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铁军 | 三年而励 智源生 万物生——智源研究院三年回顾与展望

智源研究院 智源研究院 2022-11-03

11月14日,智源研究院迎来三周年纪念日!“三年而励·智源三周年特别活动”在崭新的智源大厦举行。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与全员员工与合作伙伴共同纪念智源梦想与梦想激扬的三年。


活动上,智源研究院院长黄铁军做了题为《三年而励  智源生  万物生——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三年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围绕智源模式,三年成绩,生态建设及未来工作重点等几个问题,作了重要阐述。


本文为黄铁军院长报告原文的精华整理:

今天活动的主题“三年而励”,既是对过去三年来智源全体人员和合作伙伴努力的致敬,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期许——下个三年,再接再厉!


三生万物”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个关键词:它代表智源从创建到大发展的一个重大节点。建立智源的初衷,就是期待对整个AI技术和产业蓬勃成长做出基础性贡献,也就是 “智源生、万物生”。



智源生
智源模式 3 年探索
科研组织:集中力量办大事
人才发展:青年人才挑大梁

智源研究院诞生于2018年11月14日

智源诞生的前提是2018年年初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北京市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进行科技体制的飞跃式改革。


《办法》为智源发展奠定了基本制度保障,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极具灵活性和自主性,抛弃了规定科技创新“要怎么做”的繁文缛节,给科研团队充分的自主权:科研选题、团队组建以及经费使用,都由新型研发机构主体负责。



对于智源,这意味着极高的自由度,也是更大的责任。与自由相辅相成的,是约束——这种约束不是原来的条条框框,而是作为新型机构的自觉。


在这一制度下,智源在过去三年逐渐探索出了“智源模式”:


一方面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大任务快速论证启动机制,组建跨机构、大协同、高强度的科研团队,独立判断,解决大问题;


另一方面,以人才为中心,鼓励自由探索,坚持求真务实、不论资排辈的人才发展模式,坚持以“代表作”和“小同行评价”遴选人才,让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其中,“智源青年学者”格外值得关注——青年是做科研的黄金时期,智源对20到40多岁的学者进行重点支持,不以资历论英雄,让青年学者凭真能力挑大梁。



通过这样的“智源模式”,我们在前沿突破以及满足工业级需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其中,大模型是最典型的案例。

2020年10月,“悟道”项目开始路径探索,组织大部队协同作战;

2021年3月中国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悟道1.0”发布;

2021年6月“悟道2.0”发布,开创“世界最大”纪录,实现多项国际领先突破;

2021年9月, “悟道”迭代到“大有可为”阶段:发布开放平台和高效推理工具包等,并在OPPO等企业合作中实现规模化应用,初步建立产业生态。

从正式启动到落地应用不到一年时间,如果采用传统项目制管理,可能连立项都无法完成。




三年而励
智源三年工作报告:
8 项体制与生态建设工作
营造欣欣向荣 AI 环境

智源三年以来的探索,简而言之:
“冰山之上”主要是牵头组织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以及推动大模型产业生态发展,以大模型为引领构建AI生态:
“冰山之下”包括团队建设、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前沿研究、学术生态构建和成果转化

详细包括以下内容:



1. 机构与人才团队建设

高效严谨的建章立制。在组织架构上,智源建设了理事会,下设管理团队和学术顾问委员会,请国际顶级人工智能专家对研究方向进行把关。建立了严格的内控制度,设置审计委员会监督执行,聘请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管理团队下设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


前沿顶尖的人才团队。智源建立起了260人的科研团队,包括近100位顶级学者专家,及160位左右专职研究人才和工程化人才。




2. “自由探索+目标导向”研究布局


自由探索方面,目前在数理基础、机器学习、信息检索与挖掘、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神经基础6个重大方向,推动进展数十项前沿探索


在目标导向的重大科研任务方面,智源目前在信息模型、生命模型、智算平台和应用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布局。


前沿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是今年6月发布,连创“中国首个”与“世界最大”纪录的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 万亿级参数规模创新高,模型性能表现优异,并且在背后建立起了基于自主软硬件体系的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技术体系。


另一项研究布局是生命模型“天演”,其目标是搭建世界运行效率最高、模拟级别最精细的高精度生命模型,为下一代人工智能背后的神经建构和机理研究提供支撑和启发。



平台型基础设施。为支撑研究工作,智源建设了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该平台采用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架构,提供人工智能科研、应用所需的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高效支撑大模型的训练任务。




3. 学术与产业生态圈营造

“智源学者”计划已遴选支持智源学者94人,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支持科学家自由探索,形成了代表我国人工智能领先科研水平的“北京队”。



顶尖学者之外,“智源社区”汇聚了广泛的人工智能爱好者圈层。3年以来,社区辐射了10万以上人工智能科研和技术人员,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大家联结在一起,共同探索与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前沿问题。我相信这也是北京将来能够成为人工智能国际创新中心的基础性条件。


智源还为青年人特别开辟了“青源会”组织:首批成员95位,已辐射近400位海内外青年AI学者。其中,博士生最为活跃,他们通过这个平台与前沿青年学者进行互动。青年人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国际化程度也相当高。我相信,在这样一个群体里,最有可能产生颠覆未来的创新前沿性技术与理论。



此外,一年一度的北京智源大会,是一张北京乃至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学术名片”。目前,智源大会已经成为享誉人工智能领域的品牌活动,得到了图灵奖得主等200余位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的深度参与。


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方面,智源发布了我国首个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人工智能北京共识》,还发布了《面向儿童的人工智能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产业担当宣言》,对于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获得广泛的国际关注。《麻省理工评论》发表评论:“这是极好的进展,阐明了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的指导原则。”


学术生态之外,智源还在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产业生态建设,包括智源创新中心、悟道产业与应用生态等。

北京的高校科研机构有很多源创性成果,为了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转化,智源已经成立了十余个创新中心通过专职工程技术人员,把创性技术变成准产品,推进成果落地。


“悟道”大模型发布后,智源建立了“悟道智能产业联盟”以促进模型产业合作;通过开源生态与产业互通互动;通过“悟道之巅”应用竞赛让更多团队参与到研发与模型运用方面;还建设了三大全球最大高质量数据集,支撑项目研究的同时,亦造福大学与企业研究。

最后,为了加强企业合作,智源建立了10个人工智能开放实验室,进行资源共享,相信会对企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



三年展望
扎根“宇宙中心”
赋智星辰大海
走向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未来3年,智源的中心任务是超大规模智能模型训练技术、平台与应用示范。模型包括“信息类的多模态认知模型”和“具身实时感知模型”。针对这两个模型,智源将开展研究支撑模拟所需的训练技术、核心技术、软硬件平台,以及背后开源开放的算法体系、标准体系、数据集、工程化测试验证和前沿的理论。



我们相信,人工智能在未来的3—5年之内会逐渐形成这样的状态:人工智能大模型作为基础的产业生态,用大算力训练出最高水平的智能,为各种人工智能应用“赋智”,就像今天的电网给大家提供电力一样,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将以大模型为基础向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服务。



在报告的最后,黄铁军院长对智源研究院作出寄语:

今天开始,智源正式扎根“宇宙中心”,我们胸怀星辰大海,不跟随传统,无意于竞争,不忘初心,再接再厉,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深度应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促进人类、环境和智能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感谢大家!





智源三周年:开创“智源模式”,交上10张亮眼成绩单


三周年:我们在智源谈理想


谢谢三年来的小表扬,我们继续努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