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项目】基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运河(浙江段)城市景观风貌研究
01 引言
“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人们世世代代伴水而居,枕水而眠。一条河,两岸城,串联江南兴衰史。大运河(浙江段)是历经千年的南北交通动脉,铸就了江南地区的繁华和兴盛。新时期,从国家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大运河沿线保护和发展工作,决策部署大运河保护发展战略,提升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社会发展质量和人文景观品质。
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底蕴已经随着申遗成功而得到了全世界肯定,但在申遗后,围绕怎么“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资源仍然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在新的发展阶段,以文化遗产为基础,以景观优化为手段,统筹讲好真实、立体、全面的浙江大运河故事,是本次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02 研究背景
新时期的浙江大运河故事(浙江段)有什么自身的特点和意义呢?
第一要体现大运河文化保护的浙江担当。大运河(浙江段)文化遗产资源尤为丰富,是展示运河文化厚度和文化高度,树立大运河文化自信标杆的重要载体,为打造浙江标志性文化品牌创造了宝贵的历史机遇。
第二是从文化遗产价值向文化带综合价值转变契机。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大运河(浙江段)所承载的使命和价值已经发生了转变,从以往的历史文化价值向“生态+文化+景观+产业”等综合价值维度拓展,有力促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与人民需求、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第三是推动大运河景观风貌全域、全面的部署。大运河(浙江段)的保护传承利用应关注包括核心保护范围、辐射范围乃至腹地区域的整个流域范围,成为整个大运河沿线城镇、乡村地区以及密切关联的流域性保护发展,部署城乡联动、以水串联、古今融合的结构,构建运河沿线地区“共保、共管、共美”新格局的重大举措。
03 研究范围
从对接国家历史文化保护与重大发展战略、融入周边重要城市群、结合沿线城市发展需求、构建遗产保护与城镇发展新格局四个方面综合划定景观风貌管控区域研究的三个层次。
04 核心内容
1 现状特征归纳
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1)遗产功能利用:水利水运功能延续,航运设施现代化更新;
(2)遗产保护展示:展示空间挖掘不足,与居民生活需求存在冲突;
(3)遗产管理协同:多部门分工协作管理手段仍需强化。
自然与生态环境现状:
(1)河网纵横的自然地理地貌;
(2)多元化的自然生态资源;
(3)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
景观风貌现状:
(1)古今交融(城景交融)的城镇景观;
(2)诗画山水的浙派村落景观;
(3)流动的活态航运景观。
2 问题与挑战
怎么保:在严格管控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如何拓展遗产保护,健全遗产管理与展示体系,并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生态修复之间的关系。
怎么统:如何做好“统筹”的文章、促进沿大运河各区县市对在发展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优化景观风貌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怎么美:如何彰显文化底蕴,营造特色景观,形成比肩西湖的文化标杆,彰显运河历史人文价值。
(1)对历史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具化与展示彰显不足
(2)城河空间疏离,沿岸线性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价值提升不够
(3)缺乏对运河游览特别是动态观赏体系的构建
3 目标愿景
结合国家部委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规划》中的三阶段发展目标以及浙江省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提出2025、2035、2050阶段的景观风貌发展目标,建设“千年古韵、人文璀璨、江南景致、活力共融”的世界级运河滨水景观风貌区域。
4 景观价值
“千年古韵”——强化上下游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发展的关系,统一保护理念,统筹发展思路,奏响大运河综合保护的古韵篇章。
“两岸和鸣”——促进大运河沿线五市城镇乡协同发展,区分城乡岸线地区,管控引导运河沿线地区建设,使得运河上下游联动、左右岸互补,共保一川水,共鸣同一曲。
“河景共美”——结合不同城市景观风貌的营造要求,加强重要风貌场景的塑造,提出不同管控需求,使得大运河沿线地区兼具人文美、生态美、景观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5 四大空间策略
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打造生态带、文化带、景观带、城乡带,在战略引领下,从生态、文化、景观系统视角加强策略深化。
6 四大行动
针对现实重点问题,采取“控、治、修、优”四大重点举措
“控”是对历史文化核心保护范围、重点管控岸线、一定范围内沿岸建筑高度的刚性管控;
“治”和“修”是对当前运河沿线地区出现的生态和城市建设问题进行生态治理、设施配建、功能修补等方面;
“优”则是锦上添花,从提升运河沿线的空间品质入手,通过优化运河沿线上若干文化彰显的场景和节点。
7 管理与引导
基于不同类型景观优化目标和现状特征,加强区域分级管控和景观分类引导,从景观风貌格局、管控内容梳理、管控引导要求等方面深化。
8 实施与保障
强化组织实施
突出景观风貌协调工作;
构建大运河景观风貌规划体系;
组织运河景观风貌宣传和培训工作。
强化区域协同
构建大运河沿线地市景观风貌共建共享机制;
以风貌为契机深度参与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发展;
呼应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建设需求。
强化政策支持
强化大运河文化带发展相关法规支撑;
制定大运河景观风貌发展扶持政策。
强化人才支撑
谋划大运河沿线地区景观风貌建设智库;
实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匠计划;
培育大运河景观风貌建设的民间力量。
供稿部门 | 创新研究中心
合作单位 |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研究所
文稿作者 | 柴舟跃
文稿编辑 | 李星月、郭弘智
本文版权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所有
转载请联系,侵权必究
联系我们
www.zjplan.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828号 TEL:0571-8511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