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NOTE | Luc Tuymans 吕克·图伊曼斯
| 藝術外食研究所 |
策展人研究笔记 / 86
Luc Tuymans
吕克·图伊曼斯
01
艺术家
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 b. 1958)无疑是1980年代以来当代绘画界最重要的画家之一。生于比利时莫尔特塞尔(Mortsel)的图伊曼斯现在生活工作于安特卫普。
就读于知名的布鲁塞尔拉坎布雷国家视觉艺术学院(1979-80),图伊曼斯之后前往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1980-82)学习,在那里他曾放弃绘画,转而从事电影制作。完成艺术学位后,图伊曼斯随后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研究艺术史。在绘画被宣判死亡的年代,1980年图伊曼斯因对绘画产生质疑而转行拍电影,五年后他在奥斯坦德举办了首次个展,由此宣告了他对绘画的回归。
除艺术家身分外,图伊曼斯也不时受邀担任策展人。2006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北京,翌年与中国策展人余辉共同策划《中国比利时绘画500年展》,把15世纪以来中国与西方的艺术创作作了巧妙连接与对话,展览分别在布鲁塞尔与北京两地举行,可说是替中比之间开启艺术对话大门。
图伊曼斯也拥有多项学术荣誉,其中包括2015年度皇家艺术学院授予的文化功勋荣誉博士学位,2014年获波斯纳艺术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以及2006年安特卫普大学授予的文化功勋荣誉博士学位。
图伊曼斯在布鲁塞尔、伦敦、巴黎、纽约、香港和苏黎世等多地展出,广受认可的作品在二级市场上也有着高达七位数美金的价格,作品也收藏于被芝加哥艺术学院、巴黎蓬皮杜中心、赫施霍恩博物馆和雕塑园、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迈亚密鲁贝尔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荷兰斯特德里克博物馆和瑞士伯恩美术馆。
02
作品赏析
吕克·图伊曼斯被广泛认为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最富标志性的绘画作品转化了影像及版画等方式,并将它们纳入其对历史与记忆的艺术实验中。
在多少人认为绘画媒介因数字时代的崛起而不再重要时,图伊曼斯再次凸显了绘画媒介深刻的表现力,可说是欧洲近代具象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画作探讨着人类与历史的关系,同时影射人们忘却历史的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图伊曼斯的荷兰母亲的家庭协助藏匿难民,而据称他父亲那边的家庭成员有认同纳粹意识形态,此一事件在家族中也引发了道德讨论和内疚感,这样历史事件深远的影响力也深深吸引了图伊曼斯,二战也成为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图伊曼斯以非叙事性的方式来创作具象绘画,独树一帜。他广泛地涉猎各种历史及当代素材——包括档案和新闻照片、智能手机随手的快拍、电影剧照、YouTube画面等,以此探索图象在保留和传达信息方面的力量。这也使得图伊曼斯的画作题材广泛,从历史事件,包含探讨比利时殖民历史题材,到触目可见的日常物品的描绘都可见,有些绘画甚至具有抽象性。
图伊曼斯的作品克制、带有疏离感与隐喻,在表现手法上可说上是摄影、电视和电影等媒介的再延伸,就像是在对材料进行修剪,取景,排序,有时甚至还有近距离的特写等。他的绘画色调单一,给人庄严肃穆的感受。有段时间他还抛弃了绘画转行拍摄影片。艺术家以非叙事性的方式具象绘画,在个人经验与集体潜意识之间,描绘模糊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图象。这些作品色调肃穆,始终意涵隐晦深邃。
大量取材于照片的创作,使图伊曼斯得以进入早已被里希特掌控的领域。在对待照片的态度上,他们两人都默契地承认一个前提,即所见非所得。对视觉所持有的坚决的怀疑精神,让图伊曼斯确立了被美国批评家Jerry Salts称为“图伊曼斯准则”的绘画方式。
「他根据需要截取、放大图像,通过曝光式的色彩处理将图像精简至轮廓,并把它们置于空落的背景前。他赋予对象 一种模糊感,使其宛如沉渣泛起的记忆,神秘、脆弱、晦涩,充满暗示性,并留下“无声的疤痕”。这些潜伏的伤痕使图伊曼斯的绘画,因一种突如其来的恐惧和暴力,而从表面的平和变得十分离奇,甚至可怕。」
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伊曼斯并不是一位照相写实主义艺术家,实际上,他一直试图通过绘画找出被媒体和照片图像所剥夺的真实。
在图伊曼斯弃画从影的五年里,他从电影里获得的是关乎图像的在场与疏远,实践了Bertolt Brecht的“间离”效果(Verfremdung)。他从影片剪辑中感受到暴力,而另一方面,他却在创造一个不在场的图像,并打乱其叙事逻辑。Hans-Jürgen Syberberg、Peter Weiss、David Lynch,还有Michelangelo Antonioni,这些电影导演给予图伊曼斯的是对历史的幻想、层层套叠的“中国盒子”结构、隐晦怀旧中的神奇智巧,以及叙事性在时间和历史间的辗转交合。他在电影中练就的是拿捏媒介的本事,这成为他重回绘画的有益补充,让他更清晰坚决地与过去浮夸浅薄的作品告别,从而以踏实明确、缺乏激情或同情、近乎无动于衷、忧郁混乱的姿态——把握了图像的倾向。
