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昊霖 顾光海】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基本维度

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基本维度

杨昊霖 顾光海

【摘 要】文化润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疆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文化润疆的理论要旨,不仅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新疆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铸牢新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向往诉求。探赜文化润疆的实践路径,强调文化法治、深化文化浸润、提升文化底蕴、着眼文化认同,将文化润疆融入铸牢新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过程各领域,切实推进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守正创新。

【关键词】文化润疆;治疆方略;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以文化润疆培育铸牢新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19VXJ025) 

【作 者】 杨昊霖,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顾光海,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文化是社会肌体的灵魂要素,是历史的见证人和诉说者,是人类解放事业的重要内容。中国的崛起必须实现由富足到文明的跃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将文化建设置于推进国家富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文化自信置于提振民族自信的总体维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使命的内生性和自觉性,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谁、为谁服务的真命题。对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立足新疆区情,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文化润疆被正式纳入到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宏伟蓝图。为此,切实增强“五个认同”,培育铸牢新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回答好“什么是文化润疆,实现什么样的文化润疆,怎样开展文化润疆”,既是文化润疆的着眼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一、文化润疆的理论要旨

“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新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蓬勃发展。文化润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疆的生动实践,不仅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浸润,更根植于中华大地 5000 多年的文明史、近 180 年的近现代史以及近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自始至终流露着“人民性”的精神标识。因此,“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题中之义。厘清文化润疆中“文化” “润”“疆”之间的逻辑要义,为探赜文化润疆的价值意涵与实践路径奠定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

(一)“文化”的内容诠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润疆的理论先导和精神内核。“至于文化,它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指导政治、经济;它反映军事,又指导军事。”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文化理论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承载着不同对象的价值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逻辑中的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化;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蕴含社会主义特质和中华民族鲜亮底色的文化;更是放眼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文化润疆的理论先导,明确了文化润疆的宏观要义,体现了文化润疆的时代特质,彰显了为人民服务的理论本色;作为文化润疆的精神内核,历经继承与创新,扬弃与超越,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经验与智慧,以无形的纽带,用文化的力量将各族群众有机联结,在满足新疆各族群众精神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提升了新疆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对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助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构成了文化润疆的重要内容,共同蕴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共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进步。回望历史,从文化起源来看,中华文化既包含了夏、商、周时期所传承的中原文化,亦包括族际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新疆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更加坚固的政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从文化特点来看,多元一体、兼容并蓄造就了文化润疆源源不竭的活力,新疆各民族在认同、继承与发展中不断深化,形成了更为广阔和更加深刻的民族交融。镜鉴今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碰撞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对我国的思想文化渗透,鼓噪少数民族文化同中华文化对立,妄图煽动族群对立,妄图摧毁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此,我们需要明确,各少数民族文化历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在中华文化的整体框架内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展现着一体多样的独特魅力。

(二)“润”的方式思考

“润”似春风化雨,浇灌、保护、传承发展的新疆各民族文化。对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理论自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职责所在和使命担当,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疆各民族濒临干涸的艺术瑰宝得以传承保护,新疆各民族文化得以开拓创新,新疆各地基础文化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党和政府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将过去成功的经验做法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积极推进新疆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以点带面,以各级各类文物保护机构搭建覆盖全疆的文物保护网格,对全区的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以及文化遗产进行细致普查,对北庭故城遗址等一大批文物古迹进行抢救、修 缮,对《福乐智慧》等濒临失传的孤本古籍进行系统性搜集整理和数字化保护。在文艺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进文艺人才的定向培养,建设一支规模相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及时化解由于专业人才的缺失所导致新疆文艺工作“后继无人”的窘迫,为新疆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润”似相濡以沫,旨在进一步凝聚新疆各族群众的价值共识,从内心深处唤起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归属。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中,传统意识形态工作往往采取道德教化—— “为官而训民”的形式,在传统意义上确实能够起到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的效用,但是群众往往以“完成任务”的态度“融入”其中,难以激发各族群众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意识。文化润疆以“润”的方式,摈弃生硬的道德教化,将主流意识形态中所蕴含的核心理念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促进新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文化在不断吸纳融合、兼容并蓄的过程中得以扬弃进步。用“濡化”的方式唤起各族群众内心最深处共同的历史记忆,唤醒和培育各族群众的主体性意识和理性反思能力,加深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价值研判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化认知,在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中凝聚价值共识、引起共鸣。

(三)“疆”的场域阐发

“疆”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疆”凝聚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指涉了新疆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是“我国向西部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新疆各项事业虽取得长足发展,但反恐维稳面临的总体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以“疆”为特定场域,一方面旨在肃清“双泛”思想流毒,向“三股势力”和“两面人”宣战;另一方面旨在促进新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通过互通互动、浸润共情,进一步增进彼此共识,切实增强新疆各族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从广义层面来看,“疆”囊括了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各族群众。放眼全国,境内外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影响,妄图割裂中华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破坏民族地区的安定和谐。为此,在广义的角度上,文化润疆的特定场域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以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联结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血脉,唤起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记忆,共同抵御、甄别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钢铁长城。

