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宋词三百首丨149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石州慢·寒水依痕
张元干【译文】
寒水缓缓消退,岸边留下一线沙痕。春意渐渐回临,空阔的沙洲烟霭纷纷。晴日朗照,溪边的新梅香气氤氲。数枝梅花争相吐蕊,装点新春。我独在天涯满腔怨恨,试想我现在是何等的悲怆伤神?长亭门外,群山重叠,望不断的远山遥岑,正是令人忧愁的节令时分。
遥想深闺中的你,一定也是思绪纷纭。画楼的层门紧闭,春风暗暗使你的容颜瘦损。我真是对不起你啊,让你独守空闺冷衾。辜负了多少尊前花月的美景,浪费了大好青春。你可知道,我也是归心似箭,恨不得一步跨进闺门。更有多少酸甜苦辣,留着回去向你诉说详尽。可等到我们再度相逢,恐怕又要过一年光阴。
【注释】
1.石州慢:词牌名,一作《石州引》,又名《柳色黄》。
2.寒水依痕:杜甫《冬深》诗“花叶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露随类影,寒水各依痕。”此处化用其决心书。3.“春意”二句:杜甫《阆水歌》:“更复春从沙际归。”
4.冷蕊:寒天的花。多指梅花。
5.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6.肌雪:指人的皮肤洁白如雪。
7.孤负:同辜负。
8.枕前云雨:此处指夫妇欢合。即宋玉《高唐赋序》中的“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借指男女相爱。
9.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创作背景】
张元干本是南宋抗战名臣李纲的行营属官,因不愿与奸臣秦桧同朝,晚年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词别本题为“感旧”。词人写晚年离乡思归之情,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中,寄寓了词人对妻子、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也体现张元斡词在激昂悲壮之外的细腻深情的另一面。【作品鉴赏】
此词是作者晚年离乡思归之作。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中,作者触景生情,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内心深沉的思乡之念。“寒水依痕”之句,点出了初春的时节。后二句一“渐”字,更为初春即将解冻的溪水增添一股新的活力。“溪梅”二句用特写手法刻画报春的信息——梅花的开放。这是冬去春来的美好象征,也是展望一年的最好季节,然而这并不能引起词人心灵的欢悦,相反却萌生出离愁与苦恨。“天涯”以下数句,由写景转入抒情。“旧恨”二字,揭示出词人郁积在心中的无限的离愁别恨。“消魂”是用江淹《别赋》的诗句:“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这里用设问的句式领起下文。“长亭”以下三句,进一层叙写消魂的景色。在那长亭门外,词人举目望去,映入眼帘的只是望不尽头的重重叠叠的青山。连绵起伏的山峦,犹如心中无穷的愁绪,正是“吴山点点愁”,春日的景象,成了犯愁的时节。下片换头“情切”二字,承上转下。词人宕开笔力,由景物描写转而回忆昔日夫妇之情。而此时虽然离别远行,但绵绵情思却是割会不断的。“画楼”以下三句,虚景实写,设想闺人独居深楼,日夜思念丈夫,久盼不归,渐渐地形体消瘦下去。紧接着“枕前云雨”,借用典故暗射夫妇情意。这与下句“尊前花月”,都是写夫妇间共同的甜蜜生活。“心期切处”三句所写,是自己的离愁,与上“画楼”三句写家里人的别恨形成对照。彼此愁思的产生,同是由于“孤负”两句所说的事实而引起。这样写虽是分写双方,实际上却浑然一体,词笔前后回环呼应,十分来严谨细致。歇拍“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紧承上句“归时”。言到等归来重见,已是“离别经年”了。言下对于此别,抱憾甚深,重逢之喜,犹似不能互相抵触。写别恨如此强调,宋词中亦少见,并非无故。【作者简介】
张元干(1091-约1170),宋代词人。又名元傒,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宋政和初,为太学上舍生。宣和七年,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幕府,李纲罢相,亦遭贬逐。绍兴元年,以将作监致仕福州。绍兴八年,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对抗金主张表示积极支持。后被秦桧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八十。有《芦川归来集》十卷,《芦川词》二卷。公众号主页菜单栏,查看“宋词三百首”合集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