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丨《沁园春·长沙》
平安演唱《沁园春·长沙》
康震朗诵《沁园春·长沙》
郭志坚朗诵《沁园春·长沙》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z0307vamzkb
唐国强朗诵《沁园春·长沙》
刘冬颖吟唱《沁园春·长沙》
品读《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诗词故事《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1.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北入洞庭湖。2.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3.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4. 漫江:满江。5. 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争流:争着行驶。6.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7. 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深秋。8. 怅寥廓(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9. 百侣:很多的伴侣。10. 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稠:多。11.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12. 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13. 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视……如粪土。:14.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15. 遏(è):阻止。简析: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全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寒秋景物,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往期精彩】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