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烂鳃+水肿+肝胰脏+蜕壳不遂+夹草+上岸问题,原因及防治方法这里都有!(请叫我度娘)
关于灾后复产工作
如果你有更多更好的建议
欢迎【写留言】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今天给大家科普河蟹养殖的一些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 烂 鳃 |
症状:
病蟹的鳃丝变色、有炎症,并局部溃烂、有缺陷。
发病高峰:
全年均有,4-5月高峰。
病因:
弧菌,产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
产生原因:
池塘长期未消毒,细菌较多,水长期浑浊水质不好,河蟹体质较差。
防治:
用超碘或菌毒必克每瓶2亩,同时使用全效底改片每袋5亩改善底质环境,内服迪诺康+肝胆泰乐+高稳维西,每套80-120斤饲料。
| 水 肿 |
症状:
病蟹腹部及背壳下方肿大透明,打开背壳,可见鳃丝肿胀及大量水状组织液, 病蟹静伏于池边,在浅水处死亡。
发病高峰:
6-8月
致病菌:
河蟹感染弧菌,产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而导致。
原因:
池塘长期不改底、消毒不规范,河蟹池塘底质较差,细菌感染。
防治方案:
预防:
(1)定期底质改良,减少底部有害菌滋生;
(2)投喂优质饵料,减少经口感染途径,内服“生命元”,调节肠道内菌群;
(3)调节水质,保持水体菌相平衡,避免长期使用消毒剂,杀(消毒剂)为辅,补(优加益生菌、弧菌天敌)为主。
治疗:
全效底改片每袋5亩;
菌毒必克+应激硬壳灵 每套3亩;
弧菌天敌3亩每瓶,严重者酌情加量;
内服迪诺康+肝胆泰乐+高稳维西内服7天。
| 肝胰脏 |
螃蟹肝胰脏而称肝胰脏(即胰腺与肝脏愈合在一起,兼有两者的功能),橘黄色,分支状,在其中肠(胃之后,后肠之前的消化管,很短)的两侧,由肝管通入中肠。随着这几年螃蟹的大面积扩张,螃蟹的价格也一直有下降趋势,也导致养殖户一味的追求产量,高规格,也导致高蛋白饲料成了养殖户使用的螃蟹的最爱,高蛋白饲料对于螃蟹肝脏负担也日趋严重,所以肝胰脏在整个螃蟹养殖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为脆弱的一部分。
病变过程
肝胰脏作用:
1.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贮存营 养物质。
2.对机体自身的解毒和机体毒素的排除。
3.甲壳动物的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
引起肝胰脏出现问题的因素:
1.毒素
水质毒素(氨氮 亚硝酸盐 硫化氢等)干扰肝脏消化吸收的酶类,导致水产动物摄食受到影响,严重时导致肝胰脏发生病变。
重金属毒素,直接导致肝细胞坏死,引发病变,严重的直接导致螃蟹死亡。
藻毒素 草毒素 等,都属于酚类,主要作用于肝脏,诱发肝脏发生病变,死亡。
2.病理性
细菌、病毒感染,由于管理不当导致螃蟹体质下降,有害菌乘机入侵,导致肝脏病变,以副溶血弧菌为主。
发病流行时期:
1.螃蟹两壳以后,由于投喂量的增加,还有部分客户投喂小鱼,导致螃蟹肝脏负担越来越大,极易诱发病变。
2.藻毒素 外源水毒素(草毒素 重金等)长时间对于肝脏的侵袭。
防治措施:
1.投喂方面做到螃蟹投喂的“四定原则”螃蟹二壳脱完后,定期使用营养套餐一包80斤/包。
2.注重池塘的解毒(一方面外源水 一方面池塘自身藻类死亡老化),做到全程解毒。
3.投喂高分期注重底质保护定期使用全效底改片5亩每袋,营造一个良好的底部环境切断病原菌的温床。
4.每隔半月使用一次弧菌天敌3亩每瓶,控制病原菌。
| 蜕壳不遂 |
又称顶壳、拉脚、带帽,是影响螃蟹每年成活率的罪魁祸首之一,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出现蜕壳不遂时,一定要找明原因,不要随意下药,因为此时螃蟹正处于大量脱壳,诊断不准确乱用药,往往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
流行情况:
脱壳不遂往往伴随着养殖全程,流行于螃蟹的一壳、二壳的时候。
发病原因:
一是水体环境恶劣。水草覆盖面小,水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恶化,溶解氧含量偏低;
二是气候突变。由于早春气候不稳定,对于螃蟹的应激致使螃蟹体质严重下降,导致脱壳困难;