二、文化润疆的价值意涵

治国先治边,自古边疆稳,则国安。新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赖于党的治疆方略、方针、政策的落地实施,得益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各类矛盾的正确处理。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文化润疆提升到关系新疆各族群众全面发展的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既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新疆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铸牢新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向往诉求。

(一)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中华民族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参与。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有赖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赖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新疆作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在推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协同推进新疆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处理好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辩证关系。新疆文化建设的完备与否,事关新疆各族群众精神文明领域的丰腴,事关新疆各族群众在伦理价值层面对中华文化的普遍认同,事关全民族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文化润疆精准回答了新疆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总体向度,细致诠释了各民族文化作为汇聚中华文化的支流,历来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客观事实。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时代的步伐,激浊扬清,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铸牢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呈现出一体多样的姿态,促进新疆地区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创新举措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有益于持续创造中国价值,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更有利于凝聚新疆各族群众,汇聚中国力量,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 提升新疆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丰富新疆各族群众精神生活,充实新疆各族群众精神世界,是当务之急,更是百年大计,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近年来,新疆各项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就政治层面而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安定和谐与民族团结得以保障,各族群众享有应有的政治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完善。在经济层面,新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方面有序开展,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升温,民生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是,在基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各族群众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没有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勃兴。因此,文化润疆是提升新疆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基层领导干部而言,要重塑对基层文化建设的价值观念,树立发展基层文化就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激发各族群众的文化自觉。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社会思想交锋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才能让各族群众认同并内化为精神追求,保障新疆基层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三) 铸牢新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向往诉求

从发展观的视域来看,文化润疆承载了铸牢新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向往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新疆发展的“硬实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纲举则目张,纵观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理论演进,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历经自我重塑、自我重建后,摒弃了偏重经济建设忽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工作路向。将文化润疆囊括其中,在提升硬实力的同时兼顾软实力的发展,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内涵展现在各族群众面前。文化润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新疆的生动实践。以“润”的方式铸牢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联结着各族群众的精神命脉,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伴随着历史演进、社会发展和人的不断完善。因此,文化润疆的提出能够进一步满足新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核心内涵的加深延展,运用科学的、理性的、大众的文化引领新疆文化发展。

三、文化润疆的实践路径

探赜文化润疆的实践路径,既要根植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又要扎根于基层现实的治疆实践,在理论与现实的契合中将治疆规律铭于心、践于行。坚持从战略高度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依托,发挥好中华文化最深厚、最基本的承载作用,以中华文化浸润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全过程各领域,在依法治疆中强调文化法治,在团结稳疆中深化文化浸润,在富民兴疆中提升文化底蕴,在长期建疆中着眼文化认同。在党的领导下,不断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以全新姿态擘画新时代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 强调文化法治,坚持依法治疆的严格执行

中华文化是新疆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当前,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以西方为首的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新疆作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我国向西部开放的桥头堡”,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新疆各项事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反恐维稳面临的总体形势没有发生改变,“三股势力”依然蠢蠢欲动,伺机兴风作浪,境内外敌对势力进一步加紧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工作,妄图煽动民族对立,将少数民族文化从中华文化中割裂开来,破坏民族地区的安定和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创设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文化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民族文化领域、文化资源领域、文化制度领域等能否得到应有的保障。文化润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新疆各民族文化浸润不受到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干扰冲击、文化霸权主义的威胁具有十分重要的前瞻目光和战略意义。维护好新疆各族群众的文化安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文化的传承积淀,有利于聚焦各族群众的全面发展和生活的幸福美好,更有助于为世界的和平繁荣稳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加强新疆地区文化安全,推进文化法治,发挥依法治疆的关键作用,构筑新疆各民族安全文化屏障,为实现新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构建文化法治的屏障体系,推进依法治疆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依法完善新疆的文化场域。一是从有形层面对新疆地区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加以保护,依法构建新疆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体系。二是在隐形层面加强新疆各族群众的意识形态教育,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的“精神困惑”,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世界,帮助各族群众树立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持续推进反渗透教育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依法加强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完善内外兼修的舆论管理体制。依法加强新疆网络文化管理,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新疆各族群众的网络文化自觉,形成风朗气晴的网络环境。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等犯罪内容要依法阻断,查处相关责任人。要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全方位保障新疆文化场域的法治建设。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依法规范新疆地区的宗教事务。中国公民具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为了维护宗教交流的纯净氛围,推进宗教中国化发展,我们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条例,为了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发展,维护宗教正常交流的纯洁氛围,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条例,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团结爱国宗教团体和爱国宗教人士,在法治的框架下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强大动力。

