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明:木心的徘句,如点点星光

2016-12-06 风明 读者风明

点击上面的风与树关注本公众号


 


木心的徘句,有如点点星光,美丽,又浓缩到极致。


比如这一句,“蜜蜂撞玻璃,读罗马史,春日午后图书馆”——此句在我心中引起的是这样的画面:春日午后,一个人坐在图书馆窗边看书,一只蜜蜂在窗外,轻轻撞击玻璃窗想飞进来……对我来说,这些意象及其引起的联想具有一种轻盈的美感和宁静的诗意。但这个句子带来不只是这些意象和感觉,进一步代入句中的“我”,深入他的体验,会感觉到一种张力。此句中的意象基本是“静”的,而其中又隐隐包含着“动”,那是“我”因阅读而起的思绪。《罗马史》中记载的古罗马历史上的风云变化以及凯撒、维吉尔等人物,难免在“我”心中引起种种思绪的波动。于是,通过联想,这十几字就包含了虚与实、静与动、现实与历史、时间与空间的交融映照,从而在轻盈、宁静的诗意之外又形成了一种极具空间感的张力。


再看“窗外的天空蓝得使人觉得没有信仰真可怜”——不知为什么,我常常想起这句话,而这时,就会好像看见一片晴朗、澄净的蓝天,并感觉到一种广大的爱,仿佛灵魂融入了这片想象的蓝天中,得到净化。这个句子又总是令我想起那句“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后者是整首诗中的一句,要和整首诗放在一起看,单独看是没有什么意思的,但如果将其与前面的诗句联系起来,再结合木心一生的境遇,便可知这一句意味着什么。


在《杰克逊高地》这首诗中,诗人一路走来,看见许多美好的景象:傍晚的阳光、一路一路的树荫、电线上的红胸鸟、绿叶藂间的白屋、夕阳照亮的玻璃、湿漉漉的草坪、梦幻般的蓝紫鸢尾花……心情因此一点一点的好起来,也因此泛起对生命、对世界的爱,心中满怀着美好和悲悯,一切仿佛都可以释然了。顺便说一下,木心的诗文中经常出现一个意象,蓝天,这个蓝天仿佛一个远景,包容一切,超越一切,如永恒之美好。木心自称无神论者,但这个意象确实常令我联想到上帝。而“窗外的天空蓝得使人觉得没有信仰真可怜”这个俳句,我想,很能说明木心的无神论或有神论立场,他的观念并非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绝对的无神论者,恐怕是很少的。


再说两个我很喜欢的句子。其一,“在桃园三结义中你演什么角色?我演桃花”——这是一句非常漂亮又非常潇洒的话。罗贯中的“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也很潇洒,但比之木心这一句,意境就逊色许多了。“我演桃花”所蕴含的乃是一种生命的姿态和境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则只是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其间的诗意与审美意蕴相差远矣。若真要深入写木心,这个徘句便可写一篇文章了。木心俳句的举重若轻,在这个句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轻盈与厚重(桃花与群雄、超然世外与逐鹿天下)对照的张力,逍遥、诗意的生命底蕴,对历史、人生的审美观照,等等,用这样一句话就概括了,而且概括得那么漂亮。其二,“回中国故居的房门一开,那个去国前夕的我迎将出来”——这个句子很奇妙,有一种时空交错的空间感及诗意张力:今我与昨我相会,两个时空在一个点上骤然交汇,而其间是数十年的沧桑变化和历史命运,从中可以联想出许多许多的意味。这种奇妙的时空感,在木心的诗文中很是常见,比如《中世纪的钟声》里那绵延了四百年的钟声,还有《哥伦比亚的倒影》中那容纳了重重叠叠的不同时代的建筑物的倒影等等。


以上对这几个句子的解读当然是蹩脚的,说不出原文美感和意味的十分之一。原文中一些幽深而微妙的东西是只能意会,而无可言传的。


许多时候,我读这些句子,也只能读到字面的意思。虽然在理知上,我明白这些句子中所包含的意思,但那只是头脑的理解,是概念的,并不能因此在心里体验到其中的审美意味。


而有的时候,当我不再刻意去理解那些句子,读得不那么用力时,一种奇妙的体验就发生了,那些句子仿佛忽然间就将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不是出现在眼睛里,而是在内心里,忽然出现,而后又倏然消失。


有西方学者形容木心的作品如同启示录,说木心文字中的洞察力,使其觉得仿佛是在启示录的边缘起舞。我明白他何以会这么讲,因为木心的诗文乃至他的文学讲课,都具有一种启示的意味,不但启迪智慧,也唤醒灵魂。他的文字仿佛联通了“此岸”和“彼岸”,能够让读者看到一个现实之外的美好世界。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读木心】,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推荐阅读:李劼谈木心(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