三是营养元素缺乏。保水性差的塘口,钙、磷、铁、锌、硒等营养元素严重缺乏;饲料中没有补充矿物质元素、复合维生素和蜕壳素,都会使河蟹因营养不良而造成脱壳障碍。
四是病敌害侵袭。带病带伤的河蟹极易发生脱壳不遂。
五:池塘毒素较重,每年大面积清塘药物的使用,导致池塘池塘底泥毒素较重,养殖密集区外水源的毒素。
症状:
河蟹脱壳不遂症发生较为严重,有的病蟹有“抬壳”现象,甲壳与腹部交界处有裂缝,但不能脱壳,或者壳脱下后不久就死亡;有的无“抬壳”现象,揭开甲壳可见新壳皮已形成,但附在外壳上,多因不能脱壳而致死。
防治方法:
1.一壳前期一定注重解毒(解毒灵),保证池水的肥 活 爽 ,只有水质好,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溶氧,才能保证脱壳顺利。
2.内服营养套餐60斤每袋。保证螃蟹自身体质。3.发现脱壳后三天开用应激硬壳灵+黄金多糖一组3亩,一星期后再使用一次。
| 夹草 |
夹草现象是螃蟹塘每年六七月份的主要问题,主要是以水韭菜为主的塘口为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应激性夹草,主要受梅雨季节不稳定的天气变化或者受到纤毛虫等影响;第二类主要为营养性夹草,主要表现为长期投喂冰鱼的塘口,由于营养单一,缺乏螃蟹自身很难合成但是可以从水草中获得的维生素b12。
原因分析:
第一,主要为池塘不稳定,在后期由于养殖户一味的最求清水,梅雨季节雨天较多,致使池塘溶氧不足。往往在梅雨季节开始后十天或者有的人家半个月才开始夹草,此时螃蟹由于长时间生活在低溶氧条件下,导致螃蟹体质严重下降,再加上天气的继续恶化,或者环境的恶化,很容易发生螃蟹产生应激性夹草。
第二:由于冰鱼营养单一,缺乏维生素,等到天气变化时,螃蟹需要抵抗外界环境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抗应激能力很差,形成“虚胖蟹”。
处理方法:
1.高温期尽量投喂全价饲料,同时,在梅雨季节到来前半个月开始拌喂“营养套餐”(40-60斤/包),补充螃蟹必须的维生素。
2.阴雨天气,定期使用“晴雨益生菌”,同时配合“全效底改”改良底部,为螃蟹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遇到天气好的天气,连续两天好天以上的,使用“活肥”,增加水体藻类,增加水体初级生产力,保证水体的溶氧。
| 上岸 |
河蟹上岸是河蟹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按照其特点,可分为正常与非正常两种情况。
正常上岸:
螃蟹成熟后由于要到海水里进行繁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风起 蟹脚痒”这个时候螃蟹会出现上岸的现象,目的是去海水中进行繁殖交配。
非正常上岸:
每年都会出现很多这种情况,往往非正常上岸会导致螃蟹摄食量严重下降,螃蟹体质下降,甚至很难脱壳的现象,由于受到太阳光直射,往往一段时间及因脱水死亡。
非正常上岸原因:
1.缺氧 遇到大风 大雨 下雾等恶劣天气时,导致水体溶氧大量消耗;
2.变温与高温应激:特别是在早期气温不稳定时,由于受到气温温差过大,由于环沟里面的水又少,水体受天气变化较大。中期高温对河蟹也是一种灾难,温度过高也会让河蟹产生应激上岸;
3.中毒:重金属、农药残留。特别是菊酯残留,菊酯损伤螃蟹的神经系统,导致螃蟹脱离水体上岸;
4.黑鳃、烂鳃:由于受到细菌感染导致螃蟹最主要的呼吸器官坏死,及时池塘溶氧再高也会出现上岸;
5.底质恶化后导致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超标,照成螃蟹在池塘底部不适出现上岸;
6.螃蟹受到重金属或亚盐等因素影响血液载氧能力,造成机体自身组织性缺氧上岸。
处理方法:
1.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保证水质的充足的溶氧。
2.定期用水博士解毒和全效底改片改底,保证水体和底部的清洁,为螃蟹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遇到恶劣天气,提前撒原子氧预防缺氧。
3.定期使用弧菌天敌,预防螃蟹由弧菌引起的黑鳃,烂鳃。
4.注重水草管理,营造一个适合河蟹居住的水草环境,防止多草、少草、无草、烂草等极端情况出现。
5.注重河蟹自身体质增强,定期内服保健,增强体质鱼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
来源 | 北京水世纪
作者 |吴贤、徐业
相关阅读
搜“蟹行家”,蟹产业内容,嗖一声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