆。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此行并非仅仅为了送邓发转去苏联,和听取刘鼎近期工作的汇报,根据中共中央这时的布置,周恩来此行还负有十分重要的任务,这就是向刘鼎说明中共中央关于推动张学良响应西南两广事变,递交中共中央为此起草的具体行动计划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