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说 ▏浅说万州古城 · 从城墙谈起

杨洪露 众绘山城 2020-02-04



[从城墙谈起]

浅说万州古城 · 之一


应当怎样向历史致敬?在长江边伫立了1400余年的古城万州,因三峡工程蓄水淹没而城不复焉,一位在地的建筑师和规划师要将记忆传承,以此致敬逝去的古城。他实地探访,引经据典,细心求证,探究古城的城池选址、城形和城墙防御系统,描画古城内外的变迁,一个万商云集、万川毕汇之地跃然纸上。

州地处长江上游,江水自西南朝东北方向流来,在南门口接纳了从西向东的一级支流苎溪河后,大江就裹挟着万千江河而调头东去,浩浩荡荡的向着“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大三峡奔腾而去。在长江的左岸(亦即北岸)江河交汇之处,一座又一座“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渐渐升高,越往北走,这些山越来越高。

元553年(西魏元钦二年),一座新的县城“落子”于苎溪河与长江交汇之处的江北,由此开启了万州古城千年有余的建城历史,县名也因以“其地多泉穴,内有嘉鱼,民赖鱼罟”而改为鱼泉。但最初的万州城,并不在此地,而是在江南且远离江岸。

州建县之始于公元216年(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名称羊渠,治所距江边五十里。后来改名南浦,县城在今湖北省利川市南坪镇,更是远离江边上百里。直到公元553年,才徙治至江北建城发端。县城名还曾被改为安乡、万川、南浦、浦州、万州,直到1373年(明洪武六年),降万州为县,始名万县。

后,万县被作为县名、专区名、地区名、县级市与地级市(区)名,一直到1998年改为万州区为止。古城一直是万县衙门、万县市(县级)政府,以及万县市(地级)所辖的龙宝区政府所在地,到2001年9月政府机关迁出,结束了历经一千四百四十八年的老衙门和近现代不同时期政府在此办公的历史。


位建筑史学家曾经写道:“古代建城,一般都要依山靠水。周围无山,城镇乏味。”古人对万州城的选址不仅要有“味”,还将其坐落在北有靠山、南面江河、负阴抱阳、玉带缠绕,并且地上到处涌出甘泉的风水极佳之地。

州古时曾属固陵郡(治今云阳县故陵镇)、巴东郡(治鱼复县,今奉节县白帝城)、临州(治今忠县)、夔州(治今奉节县)等地。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四川省设立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万县,辖1个市8个县,其中有忠县、云阳和奉节等3县在其列。

处“川东门户”的万州,以“舟车之会”,由城变市而成为“万商之城”,这也许就是老县衙门不再“挪窝”的原因吧。真是:驻足城头南望水——江河波浪扑面涛涛,是为银财不断;泛舟顺流北见山——城峦叠嶂生机盈盈,意在人丁兴旺。


万州城之形,不像中国历史上数量超过70%的古城池做成方形,却因应地形地貌成形如水滴状。城在最高处的北端收拢,街巷靠南近东,较集中地布置在地面起伏不大的台地上。古城滨江蹲山,北面和西北面都有山,东南面开阔。如此而生成的古城,后有倚靠,前有阳光,还有水绕,位置极佳,实为吉利平安如意之地。


国古城池,不论是都城还是州县,均有城墙防御系统,一般都会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设城门、建城楼(亦称谯楼)。而万州古城最初在东、南、西三个方向各设了一个城门,北向无门。

明时期

万县城区(明时期)

了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为备不虞而设2个取水门,叫做小南门和小西门,城北仍无城门。

清时期

万县城区(清时期)

时万州城,城大如弹丸,“大堂打板子,四门都听见”。起初的县城不大,衙门设在城北,本身地势高而险,不设城门可能是将安全放在首位为缘由。后来衙门南移,旧址变成了关押人犯的地方,这里直到解放后很多年依然是监狱。还是在1790年,3个城门名改题,东门称朝阳门,是为紫气东来。南门谓迎熏门,意指熏风南至。西门叫瑶琨门,也许是此门离西方“瑶池”稍近一点儿,因而取了一个有着美玉含义的名字。


小南门

老城墙小南门之一(骆仁新 拍摄)

墙,是为防御性建筑。不论是万里城墙,还是城池建在平原、丘陵上的城墙,城里城外看城墙都是墙。依山而建的古万州,城是建在经过削峰填谷的台地上,地面大致与城墙上的马道同高。修筑的城墙,不仅担负着防御的军事职能,还有着防止天灾造成安全(如坍塌、滑坡)问题的工程用途。城墙实在是挡土墙——城外看城有城墙、有雉堞,城内往外看却不见墙。古万州的城墙,百姓不叫城墙叫堡坎(即挡土墙)。因而,古往今来的万州没有东城墙、南城墙和西城墙的称谓,倒是叫做东堡坎、南堡坎和西堡坎。

