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董钧:学思历程分享(一)

2017-04-13 游思学社 游思学社

导师介绍


艺术家、策展人、导演、西安美术学院摄影专业主任。作为艺术家,曾独家代理于长征空间并举办个展,获CNEX基金拍摄纪录片《大水》在台湾发行。作为策展人,曾策划“首届西安当代影像艺术文献展”、“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西安国际影像节”等项目。同时受邀担任中国文联视觉艺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圈子艺术奖推荐委员等。


转写人:胡姝颖 吴震

分享会地点:西安市吉庆大厦

时间:2017年2月6日


整理人前言感悟


董钧老师身上有着很多的标签,艺术家,策展人,教育工作者,也正像老师自己说的他是个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的人。学习艺术给了他对于这个世界更加丰富的观察感和体验感,他变得更加敏感和善思。在老师的分享中,有他对于自己作品的介绍,有对自己经历的分享,也有他疑惑处和大家的碰撞讨论。整个氛围异常的轻松和谐,但是老师留给我们的思考可能并不轻松。在他的作品背后,展现的是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时代的反思,是关于个人、群体、自然、国家、命运间隐秘的联系。这个世界上的每件事,其实都和我有关。我相信,老师的分享除了艺术层面上对我们的启发,更多的是这个时代身为国家公民,身为一个独立个人的行动与思考的启示。


1

自我介绍


董钧:我出生在西安,虽然去过很多地方,但一直没有真正的离开过西安。整个上学的经历和现在生活都在西安,是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我是个吃货,西安的美食非常棒的,大家对吃的喝的感兴趣可以来咨询我。本来是想带大家来参观我们系的环境,还有我的工作室,但忘了我们还没开学,所以临时放在这里,是我一个大学同学做摄影培训的机构。


学生W:老师需不需要我们简单的介绍下自己?

老师:好的,你们先介绍自己,然后后面有个环节,可以有时间,我们可以有更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W:好的那老师我先来介绍下我自己,从我先开始。老师您好,我叫吴震,现在在天津大学念研一,我的专业是机械工程。以前做过营地教育的一些工作。简单就是这样,我是江西湘赣交界的。


学生H:老师您好,我叫胡姝颖,然后我目前是在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念法律,是安徽人。刚听老师说到公益,因为我也是在大学做了很多公益相关的事,对这方面也比较感兴趣,希望之后有机会可以和老师交流。


学生L:老师您好,我就是陕西本地,陕西榆林人。我是在四川成都上的学,然后现在在埃及开罗读宗教学,然后对西安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关于美术的话可能就是在小时候得过我们那边县城的一个三等奖,作品是一个地球上种了很多树,当时我妈就极力的想培养我,但是没培养出来。陆陆续续接触过一些美术,高中同桌也是学美术的,希望接下来和老师有更多交流。


学生J:老师您好!我叫郝进,家在河北邢台,就读于深圳的暨南大学,我读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所以也挺喜欢摄影的。


学生P:老师您好我叫潘进煜,潘是“我不是潘金莲”的那个潘,进是进步的进,煜是南唐后主李煜的那个煜,可能比较少见,然后我是福建人,可能听口音能听的出来。有点台湾腔,我现在在重庆上学,刚您提到李连杰的壹基金,我们一直做的工作就是和重庆那边的壹基金合作,我们是做那边温暖包的一个派发,然后我大学一直是在做支教和支农这块,寒暑假期间都会去四川小凉山那边参与这块的工作,关于画画的话接触不是很深,但是我之前有认识一位画老虎的画家。


学生Z:老师您好我是朱诗韵,来自广东珠海,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我的专业是社会工作,然后我的专业原因,平时接触公益也相对比较多,但是主要专注于实务领域,对于广东那边的公益要接触的比较多。希望多听听老师您的故事。


学生X:老师您好,我叫肖泽雨,湖南湘潭人,土生土长的军校生。就读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今天见到老师我觉得老师散发着一股西安味,然后老师您的很多创作应该是来源于这座城市包括您自身的经历,所以很荣幸能今天很您进行交流。


学生C:老师您好我叫陈李煜,李煜就是南唐后主的那个李煜,我是重庆人,现在就读于吉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然后我家其实离四川那边很近,经常会去感受艺术的氛围,但其实我是个粗人,但之前的经历也是让我觉得美术是很神奇的东西。我有个同学也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念美术相关的专业,所以希望和老师有更多在艺术这方面的学习和交流。


