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y 2018-06-01

《道隐无名》(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2018)

   



正在红砖美术馆进行的《道隐无名》,拉开了光色魔法师奥拉维尔·埃利亚松迄今为止在中国的最大个展。在这场浸入式的展览中,埃利亚松鼓励我们在作品当中穿行,用身体感知它传递的信息和情感。对他来讲,艺术作品与观众体验共生。而挑战观众是艺术家的权利,也是他的责任。




 艺术品收藏者,既是艺术品的欣赏者,也是艺术品的消费者,他们积极不断地为艺术买单 


埃利亚松在冰岛度过童年时光,北欧独特的自然景观深深地影响了他,并激发了他的艺术创想。从小因为绘画顺利而兴奋到彻夜难眠的埃利亚松曾称自己不喜欢绘画,因为这种太过平面化的媒介难以满足他对三维空间体验的好奇。他习惯用极为观念的说法来谈论他的艺术,并一再追问“:我们是空间的消费者吗?或者我们实际上是空间的生产者?”

 

《声音银河》(Your sound galaxy, 2012)

 

这个曾经在泰特现代美术馆创造了超级太阳、在斯德哥尔摩创造出美丽绿河和在奥尔胡斯创造了永恒彩虹的艺术家,在红砖美术馆独特的空间和东方园林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对运动、规律和几何的探索,以及对空间的理解。他最擅长的创作要素:光、雾、影、 水,在此共生共息。

  

《圆角(0°,18°,36°,54°,72°,90°)》,2018 

 

展览的名字引自埃利亚松的好朋友、哲学家蒂莫西·莫顿对艺术的描述——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中文译名为《道隐无名》, 语出《老子》,充满了东方智慧。“这是一个真正与我共鸣的想法,”埃利亚松说,“艺术可以超越语言,因为艺术创作始于一些莫可名状的感觉,而艺术家的感觉会与观众的解读相遇,最终构成完整的作品。”

 

《盲亭》 (The blind pavilion,2003)


展览策展人闫士杰在长达两年多的筹备中,与艺术家始终保持密切沟通。“我们试图将红砖的空间与埃利亚松作品所释放的能量完美结合,呈现作品与空间深度对话的艺术现场。当观者步入埃利亚松的时光隧道,沉浸在充满科技演绎的体验中,作品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感知与觉悟。”


明日共鸣器》(Tomorrow Resonator,2018)


埃利亚松的作品,有一种自带的冥思特质,总是在真实和虚幻间游走。这种一半真实一半虚幻的艺术语言,在这次展出的《道隐无名》和《未思之思图志》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我的作品是邀请观者进入冥思,并在这个过程中重塑自己。当我们真正沉浸在观看一件艺术品时,好像就是在寻找和观看自我,并意识到我们的存在是与自然共同创作,甚至是共同协商创作的一种‘存在’。”


《未思之思图志》(Map for unthought thoughts, 2014)

 

《道隐无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在泰特现代美术馆涡轮大厅创作的那轮红日,当所有的颜色在黄色单频灯营造出来的雾蒙蒙氤氲中只幻化为黑与白,人们瞬间会在其中失去空间感和视点。而人们视觉感知到的完整的巨大圆环,也不过是埃利亚松玩笑般的障眼法:艺术家只制作了半个圆环,另一半则是镜面折射的影像。进入展厅的观众也成了作品的一部分,抬头就能看到镜中的自己。正如他所说:“我完成了作品的一半,另一半由你们来完成。”虚幻镜像和真实物体,黄色灯光带来的 视觉错觉,我们感受到的完整世界也便如此,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生物钟球体》(Chronobiological sphere, 2018)

 

走进《未思之思图志》,人们很容易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忽视真相:你原本以为的圆形网状空间,和前边看到的黄色圆环一样,只有一半是真实的,另一半依然是镜面制造的视觉“骗局”。墙面上交错的影子源于中间灯光照射下的网格装置。随着灯光的移动,影子在缓慢地变化。


《两个未思之思》( Two unthought thoughts,2015)


埃利亚松调整了他所处的位置,墙面上,他的影子与网格影子紧紧相随。“这些交错的网来自一个数学公式,代表着我们的未思之思。什么叫未思?就是我要思考一个事情,但是我还没有开始思考。”他还鼓励大家在这个空间里去寻找四种自我,真实存在的自我、反射在镜子中的自我、映照在墙壁上作为影子的自我,以及内心中的自我。


《迷失的指南针》(The lost compass,2013)


对自然的探索也是埃利亚松最热衷的创作素材。在变化万千的世界里,他总能赋予普通事物非凡的特征。在《聚合彩虹》中,他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光幻和臆想的世界,又借助物理学、气象学和光学,杂糅了艺术的蕴意,带来出乎我们意料的新奇感。在黑暗的空间中,天花板上喷水装置制造了洋洋洒洒的细碎水珠,环形水幕在聚光灯环的照射下,生出变幻又充满律动的美丽彩虹。我们穿过水幕,并行走其中,捕捉所处位置和角度的不同带来的彩虹变化的模样。


《聚合彩虹》(Rainbow assembly, 2016)

 

埃利亚松解释说:“在我们观看《聚合彩虹》时,你会发现,随着身体的移动和姿势的变化,彩虹也会跟我们一起移动。如果你闭上眼睛,彩虹也会随之消失。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眼睛也是这件作品的创作者。”


《冰川风景》 (Glacial landscape,2018)


埃利亚松总是喜欢和我们的眼睛“捉迷藏”,《生物钟球体》的创作也是其中之一。这个神奇的球体,颜色会随观者移动而产生变化,时而彩色,时而黑色,时而又是透明的,透过它看到对面墙上悬挂的冰川景象。你总是试图去寻找它的规律和原理,但却很容易掉入这个陷阱,不得其所。这也正是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在你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够看透的时候,却突然失去视点。


《水钟摆》 (Water pendulum,2010)


你还可以在黑暗中“阅读”水晶般无序跳动的《水钟摆》,欣赏用格陵兰岛的冰川冰创作的水彩画《冰川风景》,观察颜色随观者移动变化的《生物钟球体》和被光“上色”的彩色玻璃状《明日共鸣器》与《昨日共鸣器》,以及打开虚幻空间的红色镜面《圆角》等等。埃利亚松拥有强大的融合能力,那是人和环境、空间和感知、简洁与丰富的完美融合。

 

《昨日共鸣器》(Yesterday resonator,2018)


艺术,不是为美术馆而存在,它改变你观看这个世界的方法,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放大并联系得更加紧密。让所有的存在产生无限种的可能性。正如他自己曾说:“这就像是一场与世界的大对话。我非常幸运, 也很感激,我能够参与其中。”

 



撰文 & 编辑 / 刘佳家  

图片 / 红砖美术馆提供  

社交媒体责编 / Cola

更多精彩请戳

数字化生存指南:为艺术买单是否也要刷流量? | CULTURE

以好奇心为缪斯,窥见宝格丽与罗马的前世今生 | BIJOUX

这些包装精美的书籍,带你领略设计美学和阅读并重的文字世界 | SELECTION

设计师的猎奇圣地,时髦非洲新势力 | MOD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