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族谱”立奇功,一流浪人员漂泊佛山18年终还乡
4月16日早晨,佛山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送别了该站在册时间最长的受助者。
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头发几近全白的张大塘换上新鞋,登车回到阔别18年的家乡。
寻亲十八载身份仍是谜
2006年的一个夏夜,一中年男性在佛山市禅城区大塘路马路边熟睡。值班民警发现后,为其联系了佛山市救助管理站。
“没有姓名、无法沟通,接受救助时身上也没有任何证明身份的线索,这让寻亲难度大大增加。”佛山市救助管理站社工张丽说。
工作人员发现,该男子存在沟通障碍,遂将其送入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此后,他又辗转佛山市精神病治疗所、受助人员托养中心等安置场所。
尽管受助人辗转多地,甚至已经以“张大塘”为名在佛山落了户,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始终没有放弃为其寻亲。
2018年3月,佛山市救助管理站组建了“萤火虫”寻亲工作小组,专门负责为身份信息不明、滞留在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寻亲回家。
DNA血样送检、人脸识别、在媒体平台推送寻亲信息……工作人员尝遍各种方法,却依然没有收获。
“因为线索太少,导致发布寻亲信息时没有精准投放推送,就像石沉大海,很难有回音。”张丽说。
Y染色体成寻亲“时间隧道”
时间来到2023年,事情出现转机。
“去年,救助站了解到祖籍分析这种寻亲办法,也了解到浙江省的公安系统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张丽说。
经过沟通,佛山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将张大塘等10名滞留男性的DNA血样寄到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分析。
“祖籍分析其实就是DNA技术运用的一种延伸。”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警察周钦源说,“男性的Y染色体来自其父亲,突变率低,所以同一父系的后代都具有相同的Y染色体。”
据了解,利用男性Y染色体的特殊性,可以确定男性受助人员的祖籍地或者居住地,将寻亲范围大幅缩小。如“时间隧道”一般,Y染色体连接起过去与现在,也连接了受助人员与家乡。
根据警方反馈的结果,张大塘可能的祖籍所在地被缩小到15处。佛山市救助管理站及时将这一结果与公益志愿者组织共享,希望借助社会力量提高寻亲成功率。
“拿到比对结果后,我们迅速在抖音上发布了寻亲视频,并且精准地投放到几个可能性较高的地区。”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李杰祥说。
“他姓朱,家在江门台山!”3月20日,好消息传来。
台山市一村村民联系李杰祥,表示张大塘极有可能是他的邻居。
经救助站与该村治保主任的进一步沟通核实,困扰工作人员18年的张大塘身份之谜终于揭开。更令人欣喜的是,户籍地也愿意接收他。
张大塘是佛山市救助管理站第一例通过“祖籍分析”寻亲成功的案例。
就在张大塘准备返乡的同时,救助站内另一名滞留人员也通过“祖籍分析”,成功联系上远在四川的亲人。
近年来,救助站探索创新寻亲方式,扩大寻亲平台,紧跟社会主流,通过注册抖音账号,发布寻亲短视频,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开展寻亲服务,使佛山市滞留人员大幅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佛山市救助管理站合计接领送返滞留人员逾2500人次,全市呈现救助总量和滞留人数“双下降”的态势。
此外,佛山还累计投入2100多万元进行升级改造市救助管理站(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增设图书室、儿童活动室、运动场等,极大改善了受助人员的生活环境。
来源 | 南方+
编辑 | 佛山民政微信编辑小组
2🤳以绿起笔,任围老街墙体变网红打卡点!
3快转发给长辈!最常见的养老诈骗5大套路曝光!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