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有没扔石头?

林天许俊平 林天 I 许俊平律师 2021-07-12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文|许俊平

对于社会上的任何事件,在无法根据现有的信息并以自己经验法则做出内心判断、确信之前,职业的习惯或者自身秉持的价值体系总是会一直让我先保持观望;但之后,这个事件可能唯一的价值就只是曾在我脑海中出现过,因为快的都还来不及回忆就已经被另外一个社会信息所覆盖。确实,每个社会事件本身是具有时效性的,即使,那一刻让你再怎么义愤填膺,甚至多么悲愤,我们都非常理性的知道,不管多么喧嚣,终究都是要归于平静;除非这起事件它在实际的推动着社会进步,亦或是它迫切的关乎人的生命或者自由,就如武汉青年孙志刚之死,即使这是2003年的报道,至今也还是会让我很刻骨铭心,感同身受。而其他大多数社会事件的出现,其实都只不过都是“我们一直在重复昨天的道路,本质上并没有任何改变,然后就是罪恶衍生出更多的罪恶,悲哀衍生出更多的悲哀,好像是永远找不到出路”,犹如魔咒一样。

◆ ◆ ◆  ◆ ◆

不争不辩,我将其定义为处世的一种态度,如果不屑于争辩的态度也可以视为一种理性、中立、客观的话。然,这种理性也并非简单的是根据事件最终定性来去证明自己当时多么的英明、理智,“你看,事件反转了吧,傻X”、“你看我就说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吧”又或是“真没想到,原来真是这样”,因为谁又能保证反转之后的事实就一定是那个真的事实呢?当然,不想说,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这人很懒,懒得去吵或者评论,还不如多花点时间把自己刚接下的这个刑事案做好。
任何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它永远都是会有两面性的;而每个人所持有的价值体系或多或少又是具有天然的共通性。因此,不管从任何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也不管哪种说辞,似乎都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舆论的一个很重要属性就是随意性的,今天持这种观点,明天在一个新因素出现后之前所持的观点又马上被自我否决,内心开始怀疑、动摇,甚至会指责自己的愚蠢;又或是赞成的永远会赞成,而反对的会更加坚定的反对,都以为自己才是掌握了真理的少数。

◆ ◆ ◆  ◆ ◆

论断人总是很简单的,只因为我们自己并不在那个漩涡之中;“律人以严,待己以宽”是人趋利避害的表现之一,更何况我们也并不会去为处在那个处在旋涡之中的人承担任何风险。对与错本来就没有标准,既然没有标准那就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去判断就好了,也可以算是一种允许言论自由的进步。情绪、争论本身就是我们身处世俗社会的本能,谁都不可能去脱离本能而去居高临下,因此我从来不会去否定舆论或者争论的意义;相反,我认为舆论的社会属性它有时是完全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从生下来到死去,基于所处时代、家庭、人生阅历的不同,在活着的时候其所持有的价值体系自然就会有所不同,所以,我认可并一直坚信包容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这也是我为什么无法理解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灭门案会发生的原因。但有一种例外,如果是恶意的去引导、曲解,脱离事件本身,且只顾着去扔石头,或是做那个带头去砸石头的人,欲致人死地而后快,那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大恶”了。就像古代的游街示众,假如我犯了王法,要杀要剐即可,可是你非得把我先拉去游街示众,还要向我扔臭鸡蛋、石头;还有,比如我们两争论就争论,就事论事,可你非先对要我进行品格评价一番,然后还把我祖宗十八代先翻个遍,先占据道德的维度再进行打击。不可否认是非常好的取胜手段,但是,就是有点下作了。

◆ ◆ ◆  ◆ ◆

最后还是说一下,因为一个作家文人写的日记,各种情绪、观点你来我往,即使你不带有任何评论的对一篇文章转发,阅者也已经在内心里会很自然的将你划分与自己是否为同类人;特别是日记在外国出版后,各种左、右、阴谋等帽子是漫天挥舞、目接不暇,你方唱罢我登场,仿佛“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让人不断的开始去怀疑自己当初的判断或是去颠覆自己原有的价值体系。这其实本来也并没有什么,集体主义也好,个人自由也罢,但却总是一样的方式、一样的味道,观点越是犀利、煽动,就越怎么来,而这离李医生成为我们的英雄、烈士也才并没有多久呀。
就像我开头所说的“我们其实一直是在重复昨天的道路”。至于行为的初衷已经根本没有人去在意,要知道,作为一个文人,写写日记,在国外进行发表,这本身不是正义但更加不是罪恶,即使,她曾是一个省作协的主席。就像至今我仍认为李医生并不是一个英雄,仅仅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的普通人,和我一样的普罗大众而已。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