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瑞:一个人的"道德洁癖"能让世界更干净吗?

2016-07-25 胆小静 还原社

在我们的记忆力里,唐代的狄仁杰、北宋的包拯、明代的海瑞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清官,他们威望极高,名垂千古。有人把海瑞比作是中国的堂吉诃德,两人确有相似之处;更有人把海瑞说成是一个精神病患......

四岁丧父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现在海南琼山人。先世是军人。祖父是举人,做过知县。父亲是廪生(明清两代称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粮食补助生活的生员),不大念书也不大理家的浪子,在海瑞四岁时便死去了。叔伯四人都是举人,其中一个中了进士,做过御史。

海瑞虽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僚家庭,但家境并不好,祖上留下十多亩田地,光收些租子是不够过活的。他母亲谢氏生性刚直严肃,28岁死了丈夫,自己抚育孤儿,做些针线贴补过日子。海瑞刚会走路,谢氏就对他口授经书,晓以宫商;海瑞六岁,入“红城私塾”;二十岁,列“琼乡俊彦”;直到海瑞中了乡举,谢氏才“颓乎榻间”,大病了一场。海瑞较为极端的性格可以说就是源自于谢氏的教育。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举乡试为举人后,便被吏部谒选派官,初为福建南平县学教谕,后升任淳安、兴国知县。

海瑞巧斗总督公子

总督胡宗宪公子路过淳安县时,嫌招待不周吊打招待人员。海瑞十分生气,想出办法严惩公子。海瑞故意称公子是“骗子”,败坏总督美名,便查收他的赃款,把他押送到官府。海瑞给总督写信,称赞总督的清正廉洁,结果总督有苦难言,明知是海瑞的计策,但是碍于自己的名声只好忍气吞声。

上疏入狱


嘉靖年间(1522年—1566)海瑞买好棺材,备死上《治安疏》,骂皇帝虚荣、自私、残忍、愚蠢;揭发官场的弊端;同时提出改革意见。由于这篇奏疏触怒了明世宗嘉靖,海瑞被逮捕下狱,问成死罪。幸得嘉靖皇帝不久后病死后获释复职。


治理吴淞江

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升任应天巡抚,任内除利弊,整吏治,平冤狱,深受百姓爱戴。

吴淞江的治理,在古代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大难题。在永乐年间,明朝还国富民强的时候,就有过吴淞江的治水工程。其治理费用,被当时的工部尚书夏元吉也惊称浩大。夏元吉后来因为方针错误,治水工程其实是失败了。江南水患也一直不靖。到了海瑞当应天巡抚的时候,明朝穷的连百官薪水都发不起,江南又发大水饥民无立锥之地——但是海瑞想出了后世罗斯福新政时以工代赈的办法,然后让饥民们通过干活来换取钱粮。到1569年,海瑞主持吴淞江治理时,判断“黄浦夺淞”趋势无法逆转,遂确立“由黄浦入海”的方针,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辞官回乡

由于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大力惩治贪官污吏,打击豪绅富户,损害了众多权贵的利益,大家都恨他恨得牙痒痒。吏科给事中戴凤翔就是这些衔恨于海瑞的人之一。隆庆四年(1570年),戴凤翔利用自己主管官员监察的权力,上疏参劾海瑞“沽名乱政、大乖宪体”。海瑞虽然上了奏折为自己做辩护,但无奈当时他得罪的人太多,趁机落井下石者甚众,朝廷抵不住压力,只好下令改任他为南京粮储。海瑞无法接受自己正直为民却遭贬黜的现实,上《告养病疏》,说官场太乱,群臣皆庸,自己身体衰惫,要回家侍养老母。

在海瑞贫瘠的乡村里,屋子里挂着的立轴上是“忠孝”二字。这是海瑞毕生的信仰,也是它拥有的全部。

重返官场

万历十三年(1585年),张居正被清算,72岁的海瑞借此倒张风潮再次走上了政治舞台。但这是海瑞已看透官场,

万历十二年(1584年)冬天,张居正去世之后,吏部拟用海瑞为左通政,明神宗朱翊钧向来器重海瑞的名望,万历十三年正月,召海瑞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在赴任的路上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当时年已七十二岁了。为惩处官场贪污受贿之风,他竟然向万历皇帝提出极其过激的谏议:建议对涉贪官员按太祖法实行剥皮囊草、枉法八十贯论绞等酷刑,海瑞上疏后,举朝哗然。

海瑞之死

万历十五年,1587年入冬不久,南京都察院的一把手——右都御史海瑞就病倒了,病情越来越重,但他就是不肯用药,似乎不想再活于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年之前,海瑞在给侄女婿、进士梁云龙的信中曾感叹:“七十有四非作官时节,况天下事只如此而已,不去何为?”他无法自由离职,却可以选择离世,仿佛看破了人在仕途的无奈和大明王朝的无望。

