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历史上确有原型,还不止一个!

2016-08-25 国子 还原社

中国人脑海里的孙悟空

大多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还可能是这样的: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是一个超凡入圣、理想化的英雄形象。每每遇到妖怪,孙悟空总是能奋不顾身地营救师傅,一句“俺老孙来也!”曾感动无数中国人。

小说里的孙悟空自然是虚构出来的,但你知道吗?中国历史上真的有孙悟空的原型!


  ◆  ◆  ◆  


孙悟空的原型

孙悟空的形象是否有原型?原型为何?始终是一个难以被淡化的学术问题,其原型研究包括文化原型和现实原型两个层面。

文化原型
  • 水怪巫支祁

中国神话中有一只水怪叫巫支祁。《山海经》记载“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

巫支祁是尧舜禹时期的奇妖,也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有神通也是最有影响的第一奇妖。巫支祁出生在豫南桐柏山中的花果山,为天生神猴。后娶龙女为妻,生了三个儿子,都是神通广大的魔头。他自为淮涡水神,在淮河中建有龙宫,其势力波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

大禹治淮水时,巫支祁率十几万山精水怪在淮源大战禹王,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神兽夔龙,擒获了支祁。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 斗战胜佛

斗战胜佛是佛教里面著名的“三十五佛”中的一位。《西游记》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孙悟空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所谓“佛”,就是“觉悟者”的意思,是属于佛家的说法,那么孙悟空的受封应当是属于西方极乐世界。然而,在佛家并没有职位的高低,在道家也一样,吴承恩这样写,主要是想借这个来影射当时的社会和官场。

  • “国产说”和“进口说”

近代关于孙悟空文化原型的研究,最早始于鲁迅的“国产说”(由唐人传奇《古岳渎经》中的淮涡水神无支祁演化而来)和胡适的“进口说”(由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猴子国大将哈奴曼衍化而来)。

  • 混血说”

八十年代,季羡林先生提出的“混血说”流行起来。他在《罗摩衍那初探》中指出:“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从印度《罗摩衍那》中借来的,又与无支祁传说混合,沾染上一些无支祁的色彩。这样看恐怕比较接近事实。

  • 道教“修炼猿”

八十年代末,张锦池教授指出孙悟空形象在流变过程中曾经具有的长生、修炼、偷窃、好淫等特点,恰恰契合于道教系统的“修炼猿”,从而论证了孙悟空的形象孕育于道教猿猴故事的凝聚、发展于释道二教思想的争雄、定型于个性解放思潮的崛起。

  • 藏传佛教“二次输入”

现代有学者研究认为,《西游记》故事中惊世骇俗的内容在元代呈现出“井喷式”地爆发,其原因应当从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喇嘛教的输入,以及佛道两家论辩的背景中寻求解释。也就是说,孙悟空的形象是经过藏传佛教的“二次输入”,才以生动的形象活跃在读者中间的。

  • “福建泉州说”

1980年,日本北海道大学学者中野美代子出版了《孙悟空的诞生》,此书搜集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各种猿、猴、猩猩说起,进而援借了中国古代的《诗经》、《史记》、《山海经》、《唐诗》、《本草纲目》、《三才图绘》、笔记小说、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佛经变文、说唱话本、动物图谱、海交史籍,以及印度的史诗、阿拉伯的奇闻和欧洲的异说等有关内容,来证明孙悟空诞生在泉州的结论。

  • “福建顺昌说”

考古工作者曾在福建省顺昌县县城西北部的宝山主峰上发现了一处始建于元末明初时期的孙悟空兄弟合葬墓。墓碑上分别刻着“通天大圣”和“齐天大圣”。

现实原型
  • 唐朝高僧车奉朝

车奉朝,法号悟空(731年—812年),唐朝名僧。京兆郡云阳县(今陕西泾阳县云阳镇一带)人。车奉朝小时候的理想是出将入相,因此从小就爱读书,也爱习武,文武双全。

唐玄宗天宝九年(751年),20岁的车奉朝奉旨随中使张韬光及40多人的团队出使罽(jì)宾国(在今克什米尔地区)。一行人千辛万苦走了3年才到了目的地,而后,车奉朝又随唐使团启程从罽宾国返回长安,抵达罽宾国王冬天驻地犍陀罗。

至德二年(757年),车奉朝患了严重的传染病,眼睛快看不见了,只能留在犍陀罗养病。

当时罽宾佛教盛行,高僧云集,车奉朝病愈后便皈依佛门,师从犍陀罗三藏法师舍利越魔,舍利越魔赐车奉朝法号“法界”。此后,车奉朝随舍利越魔学习梵语,并随其游历罽宾、天竺等国访师问道,研学佛法。

几年后,车奉朝萌生返唐之意,于是向师傅提出东归请求,舍利越魔怜悯其心,准其所求。舍利越魔赠予车奉朝梵文《十力经》、《十地经》和《回向轮经》及佛舍利等圣物,请他带回大唐。

车奉朝翻山越岭,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他在疏勒和于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作了暂短停留,然后北上,到达龟兹(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龟兹是唐朝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王挽留车奉朝在龟兹传播佛教、翻译佛经。车奉朝见龟兹物产丰饶,佛教昌盛,遂留驻龟兹莲花寺,与龟兹高僧勿提提犀鱼等僧众,共同翻译从印度带回的《十地经》、《十力经》、《回向轮经》等佛经。车奉朝在龟兹生活30余年之久。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车奉朝离开了龟兹。次年二月,在外奔波40年、已年过六旬的车奉朝终于抵达京城长安。入朝后,他将带回的佛牙舍利及所译经卷进奉入内。经功德使窦文场的奏请,德宗皇帝敕(chì)命车奉朝住在长安的章敬寺,并赐他法号“悟空”。


唐永和七年(812年)正月二十三日,82岁的车奉朝圆寂于长安护法寺,归葬嵯峨山二台之顶,建振锡寺和悟空禅师塔纪念,悟空塔下有一石鼓,上刻文字记载悟空生平事迹。现在悟空禅师塔还矗立在嵯峨山,历经岁月的蹉跎,塔身出现了很多裂缝,还发生了倾斜,用一个铁架子支撑着以防倒塌。

  • 石磐陀

甘肃榆林窟有一副西夏壁画《玄奘取经图》(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早300余年),画中汉僧身着襦裤,外套右袒袈裟,双手合十;胡人着襦裤,脚穿麻鞋,头戴金环,额低嘴长,露齿披发、双目圆睁、似人又似猴,形象逼真而带有野性。另有壁画中,胡人或持金环锡杖,身背经卷,手搭凉棚,或牵一匹马,学者认为,他就是吴承恩笔下“孙悟空”的创作原型———石磐陀,其家乡在今甘肃省安西县锁阳城一带。

唐贞观三年(629年)八月玄奘西行取经,途经瓜州(今锁阳城)时在当地寺庙讲经说法一月有余,期间胡人石磐陀受其感化拜玄奘为师,立志护随师傅与识途老马助其夜渡葫芦河,闯过玉门关,越五峰(白虎关、红柳园、大泉、星星峡等),入新疆,前往天竺国取经,历时17年于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上京(今西安市),从事佛经译述,并与辩机撰写《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的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  ◆  ◆  ◆  ◆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孙悟空的原型就是吴承恩本人。吴承恩经历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通过孙悟空这个形象把自己想表达而不敢表达的观点写出来,让孙悟空成了自己的一个形象代言人。而我更相信,孙悟空是集合了这么多的传说、人物等综合起来的一个形象,他比任何单一的原型都要饱满、丰富得多,也更能表达出吴承恩内心深处的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