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招】越吼孩子越差劲!这么做比吼千句管用!

2017-09-27 乐乐老师 乐创家周庄店


✪ 很多爸爸妈妈都觉得,孩子越大越难管!


✪ 1岁以内最好管,因为只需要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就行了,可是等孩子上小学了,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了,家长和孩子每日的拉锯战就开始上演了。


✪ 早上都收拾好了准备去学校,你着急的不停催,他却还在慢吞吞系鞋带;你让他自己做作业,半个小时过后,作业本上一个字都没写;带他去商城,你在买东西,千叮咛万嘱咐他一定要跟紧你,不要乱跑,谁知一转头,人没影儿了……为什么我明明说的是对的,也是为他好,就是说了1000遍,可他怎么就不听呢?”


✪ 于是,很多家长选择了对孩子吼叫,这种方法真的没有任何意义,在教育孩子上更是非常不好。


✪ 其实有一种方法可比吼叫管用多了,乐乐老师来告诉大家。





你总威胁他,说狠话又做不到


美国虎妈蔡美儿,大家熟悉吧?


对!就是那个把两个女儿送进了哈佛耶鲁,为了让孩子跑赢,事事第一,不惜以各种强迫、委屈、甚至采用高压手段的妈妈。但即使是她这样手段强硬的妈妈,碰到女儿不听话,有时候也没辙。


她讲述了一件发生在自己和女儿身上的事儿。


女儿露露小时候,她用各种方法迫使女儿练钢琴,但是露露却拒绝合作。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蔡美儿于是威胁女儿,如果再不练琴,就把她扔到寒风刺骨的门外。



原以为这一招能让女儿害怕乖乖就范,可没想到倔强的露露真的打开门,穿着单薄的衣裳踏了出去,出门前还挑衅的看了她一眼。


计划没得逞的蔡美儿一时没了对策,尴尬之下只能自己找台阶下,她说“露露,看来你已经开始想做个乖孩子了,你可以进屋了”。谁料,寒风中瑟瑟发抖的露露,坚决不肯进门。无比被动的蔡美儿只好拿出巧克力和蛋糕,才最终把女儿哄进了屋里。


面对固执不听话的孩子,用“狠话”威胁他们,这事儿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是轻车熟路, “再不走,就把你一个人扔在这里”,“再这么疯跑,以后再也不带你出门”、“再敢顶嘴就把你的屁股打烂”……“狠话”一飙出,孩子立刻就有所收敛,比我们巴拉巴拉的劝说半个小时都有效。



但是,这个“大招”它有“后遗症”。使用的越频繁,失效的也就越快。用一句俗语概括一下,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威胁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可是大声威胁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看似在听你说,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说什么。




你总批评他,但自己也没做到


知乎上有人问道:“如何看待父母爱提‘别人家孩子’?”

其中点赞最多的一个答案是:因为“和逼自己比起来,逼孩子容易多了。”


俞敏洪大力推荐过一本叫《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的书,这书的作者贾容韬原本是个事业有成,但是“糟糕透顶”的爸爸。


他儿子是个“深度网瘾少年”,学习成绩倒数第一,数次参与打群架,两次被学校劝退。



对这个儿子,贾容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甚至跑到学校里闹。

但是他儿子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在网吧里彻夜不归,不再去上学。


失望透顶的贾容韬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他关掉自己辛苦打拼建立起来的企业,回家专心陪儿子。


回家后,他恶补各种教育知识,努力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犯错,他不再采取暴力解决,而是耐心的努力沟通;孩子邋遢不讲卫生,他先从自己做起,每天将所有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孩子不爱学习,他每天坚持大量阅读,努力营造学习氛围。


看到努力改变的贾容韬,他的儿子被感动,开始减少了去网吧的次数。一天儿子在同学的鼓动下又到网吧玩了一个通宵,直至第二天清晨才低着头走进家门。


贾容韬不但没有批评他,还端上热饭热菜,说:“孩子,虽然你又去了网吧,但你的进步是惊人的,进网吧的次数已经大大减少,这证明你是有毅力的人,离成功不远了!连网魔这么强大的敌人你都能战胜,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最终,贾容韬的儿子彻底戒掉了网瘾,努力学习,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应该与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去帮助孩子改变,鼓励孩子改变。


有句话说的很好,三等父母用拳头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为管孩子。当我们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也就跟着好了。身教重于言传,你永远是孩子最真实最亲密的楷模!


