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江风|“庆云寺”的匾额是他写的!你知道是谁吗?

端州发布 2019-04-03


“西江风”系列人文社科讲座


晚清爱国官员苏廷魁

主讲人:苏泽明,肇庆市社会科学普及协会会长、肇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肇庆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苏廷魁就是其中佼佼者。苏廷魁是广利长利村人,生于世界巨变之时,他身居重职,却正气凛然,廉正不阿,力抗外夷,为世人称道。苏廷魁热爱家乡草木,掌教端溪书院,修葺庆云寺,其题“庆云寺”横匾现仍高悬庆云寺……

(本文节选自《长利苏氏大族谱》。全文9560字,预计阅读时间25分钟。)

▲苏廷魁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706d593px&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一节:苏廷魁的身世和科名


苏廷魁的身世

   宋朝度宗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江苏平江府昆山的苏明道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宦海沉浮,后来到肇庆府学做教授,教化一方。苏明道晚年退职,在高要长利青云坊(今广利镇内)落籍,成了此地苏姓的始祖。

到了清代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4年)苏灿举出生。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26岁的苏灿举初为人父,生了儿子苏廷魁(字德辅,号赓堂)。十二年后(嘉庆十七年),又喜得次子苏廷钧(字硕辅,号平甫)。长利苏氏已繁衍到第十七代了。

▲苏氏宗祠


苏廷魁的科举之路

苏廷魁生性聪颖,刻苦攻读,他先参加了由知县主持的县试,继而参加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县试府试都顺利过关,再参加中央派往各省的学道(或称学政、学台)所主持的院试。苏廷魁成绩突出,被院试录取,成为肇庆府学的生员。初被院试录取的稻附学生员,逐步升为增广生员、廪膳生员等等,统称秀才。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十七岁的苏廷魁就成了补府学生员,取得秀才资格。

有了秀才身份,苏廷魁便瞄准了下一个目标:他要在学政主持举行的“科考”中,成绩进入头等、二等或三等的前3名,然后参加第二年在省城举行的“乡试”,考中了就称为举人。乡试的考试时间都在秋天,故又称秋阐。试题由皇帝亲自确定,监考官也是皇帝从中央任命派往各地。道光元年(1821年),曼宁(原名绵事,嘉庆的次子)成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满清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登基,加开恩科。已成了廪生的苏廷魁在这年的恩科中脱颖而出,位列举人的第三十一名。是年,苏廷魁21岁。

苏廷魁中举之后,转眼又过了十三年。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的年底,苏廷魁忙着筹备上京参加中央会试。曾做过苏廷魁老师的彭泰来和一班文人雅士前来饯行。


穆彰阿为苏廷魁题写“进士匾” 

道光十五年(1835年)阳春三月,苏廷魁见识了“金阙晓钟万户开,玉阶仙杖拥千官”的帝都气象。

会试考场设在北京顺天府贡院,通过了考试的人,取得的称号便是“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士”。中了“进士”,一般都有官可做了,但是做的官大官小,是留在京城还是发往处地,最后取决于殿试的成绩。

穆彰阿是这次恩科会试的主考官之一,他此时已是太子少保、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炙手可热,权倾朝野。苏廷魁和所有的举子,见到位高权重的主考官穆彰阿,自是谦恭崇敬有加。 

在焦急的等待中,苏廷魁的大名赫然进了“贡士”之列,排名第二十八。理智让苏廷魁抑制着自己的兴奋,他要养精蓄锐,再接再厉,作好充分准备参加下一轮考试一一殿试。

殿试只考策问,考查应试者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殿试策问的目的和初衷,不仅仅单纯选拔人才,皇帝通常也希望能从中获到一些治理国学的新思想和新举措。

