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2——《组织行为学》

河金教学 2023-01-05

《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所在部门:管理学院

课程学时/学分:51/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授课教师:

    胡艳辉,副教授,管理学硕士,长期讲授《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主持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翻转课堂教改课题、《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新思路改革项目、《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等。

案 例 1

案例1 

快递小哥的积极心理品质


本案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理解和掌握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二)能力目标

    通过案例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准确辨别和确认个体心理和行为中积极因素的能力;通过分组交流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价值目标

    充分认识到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挖掘人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强、乐观和尊重他人、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


本案例思政教学目标

    通过案例学习,帮助学生感悟积极心理品质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开发学生自信、乐观、希望、韧性、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勤奋务实的职业精神。


本案例课程思政设计


实施过程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二)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1.课前准备

组织行为学的最新进展之一———积极行为学

2.视频及案例分享

     结合视频“陪马云敲钟的快递哥”和案例“最牛快递员”介绍窦立国的事迹

最牛快递员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8位敲钟人见证了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的上市。作为快递行业“百万分之一”的代表,当时39岁的窦立国也远赴纽约,站在了万众瞩目的“阿里巴巴上市”敲钟台上,从此被人称为“最牛快递员”。为什么窦立国可以成为快递小哥的代表呢?

     1996年,21岁的吉林小伙窦立国来到北京闯荡。起初他住过积水的地下室,当过保安、厨子、电话业务员,一直兜兜转转四处寻觅机会。2004年,窦立国转行进入快递业闯荡,据他回忆,那时一天最多只能收8个快递,每个才赚两块钱。

     2008年之后,快递业爆发式发展,窦立国为了让自己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变着花样争取客户。窦立国坦言,当时刚起步没什么业务,自己负责的片区根本没人找他寄取快件。但是窦立国毫不气馁,头脑灵活的他自费印了一万张名片,在小区、楼门口见人就发,“您好,这是我的名片,以后发快递您找我”,而且在让客户签收快递的同时,他还会递上自己的一张名片,“如果快件有什么问题,您可以找我”。他被拒绝无数次从不气馁,并且乐观对待,不觉得被拒绝会失落,每一次伸手递出名片,就是争取下次单子的机会。窦立国对自己的工作始终保持热情和新鲜感,把最普通的工作做得最精彩,他既知足于现在的生活,踏实于自己的工作,又用智慧把现在拥有的发扬光大。

    快递是个体力活,但也需要动脑子。他根据多年跑快递的经验,画了7张北京“避堵地图”。经过网友亲测,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按照他的路线图,可以节约一个半小时。窦立国从不浪费每一次经历,在一次又一次的送快递中把有用的记下来,是智慧的举动。

    “其实我能评上‘最美快递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时,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公益项目。”窦立国从2010年就开始做志愿者,2012年和朋友募集到了6000本书并送到四川小凉山地区。2014年,他和朋友联合发起“吾心为爱”项目,向社会各界募集图书、衣物,并分拣出合适的物品送到农村。2016年,他又和志愿者们发起了“有梦想的盒子”公益活动。窦立国表示,“我没有钱修一条让村里孩子走出来的路,但可以用书给他们搭建一座心灵上通往世界的桥。” 在窦立国上了各种电视、采访、报道之后,没有虚荣忘本,依旧认真做着自己的工作,尽力去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窦立国说,我讲不出什么大的道理,但是我觉得,事业也好,或者好的生活也好,是踏踏实实一点点地干出来的。机会也是努力争取的,就是无论任何时候,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勤奋和乐观,永远都不能丢。

3.小组讨论

     结合积极组织行为学知识,谈一谈案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如何培养自信、希望、乐观、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可站在个人、组织角度分析,可结合具体实例)

小组讨论

(三)考核与评价

      通过学习通布置讨论题目,课上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位同学在学习通平台发言,根据发言数量和质量进行考评。


