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林彪座机黑匣子究竟在哪里?(上)

2018-03-01 枫林读史

由于不可描述的原因,预防失联,请加备选号:《枫林读史2》

1971913日零时32分,林彪座机三叉戟256号飞机在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飞向我国西北方向,飞行两个小时后,在蒙古国肯特省省会温都尔汗东北70公里的伊德尔莫格盆地坠毁。深夜,随着蒙古荒原上的一声巨响,三叉戟256号飞机炸裂得粉碎。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关于林彪叛逃的原因,以及飞机坠毁在蒙古的原因一直是个谜。而人们把揭开谜底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飞机的黑匣子上。由此,追寻飞机残骸的工作,从没有停止。

那么,林彪的三叉戟座机是如何进口到中国的?专机坠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飞机上的三台发动机去了哪里?飞机的残骸为何成了商人们争抢的对象?飞机上的黑匣子为何不翼而飞,几十年来遍寻不见?如果黑匣子真的落在了苏联人手里,他们为何迟迟没有公布其中的秘密?又或者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本期节目,枫林为您讲述:林彪座机残骸今何在?(上)

 

 

三叉戟客机是由原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中近程喷气式民航客机。给飞机取名三叉戟,据说设计人员的灵感来源于飞机有三套独立的飞行控制系统和三台发动机。林彪的座机——编号256的三叉戟飞机,是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从巴基斯坦引进的4架中的一架。当时,我国同英国还没有可以直接进口民用飞机的贸易往来。由于专机飞行任务的需要,就绕道巴基斯坦,购进一批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的二手英制三叉戟飞机。

19718月份,中国三叉戟飞机飞行中队的中队长,31岁的专机飞行员康庭梓,从广州将256号飞机接回北京。在广州同巴基斯坦人进行飞机交接之前,康庭梓同巴方飞行员共同驾驶飞机,在12万米的高空进行了试飞。当确认飞机的高空飞行性能及其他有关设备合格之后,康庭梓和他的同事驾驶着机身外表还是巴基斯坦航空标志的飞机返回北京。在北京,由专机师修理厂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及重要专机的要求,对飞机进行了全面的改装。

在改装的过程中,飞行员们并不知道这架飞机即将成为林彪的专机。但是,根据飞机客舱设备的安排特点与不同寻常的规格标准,还有平时执行专机任务的经验,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认为,这样的专机非林彪莫属。

在当时来说,三叉戟飞机的飞行性能优越,乘坐舒适,所以刚引进不久就被江青盯上了,于是三叉戟254号飞机成了江青的专机,座舱设备改装的非常考究。而256号飞机的改装,更高出254号一筹,可以说是4架三叉戟飞机中最好的也是最新的一架。由于党中央早有决定,不让毛泽东坐飞机了,而这种规格的改装,肯定是最高级别的领导人。加之负责客舱改装的机务人员得到的任务是,尽量做好密封工作。由于飞机客舱内部空气循环流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很难在飞机上的某一部分形成独立的密封空间。最后,为了尽量满足改装要求,就在睡床的外侧,加装了一道隔帘。因为林彪怕风,所以大家判断,这是林彪的座机。

改装后的256号飞机,旧貌换新颜。周恩来手书的中国民航”4个大字,醒目地出现在机身的两侧和机翼的下方。256号机尾的最高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远远望去,空旷平坦的机场上,银白色的三叉戟256号飞机翘着高高的尾巴,后掠型的机翼衬托着流线型的机身,给人一种跃跃欲飞的感觉。

 

民航退役的三叉戟

 

1971913日,林彪座机飞到蒙古国温都尔汗上空后,油料告罄,在没有找到机场的情况下被迫强行降落。当飞机用机腹擦地后又突然跳了起来,紧接着在空中起火爆炸。这样,解体的飞机碎片就沿着飞机着陆时的方向与强大的惯性飞落下去,散落在长500多米、宽50米到200米呈倒梯形的燃烧区内。又由于飞机碎片的形状与碎片和爆炸源关系位置各异,飞机各个部位落地的地点也不同。

飞机的主要爆炸力来自机身中部的机翼,由机翼油箱通向三台发动机的输油管也是爆炸力的来源。根据当时我驻蒙使馆工作人员孙一先提供的资料,机身的大块碎片大都落在离着陆点100米到300米的地方,这是因为机身外壳重量轻,体积大,空气阻力大,解体后很快就落到地面的缘故。左机翼外部的大半截出现在距离接地点近300米的地方,有字的一面朝上反放在那里。400米处,在落地方向的左侧躺着右机翼的外半截,同样是底面朝上。有一台发动机被摔在约470米的地方,旁边是一个起落架。庞大的飞机尾部比较完整地卧在离着陆点约500米的位置,处在落地方向中轴线的右侧,向左边倒向地面。

