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式小食品火爆海外仍存短腿:国际化之路任重道远

2017-12-12 代理商专刊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代理商专刊中国经销商学习第一平台。10个经销商9个已关注。这里有“样板市场、创建品牌、单品创新突破、堆头、新品推广、品牌组合、产品管理、促销策略、员工忠诚度、铺货、库存管理、员工管理、薪酬设计、产品、节日拜访、转型、稳定团队、利润、促销、合伙生意、做大做强、选经销商”等专业文章。





某国内知名品牌辣条在美国的价格甚至能卖到12美元/袋,一瓶210克装的“老干妈”在亚马逊上的价格是11.99美元,这样的价格并不具备多少优势。


瓜子、辣条、老干妈辣酱等这些在中国普通的小食品在海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且身价倍增。这看上去是一个好现象,但要真正实现品牌的国际化,仅现阶段的风靡并不足够。


受宠


写完圣诞假期前的最后一篇论文作业已经是英格兰当地时间凌晨1点30分,王丹妮打开一包辣条,边吃边听音乐,然后才是洗洗睡觉。在英格兰留学3年,不管多晚,每晚睡前都是雷打不动的“辣条+音乐”标配。


王丹妮对新金融观察记者回忆,在即将奔赴英国留学前夕,她在行李箱里备好了30包辣条,但也仅够她吃一个月。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足以让她在英格兰当地找到售卖辣条的华人超市,“之后就续上了”。在她记忆中,辣条从留学生口中的零食到开始被更多英国人知道还要归功于BBC(英国广播公司)。


去年年初,BBC拍了一部共3集的《中国新年》介绍农历中国年的各种风俗习惯,“那里面很多人都吃辣条,之后就有英国朋友问那是什么,后来也陆续有选择尝尝的。”到今年10月,一款糯米做的辣条首次登陆英国,便迅速火爆,“口感更软一些,老外比较喜欢。”


相比之下,比辣条火得更早、影响范围更广的小食品当数老干妈辣酱,美、英、法、澳等国家各大城市的华人超市中,“老干妈”都是必备的,甚至有人外国人在Facebook上开设了“老干妈”的主页。


除此之外,洽洽瓜子、泡脚凤爪等食品也在海外成为香饽饽,为外国友人传递着舌尖上的中国。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中国产品在海外受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国家形象的崛起”。他对记者表示。


短板


尽管这些小食品在海外备受宠爱,甚至掀起了一股中国美食风,但其主要的消费者大多为华人,而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相关产品品牌的发展,或者说,这并非长久之计。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曾经说:“我也不晓得卖到了多少个国家,我只能告诉你,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这句话听上去似乎很霸气,但如果某一产品大部分都只是卖给中国人,那么很难说其已经走向世界。


多位海外留学人员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身边的确有对辣条等产品痴迷的外国人,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尝试着吃过几次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除了中西口味不一样之外,这些产品在海外的渠道也并不给力。目前,这些产品最主要还是在华人超市或者东南亚超市有售,“再有就是类似亚马逊的网站上。”王丹妮介绍。也就是说,在外国当地的主流超市中,很难看到相关的产品,而外国人光顾华人超市的次数又相当有限,“所以中国人买得多也就不奇怪了,如果一直这样,很难融入当地市场,吸引当地消费者的。”


另外,这些在中国的零食类产品走出国门后身价也水涨船高。某国内知名品牌辣条在美国的价格甚至能卖到12美元/袋,一瓶210克装的“老干妈”在亚马逊上的价格是11.99美元,这样的价格并不具备多少优势。


但即使价格这么高,生产企业也未必能获得相应的利润,仓储、物流、关税等都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在整体销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很难保证了。


趋势


不过,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企业还是愿意将目光放在海外市场以期更多的回报,毕竟,国内市场上,无论是产品的品类数量还是整体规模而言,这些小食品的竞争都已经处于红海甚至是血海,开辟新的战场势在必行。


以瓜子大王洽洽为例,今年8月,其宣布了加码海外市场的计划——分别使用超募资金1750万美元和1500万美元设立泰国子公司和美国子公司。其中前者主要是拓展泰国当地的代工资源,后者则主要负责获取海外休闲食品的动态、相关坚果种植的相关信息等。可见,洽洽是打算在海外市场大干一场。


而这背后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洽洽近些年业绩的下滑。据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洽洽营收16亿元,同比下降3.36%;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下降14.16%。而海外市场却表现抢眼,上半年营收1.13亿元,占总收入7.05%,同比上涨44.89%,成为唯一增长的部分。


当然,也有企业本身做得不错,选择海外布局想锦上添花的。无论什么原因,布局海外都是不错的选择,“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企业加大在海外市场的开发力度,这是一个趋势。”


但是,要真正走向海外、做到国际化,绝不仅仅是让产品在华人之间绕圈子,而是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宣传品牌,开发适合当地人的口味、真正融入当地人的饮食文化,这样才会有好的回报。


在朱丹蓬看来,目前还处于品牌国际化的初始阶段,“整个中国食品企业的国际化任重而道远,现在只是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总结:


1、中国产品在海外受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国家形象的崛起”。


2、中国小食品要真正走向海外、做到国际化,绝不仅仅是让产品在华人之间绕圈子,而是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宣传品牌,开发适合当地人的口味、真正融入当地人的饮食文化,这样才会有好的回报。


来源:赢销力

欢迎大家在文章底部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哦!!

往期精彩回顾

1王老吉的延寿闹剧
2农夫最苦、旺旺最大、东鹏最悬、绝味最黄……食业年度十大营销事件!
3震惊!福建正大集团两80后商人欠款10.2亿元!

优秀公众号推荐


饮品观察家

陈列,铺货,终端,行业

资讯,你想要的干货都在这里

代理商微刊

品牌案例,经营干货,爆款新品推荐,掌上糖酒会,一览知晓

商务合作电话:18503183606 微信:kuaixiao868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