学生T:老师您好,我叫黄芷婷,我来自广东,目前在广东医科大学读医,然后这次来到西安听您的创作和经历,我平时也是在做公益,然后广州有个叫灯塔计划,不知道老师有没有听说过。然后本身也是对美术,音乐包括武术有比较泛的兴趣,因为小的时候也学过美术,国画还有音乐,所以对这方面的模仿能力会比较强,很高兴这次能见到老师。


学生Y:老师您好我叫朱雨洁,我是江苏南京人,现在是江苏警官学院侦查系的一名大四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自己就是有承担新闻摄影这方面的工作,然后对摄影的理解更多是记录纪实或者宣传,然后没有往创作这方面走,很期待今天和老师的交流。


学生A:老师您好我是李可心,现在在西北政法大学读大三,我自己也是对摄影比较爱好,一直住在西安,刚您说到的其实很多和我们的游学有共通点,就是我们会一起出文集,进行一个会议的记录,然后我希望可以交流下这个方面。


学生M:老师您好我叫莫凯宁,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是广东人。我的专业是英语师范,然后我在大学的时候在一个公益组织叫家工作营工作,是去一个麻风病康复村工作的,我坚持了两年,然后现在是走出广州,看看不同的世界,然后对于摄影我个人可能对于绘画方面没什么天分,但是对于音乐比较有感觉,我觉得摄影是将音乐和绘画相结合,也希望今天在听老师分享的时候更多了解关于音乐和绘画这方面的关系。谢谢老师。


学生Z:老师您好我叫张阳,然后我来自江西省,是在青海师范大学读大二,我的专业也是旅游管理,因为我的专业我也很喜欢到处去看一看,然后摄影也是对于图片大家不同的心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平时我在网上也很喜欢看一些图片,像国家地理,虽然我也没什么天赋但我还是喜欢去看。谢谢老师。


董钧:所以你们大多是90后,最大的是?最小的是97年,98年的。


学生A:大概跨度在十年左右(学生笑)


董钧:这个年龄是最好的时候,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之前也都不认识,什么时候来西安的?


学生A:前天,今天是第三天。整个活动大概持续7天,大家一共在西安会待9天左右。


董钧:我觉得这个机会特别好,前两天微信和我朋友在说这个,说到之前很多事和回忆,人的一生经历都是很有限的,尤其是有这种共同经历的事儿就更少。去年给学生编辑了一本关于游学的书是《流动的小世界》,今年的是《移动学院》,我也会带学生去游学,然后把这些经历纪录下来。每一次出行实际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因为它和原来旧有关系全部是切割的,它是一个流动的,每一天都在变化中的世界,又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这个世界和你原来的旧有的经验不同,和你原来的生活的圈层不同,和你原来在的地域也不同,我觉得这种行为本身是很有意思的,所以对你们这个事本身也很感兴趣。无论你是出去结伴而行的旅行,还是像这样的游学,还是在一起彻夜的交谈,今天看来,或者以后看来,这种经历会越来越少。伴随着你结婚生子,当你有了家庭之后,你的私人时间会越来越少,像现在这样能够凑起来的时间就更是少之又少。当你们变成一个一个上班族的时候,你们可能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一线二线城市搏杀,你们属于自己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我记得当时毕业后很多同学去北京工作,住的都特别远,一年都见不上一次两次,因为平时太累了,到周末的时候就想睡觉。所以说,这样的经历会在你以后的人生经历中会越来越少,是非常宝贵的,将来老的时候经常会谈起来。昨天你们是不是聊了一夜未睡?


学生:昨天我们去酒吧喝酒了(笑声)



