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游戏魔兽世界?“它是世界,不是游戏”丨BB IN
面码酱丨文
昏暗的房间内,一脸恐惧的小男孩被绑在床上,身边站着一个穿白大褂、戴眼镜的男人,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绝望,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嗞嗞!嗞!”
“呜呜唔,呜呜...”
“怎么样?还玩魔兽么?”一脸笑意的杨永信,无比温柔的问着躺在床上的小男孩,手中还握着刚刚使用过的电击器。
“不,不玩了,再也不玩了!哇!”小男孩终于忍不住开始求饶,眼角的泪水诉说着他遭受了怎样的非人折磨。
“接受现实吧,孩子,网瘾是病,得电。”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魔兽世界》这款游戏,能被全国人民知道,靠得不是中国500万魔兽玩家,而是这些所谓的专家教授。
2006年,电视上播放了专题片《战网瘾》和《战网魔》。至于“魔”,就是当时最火热的游戏,《魔兽世界》。
专题片中多次采访了临沂某戒网瘾学校校长杨永信,并大肆赞扬了他们的电击治疗方法。
我踏马真把持不住了,就你能对女兽人撸出来吧
而且,该节目还污蔑《魔兽世界》可以随意杀人、偷盗。更可笑的是,专题片中放的游戏镜头还有一段来自《流星蝴蝶剑》。
虽然此事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也纷纷抨击这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但现实里,几亿家长看了《战网魔》后,选择相信杨教授。
后来陶宏开又提出了网游=“精神毒品”的概念,魔兽玩家直接被贬成了吸毒人员。
几年后,社会与媒体才注意到,这群魔兽玩家们并没有患病,更没有吸毒,他们只是利益中可怜的牺牲品而已。
后来喊着网游是精神毒品的陶宏开,自己都代言了游戏
但哪怕再多人捏造负面新闻抹黑《魔兽世界》,即便再多的专家教授鼓吹魔兽妖魔论,都不会影响它在全世界玩家心中的地位。
《魔兽世界》最开始的成功,至少要将一半功劳给《魔兽争霸》。
《魔兽世界》不但继承了《魔兽争霸》的剧情、种族、技能、人物,还是一个可以容纳上千人遨游的世界,它就像一个刚出生就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孩子,它的起点太高了。
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未来的它,成就不比他的长辈低。
仅仅发售一年后,《魔兽世界》的全球付费用户数量就超过了500万,在当时,中国也只有4000万人网络游戏玩家。
2014年,魔兽玩家注册超过1亿个账号,5亿个角色,遍布244个国家和地区,就连南极洲的科考站里,都有魔兽玩家。
而在《魔兽世界》中,每年拍卖行都要发生10.2亿笔交易,俨然就是一个小型国家的年交易量。
这些数据仅仅说明了魔兽玩家多而已,更恐怖的是,《魔兽世界》的影响力。
在《魔兽世界》出现之前,国内外刚刚进入网络时代,大多数游戏厂商对待网游的态度都是看看再说,在他们眼里,卖单机游戏显然更赚钱。
但《魔兽世界》告诉他们,网游才是二十一世纪的宠儿。
2007年,《魔兽世界》第一个资料片《燃烧的远征》发布,24小时售出240万份,许多单机大作,卖一年才能有这样的数据。
这个纪录被《燃烧的远征》保持了两年。
有意思的是,两年后正是《魔兽世界》第二个资料片《巫妖王之怒》打破了这个纪录,24小时280万份。
更有意思的是,再次打破纪录的,依然是《魔兽世界》的资料片,这次是《大地的裂变》。
这些数据无不让那些只做单机游戏的厂商眼红,纷纷开发起了自己的网游。
魔兽不只是影响了这些游戏公司,还被做进了动画片里。
美国著名的动画《南方公园》专门制作了一集关于魔兽世界的动画,《要做爱,不要魔兽世界》,后来,魔兽世界中也加入了一个类似的梗,《要有爱,不要魔兽争霸》。
玩家只需要对死亡后没有释放尸体的敌对阵营玩家打出/hug 的命令,就可以获得这个成就。
不过在中国,魔兽的影响力,却以另一种方式呈现了出来。
2009年魔兽代理易主,中间有过两个月的停服。国内百万魔兽玩家无事可做,硬生生捧红了一个梗,“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据悉,此贴一天内居然产生了15万5千条跟贴,当时网友们笑称“我们跟的不是贴,是寂寞”。时至今日,跟贴已达42万,连二楼回复的跟贴都有400页。
但我觉得,它影响最大的,是我们这些魔兽玩家。
我们明白了怎么与人交流,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妥协,我们也明白了怎样提要求,怎样解决矛盾、拒绝诱惑、理解他人。
最后,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以及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当然,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根本原因是《魔兽世界》真的开创了一个时代。
严格意义上来说,《魔兽世界》本身并没有太多完全创新的东西。
比如天赋系统,是自家游戏《暗黑破坏神》的,比如副本概念,来自于《龙与地下城》中的地下城概念,而任务系统则借鉴了《无尽的任务》。
事实上在《魔兽世界》之前,全球已经有了很好玩的网游。
但这些网游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而《魔兽世界》,解决了这些问题,将众多游戏的优点融入到了自己身上,最终自成一派。