历代帝皇都非常重视策问,往往亲拟策问试题,还亲自评判所有的殿试考卷,并对考官评定的名次重新审定,甚至亲自干预人才选拔。康熙以后,放权由阅卷大臣批阅,只有前十名的试卷进呈皇帝御览。这次殿试,穆彰阿等主考官对考试成绩的高低排列,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殿试依照成绩的高低分为三甲(三个等级)。一甲三人,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立即授予状元以翰林院修选的官衔;榜眼、探花也同时授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二甲称为“进士出身”,三甲称为“同进士出身”。二、三甲进士每次殿试所取的名额都不一样。殿试后,二三甲进士还得再经过“朝考”,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方可决定官职和去向。成绩优秀的选作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翰林。

▲苏廷魁立的翰林“桅杆夹”

苏廷魁为二甲第七十六名进士,加上会考的成绩曾排在第二十八位,便成了翰林院庶吉士。经过会试、殿试朝考的学子,只有极少数被主考官看好的隽才,才有可能进入翰林院当庶吉士,苏廷魁就是这样的出类拔萃者。虽然庶吉士只是九品官,也无实职,是留在翰林院里披阅历朝历代的经籍典故、研究治国用人之术的小官,但他们是日后最有可能晋升为侍读侍讲,成为皇帝顾问的储备人才。因此,一旦被选为庶吉士,就是通常所说的点了翰林,前程不可限量。

中了进士的人都拜主考官为“恩师”,同科高中者皆为主考官的“门生”。作为主考官的穆彰阿很赏识苏廷魁的才华,苏廷魁受到恩师垂注关爱,自然感到高兴。穆彰阿还是翰林院掌院学士,苏廷魁在翰林院当庶吉士,常有机会见到穆彰阿。位高权重的穆彰阿很喜欢苏廷魁这个门生,挥笔为苏廷魁写了“进士匾”,引起不少同年的羡慕乃至妒嫉。进士匾送回家乡挂在长利青云坊祖屋,真是耀祖光宗。

▲考官穆彰阿为苏廷魁题写的“进士匾”


才学出众,成为会试官

读书人崇尚和追求“立德、立言、立功”。著书立说算是“立言”的一种。在苏廷魁高中进士的这一年十月,他出版了《守柔斋诗钞初集》(三卷)。苏廷魁生性刚直,取名“守柔斋”,是警醒自己要“刚柔相济”。

《守柔斋诗钞初集》由彭泰来写序,他在序中称赞苏廷魁的诗“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    

苏廷魁当了翰林院庶吉士,由特派的翰林担任教习,庶吉士学习之地称留馆。通常是经过三年学习之后,举行甄别考试,称为散馆。苏廷魁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举行的散馆之试成绩优秀,这年的四月二十一日被授予编修官衔,充任起居注协修。所谓起居注,就是把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皇帝驾崩后,根据起居注整理编纂,成为编年体的史料一一实录,这便是皇帝一生事迹的记载。

道光十九年(1939年)二月,苏廷魁在大考中考了二等第十九名,升任国史馆纂修,负责为前朝的大臣立传,掌理纂修国史事宜。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又加恩科。六年前,苏廷魁是考生;六年后,已不可同日而语,他被任命为会试同考官,协同主考官考核各地赴京会试的学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706xm1snv&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二节:苏廷魁的诤谏与抗英事迹


苏廷魁仗义弹劾穆彰阿

此时,世界发生巨变,一场“旨在鸦片战争而发动的对华战争”爆发,朝廷出现了“主战”与“主和”两大派。主和派的代表是穆彰阿,主战派的代表是王鼎。那时,朝廷的军机大臣是穆彰阿、潘世恩、王鼎、隆文、何汝霖。大学士有穆彰阿、潘世恩、王鼎、伊里布、汤金钊等人。身任军机大臣兼大学士的穆彰阿、潘世恩、王鼎。这三个人,穆彰阿为领班军机大臣、首辅大学士。状元出身的潘世恩,遇事退让,是穆彰阿的附和者。林则徐在大敌当前之时被斥责,革职并谪戍伊犁,位高权重的穆彰阿起了很大作用。