时的城墙是土城墙,在国力渐强的明时期和一时鼎盛的清时期,为抵御几十年不期而遇的特大洪水冲击城墙,土城墙代之以砖石砌城墙,再改建为石城墙。

东堡坎

老城偏东门口处城墙(俗称东堡坎。骆仁新 拍摄)

时期万州城,横着竖着的大街有两条。南北向大街,县署居北,面向南门。东西向大街,东抵东门,西达西门。武庙在西,文庙在东,一文一武,东西张望,文治武功,不乱章法。

时期万州城,县署迁至风水更好的城东南,正门朝南。从南门口到衙门是一坡几十米长的石梯道,梯道上端两株高大古老的黄桷树各立一侧,树身凹凸盘曲,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风雨中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时庙观不多,城内除了文庙、武庙外,还有城隍庙、禹王宫、万寿宫等。清时,所谓的“九观十八庙”,数个数还有多出来的,古城里“装”不下,更多的就建在新城,连远近闻声也闻名的钟鼓楼也没放在古城中。

放后,县衙门改作万县市(县级)政府驻地,封堵了旧大门,在建成于民国时期的文明路中段开设新大门,机动车可直接进入院内,既方便了市民办事,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代万州对外开放较早,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辟为四川省继重庆之后的第二个通商口岸,1917年(民国六年)重庆海关万县分关开关,1925年正式开埠。近现代两度设市,第一次是1928年(重庆设市是1929年),万县商埠局改为万县市政府,驻防军阀杨森自兼首任市长。1935年万县市因没有呈中央政府立案,奉四川省政府令撤销,市区重归万县管辖。民众不服,乡绅商贾组团赴省府请愿,无功而返;二次设市是在1949年12月万县解放的当月成立万县市。

万州经历了对外开放、首次设市和杨森大兴埠政,以及抗战时期沦陷区大批人员进驻,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四川省内重要的通商口岸和转口城市,一时地位陡升,时人称为“成渝万”。


唐宋以来,万州作为水陆交通要塞,“商业之盛不亚于重庆”,有人描述清末万州景象:“灯光闪烁,台榭参差,商贾云集,桅樯缘岸,排二里无隙处,喧声潮涌,梁嘉米船多聚焉。”古城所在地南门口,是万州历史最厚重、经济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而,古城及古城墙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来,遭到了早于北京等著名古城的严重(建设性)破坏。民国初期,万州城区街道既狭且窄,非土路即石板路,宽不超过一丈(即3米),最窄处只能过人,无法过车。杨森1926年至1928年驻万期间,着力推行“新政”,加快商埠建设,开展市政建设,重视发展文教体育事业。拆城垣,筑马路,建桥梁,修公园,辟市场,办学校,设读报栏,创通俗图书馆和通俗演讲所。短短几年中仅开建马路就有12条,路宽均为9米。古城1926年同时破土开工建设环城路和文明路2条马路。其中,环城路绕古城一周,长774米。环城的马路如其他城市一样,后退城墙一定距离修筑,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古城的格局。


代中的万州,城市大力向苎溪河以南地区发展,城内南来北往日益增多的人和车过河成了麻烦事,尤其是长江夏秋涨水季节和苎溪河春天发洪水时,市民更是叫苦连天。1926年,杨森为“根治”过往苎溪河的交通难题,决定兴建一座大桥。其人素恶洋人,便不给洋人建桥发财的机会,遂通知本土一位留日归来的工程师限十日内完成桥梁设计图。“海归”有理论知识,而缺实践经验,更无修桥经历。但他敢为人先,昼夜赶办,绘成图纸后呈交杨森审核。杨森紧接着召开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大家认可后就动起手来,开工建设时为万州最大的跨河桥——万安桥(1929年建成)。

说,建桥施工经费短缺、建材运输紧张,桥础就近用了一部分古城墙石料,竟被杨森发现,“海归”被其当面批评:“城墙石已风化,不坚固,必须换掉,否则负一切后果。多用钱可以,如果(桥)垮了,要受严厉惩处!”庚即一律改用青石。尽管城墙石不再用于大桥建设,但依然拆城墙砖石卖给要修房的市民,换得银两以解建桥的燃眉之急。有市民就在拆毁的城墙上建房,省去了不少墙基。就这样,万州古城墙遭到的破坏很是严重。

万安桥

万安桥使用中(骆仁新 拍摄)

