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退出国庆档的《我不是潘金莲》,是败笔还是妙招
泛娱乐顶尖自媒体 只说真话和笑话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票房透视镜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中,冯小刚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一举斩获了最佳影片奖(金贝壳奖)和最佳女主角奖,堪称近期风头最劲的国产电影。作为今年唯一入围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国产影片,《我不是潘金莲》在电影节举办的5场放映中场场爆满,首场公映更是一票难求。影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纠正丈夫的一句话,与上上下下打了十年交道,进而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此前影片已经获得了多伦多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费比西奖),受到《好莱坞报道》、《综艺》等好莱坞权威媒体的盛赞。然而这部口碑劲爆的影片屡获国际大奖之余,却突然在内地调整了放映档期,由之前的9月30日调整为11月18日,这种以退为进的打法堪称精妙。
影片导演冯小刚可谓内地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开创的冯氏喜剧垄断了近十年的市场。但他转型之后,依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集结号》的连续六周连冠依然是目前国产片内地历史最佳,《唐山大地震》打破了当时的内地国产片纪录,证明了他在各个类型和领域都有着号召力。
即将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还独辟蹊径的采用圆形画幅来呈现,让观众颇感意外和惊喜。在颁奖典礼上他说“我快60了,拍了很多电影,当我准备拍《我不是潘金莲》的时候,我希望像青年导演一样,做一些胆大妄为的事情”。面对改档一事,冯小刚自信的回复“哪个档期冷我们就去哪个档,11月冷我们就让潘金莲把11月烧烫了”。
从市场角度分析,9月30日与11月18日相隔一个半月,档期方面各有优势。作为传统的年度大档,国庆档是全年仅有两次的七天长假,然而这种大档期并不是每种类型都适合,往往需要具备很强商业性和娱乐性的影片,利用强类型和观影爆发力来支撑。目前国内片方在档期方面存在很多盲目性,一味的扎堆热档并不是最合理的,会造成大量受众重叠,导致能量无法释放。一年当中有50次机会,绝非只有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这些大档、热档,如何精准的判断档期环境,如何给自己影片找到最佳位置,是影响市场结果的重要因素。
对于《我不是潘金莲》这种有着题材局限的影片来说,口碑和质量是它最大的优势和突破口,放在热档反而不会有太好的效果,毕竟有着先天的类型局限,它需要一个足够清净冷淡的档期,靠着口碑来走出长线。因此就影片的属性来说,年度冷档11月无疑是符合它气质的。当然,敢放在11月的影片,必须要有过人的质量和十足的信心,而这两点,《我不是潘金莲》都已具备。
另外今年11月可能还有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遥想四年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1942》也是间隔一周上映,冯小刚与李安可谓缘分不浅。除此之外,另一部刘震云小说改编的《一句顶一万句》、奇幻冒险类型《勇士之门》等均锁定11月,可以说11月几乎成为了类型片之月,但《我不是潘金莲》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无疑是最为重磅的两部影片。
11月属于市场低谷,这是客观规律所造成,但却是内容撬动市场的绝佳时机,相信两部类型片《我不是潘金莲》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会形成一股势能,共同带动市场,利用优质口碑和强大的话题作为市场突破口。从今年的市场局面来看,整个市场环境和观众心理开始发生变化,逐步回归到内容本身,一些有着类型局限的优质影片开始得到观众的认可,反而传统的商业大片,因内容不利而遭遇市场滑铁卢。从整个大环境来看,今年的市场不利最大原因便是内容,在质量上远不及去年,观众消费好内容是一个大趋势,而《我不是潘金莲》则要试探一下观众对好内容的饥渴程度究竟有多少。
冯小刚暌违三年王者归来,票房已经被他无数次的证明过,如今要沉下心拍一部“自己想拍的”、“值得拍的”作品。影片独创的圆形画幅,有着一种间离感的荒诞窥视,背后蕴含着“镜花水月寓言”的象征意义和“李雪莲的问题循环往返没有结果”的隐喻。另外范冰冰颠覆式的出演,不仅再次在A类电影节封后,更是被外媒誉为“塑造了一个充满野心的卡夫卡式女性角色”。
从市场结果来看,《我不是潘金莲》在开局方面或许不会有太强的爆发力,但口碑会推动市场,内容会突破类型的瓶颈限制。另外《我不是潘金莲》在很多市场维度上,都不能用正常的市场眼光看评估,将有着极大的变数和不可控因素,一旦形成社会话题,造成全民讨论的现象,将有冲击10亿票房的潜质。距离影片上映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相信冯小刚这一次不仅能够带来绝对性的市场号召力,更会给我们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
▶ 阅读票房透视镜(微信ID:piaofangtoushijing)往期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