王鼎一贯支持林则徐的爱国行动,他不想林则徐远离朝廷,被贬谪到新疆。他在奉旨总办河务时,极力保荐林则徐担任治理黄河的协办河工,以便有机会东山再起,挽救国家危局。王鼎和林则徐率领民工抗洪,昼夜在工地奔波,保住了开封城,又只用六个月时间就修复了决口河堤,并节省了大笔开支。王鼎立即上奏道光皇帝,说林则徐襄办河工有功,可以重新起用。但道光皇帝听信了穆彰阿等人的话,还是把林则徐遣送到新疆去。

正直的苏廷魁对王鼎未能挽留功臣林则徐而深感惋惜,也渐渐看清了“恩师”穆彰阿的嘴脸,他坚定地站在主战的王鼎一边。

道光皇帝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穆彰阿说:“兵兴三载,糜饷劳师,曾无尺寸之效。剿之与抚,功费正等,而劳逸己殊.靖难息民,于计为便。”认为和英夷打了三年毫无效果,作战所花的费用与讲和赔偿的钱相差无几;作战要劳师动众,而讲和则安逸省心,还是讲和合算。王鼎责骂穆彰阿是秦桧、严嵩。

王鼎劝说道光皇帝不要听信穆彰阿议和的误国主张,道光说:“你醉了。”王鼎再苦谏,道光拂袖而去。伤心绝望的王鼎决定用“尸谏”!道光二十二年(1942年)六月八日,他定下遗疏疾呼:“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彰阿不可任,林则徐不可弃!”然后悬梁自缢,希望以自己的死来唤醒道光皇帝拒绝议和,坚决抗击英夷的殖民侵略。可是,王鼎的遗疏却被穆彰阿的党羽陈孚恩搜去焚毁了。

王鼎以身殉国的消息传开,朝野震动。朝中失去了主战的领军人物,主战的官员伤心欲绝,苏廷魁仰天长叹,悲愤异常。

在王鼎“尸谏”两个多月后的八月二十九日,道光皇帝任命盛京将军耆英为钦差大臣,会同大学士伊里布前往南京,在英舰“翱华丽”号上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全部条款,签订《南京条约》。

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闭关自守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军舰大炮打开,苏廷魁只能徒呼奈何。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苏廷魁奉命协理京畿道。从外派回到京都,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到更多情况。这一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补充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也称《虎门条约》)。英国从中可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居住及租地权等诸多权益。美国帕特使顾盛来华,以战争威协要订立中美条约。法国、沙皇俄国、葡萄牙、比利时等国对英国取得的侵略利益很是眼红,步其后尘接踵而来,对中国进行勒索。苏廷魁怒火中烧。

一天晚上,有白气从天空的西南方直扫参旗,看到的人都大惊失色,认为这样异常的天象,预示又有大灾祸发生了。苏廷魁以这怪异天象为由头,作出了惊世骇俗,令文武百官瞪目结舌的义举——上疏数千言弹劾穆彰阿!他在疏中以犀利的语言,极论时政乖迕,历数穆彰阿排挤打击“严禁派”和“主战派”的官员,投降误国的丑恶行径。指出穆彰阿是致使国力更弱,民变四起,国运日衰的罪魁祸首。他请求道光皇帝立即罢黜穆彰阿,以解上苍之怒!这不啻是霹雳惊雷,朝野为之震动。

苏廷魁不但弹劾穆彰阿,还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皇帝本人。他要道光皇帝下罪已诏:将皇帝自己所犯的错处写成诏示,以告天下,以此来警醒自己,表示悔过之心,今后决不重犯。