由于三叉戟飞机的尾部高高在上,而且本身的体积与重量都比较大,所以,较大的惯性使尾部飞到较远的地方。在尾翼左前方25米的地方是另一台发动机。飞机的头部与右机翼的内半截在离着陆点530米处。右边的机翼被摔在中轴线的左边。两边的机翼被炸成4段。可见机翼油箱中剩油的燃爆能量是很大的。在燃烧区的边沿,就是落地方向的最远处,摆放着另一个起落架。有一只飞机轮子完好无缺地滚到了燃烧区以外200米远的草丛中。

重量为51吨的三叉戟256号飞机,肢解后散落在如此大范围的草原上。这些飞机碎片,大到数千公斤,小到只有一分硬币那么大的零件碎片,有的还保持着零件原来的形态,有的已在熊熊燃烧的高温中变形,甚至变成球状金属疙瘩。九一三事件之后,经过许多年的风风雨雨,它们大多已离开了那块本不属于它们的地方,其中有许多飞机部件也去了它们本不该去的地方。

 


九一三事件的政治影响不言而喻。 “九一三事件后,蒙古温都尔汗坠机现场,那块被历史蒙上神秘色彩的草原,成了许多人关注的地方。

飞机刚刚坠毁时,包括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了弄清坠机死亡者的身份而费尽周折。当这层神秘的面纱被揭开之后,他们紧接着便把注意力放在了飞机的残骸上面。而作为飞机事故记录器黑匣子,则是人们首先想要找到的目标,以便从它身上找到飞机失事的真正原因。

1971913日凌晨230分左右飞机坠毁,到915日下午中国使馆人员赶到现场,在这两天半的时间里,蒙古及苏联的有关人员已经在坠机现场做了很多事情,连机上死亡人员的部分遗物都集中放在了一个地方。由于当时中国使馆人员不知什么是黑匣子,更不知黑匣子安放在机身何处,到现场时也没有特意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不过,蒙古人和苏联人要有心得多了。1998年初,蒙古退休副外长云登首次向外界谈到林彪坠机问题时说:飞机是以低空飞行为目的的,(飞机上)装载了测定从地面到600米高度的机器。他并具体指出这个低空飞行器的标志为苏制PB—YM"。可以证实,云登的话是对的。只是他不知道,256号飞机低空飞行的目的是为了降落。云登指出的低空飞行器是我国在对三叉戟飞机进行改装时加上去的苏制无线电高度表。从这点可以看出,一块普通的无线电高度表,从性能、型号到制造国家,都研究得一清二楚,作为当时比较先进的三叉戟飞机的事故记录器——黑匣子,能被置之不问或忽略不管吗?别说是黑匣子,就是飞机上其他能够拆下来的设备也都不会放过。蒙古尚且如此,更不要说科技更发达的苏联了。

所以,飞机的黑匣子很可能落入了蒙古人或者苏联人手中。

 

 “九一三”坠机现场


我们再来看看飞机的其他重要部件去向何方,是否能从中判断出黑匣子的去向。

三叉戟飞机的三台发动机都位于飞机的尾部,中央发动机位于机身与机尾相连的结合部,另外两台挂在机身尾部的两侧。空中运输飞机的商业与经济指标主要取决于飞机发动机的性能,在有效功率的情况下,如果单位时间内耗油量越小,就证明飞机越好。所以,航空发动机性能始终是行家关注的重点。

中国使馆人员本来说好在915日上午就坐飞机赶到坠机现场的,当时蒙古方面说因天气不好推迟起飞。其实这是借口。这一点已经被云登的讲话所证实。因为,15日上午,苏联军方要从蒙古北部边界相邻的赤塔起飞一架直升飞机,直飞坠机现场。为了避免与中国使馆人员撞车,蒙方就有意挡了中方的驾,为苏联军人开了绿灯。

这架直升飞机到现场后,苏方从256号飞机上拆掉一台发动机,装上飞机后就飞走了。下午,中国使馆人员到达现场后,因忙于拍照以及与蒙方商讨其他事项,没有机会进一步弄清飞机残骸的具体问题。而且,使馆人员也没有接到国内有关的指示精神,更不懂得三叉戟飞机本身的专业知识。

据孙一先说,只看到飞机尾部下方有许多吊在那里的电器连线,似乎是刚经过拆动,而不是燃烧过的样子。那里正是中央发动机的位置。所以,苏联人运走的那台发动机,很可能就是从尾翼下部拆下来的中央发动机。那些新动过的电缆线,很有可能就是从垂直尾翼拆走飞机事故记录器,也就是黑匣子时留下的痕迹。

 