再看看国内,在魔兽前,有模仿暗黑的《传奇》,有外挂遍地走的《石器时代》,有西游两兄弟《大话西游》、《梦幻西游》。
这些游戏虽然各有不同,但大多是回合制游戏,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思维里。
玩法上也只有做任务、打怪升级、搞好装备、养好宠物这些,虽然这些内容已经足够吸引玩家,但多年后回过头来看,还是略显单薄了。
在魔兽之前,网游大多都是这样的,仅仅只抓住了玩家们的一、两个兴趣点。
在魔兽之后,这一切都变了。
首先是副本系统的兴起,在魔兽之后,大部分网游都加入了副本系统。就连只能组5人队的《梦幻西游》,都出了团队副本。
其次是天赋系统,《魔兽世界》不但借鉴了《暗黑破坏神》的天赋系统,还将它发扬光大了。在魔兽之后,类似的角色扮演类网游,都加入了天赋系统。
诸如《剑网三》,还将同职业多专精系统,学了个透彻。
虽然J3也有自己的创新,但大方向上与魔兽并无区别
然后就是阵营、战场与竞技场系统。
虽然阵营模式早在其它网游中就已经出现,但并没有像《魔兽世界》如此泾渭分明(连语言都不共通)。
而随着战场与竞技场系统的加入,让阵营模式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无数玩家为了自己的阵营浴血奋战,他们玩游戏的目的,已经上升到了一种崇高的荣誉。
而在此之后,许多包括《天下贰》、《剑网三》等,也都有了这些系统。
最后要说的,就是《魔兽世界》里的一些细节。
成就系统虽然用处不大,但连MOBA类游戏都学了去;十几种副业提升了游戏的乐趣,也被众多游戏模仿;就连“满级后才是真正的开始”这个设定,同行们都一丝不苟的搬了过去。
迄今为止,《魔兽世界》的PVE依然是网游界的顶端,而《魔兽世界》的PVP,同样开创了网游电竞的历史。
有玩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我玩和魔兽类似的游戏,总是在和魔兽做着对比,这里不如魔兽,那里不如魔兽。但我玩魔兽的时候,从来不会想起别的游戏。
这大概就是《魔兽世界》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意思吧。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那魔兽也就是一款伟大的游戏而已,这就是它的高度么?
显然不是。魔兽的巅峰,是它形成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不但是游戏的,也是暴雪的。
魔兽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历史体系,包括起源与发展,能量的来源与对立,都有明确的解释。
包括每个种族,每个游戏中的重要人物,都有独立的小说,这些小说让人物与剧情变得不再突兀,似乎每一个人物都有了生命。
甚至是直接以《魔兽世界编年史》这样的书籍图册的形式,为大家讲述了在那个宇宙中,最初到现在的历程。
许多玩家在游戏AFK了若干年后,依然关注着游戏的剧情走向,这不是一个游戏就能给大家的动力,而是我们真的将它当成了一部恢弘的史诗巨作。
暴雪不仅仅是单方面告诉大家,“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也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文关怀。
凯莉 · 达克是一名美服魔兽玩家,因为白血病,最后病逝了,在玩家们的祈福活动后,暴雪得知了这件事。于是凯莉· 达克成了一名《魔兽世界》中永不下线的角色,NPC。
游戏中的凯莉 · 达克,装备、宠物都和那位病逝玩家的角色一样。
这样的事情并不只一件,中国魔兽玩家芝源也是一名癌症患者,2014年病逝后,暴雪为了纪念他抗癌的不屈精神,将他的形象立在了游戏中。
当然,暴雪公司内部,这样的气息更为浓厚。
暴雪总部每个月都会有一些奇葩的分享会,某次分享会是怎样酿好喝的酒。
在这次分享会上,不同员工都拿出了自己的一些看家本事。分享会后,有名员工觉得酿酒很酷,很适合自己,于是辞职去开酒厂了。
这种非常开放的工作环境,让许多员工有了工作的热情,他们不是在赚钱,他们是在创造着有意思的东西。
这也是《魔兽世界》在大火之后,还能走这么远的原因之一,对于那些员工来说,魔兽就是他们最喜欢的东西。
《魔兽世界》已经十三年了,我不想再发出一些伤春悲秋的无病呻吟,那没什么意义。
从巅峰的1200万付费玩家,到现在的几百万,到未来的可以预见的几十万,它还能存在几年,大家心里都有数。
但它它真的会死么?
不会,哪怕魔兽关服了,在我们心中,这个世界依然存在。这无关乎游戏,这是我们的青春与回忆。
虽然颜色反了,但我还是想说,只有魔兽有这个魅力
最后,请允许我作为一个魔兽玩家任性一次,以一个魔兽玩家才能看懂的小诗作为结尾。
这首诗也是前文中凯莉 · 达克送给自己的,他希望大家不要为自己的死去悲伤。
我也只希望大家永远能记得这个世界。
我是凛冽的寒风,掠过在诺森德的雪原。
我是温柔的春雨,滋润过西部荒野的麦田。
我是清幽的黎明,弥漫在荆棘谷的林间。
我是雄浑的鼓声,飞跃纳格兰的云端。
我是温暖的群星,点缀达纳苏斯的夜晚。
我是高歌的飞鸟,留存于美好的人间。
不要在我的墓碑前哭泣,
我不在哪里,我从未长眠...
最后的最后,送给大家一个魔兽十周年的视频,每次看完这个视频,我都想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017ukmdia&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回复“BB”,每天送你一个游戏大美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