不久,另一位监察御史陕西省庆镛,给道光皇帝上《申明弄赏疏》,极力反对起用在鸦片战争中丧权辱国而被革职的大臣琦善、奕山、牛鉴、文蔚等人。苏廷魁和陈庆镛、朱琦被人们称誉为“天下三大鲠直御史”。他们三人再加上较早时出名的金应麟,都有凛然正气和砭顽振懦的虎虎生气,又被称为“四虎”。


丁忧三年,编写《长利苏氏家谱》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苏廷魁由从五品的监察御史升任正五品的刑科掌印给事中。给事中可以行使封驳之职权。封,就是封还皇帝的诏书不向下发布;驳,就是驳正诒书不当之处。凡是以皇上名义发出的文件,给事中要对它们进行复核,如果发现有不妥之处,可以封还。朝廷认为,耿直的苏廷魁担任这样的官职是人尽其才。

这一年的三月,苏廷魁还被任命为会试内监试官。正当他要为朝廷出大力、尽大忠的时候,四月,家乡却传来了令他悲痛欲绝的消息:他的老父苏灿举因病医治无效,驾鹤归西!孝悌为根本,百善孝为先。按规定,论纲常,苏廷魁要“守制”,去除官职,回家乡“丁忧”三年。

始祖苏道明从南宋时期落籍到高要长利青云坊,己过了近千年,分支族谱屡次散失,而总的族谱也从未编纂成集。苏廷魁决定趁着这段时间办成这件族中大事。他牵头找了些有文化的同宗兄弟,搜集散佚的资料,记录历代宗亲的公支情况和突出人物的事迹,纪先辈开业之功,载世代繁衍之血脉,埋头编写《长利苏氏家谱》。

两广总督徐广缙很赏识苏廷魁的博学多才,更钦佩苏廷魁的为人,在苏廷魁“丁忧”的中后期,两人来往密切,徐广缙请苏廷魁到广州越华书院作主讲。他们常在一起谈论治国安邦之道,切磋诗词歌赋,“乐数晨夕,相得甚欢”。苏廷魁写好《长利苏氏家谱》后,徐广缙欣然命笔作序。他称赞长利苏氏是先辈以善行闻名乡里,苏廷魁以耿直闻名天下。

▲苏廷魁撰写《重修祖祠记》

 

赛尚阿恃宠用私,苏廷魁秉公进谏

1851年,道光驾崩,咸丰皇帝文宗登基,定年号为咸丰。“咸”是普遍的意思,“丰”是富足之意,“咸丰”就是祈望国家通过他的治理,使天下的人都丰衣足食。

咸丰帝即位之初,希望做出一番作为。苏廷魁也祈盼年轻的咸丰帝能励精图治,重振国威。咸丰元年(1851年)二月,苏廷魁由兵科给事中调任工科掌印给事中。他秉烛舒卷,下笔汪洋恣意,满纸风驰云走,向咸丰皇帝上了一道指责时弊,规劝皇上的奏疏——《慎始刍言疏》。他说,自古君圣臣直,君臣的关系就象天和地。皇上不怀疑臣子,臣子就不会隐瞒皇上,世间的真实情况就可直达皇上。这样,百业就可以振兴,国内的寇贼就可肃清,外国的夷蛮就会臣服。要扭转当今颓坏的时势,要依靠众人的智慧,要推行善政。他请求坐上皇位不久的咸丰帝推行“宏济之道,执劳谦之义,防骄泰之萌,推诚任贤,慎始图治。”他请求咸丰帝下令“各省督抚学臣,举孝廉方正,必严取真才,以备采用。”选择“翰(林院)詹(事府)中敦朴有识者为讲官(给皇帝和官员讲谭的人),使圣愈明,任贤去邪,”“以正纲纪与教化,弥灾害而长享者皆本于此。”

