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火化师:人生离别处,他们“守”好最后一站
阿辉把遗体缓缓推进火化车间,停放在火化炉前。经家属签名确认、作最后告别后,阿辉和同事缓缓抬起灵柩,朝着遗体90度深鞠躬,然后把灵柩缓缓送入炉膛。
“关门、点火、喷油”,阿辉熟练地摁下一个个操作按钮,随着火化炉里熊熊燃烧而起的火光,家属的哭声变得更加悲痛。如此直面死亡与离别,是阿辉25年里的工作常态。
遗体火化师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体力活。据阿辉介绍,平均一具遗体从推进火化炉到放入骨灰盒,需要耗费约1个小时,期间遗体火化师不能离开岗位,需要时刻观察炉膛内的状态,防止爆燃爆炸等情况出现。
尽管在室内工作,但算得上“高温岗位”,作业中的火化炉温度高达800℃,热浪蔓延在火化车间的每一寸空间,无论春夏秋冬,火化车间总是保持在40℃以上,在炽热高温的空间里,阿辉身上的衣服时常被汗水浸透。
“我曾带着一块新的石英表到火化车间干活,后来发现手表停了,修表师傅跟我说,表芯早已融掉,已经修不好了。”
“其实,与逝者家属沟通才是最大的‘技术活’。”
作为一名职业人,阿辉每日要面对不同逝者家属提出的火化要求和疑惑,他希望能用科学专业的服务逝者家属理解和释然。
“曾有位家属看见旁边火化炉的骨灰比较白,而自己逝者亲属的骨灰偏粉色,指责我们操作不当。”阿辉一边照顾逝者亲属的情绪,一边耐心解释高温作用下骨灰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可能陪葬品内含有金属,金属和骨灰经高温作用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骨灰颜色也有了变化。”
“让逝者安然离去,也要让生者释放悲伤”
从业25年,阿辉见过了无数天人相隔的告别场景。当初那位容易受逝者亲属悲怆情绪感染而手抖的“小辉”,如今已经成长为能够克制情绪,客观看待生离死别,冷静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辉哥”。
“职业人要有职业素养,如果我们工作人员也不好好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冷静处理事情,怎么能照顾好崩溃的逝者亲属?”
然而,最近接待的一对父母,让他原本平静的内心里又泛起一圈圈涟漪。
逝者是一位十来岁的孩子,阿辉找到逝者的父母签火化同意书,逝者母亲静静地站在棺木前,双目无神,不哭也不闹。阿辉知道,孩子的离去对这位母亲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埋藏心底的悲伤需要及时释放,否则难以愈合的痛苦会随时变成“炸弹”。
阿辉决定全程陪伴这对夫妇处理火化环节,他一边轻声安慰这位母亲,一边建议其丈夫带她到外面公园休息,暂时离开悲伤环境,并叮嘱他们不要看遗体出炉和拣骨灰的过程,以免让逝者母亲再受到更大刺激。
孩子的骨灰装盒后,阿辉陪着他们到业务大厅领取骨灰。“那位母亲抱着孩子的骨灰盒,走到业务楼门前台阶时,忽然蹲下来嚎哭,声音撕心裂肺。”听着那位母亲的哭声,阿辉反而像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人需要把情绪发泄出来,如果长时间被痛苦悲伤缠绕,很容易被情绪自我攻击。”
阿辉希望,殡葬工作者在做好专业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治丧群众的心理辅导,在他们情绪失控时及时安抚,在他们封闭自我时疏导他们释放悲伤。“让逝者安然离去,让生者得到慰藉。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人文殡葬。”阿辉说。
“他们接新、我们送离,都是完成生命的一程。”
对阿辉来说,逝者不可畏。让他感到失落的,是外界的偏见。“家人对我的工作都表示支持,但很多人对我们这份职业还是比较忌讳。”尽管阿辉性格开朗,身边朋友却屈指可数。“我很少与人深交,既害怕家人遭人口舌,又内疚自己对朋友有所隐瞒。”
有一回,阿辉的邻居因亲人逝世而到殡仪馆参加告别仪式,刚好看见阿辉在火化车间工作。此后,邻里间开始传来一些闲言碎语:“你如果看到阿辉,记得要躲起来,他在‘大烟囱’(意指火葬场)上班的。”
阿辉苦笑,“医护人员迎接着新生儿呱呱坠地,殡葬人员守护着逝者体面离开,都是哭声伴随着生命循环的过程。希望大众对殡葬行业的偏见能早日打破吧。”
生离死别是人生寻常事,也是一门必修课。是无数个平凡的“阿辉”们用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撑起了生离死别的沉重,维持着殡葬行业的温度。知死方知生可贵。二十五年的遗体火化师工作生涯,让阿辉更加懂得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短暂。“我经常跟家人说,只要不涉及违法违规违反道德,想做什么事就去做吧,不要有遗憾。”
每逢清明都被绵绵阴雨包裹着,很多人却忽略了它正在向春天发出热烈的邀请,也向万物吹响蓬勃生长的集结号。
原创编辑 | 佛山民政微信编辑小组
2文明祭祀,让清明节更“清明”
3佛山召开2023年全市殡葬管理暨清明安全保障工作会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