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明:顾随与木心

2016-10-18 风明 读者风明

点击上面的风与树关注本公众号




顾随谈诗,可谓精彩独到。他的讲学,亦如木心,是从自身感受出发,很见性情。但他比木心更严谨,体系性更强,所以,相应的,概念性的东西也比较多,譬如判断诗人高低,他会分出欣赏、记录、理想三个境界;辨别一首诗的好坏,又会分出知、觉、情几种层次,等等。


相比木心,顾随的直觉要弱一些,他对诗歌的理解主要是感觉加上思考,有更多理性的因素在。所以,顾随的诗论更能使一般读者受益,他的讲解给了读者一套认知方法,高明之余脉络清晰,是有迹可循的。木心则不一样,他没有提供给读者什么方法,他的谈论完全是一种直觉的、感悟的东西,直达根本,但无迹可寻。听木心谈诗歌,你首选自己要懂,否则很难明白他的意思。


倘若打个比方,顾随的讲学是授课的,行走式的;木心谈诗词是欣赏的,飞翔式的。顾随的诗论,是在谈审美,谈艺术,而其价值主要还是学问的;木心的讲学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具有审美意味。所以说,顾随偏思想,木心重审美。木心的言说、姿态像一阵清风,顾随则没那么潇洒、自由,他要严谨一些、老实一些。


作为老师而言,我以为顾随比木心更合适,他的讲课对学生更有用,可以学习的东西更多。而要从木心那里学到什么就很难了。木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在于品性的潜移默化。天才的学生必须也是个天才。所以孔子门下桃李三千,而老子、庄子都是独自高飞,对木心也应作如是观,虽然他也有许多学生。


木心的思维方式并非逻辑的,而是诗性的。诗性的思维方式不很适合用于讲课。因为讲课面对的是学生,他们需要从A到B再到C的去理解、消化,换言之,要渐悟;而木心的讲课,也类似于他的诗文,主要是要靠领悟,明者自明。


顾随因为逻辑性、体系性强一些,人们就比较容易理解他的好。实在讲,顾随的诗论见性情,有体温,对细节体察入微,且不乏自成一家的独到见解,这些都是很好的。但我总觉得他有些概念化,比如他以所谓的小我、大我、无我之境判别诗歌的高低,好像不无道理,但想想,也可以从另一种角度判断,一样有道理。说到底,这样的区分不过是一种维度,而由此得出来的解释也不过是一种可以说得通的解释而已。


喜欢一首诗,觉得它好,当然总有某些理由,但这些理由应该发自心里,而不是来自某种固定的公式。体系化的公式有助于对事物的区分、理解。但法无常法,如果太执着于某些公式,有时难免会颠倒本末,不是以事实为依据,而是以公式为依据,为符合公式而改变对事实的认知。当然,我不是说顾随有这样的问题,而是说概念化体系化的方式最终都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说顾随严谨,概念化,是相对而言,按现今学院的标准看,他还是太不严谨,太不学术,不过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话说回来,并非每个人都有那么清晰、透彻的直觉,那是天才的特权。一般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直觉,有也大多是一闪一闪,依稀朦胧的,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通过感觉加思考的方式去理解事物,而以这样的方式,当然是需要一些方法、公式的。就此而言,顾随的诗论大有价值。


评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时,顾随说:陈此诗可为诗中用意之代表作,虽也写景,也抒情,然情,景二字不足以尽之(大意)。并进一步说,此诗可以说是说理的,诗中之意乃是一种绝对之理,超越 51 29509 51 15231 0 0 3120 0 0:00:09 0:00:04 0:00:05 3120一切世俗的是非善恶好坏,是超时间、超空间的形而上的哲理(大意)。这我基本上是认同的,只是稍感美中不足,顾随没有对此诗中的“意”再作具体阐述;此外,我以为说理二字并不十分贴切,此诗的形而上意境与其说是说理的,不如说是体悟的。一种什么样的体悟呢?我的感觉是,这是个体生命面对宇宙,面对无限时空时产生的一种大孤独、大悲哀感。


我之佩服顾随,不在他的见识,而是他对诗词之一词一字的细微体察。他真是读得深切的,许多诗词的细节,我原来都不曾留意,经他讲解,才注意到,看出好来。但这种好,是细枝末节的好,到底有限。比起来,木心是精神气识的好,如飞鸟在天空翱翔,自由自在。而顾随总在一个范围里,超越不出去。


顾随的思想、审美、气质,都受儒家影响,因此虽则也是性情中人,独立思想,有时却亦未免有些迂腐。儒家,讲究齐家治国平天下,推崇大志向。顾随的诗论便时时流露出这种经世、大志的意向。但正如要体谅鲁迅,也要体谅顾随所处的时代。说到底,他是一个真诚、正直的可敬爱的人。


因为顾随的儒家立场,我不确定他会不会喜欢木心。他肯定能读出木心诗文的好处,但他对木心的认同许是有限的。他的儒家气息太重,对木心的清高、务虚怕是不会太认同。木心诗文之好,在于美与智、诗与思的合一,也在于纯真、纯粹、自然、朴素。顾随想必能知前者,未必会大欣赏后者。而我觉得,于诗歌审美而言,后者是最紧要的。后者恰如本性,得之即得美好之本真;前者则是一种升华,使后者的好更上一层。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感谢分享朋友圈,转载请注明来源。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读木心】,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推荐阅读:李劼谈木心(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