咸丰帝采纳苏廷魁的建议,广开言路,求贤辅政,过去的主和派人物接二连三遭到弹劾罢职。

比起道光晚年来,扫除了一些官场上的积习颓风,朝政有了些起色。太平天国起义声势日渐浩大。咸丰皇帝授赛尚阿为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至前线督军,去镇压太平军。赛尚阿乘机把内阁伺读穆荫提拔到军机处任五品官。苏廷魁觉得:“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服有功。”自己作为给请谏,应届尽职守,行使弹劾纠察之权,要不知忌讳,不怕结仇,不避权贵,不惜冒犯威严。他给咸丰帝上疏,弹劾赛尚阿破坏用人制度,徇私枉法,任用私亲。穆荫晋升太快,是开了侥幸晋升之门,会做成恶劣影响。苏廷魁请求咸丰帝将穆荫退回原职原岗位。赛尚阿是咸丰皇帝倚重的大臣,又正是用人之际,他不想因这样的事得罪赛尚阿,就斥责苏廷魁擅自干预官员的罢免和晋升。

 

广州失陷,苏廷魁领命收复

咸丰二年七月的一天,咸丰皇帝诏见苏廷魁,派他到河南当道员。明代和清朝,在省和府之间设立的监察区称为道,长官称道员。苏廷魁干的仍是他的老本行。

咸丰六年(1856年)10月8日,一艘名为“亚罗”号,曾在香港注册,但已过了期的船只在广州黄埔港被广东水师拘留,逮捕了船上的两名海盗和十名有海盗嫌疑的水手。这其实是一艘中国人所拥有的走私船,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硬说这是一艘英国船,故意刁难寻衅。10月23日,英国侵华舰队司令海军上将西马糜各里带领舰队闯入珠江,攻占通向广州的水路炮台,接着炮击广州。10月29日,英军曾一度进入广州,苏廷魁和当地军民奋勇抗击,英军担心被围歼,退守虎门。消息传到伦敦,英国任命前加拿大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前往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建议,联合向中国出兵。

1857年10月,英法的舰队先后来到香港,11月,美国新任驻华公使列卫廉,俄驻华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商议扩大侵华阴谋。12月12日,额尔金和葛罗分别向两广督叶名琛发出通牒,要求修改条约,赔偿英法两国损失。叶名琛以为是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的恫吓,不加理睬。广州军民请求增加兵力加强防守,叶名琛认为是多此一举,拒绝了这个建议。

12月28日,英法联军约四千人开炮进攻广州。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军官率领官兵奋勇抵抗,英、法联军伤亡一百二十余人。第二天,早有预谋的英法联军发动更凌厉的攻势,广州落入敌手,藩库现金二十二万两全被抢去。巡抚柏贵派旧行商和洋人有交往的商人前往乞和。

广州失陷一个多月后,朝廷才知道消息,咸丰皇帝赫然震怒,下令将叶名琛革职,派黄宗汉作叶名琛继任人。他一面命令柏贵要英法联军退出广州,一面作武力驱逐的打算。咸丰要全国沿海各地做好迎战准备,如果英夷“以兵船窜扰,”应先发制人打击他们!

朝廷认为,苏廷魁是个可以千里顾命,万里担当大义的人。咸丰八年(1858年)二月十五日,苏廷魁接到谕令,要他火速赶到顺德,与在家乡顺德的户部侍郎罗惇衍、太常寺卿龙元禧组织团练收复广州。他们于三月二十三日在顺德开设了团练总局。四月十四日把团练总局迁到花县河阳书院办公。花县的士绅和民众见到三位在籍的京官到来领导抵抗英法侵略军,都非常振奋,摩拳擦掌要与夷蛮决一雌雄!

