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品习俗#看看古人怎么过,明朝竟已开始互送贺年卡...

2018-01-01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又是一年元旦至,从此再无二〇一七。


元旦佳节,现代人会在元旦这一天跨年狂欢,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那古人到底怎么过元旦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的《元日》便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很显然,古人是过元旦的,最起码在北宋年间的东京城,元旦是过得热热闹闹的。不过,古人的元旦跟我们今天过的元旦有所差别



01



元旦,“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通指白天。两个字合起来即是“初始的日子”是每个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在《晋书》中出现,书中记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在汉武帝之前历代的元旦时间都是不同的,虽说元旦都是在正月,但汉武帝之前不同朝代的正月是不一样的。


例如,夏朝以元月也就是一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也就是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十一月为正月,秦朝以阳春月也就是十月为正月。



从汉武帝起统一历法,以元月为正月,正月初一即为元旦,直至清朝灭亡。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各省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公历和农历并用,公历为便统计,农历为顺农时。同时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新年。


说白了,古代的元旦就是今天的春节




02



虽说春节距离现在还有一个月左右,但元旦也算辞旧迎新,不如随笔者到历朝历代散散步,看看古人是怎么过元旦的


在汉唐时期有很多以除疫、延寿为目的的饮食习俗,比如饮屠苏酒(浸过屠苏药剂的井水)、桃汤, 吃五辛盘(大蒜、小蒜、韭莱、芸苔、胡荽称为五辛)等。


正月初一要举行隆重的元旦朝贺大典,献岁启新。皇帝率领一班王公大臣,诣皇太后宫行庆贺礼,以表达孝顺之心及祝福。


而下面的臣子也不能闲着,按照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层级规则,也要向皇帝觐表,恭贺新春。



从汉代开始就已经有我们现在这种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了,只不过那时候只有杂技演出,大多数是鱼龙曼衍、走绳、藏人幻术等节目,人们以这种形式庆祝新年。


当时春节持续办了64年之久,虽然花样节目不多,但在当时已经非常精彩了,由此足以看出“春节”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03



在北宋时期元旦是农历正月初一,也称元日、正旦、元正、岁朝、年朝等。


元旦是一年之始,宋朝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初一),谓之元旦,俗称为新年。”当时,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视之为大节日。《野客丛书》中说:“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元旦)、寒食……为大节日,七日假。”



也就是说,北宋时期的“元旦”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当时国家的“假日办”要发出通知,给“上班族”放假七天。



在元旦的时候,在北宋的京城,宫廷里要举行大规模的朝会,皇帝要受百官的朝贺,人们称之为“排正仗”。此时,常有辽、高丽、西夏、于阗、回纥等地的外交官前来朝贺。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大辽大使顶金冠,后檐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带,如汉服。大使拜则立左足,跪右足,以两手着右肩为一拜。副使拜如汉仪。……回纥皆长髯高鼻,以匹帛缠头,散披其服。于阗皆小金花毡笠、金丝战袍、束带,并妻男同来,乘骆驼,毡兜铜铎入贡。其中辽使臣朝见完毕,翌日要到相国寺烧香,次日于南御苑射箭,朝廷选善射武臣伴射。伴射得胜,京师市井儿拦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可见当时京城里过元旦的盛况。



元旦这天的清晨,京城里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走亲访友,相互祝福,把酒相庆。


从元旦这天开始,政府准许百姓可以在三天中参与关扑游戏。所谓“关扑”,是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参与游戏的双方约定好价格,用铜钱在瓦罐内或地上掷,根据钱的字幕的多少来判定输赢,赢的人可折钱取走所扑的物品,输的人要付钱。关扑可以赌得很大,车马、地宅、歌姬、舞女,都可以作为赌资。《东京梦华录》中说,这种事情“惯习成风,不相笑讶”。


除了放假和允许公开赌博外,北宋时期,元旦这天,京城的许多繁华街道上都要结彩棚,摆放帽子、梳子、珠翠、首饰、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具之类的商品,还有舞场歌馆,车马来往,络绎不绝。


同时,也有许多饮食习俗,比如,大部分家庭要吃素饼。《东京梦华录》中说:“(元旦的开封)皆煎术汤以饮之,并烧苍朮,又辟除疫疠之气。”许多人家还“用柏一枝、柿一枚、橘一枚,就中擘开,众分食之,以为一岁百事吉之兆。”如此看来,北宋的元旦真是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非常热闹。




04



明朝天顺年间民间开始送贺年卡,每逢元旦,正是辞旧迎新的时候,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赠送贺年卡祝福新年快乐。据有关史料记载,我国明朝天顺年间,民间就已经出现了贺年卡。


在明朝时期,有人用二寸宽、三寸长的笺纸,在上面印制出美丽精巧的梅花图案,并且工工整整地写上姓名和地址。


到了元旦这天,爆竹声声,春联鲜艳,人们满脸喜悦之情,互相拜年,普天同庆,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四处弥漫。


这时,有人就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年卡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既可以恭贺新春之喜,又可以送上一片温暖如春的美好情愫,真是一件很有意义又无限温馨的事情。




05



到了清朝,春节是要过一个月的!清代皇帝对过年有着谜一般的执念,活动一搞,前前后后就要折腾一个多月。


从康熙朝开始,每年的十二月初一日,皇帝都有“开笔书福”之典,以为民祈福。


怎么个开笔书福?也就是由皇帝亲自写福字张贴在皇宫内廷各处,以示吉祥如意,还把其它的“福”随着奏折颁赐给外任的直省官员,作为新年礼物,以示慰问。


谁能得到皇帝的真迹,那是福分。



光写几个字肯定是不够的。作为皇帝,迎接新的一年,肯定得表示表示。秉承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就是请客每到除夕午时,在保和殿会举办隆重的赐宴辞岁的活动,通俗来讲就是聚餐


宴群臣的场面很大。但毕竟是高端酒局,不可能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么夸张,但也算得上群星璀璨。




06



到了民国时期,旧历被视为是糟粕。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中山引进西洋历法,改变传统的正朔,以公历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定为民国元年元旦。


——END——


                 编辑:王    阳 孟则丞 

                 责编:郝露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