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诗三百首 | 27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点击关注 ☞ 每日一首古诗词 2021-03-04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词解读 | 国学经典 | 百家讲坛| 精品课程

- 公号内回复“目录”,送你往期经典诗词解读 -

回复“毛泽东”,获取毛泽东诗词合集

- 回复“康震”,获取康震老师解读诗词合集-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解读诗词

1译文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2注释

寄:寄赠。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
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涧:山间流水的沟。束:捆。荆薪:杂柴。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瓢: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做瓢,用来作盛酒浆的器具。风雨夕:风雨之夜。
空山:空寂的深山。行迹:来去的踪迹。

3赏析

此诗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细心领略。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然而诗人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容易找,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因而也不知去何处找对方。

诗虽淡淡写来,却使读者能感到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而诗人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

诗人在风雨之夜想起友人,想带着酒去拜访,可见两人的深厚友情。而满山落叶,恐不能相遇,只能寄诗抒情,又流露出淡淡的惆怅。全诗淡淡写来,却于平淡中见深挚,流露出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又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的寂寞之情,也就无从排解。

这首诗,看来像是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这样的用笔,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觉,也就是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韦应物这首诗,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谓“化工笔”,也就是这个意思。

唐诗三百首丨
01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02张九龄《感遇》其二
03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04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05李白《春思》:春风不相识
06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
07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
08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
09杜甫《梦李白·其一》
10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冠盖满京华
11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圣代无隐者
12王维《送别》
13王维《青溪》
14王维《渭川田家
15王维《西施咏》
16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7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8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19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20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21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22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23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24元结《贼退示官吏》

25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26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参考书籍:中华书局出版社  中华经典藏书系列《唐诗三百首》 顾青编著。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每天送你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