 

抗侵驱夷,壮志未酬归故里 

苏廷魁和罗惇衍、龙元禧将原先分散的社学团练组织起来归总局领导,统一由广东团练总局指挥。他们指令各级官员士绅广泛发动民众捐钱捐物,为团练筹集经费。人们同仇敌忾,团练总局统领的人数很快就由七千多人壮大到数万人。高涨的抗夷热情,真是“十丈木棉喷怒焰,天南处处皆烽火。”

苏廷魁和罗惇衍、龙元禧商议,使用“绝贸易,继接济,禁服役”的釜底抽薪办法对付英法联军。他们以团练总局的名议发起大罢工,并印发了文告到处张贴,规定“粤中各府县乡村耆老首事通饬发问男女有在香港、麦高(澳门)等处为外洋人教书、办理文案及一切雇工服役人等,限一月内辞退回家。”如果不遵守这个规定,要追究其家属的责任,没有家属的,就追究其同宗同族人的责任。文告发出不久,在洋人机构做工的人络绎归来,“一月之内,告归者二万余人。”使到香港的物价一下子贵了十倍,接着,商务陷于停顿,洋人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带小孩等杂务都要自己动手,苦不堪言。这个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苏廷魁和罗惇衍、龙元禧都很高兴。

接着,广东团练总局又发出文告,号召广州民众同心同德保卫乡土,限令在广州替洋人服役执业的所有人员,10日内一律归家。省城内外,商民迁徙一空,原先繁华的西关,白天也见不到人。之后,又派出团练壮勇严密封锁港口,希望通过此举,继绝盘踞在广州城内英法联军的柴、米、油、盐、蔬菜和其它食物的供应,把敌军活活困死饿死!

苏廷魁和罗惇衍、龙元禧时常派出广东团练总局的东莞壮勇,到敌军占踞的将军署门前贴挑战书,困扰敌军。夜间潜入广州城袭击小股分散的敌人,英法联军的士兵被杀被俘的事件时有发生,搞到敌军风声鹤唳,心惊胆战,被折腾得如惊弓之鸟,即使在白天,如果不是成群结队,根本不敢出街。他们坐困愁城。

英法联军不甘心被动挨打,6月3日,侵略军兵分两路出城进攻团练。一路由黄塘扑向榕树头东莞团练壮勇的驻地。早已和敌军交过手的千总邓安邦沉着指挥,他命令一部份团练的壮勇预先埋伏在有利的地形,另一部份团练壮勇出击迎战。他们边战边退,诱敌深入,中了计的敌军心惊肉跳,纷纷逃窜。这一仗打死、俘虏敌军一百余人。苏廷魁听到这胜利的喜讯,自然是高兴万分。

不久,盘踞在广州的英法联军张贴告示,说已经和清廷签订《天津条约》,既然已经达成和议,此后双方就相安无事,中国人不要再和他们作对,与洋人为难。

然而,在广东的英法联军“名为尽释前嫌,而奸淫妇女,焚烧房屋,依然如故!”民众咬牙切齿,非常气愤。苏廷魁向上反映情况,以防止土寇盗贼挠民等理由,请求保留团练总局。但议和大臣桂良担心会节外生枝,害怕议和“成果”被毁,奏请撤消团练总局。对于这种降敌媚敌之举,苏廷魁有摧肝裂胆之痛!

咸丰九年(1859年)苏廷魁愤然回到肇庆,掌教端溪书院,历时3年。


修复庆云寺,亲笔书横匾

揭竿而起的各地农民起义军如燎原之火,席卷大清领地。咸丰十年(1860年),随翼王石达开西征的太平军将领周春,联合怀集大洪国农民军陈金釭的部下侯诚戴等率领义军,浩浩荡荡由贺县、怀集经广宁、四会、三水等地进行攻肇庆清军。肇庆清兵人少,粮食也将告馨,有人劝苏廷魁赶快躲避。苏廷魁说:“我曾经是团防大臣呢,一定要与肇庆存亡!”苏廷魁急忙写信向广西总督劳崇光求援,并与清兵提督昆寿组织防御,在水坑、鼎湖一带同义军展开激战。在此期间,庆云寺失火,原先挂在山门的平南王尚可喜撰写的对联,以及他的次子尚之孝所题的横匾被烧成灰烬,寺院的建筑几乎全被毁坏。

