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新泾丨过节前,每家每户都要吃这样东西,你家里会做吗?
过年 |
过了腊八就是年,不少人开始准备采办年货了。过去逢年过节的时候,新泾地区的每家每户都要做上糯米圆子。
我打小与姨妈家的表哥表姐生活在一起,吃着姨妈做的糯米圆子长大,对这种新泾人的传统美食记忆尤为清晰。
每到节前,姨妈就忙碌地准备着,按照糯米10斤、大米3斤的比例,淘米洗净,在清水中浸泡24个小时。待沥干水之后就开始舂米,将米放入石臼里用杵撞击,使其捣碎,在陶制的大钵头上架个罗筛,把捣碎的糯米粉在罗筛中来回摇动,使细碎的粉漏下去,粗粉留在上头,再用手捏碎粗粉,不停摇动,此时钵头内的糯米粉细如绵、白如雪。
清晨,天还没放亮,姨妈就在准备馅料,用料十分讲究。姨妈会嘱咐姨父去十几里外的镇上斩上一刀夹心肉,自己挽上竹篮,去菜地里采摘亲手种的菠菜和荠菜,晶莹的露珠在一片片菜叶上滚动着,这种食材最天然,无任何污染。姨妈将菜洗净,依次放入沸水中汆一下,接着在砧板上切碎。
姨父买回夹心肉,人高马大的他抡起两把大面刀,在砧板上有节奏地剁起肉来,这样剁碎的肉,口感才有韧性、有嚼劲。再将肉泥和绿叶菜放入各种调味品,顺时针地搅拌在一起待用,隔夜已准备好的豆沙、枣子全部拿了出来放在了八仙桌上。
02
圆形晒扁搁在两条长凳上,把糯米粉倒入晒扁中央,将已凉透的大米粥掺进米粉之中,顿时米香扑鼻,米粉就在晒扁中进行数百次地搓揉。这可是个力气活,经过这样的步骤,松弛的米粉团变得非常柔韧。
姨妈从糯米团上揪下一块,揉搓成团儿,捏成中间空心的半圆形,往里头添入馅,再次搓成整个圆形状,一个圆子算是完成了。如果是包甜馅,还要专门捏出一个尖儿,以示区分,吃时好有所选择。
03
老奶奶往灶膛里不断添加柴火,火苗映得老奶奶一张脸油亮通红。等一大锅水沸腾了,姨妈将晒扁中的圆子齐刷刷的倒入大铁锅里,盖上锅盖,锅中的圆子浮起时在锅边浇上些冷水,再次盖上锅盖。待再次揭开锅盖时,圆子已熟透,还未尝口,早已是触动了味蕾。
我盛上两咸一甜,轻轻咬破薄薄的一层糯米皮,露出了碧绿的菜馅,上头泛出肉色,经煮熟后两种食材已紧紧地凝结在了一起。有几次受不住这美味的诱惑多食了几个,顿觉腹胀难受,依我的胃口吃三个足矣。
做好的圆子须全部下水煮熟,否则会开裂,晒扁上铺一层白纱布,圆子放在上头摊开,自然晾至冷却。第二天早上,大人们在热粥里放入几个冷圆子烫滚开,吃上一大碗,又可下田劳作了。
记忆中的这道美味还在姨妈家延续着,只是做工不再这般繁琐,买上现成的袋装糯米粉,夹心肉用机器搅碎,省时许多,口味却大不如从前。
每次过节我们都会相聚,这道糯米圆子也早已不再是用来充饥裹腹,围着圆桌,吃着糯糯的圆子,是在维系着彼此间浓浓的亲情。
新泾,因河得名,自开埠以来一直是申城西部的文化、经济、交通枢纽。岁月洗礼和变迁,文字、图片成为承载和记录新泾历史的记忆。西长宁周到推出“记忆新泾”栏目,由土生土长的新泾人真实讲述新泾地区的历史风貌。
如果你也有关于新泾地区的回忆,欢迎后台留言,小西将第一时间和你联系,告知投稿方式。
作者丨姚丽萍
编辑丨陈毓磊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看完记得给小西点个
本文系作者原创,观点仅代表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