董钧:这样所以说这样的经验真的很宝贵,等你们有家庭了,有了老婆孩子了,男孩变成一个男人,要学会照顾家庭。女孩要面对你的小孩,学会做一个母亲,你们能出来长时段的自由的这样的行程几乎是很少。我觉得做什么专业或者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重要,有没有艺术天分,或者有没有艺术的细胞不重要,我觉得我做艺术或者学艺术,让我为之感觉到欣慰和幸福的是我通过学艺术使我变得更加丰富,变得更加的敏感,对这个世界更加的有热情和好奇心了,我觉得这个是学艺术特别重要的一个好处,我不是那么枯燥的一个人。我会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充满了怀疑,不是说那些意见领袖和大V说什么的时候,我就相信什么,我本能的会怀疑,会反思。首先让自己成为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我觉得这是学艺术给我最大的一个帮助。第二就是我觉得特别,我是一个好玩的人,对什么事都感兴趣,我们这一生当中,要不断的去尝试各种好玩的事,试错,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获得各种各样的经验,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我是教摄影的老师,也在负责这个专业,这是我的本职工作。第二,我是一个艺术创作者,不断的做艺术作品,第三,我还是一个艺术项目的组织者和策展人,我从02年开始做展览的策划,到今年也有15年的时间了,在美术馆、在艺术区、在咖啡馆、在学校各个地方也都有做过,后面的案例会跟大家分享。我还会做一些工作坊,教育工作坊或者是NGO的工作坊。


2

Next China


董钧:(播放PPT)简历这个东西,我们不用去看,大概就是作为艺术家和策展人,还有教育工作者,还有一些社会的层面的一些参与的工作。


先说说影像,在07年,也就是10年前,在北京的798的 Long March Space(长征空间)做了我的第一个个展,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正式的个展,这个画廊在的影响力非常大,随后我独家签约到长征空间。画廊的老板叫卢杰,他是浙江美院毕业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推手。这个是我当时的展出的其中的作品之一,一个系列《模特》。这个是策展人邱志杰当时写的,“模特是一个被写照或者观看的材料和对象。很多艺术学院将模特与石膏模型和蜡质水果,瓶瓶罐罐等写生用品,一同分类归为教具。艺术家从上美术学院的初始,就对这个特殊的教具具有不同的观照方式,抛开模特作为被写生或被拍摄对象的简单二维关系,更愿意以一种对象自我表达的方式进行关照。模特在艺术家看来,是社会生存的一个人类群体,而不是躯体。当你在观看他的时候,他其实也在观看你,你和他的关系,其实就是两个世界,先相互对视,艺术家极力想理解,他们被掩藏在躯体之下的灵魂和精神世界。”你在展览现场去看还是就是蛮震撼的,当作品被放大到1米8乘1米8的尺幅的时候,清晰度是非常高的,那些发丝、胡茬、皱纹清晰可见,观者基本上眼睛和你看到模特的眼睛是一个平视,你会觉得与他们产生了交流,跟他们都有沟通。我们之前在艺术学院的时候,老先生都会讲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我们无论是去画模特或者是拍模特,基本上就是画完就走了,跟模特之间也从来几乎没有任何交流,你说你怎么去捕捉他的精神世界,或者说他这个面孔背后他们的那些经历这些东西。我拍的这些是带有这种交流的企图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想完全走进对方是不可能,但是我试图在极力地走进对方的世界。这一组作品叫《Next China》,我拍了成百上千个十六七岁的中学生,这组作品呈现出少年一代的精神状态,在这种人生混沌初开瞬间的迷离,像一道迷人的彩虹,自由而无法自主的青春困惑,我觉得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青春期,很困惑,很迷茫,对于自己人生的迷茫,对于性的迷茫,对于家庭的迷茫,你们看那是07年,也就是10年之前,那个同学很杀马特啊,是不是非主流的典型啊。


董钧作品《Next China》


学生:洗剪吹(笑)


老师:他们的眼神里头所透露出来的那种渴望与世界对话对,渴望与世界交流,但又透露出一丝不确定对未来的困惑,这个是我想关注的。这组《如果青春不只是一场狂欢》,我放弃了以前在影棚使用胶片相机布光的拍摄手法,就是用手机拍的,拍的杂志的画面,去翻拍,二手经验里的再创作,截取别人的现成品。我觉得人生只有一次,于是我不断的截取那些隐秘的、虚妄的、滚烫的、卑鄙的瞬间与局部,他们来自于别人,却映射出我自己的内心。那些所有的细节被冰冷的封存在记忆里,放大,交织,等待一场刺激的狂欢。人的一生只能活一次,我们不可能去犯罪,去做超过我们伦理道德的很多事,但是我们其实每一个人内心都是有恶的,都是有原罪的,所以当演员其实有时候挺好的,能够去扮演一个杀人狂的,扮演一个变态,他会去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蛮有意思。我呢就用摄影的方式去体验,截取别人的瞬间,截取我感兴趣的局部,创造另一个空间,或者赋予它一些其他可能性。这个作品是一个12频道的录像作品《梦中国》,这个作品非常的隐秘的涉及到了我们当下意识形态,涉及到的我对于这个时代的一些看法。