放后能看到的南门口老万州城,其格局已被民国时期修筑的环城路和文明路打破,古城尽管没了,但现代城市规划的布局大致出来了。机关、居住、商贸、工业(手工业居多)、仓储等功能有一定分区的摆布,但生产、生活混合夹杂的也不少。道路交通还是民国时期建成的两条马路起着重要的作用,路宽还是9米,两侧多是3层的一间挨着一间砖混结构的连排建筑,街道尺度宜人,房屋底商楼住,白粉墙,坡屋瓦顶被水平的女儿墙遮挡。

中西夹杂的集仿式构成元素塑造建筑形象,门楣、窗框、檐口装饰等细部做工精细,浸透着“西风东渐”顽强的痕迹。老城一直到最后的龙宝区政府(曾改名移民开发区管委会)迁出之前,动与静的景象依然如故:市井热闹声嚣嚣,深巷行人静悄悄。

南门口外

南门口外的水岸(骆仁新 提供)

2003年5月30日,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上午10点39分,连接古城与苎溪河南岸的万安桥,算作175米水位以下的千年古万州城的化身,为了人类伟大壮举的三峡工程建设,在密密麻麻自发前来的市民依依不舍的目光中,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完成了库区的最后一爆。然而,这一爆,万安桥只是被炸了几个大豁口,“她”依然顽强地展示着美丽桥拱的“身躯”;接下来,第二次起爆,爆破声小如放了一个鞭炮,“她”依然不动,检查发现是一块石头自然掉落而砸断了引爆电线;再接下来,下午6点,第三次起爆,美丽的“她”倒下了,“身躯”化成了一块块碎片,永久而静静地“躺”在不时微澜四起的平湖水底。“她”连同着古城完成了历史使命,但给人们,尤其是原住民留下的思念却是无边无涯。

万安桥

万安桥爆破中(骆仁新 提供)

文写成于公元2017年的最后一天,以作为万州设县以来至今一千八百零一年的纪念!



【后  记】


此文动笔的念头来自于一部片子的拍摄。前不久,民政部委托一家机构拍摄一部以万州地名为主题的纪录片《流逝的乡愁》,同仁邀我出镜谈点儿万州古城墙,一推再推而不能。应了,以为轻松,不过几个镜头而已。然而,2017年12月22日在复建的古城墙拍摄现场,当摄像机架好时,我突然觉得这复建的城墙有些不对劲,怎么看都不是那么回事儿,于是,写一篇还原历史的文章的念头顿上心头,欲罢不能;于是,读历史查文献看地图,翻阅各种各样的地方志和行业志,以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于是,12月30日开笔(敲击电脑键盘),计划用两天完成文章的写作。


开笔后,边敲字边构思边生发出自责感:复建的古城墙已尘埃落定,但实物完成度与设计方案相去甚远。回想起几年前我曾作为专家,两次参加古城墙复建的设计方案评审会和复审会,会上对方案的选址场景、历史背景、整体把握、细部处理和构件尺寸等也说了不少,但是……要写好这篇文章,得找一个实物求证一下。于是,在写作次日起了个大早,在寒冷带薄雾的天气里,专程去渝中区七星岗的通远门找感觉……


复建的古城墙,从江北跨江到了江南,从下游的江河交汇处来到了上游的平湖库岸……欲将之跃然纸上,但写到这里,觉着文章篇幅有些长了,临时决定把“古城墙复建”安排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作罢。



PART

01

罟,读gu,三声,捕鱼的网;“民赖鱼罟”之“罟”,意为用网捕捉。

PART02

取水门,城墙通道大门,用于消防取水,方便百姓担水、洗衣。


PART

03

熏风,指和煦的风。

PART04

成渝万,指成都、重庆、万县。


PART

05

文中涉及历史上县署治所何地,业内争议较大。本文比对多地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地方志,择以客观重于权威的说法,文责自负。


PART06

文章得以完成,感谢吴立明、张永明、骆仁新等先生为本人写作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感谢易峥女博士为文题及核心观点提出宝贵意见。感谢弟子刘江为写作提供方便。特别感谢骆先生不辞辛苦地择天气阴晴专往复建古城墙现场为文配图拍片(包括文中除历史地图外的资料图片),以及文中涉及历史沿革、现代发生的事件之真伪提供佐证材料。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还有更多有趣内容放送。

众绘山城 ∣与你一起描绘重庆的未来




本文为"众绘山城"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申请授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往期回顾:

对你,我有无限期待

数读 ▏重庆主城区哪儿人最多?

数读 ▏重庆主城区的爱与恨

数读 ▏重庆主城区十大打卡圣地在哪儿

数读 ▏重庆就业薪酬知多少?

数读 ▏大数据助你精准就业,找到完美工作不是梦

话题 ▏规划师带你看区县——万州

图说 ▏下房院子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荣誉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