教学成效

    学生为窦立国的事迹而感动,在小组讨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思想上受到洗礼和升华,在学习通平台发言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从中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实现了课程思政目标即培养学生具备自信、乐观、希望、韧性、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和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勤奋务实的职业精神。部分学生讨论发言如下:


特色与创新

    本案例特色与创新是教师运用生动的视频及案例融入教学环节,快递小哥窦立国真人真事非常有感染力,并能恰如其分地对理论讲授起到例证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言,润物无声地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递与价值观引导,激励学生乐观、坚韧地面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案 例 2

阿里巴巴“月饼门”事件:价值观的拷问

本案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价值观的分类,理解和掌握价值观、工作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价值观在组织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案例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以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原则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在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行为方式上能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价值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管理职业道德。

本案例思政教学目标

    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认识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动的基础,培养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保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同和尊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 

本案例课程思政设计

实施过程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

     价值观概念、类型、作用

(二)视频及案例分享

视频:马云演讲《愿景、使命、价值观》

案例:

阿里巴巴“月饼门”事件

      阿里巴巴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么怎么才能让生意不难做,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向我们证明了这句话,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就是三样东西:使命、愿景、价值观。

      价值观是创始人制定的,是我们做事时在前进路上的一些操作的方式方法,不是大到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真正落实在我们心里的东西。马云认为,价值观要进行考核,文化是考核出来的,如果价值观和文化是贴在墙上的,那是无法进到我们脑子里的。

      2016年,阿里巴巴似乎发生了一场“血案”,血案由中秋月饼引起。根据内部爆料,阿里在内部搞了一个中秋抢月饼的活动,不过阿里安全的四位员工却秀了一把黑客技术,不动声色地多刷了124盒月饼。然而,这件事情却迅速发酵,根据内部决定,为了维护企业文化,阿里巴巴决定“挥泪斩马谡”,把这四位员工给开除了。这一结果招来褒贬不一的舆论声讨,大部分都为那四个程序员叫屈,认为阿里的奇葩HR又是在展示他们价值观,而也有人说,应该开除,如果宽容处理,那么以后就会再发生此类事件。阿里的企业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团队合作,诚信、激情、敬业,而这件事情,违背了诚信的原则。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并不是标语、口号,而是将其融入到管理之中的。

     首席人才官蒋芳公开信:很多人问为什么我们处理的这么重?因为阿里是一家把权力真正下放到每个普通小二手里的公司,下放权力的基础就是组织和员工之间的本能的信任。只有一个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团队才能走得长远,打得起硬仗。

3、思政延伸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文化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许多新的重大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对于我国的组织管理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

4、课后研讨作业

     1.各小组结合课内案例谈谈价值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期初任务书要求,分析所研究企业的企业文化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转化为我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结合自身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大学生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下研讨

(三)考核与评价

     教师布置课后研讨作业,学生课下研讨并完成汇报PPT,根据下次课上汇报内容和汇报表现进行考评。

教学成效

(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教师结合授课内容,以青年价值观教育这一思政元素为指导,选取马云关于价值观的演讲和阿里巴巴“月饼门”事件,帮助学生深刻领悟阿里巴巴核心价值观在其经营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个企业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公民更是如此,由此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在课后结合老师布置的作业进一步研讨,深刻领会企业价值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了汇报。以下是部分小组关于企业价值观汇报PPT和课内汇报照片。

特色与创新

    本案例特色和创新之处是通过典型企业案例巧妙地将青年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组织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并且通过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价值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案 例 3

从“钢七连”看群体凝聚力

本案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凝聚力的内涵和来源,理解高凝聚力群体的特征及凝聚力在组织中的作用、中国群体本位文化。

(二)能力目标

    通过案例学习,培养学生能正确分析并解决管理中的凝聚力问题,具备塑造团队价值观、提升团队凝聚力的管理技能。

(三)价值目标

    激发学生团结合作意识,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与他人合作、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心理品质,以案例所体现的坚持,奋斗,团结,集体等精神激励鼓舞学生不断进步。