董钧作品《如果青春不只是一场狂欢》


我不是一个持不同政见者,我希望大家能够听懂我说的话意思,我也不是一个五毛,我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这组作品的展陈方式有很多,这是其中的一种展示方式。大家能看到,左边的屏幕,有这个很多的个体,他们在各自的生存场域或者是工作的空间里睡着了,右边的屏幕全是没有信号的图像,睡觉的人我选择了正在城市化建设中的建筑工人、医院候诊大厅排队等候叫号的患者、地铁上睡着的上班族白领、高考状元县高三复习功课备考的学生等,这些具有不同族群,不同身份和不同阶层的普通人,在他们睡着的时候,我用一个固定镜头长镜头都对他们进行了拍摄,我拍了很多很多这样的睡觉的场景,我觉得中国人太累了,就是我们要不断的去奋斗,要不断的去为所谓的安全感奋斗,要去挣钱,要不断的去通过财富的积累获得安全感的建立,但当财富真正的建立的时候,又担心财产的不安定性,曾经的中产阶级也逐渐开始,对于财产的安全、人身的安全逐渐在丧失,产生这种焦虑感。我觉得当下的普通老百姓,可能更需要的是一次又一次,非常踏实的睡眠,或者是对于生活的简单幸福感,而不是GDP数字飙升这样的宏观性的东西,在这些画面的左上角,有一些时间代码,它精确到分和秒,指对的这个时间代码是神九上天的时间、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时间、十八大召开的时间、奥运举办的时间,我想指对的是这些宏大叙事和国家行为的时间,当国家荣誉和国家意志正在发生的时候,对于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是否真的和这件事情发生了关系?这是我思考的。而右边的画面是所有的都是一个一个无图像的雪花点,我选择了一些非正常死亡者的死亡时间,包括曾经被秤砣打死的瓜农邓家正、在火车上被打死的大学生胡伟、云南昭通的女科长等等,这样的事件屡屡发生,对于每一个普通人对生活信念的摧毁是巨大的。他们的安全感极度脆弱,当毒奶粉、雾霾、医疗安全不断被提及的时候,我们在吃不好,用不好的基础上,甚至有一天有可能“被死亡”的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焦虑感,他们认为本身认为自己的处境还不错呀,但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可能跟其他人面对的是一样的。就像马云在互联网大会中的讲话一样,“雾霾到来了,中南海也没有特供,领导的老婆和孩子也要面对这样的空气的时候,他们也要去思考。” 


董钧作品


3

渭滨草


下面我们讲讲这个08年的一个纪录片作品《大水》,07年的时候,我有幸拿到了CNEX基金会的一个资助项目,在这之前,我从04年开始就对三门峡大坝有了关注和前期采访调研,直到07年有了这笔资金支持我去完成这样一个纪录片项目。前期拍了大概一年零七个月,后期做了将近快大半年的剪辑,前后拍了200多个小时的素材,你们现在看到的这是04年我的一个同学他拍的一组纪实摄影,他用100多个胶片黑白胶片拍摄了华县发大水之后的一个村子重建的过程,就是这个引发我的一个好奇,为什么他们发这么大的水?然后我逐渐了解到三门峡水坝,第一个现代水利工程,由于修建三门峡产生了30多万的移民,他们先后被移民到新疆、青海。然后举家2到3次搬迁,再搬回渭南。我想我是一个陕西人,我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离我这么近,如果我不去拍他,这些老人可能就都死掉了,半个世纪都过去了,当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都行将老去和离去,于是就去拍了这个纪录片。这是05年的时候去做调研,当时策展人张亚璇给我推荐了一些书,其中有黄万里传《长河孤旅》,黄万里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水利专家,曾经在三门峡修建的时候,提了很多建议但都未被采纳。影片大概分了5个章节去呈现,因为它是一个大的题材,涉及到的人和地域也非常多,所以我分了5个章节,大禹庙,渡口,新余村,一座消失的古城,民间诗人马建文,还有这个三峡大坝,作为引子是大禹庙,作为结尾是三门峡大坝,大禹治水是疏通九条河道,他用的是疏通法,古人尚且知道疏通是治水的最好的方式,但是我们为什么今天用围堵法,是因为围堵可以带来利益,可以带来经济,可以带来发展,但是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我想一定会有。但是今天的大禹庙要其实已经被大家遗忘了。我去拍的时候就是,大家没人去看啊,就孤零零的在那就是一个纪念碑,我想把它作为一个引子。第二个,一个百年老渡口,我们知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这个古语,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河道是会变的对吧,因为自然的规律河道是会变的。但是由于水坝的修建,我们的河道变成一年一变,今年我家的庄基地是在河的东边,明年我家地都不见了。