三叉戟256号飞机的第二台发动机后来被蒙古一家公司买走,放在旅游点进行展览。

第三台发动机的去向是这样的。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东北呼伦贝尔盟一家进出口公司有一位姓邬的经理,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生意人。早在1991年他到蒙古做生意时,就想到当年坠毁在温都尔汗的林彪座机残骸是一些难得的历史文物。为此,他找到了中国航空博物馆的负责人和专家,并得到了支持。只是他没有得到蒙古有关方面的许可,不能接近现场。

1993年,他再次到温都尔汗,从朋友家里发现了一个发动机的外壳,经询问才知道发动机部分被一个香港人买走了。只因当地没有起重机,装不上汽车,那个香港人只好将外壳留下,把发动机拆成零件运走了。后来由于蒙古对坠机现场解禁,邬经理才发动了当地20多名小学生,把方圆5公里范围内所有大小碎片都拣了回来,约有3吨多重,放在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进行展览。在这些残片中,就有发动机的一段被炸得残缺不全的涡轮。这说明香港人拆下运走的那台发动机,也不是完整的。

那么,飞机上的其他残骸又流落到哪里了呢?

 

三叉戟驾驶舱

  

当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了筹备现代中国的展览,特意通过外交途径弄到几件三叉戟256号飞机残骸。其中一件比较大的就是飞机的一个主起落架,还有一只主轮的轮毂,第三件是发动机尾喷管外侧属于反推力部分的环形结构。它们在飞机坠地爆炸后的熊熊大火中,零件表面的涂漆都被烧掉了,全部变成铝合金的灰白色,像它本身的命运一样,已失去在整架飞机上的活力。

中国历史博物馆搞到的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主起落架。根据它的结构特点判断,是属于飞机左边的一个。起落架是用来支撑飞机的重量,并在飞机的起飞、落地中起重要作用的部件。然而,1971913日的凌晨,在蒙古荒原上,飞机在油料燃尽又找不到机场的情况下只好迫降。此时,举足轻重的飞机起落架反倒成了多余的东西,只能被收在机身里面,飞机用腹部接地。

博物馆里另一件残骸是飞机轮毂,看上去明显是从起落架的缓冲支柱上用气焊切割下来的。这大概是为了装运的方便。这样,起落架和轮毂加在一起,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部件了。

那么,另一个主起落架在什么地方呢?从那位邬经理收集起来的碎片中,可以看到有一个主起落架的轮毂和主起落架中段缓冲支柱动作筒的外筒。这说明另一个主起落架已经被肢解,或者当时就被炸成许多部分,不知散落到什么地方去了。

那么,林彪座机的残骸怎么会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呢?

 


据说,对林彪座机残骸盯得最早、最紧的是港商。九一三事件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蒙古官方对坠机现场的看管很严,还用铁丝网将现场围了起来,没有人能够轻易地从现场把残骸弄走。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1993年前后。所以,坠机现场一旦解禁,动手最快的就是港商,包括飞机尾翼在内的大块残骸基本上都让他们高价买走了。因为这些破碎的机身部分都是一些铝合金的飞机蒙皮及框架,若从科研的角度讲,没有什么可利用的价值。但作为商人,收藏林彪座机残骸肯定有更多方面的价值取向。

在坠机现场以北约1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萤石矿,由于离现场不远,得到了一扇机翼。附近的老百姓,后来得知飞机是中国的一个大人物乘坐的,看到商人们曾用大价钱买这些破铜烂铁,也意识到了飞机残片的价值。于是,他们也纷纷动手,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对残片进行加工制作,有的做成某种器具使用,有的做成小玩艺儿当纪念品,但大部分都当做废品卖掉了。

林彪专机残骸的去向,我们已经基本弄清楚了。但那个最关键的黑匣子,四十多年来,竟然杳无音信,虽然相关报道有很多,但竟然没有一份有力的佐证。黑匣子究竟去哪儿了呢?

 

 

目前,几乎所有关注或研究九一三事件的人都认为这个黑匣子被苏联人拿走了,比如:林彪专机驾驶员潘景寅之女潘鹭断言:黑匣子一直在苏联

蒙古历史研究所所长朝伦·达西达瓦在其《林彪元帅之死》一书中说:苏联人把坠毁飞机的黑匣子取走了。黑匣子里有很多仪表,记录着工作情况和人员谈话,是比较可靠的工具。当时蒙古肯特省公安厅厅长奥特根扎尔嘎勒中校不想把黑匣子交给苏联人,但最终蒙古军空军司令朝克将军还是把黑匣子给了苏联人。苏联人拿走黑匣子之后,从来没有对蒙古讲过黑匣子里有什么内容,这给我们调查飞机坠毁原因带来了困难。

那么,黑匣子真的落在了苏联人手中吗?如果真的如此,苏联人为何迟迟不公布黑匣子里的秘密呢?

 

《党史博览》康庭梓


传播不易,打赏随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