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群众办实事】西检院副检察长赵文胜应邀参加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第十一届法硕成长论坛

西城检察 2021-05-22

2021年5月15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第十一届法硕成长论坛在昌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文胜出席开幕式并作报告,报告题目为“后疫情时代法硕人的职业准备”。

(图中左三为赵文胜副检察长)

赵文胜副检察长首先向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同学们厘清了“后疫情时代”这一概念。她说,所谓“后疫情时代”是指疫情时起时伏,随时可能小规模爆发而对消费习惯、经济、文化理念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对于后疫情时代,法科学生怎样做到学习效果不缩水,做好职业准备,赵文胜副检察长认为学好法律知识,丰厚理论功底是不能变的,坚持法治信仰也是不能变的。

赵文胜副检察长从四个方面强调了法硕学子在后疫情时代的职业准备发力点:

PART  01

一是要夯实理论基础、丰富知识储备,这是做好法律工作的根本。在司法实践办案时如何解释法律、正确适用法律的能力是需要从学生时期就开始培养和锻炼的。要成为优秀的法律人,只读书是不够的,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新修改的相关刑事法律规定、新出台的司法解释、法理、法哲学、学界最新理论动态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其次要做好以后的法律工作更需要不断丰富充实相关专业知识,如财务知识及经济学术语、计算机系统专业知识、野生动物物种的分类及鉴定、林木保护常识等等,以正确处理案件。在当代文学、市场购物、市井百态中了解社情民意,以在办理案件中体现法理、情理、社会公理。

PART  02

二是要重视实践、发挥法学教育校内外统合优势。法学是应用学科,法学知识源于司法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通过实打实的校内外融合的实践,将法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性学习融合在一起,经过接触案件的打磨和熏陶,用法学理论回应法律实践,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学理论,通过这种融合培养锻炼大家成为务实、思辨的法律人才。

PART  03

三是要秉持踏实严谨的作风、高度的责任感,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更是成为一名法律人的必备条件。拿基层检察工作来说,检察官审查批捕、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关系到案件当事人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责任重大。不管轻罪还是疑难复杂案件,大部分审查工作都是琐碎繁杂的案头工作,需要仔细认真的阅卷。在这些日复一日的阅卷、反复核对证据过程中,需要能坐得住,能静下心来,需要坚持不懈的定力,需要检察官发乎内心的责任感、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日渐培养耐住寂寞的平常心,磨炼和雕琢检察官的作风和意志品质,处理好检察官负责的每一件案件。

PART  04

四是要维护公义,做一名坚守法律理想的有志青年。在基层司法机关工作,办理案子,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和困扰。支撑我们克服这些困难的勇气和动力,是在学校培树、在司法实践中养成的法律信仰,是对公平正义的不断追求,这种追求应该落实体现在我们所办理的每一件案子上。


办理刑事案件,是为了修复被犯罪损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更是为了通过惩罚犯罪,对犯罪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向社会宣示是非对错;通过查清事实,还无罪的人清白,或者“疑罪从无”落实罪刑法定的人权保障要求,起到法律对社会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办案中坚守法律底线,严格审查证据,严格诉讼程序、准确适用法律,努力依法处理好每一个案件。依法处理好,在坚持证据裁判、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的要求的基础上,要符合社会常识和一般群众朴素的常情常理。


审查案件事实,除了关注证据,还应考虑社会公众通行的价值理念和正义观,得出的结论不能违背生活逻辑。这样做出的审查结论才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正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张军检察长所说的: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能对正当防卫人有过苛的要求,因为他们是社会正义的代表。所以我们办案时,在严格审查事实证据、恪守法定程序的基础上,关注社会常识、公序良俗、群众朴素情感,深怀法治信仰,承载社会责任感,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温度,体现政治、情理和社会公理。


照片: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

制作:李   浩、万亚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