董俊拍摄纪录片《大水》


学生Z:它的改变,应该也是别的人为引起。也是每一种破坏导致的。


董钧:当然了。


学生Z:所以那个河道的改变其实间接的也是人为的改变的?


董钧:我们说的很直白一点,就是三门峡的水坝的修建导致了自然规律的破坏,这个百年老渡口是由一家一个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去经营的一个百年老渡口。我由这个渡口,展开了交通生活方式的改变。第三是新豫村,一个最基层中国的最小的一个组织建构,这些村子的村民,他们举家搬迁,搬到新疆了然后搬到青海,土地盐碱化很严重,在搬迁的过程中,死了很多人,这些土地种不了粮食,有人在监督你,看你逃回来了,在村子门口不让你回去,陕西人讲究落叶归根嘛,死了之后要埋回来,所以说当时的很多人在路上死了,然后他们就把这些他们亲人的肉就挖下来,在房上放风干,把尸骨背回来,埋在自己的祖坟埋在自己的家里,我们知道搬一次家,就意味着重新开始,导致这些人当中很多男的都是光棍,一辈子娶不到老婆,没钱呀。第四个是一座消失的古城,潼关是陕西的东大门,是一个兵家必争的一个险地,地势险要。历代攻打的时候进不了陕西就是因为潼关城的所在。它的城墙建设非常好,为了修建三门峡,当时预计是蓄水之后要把整个潼关淹了,所以就把潼关古城全拆了,一座千年古城,拆完之后水一蓄压根就没淹,就等于这座城市白拆了。最后一个,我想回落到人,回落到个体,回落到一个个体的生活,我选择了一个民间诗人。这个民间诗人叫马建文,是一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一个村民,他写了几百首关于移民和搬迁的诗,2004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叫《渭滨草》。我说马老师,为什么你的诗集叫渭滨草?马老师人很谦虚,他告诉我,这一个草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指的是我们渭河滩上生活的这些移民,生命力强盛,就像野草一样,刮到哪儿生到哪儿,第二个说的是这些诗不能称之为诗,因为我的文化程度非常低,就把它当草稿一样。我当时听了很难受,有一天我说马老师,咱们到渭河边上走一走吧,我跟马老师就一路带着我的摄影师,录音师一路在渭河边上走走,走着走着,我突然说,马老师,能不能你念一念写的诗就在渭河边上啊?因为他写的诗其实都是跟这条河有巨大关系。他说好。然后就站在渭河边上,念他的诗,用陕西话大声的去念。命运就像是会眷顾在努力的人一样,我曾经写过一段话,“其实越是我们认为平常和日常的地方和人,越充满了超现实和不一样,只是我们更多的时候提前走了,当你待久了,有意思的人和有意思的事自然会出现。”所以说我拍着拍着天降大雨,就是马建文在念诗的时候,我包里有一把伞,我们就把伞就给马老师,我跟我的摄影师就把衣服全脱了,盖着摄像机,拍下了马建文在下着瓢泼大雨在念他的诗的那个画面,他念的时候,我其实眼睛里都是泪,很难受,我觉得就是很悲悯的一种感受,自然、人、时代、命运、国家、群体、个体,雨越大,那种感受越强烈,一个人嘶声力竭地用方言在他的家园在他的土地上,去念他写的诗。所有的这些种种,最后回落到就是改变这些人的命运的三门峡大坝。在这个片子里,我也隐含着涉及到宗教,这个是整个潼关古城,就剩了那一个小土包包,实际是城墙。



学生:那后面是什么?