(二) 深化文化浸润,促进团结稳疆的稳步实行

团结稳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基石,深化文化浸润。推动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新疆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历来血脉相连、息息相通,在《山海经》第八卷《海东内经》 中记载道“国在流沙外者,大夏、坚沙、居繇、月支之国”,体现了我国中原地区和新疆地区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交往行为。在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中原地区的礼仪制度、文化典籍和农作工具等在新疆地区得到广泛传播,西域的乐器和音乐对中原音乐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得到进一步延续和发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批先进的共产党人扎根新疆,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红色基因从那时起就已经深深地印刻在各族群众的心中,成了各族群众共同建设新疆的精神纽带。不难发现,“润”作为文化润疆的主要方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架起了新疆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文化桥梁。时至今日,新疆各族群在互通、互习、互鉴的基础上,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俨然成为新疆各族群众的精神共识,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观得以建构,为新疆各族群众同心共筑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因此,促进团结稳疆的稳步进行,必须深化文化浸润。一方面,我们要克服全盘肯定、全盘照搬的观念,树立中华文化的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文化浸润和中华文化认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要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和充实,在把握时代要求,牢牢坚持民族团结生命线的基础上,适应新观念、增添新内容。在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要正视历史,做到各民族文化的有机浸润。另一方面,我们要克服全盘否定、全盘决裂的主张,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各民族文化的产生源自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场域,各民族传承与否决定了文化积淀的厚重与外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化浸润正是基于各民族文化传统之上,将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以现代叙事的方式传承和递进。深入文化浸润更要尊重历史,梳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效地将新疆各民族文化进行整合与扬弃,以此促进团结稳疆的稳步进行。

(三) 提升文化底蕴,保障富民兴疆的增效运行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换言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变革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经济发展一旦滞后,新疆各族群众的富裕稳固就无从谈起。近五年来,新疆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变化,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11月14日,新疆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新疆各族群众全面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绝对贫困问题在此刻得到了历史性解决,再次印证了党的正确领导和治疆方略的精准实施。跨越绝对贫困不意味着告别贫困,相对贫困所带来的新目标、新要求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客观而言,新疆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产业结构偏重依赖资源加工行业,经济市场规模较小,现代工业在新疆难以实现集群发展,抗风险能力有待增强,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带动剩余劳动力转移。

为此,面对诸多制约条件,如何扭转经济发展弱势的局面,缩小南北、城乡差距,保障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深挖自身文化资源,新疆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连接欧亚大陆交通和文明交往的重要通道,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流互鉴,使得新疆成为各民族文化汇聚的艺术宝库。《玛纳斯》《江格尔》 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最著名的史诗, 《十二木卡姆》 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发展与流变中,各民族文化借助自身强势的大众文化,通过创意、加工、整合,形成丰富特色的文化资源,彰显新疆各民族文化自在的内核与本质、精髓与本元,对中华文化的丰满与完善贡献力量。为此,我们需要持续推进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经济发展,通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突破传统的低成本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创新驱动型增长形式,在技术革新、组织管理和专业细化层面下功夫。与此同时,培养创新人才,注重节能减排,降低能耗。

(四) 着眼文化认同,推动长期建疆的有序进行

长期建疆的有序进行有赖于新疆各民族群众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回望演进历程,中华文化作为联结新疆各民族群众的精神纽带,始终伴随着新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增强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既是文化认同的着眼点,也是文化润疆的职责与使命,更是增强“五个认同”、铸牢新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共识和必然指向。新疆各民族文化在经历了自在形成—浸润互文—集体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本格局。各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就不是割裂看待的,越是不断的吸纳融合、兼容并蓄,各民族文化就越是扬弃落后,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就越明显,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就越是能够从内心最深处被唤醒。为此,建设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实现文化认同,既指涉了增强“五个认同”、铸牢新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始基和前提,又表征了新疆各民族文化世代相传、凝聚共通的心理自觉和价值诉求。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同时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个人的价值提升。

四、结 语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文化润疆被正式纳入到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整体框架中,遵循了以中华文化基因为前提的历史逻辑和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实践逻辑,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整体视野的培育以及濡化治理的交融浸润。发挥文化润疆的承载作用,与依法治疆、团结稳疆、富民兴疆和长期建疆有机结合,不仅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新疆基层文化事业的客观需要,更是铸牢新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指针和向往诉求。通过社会化渠道,以大众话语的形式,强调文化法治、深化文化浸润、提升文化底蕴、着眼文化认同,激发各族群众的深刻共鸣。讲好新疆故事,用中华文化的纽带联结各族群众的精神家园,使惠及新疆各族群众的政策更具感召力,赢得新疆各族群众内心深处的支持和认同。


提示:

配图由作者提供,部分来源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微信号不对图片原始来源负责。






欢迎订阅


订阅方式

  • 通过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8-8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1041/C,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454X

  • “中国邮政微商城”搜索《广西民族研究》进行订阅。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订购

投稿方式

  • 投稿邮箱:gxmzyjs@163.com

  • 联系电话:0771-5589053

  • 地    址:南宁市云景路1号 邮编:530028


长按二维码 立即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