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校联考指导第三弹 | 语文

马越 南哪浙里华附人 2022-05-22


匡院学姐在微积分挂科前夕呕心沥血写下的长文。。


首先汇报一下我个人的情况,这样学弟学妹们可以选择性地吸收我的经验。(因为某些科目化学其实直到高考我都还没有弄好TAT)整个高三我的平均水平大概就在语文125左右,数学130-135,英语135-140,生物80-85,物理100-105,化学只有。。80左右(而且还经常到不了80)。可以看出,除了化学比较差之外,我还算是比较均衡的,没有什么特别强的学科,但是各科都还过得去,所以总分也不算难看。


所以说呢,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感觉均衡是很重要的~尽管这样说很功利,但毕竟到高三了嘛,总分优势才是最终决定结果的。为了提高总分,所采取的策略是很复杂的。因为总共六个学科,有两种分类方法,其一是你擅长的or不擅长的,其二是以思考为重的or以归纳总结为重的。具体采取什么策略,如何安排时间,取决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也只能以自己的情况(以及某些要好的同学的情况)为模板,简单地介绍一下各个学科(语文)应该采取些什么样的复习策略。




语文可能是最让理科生们头痛的东西了。而且大家学习语文的方式也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特点。比如说当时我们班上,同学A从小饱读诗书,很有文学造诣,古文、诗歌做起来十分轻松,作文的各种素材也是信手拈来,每次语文考试自然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同学B刷了大量的题,总结出了许多答题套路,成绩也还能过得去。十分惭愧地说,我就是那个同学B。


通过这个对比,我想说的是,对于一门学科,“学好”“考好”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学好了一定能考好,但考好,却不一定意味着你真的学得很好。同学A就属于真正“学好”了语文的人,而我充其量也只能算是考好。语文是一门需要基础的,而且终身伴随你的学科,它需要你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够“学好”。毕竟到了高三,我们这些之前基础没有那么好的同学,或许应该退而求其次,先追求“考好”。因此,接下来的这一部分内容有些功利,主要介绍如何“考好“。而之所以用这么长一段话来解释“学好“和”考好“的关系,一是想让大家知道,考好语文,取得不错的分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二是想提醒大家,语文的学习是终生的,不能止步于高考的高分。



 1  准备工作 


这里所说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针对诗歌和古文方面的。当然,现在说可能略有些晚了,不过这些准备工作完全可以当成课余时间的消遣,在你高三忙碌生活的间隙,在你“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进行。


我在高三的时候主要看了以下几本书:《唐诗宋词元曲》、(这个类型的书版本有很多,但建议选取鉴赏部分写的比较好的)《古文观止》、《史记》。


也许有人要问了,看这些干什么,还不如直接刷题。但事实上看这些书确实是有用的,理由也很简单。比如说,对于诗歌鉴赏,每篇诗歌只不过是提两个问题,而且不外乎是针对某些部分的情感+手法,事实上,并没有将整首诗歌完全地剖析。而当你去看那些专门有关诗歌鉴赏的书时,它会帮你把整首诗的每一妙处,每一丝情感和每一种手法都讲清楚。用学习理科的过程去类比,这就好像是在看着别人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解题,尽管你没有自己去做,但只要你看懂了,记住了,这些方法就是你的了


而对于古文也是一样,高考的题型其实并没有要求你把古文的每个字句都理解清楚,大家做题做多了应该也都能感受到,平时刷古文题,并不用把每句话都弄懂,也可以把题做出来。大多数情况下,很多看不懂的地方,题目并不会考到。但是,这样就免不了出现问题,因为万一它考到的就是你模棱两可的地方,怎么办?所以说不能抱侥幸心理,不能只求刷题的量,而要真正地多掌握一些字、词和语法结构。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有两种方式,一是把平时做过的古文篇章再逐字逐句地去细读,不懂的地方弄懂,并且用本子记下来;二是自己再去看一些经典的古文篇章,比如史记(而且把经典句子记下来,还可以同时为作文攒素材)。真正从头到尾弄懂了一篇古文,比刷好几套题都有用。



 2  实战 


刷题是高三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语文作为一门重归纳重基础知识的学科,尤其需要题量来成就。一定的题量是“考好”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因为毕竟有一些东西就是死板的知识,你见过,你就会,没见过,就一筹莫展(默写、文学常识、成语都属于这个行列)。拿我自己来说,我在高考前的最后两个月刷了两套,总计五十多张语文卷子(不过说实话,花的时间太多了,不值得提倡。。)



 3  归纳和总结 


这是考好语文的精髓部分。语文考试中诸如论述文、传记阅读这样的题型其实都属于套路题,需要进行归纳总结。


比如说论述文,不同的题目的选项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相似的表述方式,当你题目做多了之后就会发现,有一些表述方式很有可能指向典型的错误。所以说,如果发现了这种典型表述,那么就应该记下来,或者说至少应该在脑子里记下来,等下一次再看到同样类型的,就先把它划出来,对这个选项提高警惕。(还是建议最好能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来记,这样可以时常回顾)但是说实话,论述文这种东西,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对于某些模棱两可的题目不要过分地纠结,多关注那些典型的,逻辑上较为清晰的错误就好了。


传记阅读也是一样,不同题目的问法常常是有相似之处的,可以大概整理一下,对于哪个类型的问法要从哪几个方面作答。

比如说,如果题目的意思是让你评价人物,那典型的方面当然就有:1、学术(事业上)成就 2、个人性格、精神品质 3、对社会、对时代的影响等等,而每个方面的根据,又可以分为正面和侧面。

比如说学术成就,可以从xxx获得了什么奖,xxx培养出的学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来谈,也可以从同行对xxx的高度评价来谈。


笼统地讲,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要从表面到本质(比如说人物做的某件事情,背后有没有深层的原因?是否体现了他某些方面的精神品质?),从手法到情感(作者对于所描写人物持有什么样的情感?在标题、语言特色、引用的素材上有什么体现?),由浅入深(比如说从个人性格特点,乐观、坚韧等,到更深层次的精神品质,如“爱国主义情怀”或是“对社会的责任感”等),正侧面结合(直接事例or他人评价等)。而这些点具体如何实现,一定要靠自己总结出来。照搬别人的套路,别人的经验,是没有什么用的,很有可能只学到皮毛,丢了精髓。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背参考书上的“答题模板”,而要相信自己,在参考别人的套路的基础上,自己从不同的题目中去总结,在不同的题目中找到一些能够“一以贯之”的东西。



期末考试周马越学姐的学习任务也很重,没有时间写别的科目了,但是连我都被她如此细致认真的语文经验分享感动了,真的很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有所收获。祝愿所有人考试都有好成绩~


(我们真的很想给学弟学妹一点帮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