董钧:滩地。这个是当时参与拆潼关城的那些老党员,今天说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这就是三门峡大坝,左边那个大石头了吗,就叫中流砥柱。这个片子当中涉及到了一些宗教,我这个片子里头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是宗教,一条暗线,是共产信仰,两种信仰并存,我们期望于通过神灵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什么祈求神,因为他们谁都靠不住,年年发水,连年被改变,他们只能祈求神灵。我觉得中国的宗教和西方的宗教是完全不一样,西方的宗教是原罪论,我要去钻到那个忏悔室,我要去说今天又做错了,我祈求原谅乞求宽恕。中国的宗教是有所求的,任何庙堂里头的供奉的神仙,很具体,比如送子观音、财神关公……我们的宗教带有强烈的既得利益色彩,当我缺失和当我想要得到一件事的时候,我才想起来它,我才要去祭拜它,是我有索求的。


4

梦中国


学生C:因为我其实也不太懂,但是我的感受是这样的,我可能认为老师刚刚说那个,中国说的那种宗教的那种感觉,是存在的,生活当中很正常,但是在我理解,可能每个人理解工作,就是普通人说是去寺庙去上香,不是说他是那种思想,可能只是说他有的时候,是文化传统的一种情况,潜移默化,但是他可能没有一种真正的功利的情况。


董钧:当然,所以这就是我说的这个根的问题和核的问题,在于中国的传统,是没有信仰的,信仰跟宗教你能画等号,你也可以不画等号。


学生P:还有我们那边我说一下,我们那边的寺庙,是每个月都会祭拜的,不是说有事情的时候去求我们是每个月都要,就是每个月的16号,换贡品,基本这样延续下来。


学生L:就是一直拿中国的宗教跟西方的宗教区分,我觉得就是任何一个信仰的一个体,如果出现在这个国家,那就是那个国家的。中国也有伊斯兰教,也有基督教也有天主教也有犹太教,就是性格的群体不一样,那就是在中国的,而不是说那就是西方的东西。因为现在我去信仰个东西,那我就信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基督教。我也接触过,就是四川凉山州彝族,就是一个县城里面的一个穆斯林,他是小学毕业,然后她的姐姐她的哥哥就是随着回族,然后就是放弃了自己20多年的信仰。他的父亲和母亲就是还是阿后,然后去世了。然后他一个人40多岁,他的物质财富是没有的,然后他也是没有结婚,然后他就是为了让他们那个小县城的清真寺就是说重修起来,因为真的很破旧了,然后就号召全国的那个穆斯林捐款,然后就弄得非常好。他这一笔款也是真正的用到了清真寺的修建,而不是说就是自己物质上的一些东西,包括有很多基督教进入中国之后,他有两个好处:第一就是修学校,第二就是修医院。



董钧:你说的这个没有一点问题,西方宗教传入中国的在地化,就是我们在本地的一个发展,我其实想说的是他们真的是可怜的,当他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命运的时候,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所谓的神灵和寄希望于这个信仰,当宗教转化成了对于生命的改变和愿景的时候,它和信仰已经不同了。贾樟柯在单向街的一个讲座叫位置,距离和什么,谈到七八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是没有改变的,大多数人会认为我们今天仍然处在一个巨大的变革中的。其实这种变革其实停止了非常久,贾的说法是20年前他带着自己的独立电影在全国放映的时候,观众提的问题和今天他带着他的电影在全国路演一站一站下来,观众问的问题是一样的。我们用20年的时间是在试图说服对方形成共识,我们没有把精力放在真正思想的进步和真正思想的发展上。就像在今天的中国的知识界和哲学界以及科学界,在世界范畴的落后。我举一个例子——日本。我们都忽略了日本这个国家,日本自明治维新到今天都是在韬光养晦,都是在闷着头做真正的发展。日本在生物医药领域,在尖端科技领域等等是全球第一,超过美国的。就是人类未来真正的发展,文明的发展是要依靠这些,但我们的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


学生:国家建设。


董钧:国家建设其实是一个借口。校的衙门化,行政化,没有人关心学术,没有人关心真正的发展,真正的思想的发展和科技发展。都是在抄,都是在模仿。


学生C:老师您说的发展具体指代的是?


董钧:比如说在很多的科技领域。


学生X:老师,您听过张维为吗?