十月十四日,海瑞病故,身边除了几个仆役,没有一位亲人,因为他的妻子王氏、小妾韩氏和儿子海中砥、海中亮、海中期都已先他而去。

海瑞死前3天,兵部送来的薪俸中多了7钱,他都让人返还,也没有留下遗言,交代后事。其清廉、自律,由此可见一斑。

周晖《金陵琐事》载,海瑞的遗产被清点后,只有“竹笼中俸银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据说当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到海瑞家探视,看见他房里的帷帐都是葛藤皮做的,而且都已经很破了。海瑞身上的衣服也很不像样,寒酸得连穷书生都不大会穿。海瑞没有儿子,王用汲就承担起丧葬事宜。他翻检海瑞储蓄,只找到了十来两银子。王用汲当时就掉了眼泪,在同僚里凑份子给海瑞下葬。

海瑞的殡葬场面,《明史卷二百二十六》有过简略的记载:“……市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另据近代笔记,当时非但在应天十府出现了隆重的民间殡仪,在海瑞早年任过“教喻”的福建南平,或是做了一段时间知县的浙江淳安,老百姓都“闻讯号泣载道”,纷纷“绘像以祀之”。


海瑞一个人的清廉救不了这个国家,他死后57年,大明覆灭。

婚姻不幸

孝子海瑞甚至到了三四十岁时还和母亲同屋而睡。在海母的铁腕之下,海瑞完全无法独立,这也造成他一生的家庭、婚姻的悲剧。

海瑞绝不是一个好老公,他一生娶过三个老婆,纳过两个妾,她们的命运是这样的:第一个老婆生了两个女儿,因为和海母不合而被海瑞休了。第二个老婆,进门不到一个月,又因为相同的原因被赶出家门。第三位夫人和小妾一人先后生过三个儿子,但非死即痨,无一幸存。(两人之死竟在一月之内,当时御史上书指责她们系被海瑞所逼而死,海青天因此丢官)。这是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写到的,非正史。

海瑞杀女

说是海瑞5岁的女儿吃了一块男仆给糕饼被海瑞发现,竟说出“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的话,最后女儿7天不吃不喝饿死了。这件事有很多出处,明姚叔祥的《见只编》、沈德符在的《万历野获编》、清周亮工在《书影》,这几本书都是野史,所以故事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极为清廉、道德洁癖


朱元璋当年定下了一个制度,官员不能打白条、不能霸占民田、不能行贿受贿。到海瑞时已经过了两百多年,但海瑞不管到哪里,都以此制度一丝不苟的要求官员。他在南京当官时,有位御史在家里叫堂会,请了一群戏子演戏。这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海瑞知道此事后,居然要当众杖责这位御史。

海瑞什么灰色收入都不要,就结结实实拿俸禄养活一大家子人。海瑞赋闲在家的那段时间俸禄也断了,他就靠给人写墓志铭、赠序之类的文章苟延残喘。不光自己不要灰色收入,海瑞要求下属也不要。他当淳安县令的时候,就把下属的各种津贴都取消了,同时严禁收取陋规。

海瑞曾在公事备忘录中写道:“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在断案技巧上,海瑞不能明察秋毫,料事如神,而且有些道德代替司法的倾向。不知道他为官十多年有没有冤枉无辜。


海瑞治法,素有“铁人”之誉,他的吏员抄错字报废了一张纸,即被夺俸三月;他的衙役弄死了乡人的一头牛,即被处以劓刑;至于男盗女娼,翁媳私通,未婚先孕,溺杀女婴,贩运私盐,统统要处以断趾割肉的酷刑,然后削去民籍,发送边疆,三世不得省还。

海瑞认为,“男女滥媾”是风化第一大敌,所以申饬必须严苛,量刑必定从重,矫枉务使“过正”。1562年,他调任江西兴国不久,听说一黎姓财主同时跟自己的三个儿媳有染,却只按一般民事律例被“罚银八十两”,便立即调出旧时卷宗,拘来案犯,传到证人,查实情节不讹,当场唤出行刑手,割了人家的一枚外肾(睾丸)。

明朝思想家李贽对海瑞的评价:“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


海瑞历来一直被当做道德楷模,但他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真正成熟的政治家,肯定不是道德上的完人,因为政治是一个妥协的过程,是各种利益交换的过程;对政治家讲道德,和对妓女讲忠贞一样无聊。

一个真正成熟、有成就而务实的政治家,不会为了小节而去碍大事,道德上也不求完善,但能干成大事;而一个勤勤恳恳的官吏,也许很清廉,但是清廉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他干不了什么大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还原社】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