图伊曼斯是一位关注问题更胜于愉悦的艺术家。他为作品倾注了一种超个人、平凡的关怀,致使普遍存在于其作品中的不安逐渐聚集升华为一种隐性的暴力。
秉承着悠久的绘画传统,他似乎并不回避向比利时象征主义画家Leon Spilliaert致敬,施皮利亚特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悲剧要比那些大冒险似的悲剧更加真实、深奥,更能反映我们人类本身。” 显然,图伊曼斯的绘画策略与文艺复兴理论家阿尔伯蒂相悖,后者在著作《论绘画》中强调绘画不仅是记录事物的外在形体,而是要具有纪念碑式的意义和戏剧性的内容。然而在图伊曼斯看来,历史则因注重表现不幸的平凡而更具有价值。尽管绘画仍然是具象的,但通过复制照片,图伊曼斯选择性地重建了图像元素,对其模仿、挪用、转译,隐晦地处理冲突和问题,再加上他技巧性的叙述,似乎意图让历史在其绘画中有所觉悟。
时至今日,艺术仍然渴求承袭自19世纪以来的思想文化使命,以达到自由的诉求和文化反思。看起来,艺术并非简单拥有记录、娱乐、教化的功能,也在试图帮助人类以更好的秉性和状态生存。
当代艺术家们极力想要扮演救赎者的角色,他们极尽所能,尝试了各种方式却收效甚微。图伊曼斯也许并没有太大的野心,但他不可避免地要在当代绘画领域有所建树,其艺术中所有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特点,如粗暴、苍白、模糊、虚弱、陈旧、平凡、暴力、冷酷、政治等,均可视为图伊曼斯过滤历史与当下、挑战现实与真相、“报复”媒体图像的佐证。
当绘画成为历史、叙事性和解说的时间游戏,它便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历史的情境。图伊曼斯被历史环绕,却从不卷入其中。许多时候,他的疏离也撤销了对历史做出分析、审判和谴责的可能。在此意义上,图伊曼斯并不能被归类为历史题材的画家。如果人们放弃对艺术的道德期许、疗伤迷恋和宗教信仰,那绘画剩下的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本体价值。
03
展览解读
Monkey Business | 猴子生意
2021/04/15 - 05/22
David Zwirner, London, UK
▼
吕克·图伊曼斯在卓纳画廊伦敦空间带来了个展《猴子生意》(Monkey Business),展出艺术家在安特卫普封锁期间,无法去到工作室时在家中所创作的一系列画作。与图伊曼斯的大多数绘画不同,这些新作品在纸上而不是画布上创作的,并深入探索了艺术家庞大的档案资料库,其中包括杂志、宝丽来相片、插画、在iPhone上拍摄的照片、电影截图以及他在网上偶然看见保存下来的东西。图伊曼斯表示:“我认为没有什么是真正原创的,因此我对已经存在的图像做出再诠释来进行创作。”
展览中还出现了名为“猴子”的短动画,该动画由许多在展中的绘画作品合并而成。是根据图伊曼童年记忆中的一只机械玩具猴子,两只手拿着钹,艺术家也曾在1980年代创作的一部相似主题的动画作品。
La Pelle | 皮肤
2019/03/24 - 2020/01/06
Palazzo Grassi, Venice, Italy
▼
这是图伊曼斯在意大利的首个回顾展,由开云集团创始人Francois Pinault的私人收藏皮诺收藏(Pinault Collection)策展人Caroline Bourgeois与艺术家合作策划。包括来自皮诺收藏、国际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80多件作品,重点关注艺术家从1986年起至当下的绘画作品。Luc Tuymans还推出了专门为格拉西宫空间设计的特定场地作品。展览主题源自于意大利作家Curzio Malaparte出版的小说《皮肤》(La Pelle),通过现实的伪造描绘对于日常生活的焦虑与不安,穿越表层图象寻找暗示性的精神寓意。
▼
吕克·图伊曼斯于2019年在荷兰提耳堡的德庞特当代艺术博物馆 (De Pont Museum) 所举办的大型个人回顾展《回归》(The Return) ,是图伊曼斯在德庞特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第二次个展,展览带来了50多件图伊曼斯的作品,全面回顾艺术家从1975年至当时的创作生涯。1995年,图伊曼斯在德庞特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他的首次荷兰个展,也是图伊曼斯早期艺术生涯的重要展览。
再度在德庞特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并联手当年个展的策展人、当时馆长亨德里克·德莱森 (Hendrik Driessen) 再度策展,因此将展览命名为《回归》。策展人亨德里克·德莱森认为:“图伊曼斯关注我们时代的问题。他指向过去或今天的事件,却不是描绘它们,而是提出历史问题。他的作品定格了某个瞬间,其引起的反响远超他所选取的那个独立时刻。”
卫星联络站 | curatortogo
想法投递 | curator.to.go@gmail.com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