学生C:噢,就是那个写中国三部曲的人吗?因为我看过他的书,他就可能是那种比较官方的宣扬的。


学生X:我听过张维为的讲座,它有它的片面性,它属于那种精致的高级分子。


董钧:精致的利己主义。


学生X:他一直在以自己的从国外生活几十年的角度,来给我们渲染中国国内和国外的对比,但实际上他也不知道国内的国情是什么样子的。


董钧:嗯。


学生C:因为我看他三本书,都是有一个线,就是他宣扬中国整个国力的繁荣强大,他有一个例子,就说你从上海、北京、西安或者成的这种大城市往四周开200公里,看到贫穷现象比孟买或是新德里往外开20多公里都要少很多。


学生X:不不不,这谈论的不是一个层面的国情。


董钧:对,你要知道他选择的对比国家是印度。


学生C:就是说是他给我一个感觉。当时我不是特别喜欢他的,因为他是感觉是一个那种官方一种口舌的那种感觉,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子,可能我的理解是比较欠缺的,就是他需要的是一种我们中国的东西。


董钧:你理解的没错。


学生C:但是我虽然说不是完全赞同他的观点的,但是我可能也认为我们的国家也是在慢慢的发展。


董钧: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一个环境去了解这个世界。我觉得你们这种方式很好!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背景走到一起,然后去听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人的看法,特别好,走出象牙塔,走出你那个被束缚的那个固有的知识体和固有的经验,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世界和各种各样的个体的时候,你们面向会非常多。我不一定说我今天说的都是对的,但是你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我觉得这个太重要了。


4

去中心化


你们不像我原来上学那阵,我原来的经验的获取,比如说我是学电影的,我想去看电影,比如说我看欧洲的,看日本的,看台湾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当时90年代,从电影学院买那个牛皮纸袋子的VCD,《杨德昌少年杀人事件》4张VCD装着,我的知识的获取在那样的方式下才能有。今天你们B站,各种各样的国外的渠道——翻墙,你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我们曾经看不到东西,我们原来去想看一个艺术大师我们看不到啊,到哪去看啊。过去中心很容易形成,是因为渠道太少,但今天全部被分散化,所谓的大众明星在今天的中国形成的是谁呢?


学生:网红。


董钧:对,是明星,是真正的明星,是娱乐明星。当我们去说一个学界泰斗的时候,当我们去说一个专家的时候,是没人知道,我们信息源太多了。过去我们的艺术杂志就两三本,今天我们有上千本;过去我们当代艺术的网站只有美术同盟,今天有几百家。信息源太过于分散了,很难形成所谓的寡头了,很难形成真正的聚焦的中心。


这个是我在2015年12月份在西安美术馆做的一个展,叫《做景观天:首届西安当代影像艺术文献展》。这个展览是三个展加一本访谈录,第一个是中国当代摄影二十年主题展,;第二是来自美术学院的当代摄影,第三个是西安美院摄影专业20年回顾展。图文访谈书是叫《焦点:底片下的追梦人》,这本书选了20个人,这20个人有艺术层面、新闻媒体层面、教育层面,是对这20个人的回访,也是一个中国教育的缩影。对他们的访谈也能折射出整个中国的教育和摄影专业以及摄影专业毕业后的走向、就业各种问题,也都牵出了他们毕业之后的社会处境,以及他们如何一步一步打拼,在行业内取得一些成绩,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比我干讲要有更多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对于中国摄影教育的学生来说。


董钧作品《模特》


这个是在贵州有一个国际新媒体艺术节,我做了一个项目,叫《盆景,去中心化的在地性表达”,我们在隆里古镇,用一个农家的院子去展现我们的作品。把我们的作品,新媒体的艺术作品,录像摄影放在村民家里,和他们的生活环境融在一起。这个是我做的一个叫《中国青年导演电影双周》的活动,两季的放映现场,每期都我都会主持来跟这个我邀请来的这个导演交流。这是第二季,在西安最好玩的一个独立空间,在大都会.它是一个艺术复合体,集书店、画廊、小型演出、剧场、咖啡厅于一体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这个是我做了三年的一个项目,西安国际影像节,邀请到世界范围内的电影节重要的主席、选片人、重要的导演,我在西安连续做了三年,电影节旗下有两个影展,一个青年导演扶持计划,除了做放映,请国际和国内导演来之外,还有一个扶持,支持他们去拍片子。


未完待续

青年游学 感悟体知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游学咨询请联系可可
微信ID:
wk45049660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