本案例思政教学目标

     通过案例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凝聚力在组织中的作用,激发学生树立团结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本案例课程思政设计

实施过程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影视法、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过程组织和实施

   1、内容讲授

群体凝聚力内涵、来源和作用

   2、影视赏析:观看《士兵突击》片段

    《士兵突击》记载了普通士兵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中国军人的传奇故事。由于故事和人物的纯粹,剧中没有一位女性角色,完全是男人的情感世界——意气飞扬的军旅生涯,生死与共的成长岁月……

     这部电视剧主要体现的是当代军人的另一面,不光是体现在外在的气魄,也体现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士兵许三多这一段成长经历中无时无刻不穿插着这一精神力量,也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才煅造出许三多、史今、伍六一这样坚韧不拔的精兵,才煅造出钢七连这样的团队。

    “不抛弃,不放弃”是钢七连的精神,钢七连的支柱,“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精神。“不抛弃”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候,都不放弃自己的伙伴,与同伴生死与共,时刻成为一个团结的战斗集体,只有这样,才会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才会有精神动力。“不放弃”就是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能也不应该放弃自己,一定要克服任何困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记得《士兵突击》中新兵入连的第一天,必须要举行宣誓仪式,让新兵从第一天就深刻地认识到七连的战斗精神,“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也从第一天就铭刻在战士心中。我们理解“不抛弃,不放弃”这既是战斗精神,同样也是团队共同愿景,不抛弃,要有责任感,不放弃,要有希望。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在钢七连即将被解散那一段日子,高城连长还要带着全连的人让团报发错言论的人为钢七连道歉,看着他们在最后关头都要维护自己团队的荣誉,灵魂彻底被震撼了!这就是军人,这就是钢七连的军人!

    问题:结合《士兵突击》,谈谈高凝聚力的群体有什么特征?

    3、思政延伸


中国的群体本位文化


    西方的人本主义强调以个人为本,但是中国的以人为本,不是讲的以个人为本,而是以群体为本,群体是高于个人的。群体本位要求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和单位个体的“人”,必须遵守群体规范,自觉考虑群体的反应。也因为以群体为本位,所以中国人重视人际之间的伦理关系和维护这种伦理关系的道德规范。

    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和文化精华,如爱国主义的传统,集体主义的传统,注重人际关系和谐的传统,浓厚的亲情意识,家、国一体的观念等,都与群体本位文化的作用息息相关。

     课后作业:结合实例谈谈对我国群体本位文化的理解

(三)考核与评价

     教师课上布置问题并要求学生在学习通发言,根据发言数量和质量进行考评,布置课后作业,在下一次课进行课内汇报,根据下次课上汇报内容和汇报表现进行考评。

教学效果

    在关于群体凝聚力的教学中,选用电视剧《士兵突击》片段,同学们在为“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感动的同时,心中也深刻认识到高凝聚力群体的特征及重要作用,激发了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引入中国群体本位文化内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优良传统、家国情怀等都与群体本位文化息息相关。下面是学生看完《士兵突击》片段后的部分发言:

下面是学生汇报群体本位文化的部分PPT:

     同学们在汇报中对比了我国和西方国家在新冠疫情中不同的应对方式和取得的不同效果,深刻体会到我国人民所具有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在防疫过程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面是平时作业中同学对《士兵突击》的观看感受:

特色与创新

本案例特色和创新之处是利用影视法,通过选取《士兵突击》几个经典片段,向学生展示了钢七连这一高凝聚力群体,既契合教学内容又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共鸣,学生在对我国群体本位文化进行研究时,能够有机的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相结合,赞叹我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所表现出的集体主义精神并深受鼓舞,并且我们《组织行为学》许多项目任务都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更需要同学具有团队合作意识,需要小组成员具有凝聚力,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与他人合作、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心理品质。


河金教学

• 策划|刘濛(教务处)

 撰稿|胡艳辉(管理学院)

排版|卢伊婷(20金工四班)

 审核|杨帆(教务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