如何不吼就让孩子听话



1、不随意打扰


家长要知道该何时叫孩子,要细心观察孩子在做什么,尽量不随意打扰,尽量在孩子活动间隙时和他沟通。


2、用适当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


让孩子停下手里的事情,看着你,这时和他讲。否则,很多时候孩子沉浸在做事情中,真的会没听见你的话。


3、少唠叨


家长话太密,就等于把自己的话变成白色噪音,适合哄睡觉用,不适合让话进入孩子的脑子。所以平时少说,有重要情况,谈一次话,完整透彻地解决。


4、指令要具体,不带负面情绪


给孩子的指令,必须让他知道你希望他此刻具体做什么,比如,不说“你应该整洁一些”,而说:“现在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然后我们好做手工。”指令不要是抱怨、指责、数落,不带负面情绪。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是在被别人指责批评时,他一定更加不会愿意去听从的;因为他的心理能量此刻都用在“防御”你的“攻击”上了。指令要具体,不带负面情绪。



5、给孩子指令后,让他复述一遍


有时,您需要在给孩子指令后,让他复述一遍,以确认他真的听到并理解。常常,孩子没有按照大人的要求做,并非他成心在抵抗,只是因为他年龄小,听知觉能力还比较弱;他的大脑还不能很好地加工处理听到的信息,就是说,他的确“听”到这些声音了,但他的大脑并未真的理解并记住你的具体指令。


家长要孩子确认,有时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然后我们做调整,把我们的指令变得更加具体、清晰、简洁。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我们可以逐渐提高指令的复杂程度,锻炼孩子的听知觉能力。


6、耐心等待反馈


下指令后,给孩子一些时间。很多家长的做法是,看到孩子没有即刻反应,马上发出第二道令箭,然后一道紧似一道,火力迅速升级,不一会儿就硝烟弥漫。给完指令,你要在心里至少数到10,这时细心观察,找到问题所在。现在,当我喊女儿做某事时,她常常加快节奏嘴里喊着:“好了好了,马上马上!”这时我会稍微等待。



7、教孩子换位思考


必要时,和孩子讨论:当你喊妈妈时,如果妈妈不回应,你是什么感觉?当你喊小朋友时,如果对方没搭理你,你怎么想?当你有问题喊老师时,如果老师没反应,你觉得怎样?告诉他,回复别人的话,是最基本的礼节,是对别人的尊重。比如别人给你东西,如果拒绝,也要说“谢谢,我不要”,不能置之不理。生活中有一个潜规则是: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8、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


当你喊不动孩子时,要反思,是否对孩子指令过多、控制过多。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自主权和空间,鼓励他独立做事、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自己决定,把属于他的事情交给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见和提醒时才出现,那么,你的意见和提醒,将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任何人都讨厌被催促,家长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来管理。比如,用闹表或定时器,来取代你的监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


✪ 作为父母,我们想要留住他们的耳朵,让他们听得进去我们的建议,就得学会耐下性子来调整心态,寻求有效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


✪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放轻松了,态度简单坚决点,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来!




猜你喜欢


【分享】孩子没礼貌,妈妈只问了2个问题

【教育】不是填鸭,是点灯

【成长】孩子30%靠智商,70%靠这些

【精选】曾经的你,扮演着哪种小孩呢


您的选择就是孩子的未来

乐创家(周庄店)


地址:朝阳区周庄嘉园三期A区

七号院南门底商11-12号

电话:010-572645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