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人行,必有一沉默

不想落单的 实习委员 2022-05-09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弹唱”,

看看你会收到什么歌?

实习委员关注一下我又不会死



  - 1 -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你同两个朋友并排着走,你笨拙地呆在一边,安静地听着两个同伴兴高采烈地谈笑风生。你满心尴尬,却不善言辞,只能靠煞有介事的笑声跟着应和,尽管有时并不十分清楚好笑的点。你偶尔发出一个无聊的提问,但话题通常匆忙一掠而过,不在你身上做过多停留。

 

偶尔遇到窄一些的路道,你会自动地退居到第二排,等待宽敞时再不动声色地补位上去。更别扭的是有时你一个缓神,同伴过了红绿灯马路,你却只能停驻原地等待下一个绿灯。

 


你最终只能矫揉造作地掏出手机。承认吧,手机挽救了你绝大部分的社交尴尬。尽管手机上也没有人找你。你可能快速地滑过每一条看过的朋友圈,或慌张地把每个APP都点上一遍,或随便点开好友的对话框抱怨自己的尴尬处境。

 

你更害怕这种情境会被自己或外人察觉出来。试想一下,如果有个“好心人”突然从对面走来,正义地对着同伴发问,“你们怎么不同他说话?”

 

你心里刺痛,听着同伴无辜地道,“没有啊,他不是一直在玩手机么。”

 

然后你笑笑抬头说,“对,刚才有点事。”

 

你敏感自尊,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窘迫和孤独。

 


 - 2 -

 

朋友跟情侣一样,也存在排他性。

 

尤其是那种亲疏关系高下立现的朋友。在既定的模式中你很难去把自己放在等同的位置。

 

曾经有个初入职场的新人对我说,她怀疑自己得了社交恐惧症。

 

这个词用得有些严重。据我了解,在陌生程度一样的群体(比如在新入学的同学群体中),她并不比其他人表现得木讷拘谨。

 


所以往往更难处理的,是处在不同起跑线上的关系——日常情况下,“熟人”和“不够熟”有既定的界限,彼此心照不宣,硬要凑到一起,难免两败俱伤。然而我们总会不得已地遇到需要“催熟”的阶段,从而形成这种不同起跑线的关系,比方说新公司的同事关系。

 

凡事有个“更”字。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去接纳和亲近自己认为更熟悉或更喜欢的朋友,下意识地靠拢。而可怜的你,你来得晚了,你掌握的信息少。你们真的"不够熟"。

 


 - 3 -

 

当然,除了这种因为时间造成的天然沟通屏障,还有一种是长期相处后的气场不合。比方说大学宿舍关系。

 

大学舍友来自南北各地,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家庭出身、性格特征。有句老话,“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而也就是扭断了头,才换来同住一屋的机缘吧。

 


幸运的人往往会在那里收获一生最珍贵的朋友,因为她们不仅陪你学习游乐,还融入了你的日常生活。没那么好运的人,就在磨合的过程越发煎熬,相看两厌。

 

一个原本有夜修课的女生看见其他舍友说说笑笑拿着打火锅的食材回宿舍,同伴招呼她一起晚餐,她捧着书急匆匆出门。

 

她敏感地认为舍友在打火锅之前,并没有事先征求她的意见,哪怕微信发一句,“嘿,今晚打火锅吧,晚点出去上课。”如果再往恶意的方面想,是否她们专挑了一天她有课的时候……

 

这些小心思就像盖在几层棉被下的豌豆,只是有那么一点不舒服。它无法爆发,想起来甚至觉得有些小肚鸡肠,可依然存在,日积月累,最终只能用“气场不合”这种概念来解释。

 


 - 4 -

 

在刚开始开启的这种半熟不熟、半好不好却又不得不一起行走的群体模式时非常微妙,甚至连出行的数字都得讲究。

 

双人利于增进感情,四人可以不怕冷场,五人容易群体齐嗨,唯独很难容得下“三人行”。它造成了你说的话语可能有不被仔细聆听和真诚回应的风险,除非你足够的有趣。

 

因此你产生了恐惧感。

 


你担心自己抛出的话题很难让人自然地接住并维持下去,最后确实不能维持下去的时候,恐惧感就更加的强烈。你开始三省吾身,是不是性格不够好,是不是口齿笨拙,甚至像先前提到的职场新人,怀疑自己得了社交恐惧症。

 

我们很难认清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王小波在《孤独的灵魂多么寂寞啊》一文中说道:“人是不能轻易知道自己的。因为人的感官全是向外的,比方说能看得见别人,却看不见自己。”

 

所以我一直觉得有些问题是人生难题:譬如我到底有没心理疾病、譬如我是内向还是外向、譬如我到底能把一件事做到怎样的程度,但我们的大脑会调用来源于生活琐事的一些结果去供我们参考:我的失败和受挫的经历可能告诉我,我可能是内向的;不会说话,工作能力差,我该不会是有某某恐惧症吧?

 

而恰好这样的暗示一遍又一遍地构筑出我们的恐惧感,好像敲打出一副自我保护的盔甲:我觉得我跟你们聊不下去,所以我看我的手机,你们聊你们的,我不必讨你们喜欢。

 


 - 结 -


我们确实很难讨所有人喜欢,但多一个人喜欢也不坏。

 

其实,你没有那么的重要,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宫斗。所以很少存在别人对你主观意识的孤立和冷落。你的恐惧感缘于你的想象。你也很难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只能注定做沉默的那一个。

 


也许你在三人行中笑着自嘲,“别聊这个了,我听得一脸懵逼,不如说说……”

 

也许你在上夜修出门前转身说一句,“下次提前跟我讲讲哈,我得准备个空肚子蓄存实力。”

 

也许别人就明白了,自己哪里考虑不周。否则,我们一边不愿承认自己的窘迫。一边又在内心懊恼地把自己划定在被孤立的一方,怀揣着敏感的自尊心痛苦万分。

 

社交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我们不知道别人在想着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自己在想着什么,各自猜测假想,往往不如直截了当的沟通来的高效。

 

当然,如果可以避免“三人行”,我还是会尽量去规避,这是难度系数很大的出行规模,那“第三个人”,真的非常的煎熬。



文:季乙

编辑:parka




我们来聊聊


【 友情里的尴尬小事儿 】


留言点赞第1名

获得【盖泡面】鼠标垫一套

上期中奖者:Darcy



- 你可能会错过 -


那些没买到票却去现场听周杰伦演唱会的都是什么人?

令人作呕的表里不一。

20多岁:比没钱惨100倍的是没脑子

我们遇到的坏老师到底可以有多坏?

实习委员关注一下我又不会死

段子挖掘鸡每日供应最爆的暴击段子


点个赞

友谊天长地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