为了修复庆云寺,第40代住持淡凡和尚四出化缘募款。苏廷魁和名士彭泰来等人鼎力支持。他们发动本地和海外施主资助,筹得善款,经过三、四年重修,得以恢复旧观。彭泰来撰写了碑记,还写了楹联“莲花历劫香初地,云液飞泉响万峰”挂在山门两旁。苏廷魁书写了“庆云寺”的横匾镶在山门的上方。字体端庄,笔力道劲而有风骨。重修之后到光绪年间,庆云寺达到它的全盛时期,当时寺僧与执职事工达千人以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706q6d7mm&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三节:苏廷魁的治河事迹及其后代


任河东河道总督,治黄遭狐鼠弹劾

同治元年(1862年),苏廷魁奉旨特召进京。第二年,再次以道员的官衔派往河南委用。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苏廷魁署理(暂时代理)河南布政使,代理行使河南巡抚职权。当时,掌治一省或多省军民,统辖治地文武官员的朝廷命官为正二品的总督。从二品的巡抚,实际上是一省之长,有时也由总督兼任。山东、山西、河南等不设总督的省,巡抚之权如同总督,世人称为“抚台”。总督、巡抚合称“督抚”,都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

又过了一年,苏廷魁被正式授予河南布政使官职,名正言顺地执掌一省的钱粮和政务。到了同治五年(1866年),苏廷魁署(暂代)河东河道总督,专门管理河南、山东境内的黄河、运河的水利以及军务,办公地点设在山东兖州(曲阜附近)。

受命于艰厄危难的多事之秋,心雄万丈的苏廷魁到任后要施展大志宏图。他勘察各处河堤地势,加宽加高加固薄弱处的堤围。那时国库空虚,财力匮乏,农业失收,百姓饥馑,民生凋敝。目睹老鼠与昏鸦出入的萧萧芦苇丛,苏廷魁灵机一动,他号召农民开垦河滩的荒地,许诺三年之内,收成全部归开垦者,三年以后再征收开垦地的税赋。一千亩以上的大片荒地,由军队开垦,“广屯田以养兵”,公兵为农,为国家节省了大笔钱粮。仁心可普照万物,苏廷魁奉行的这些利国利民举措,成绩斐然,口硪载道,朝野之人交口称赞。

天有不测之风云。同治七年(1868年)黄河又发大水,苏廷魁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亲自率领官吏日夜上堤巡护,督促民工抢救险段,沥胆披肝,属尽职守,但洪水还是冲决了郑州西北荥泽的堤围,苏廷魁仰天长叹。他被革职留任,但仍负责决口的修复工作。

道光以后,每年修筑河堤水利的支出动辄600万两白银以上。清代的“河官”,向来是个肥缺,从来都是“国家之漏卮,官场之利薮”。在这里,贪污简直是习以为常。河防中的虚报浮冒到了晚清时期更加严重,夸大险情、向上伸手多要公款已是司空见惯。

苏廷魁平素一贯勤政清廉,对这些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势同冰炭。荥泽的堤围决了口之后,他与河南巡抚一道,向朝廷奏请拨款一百万两银子,用于堵口工程。他运筹帷幄,频扑奔劳,食不味甘,卧不安席,亲自督工,精打细算,采购物资,发放工薪等都管得很严,各级官员想贪污也无从下手。公正无私,一呼而万民齐。只施工三个月,决口就合龙了。工地上的人无不舒眉展眼,击掌而歌。

同治八年,朝廷念在苏廷魁修复荥泽堤围决口有功,让他官复原职并赏加二级。同治九年(1870年),苏廷魁补授(补空缺正式授予)河东河道总督、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军务。这一年的九月,穆宗皇帝还恩赐“福”字给苏廷魁。

 

告老还乡,78岁驾鹤西去

苏廷魁告老还乡之后,曾到过泮水等故地重游,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感写成诗篇。

1875年,德宗继位,定纪元为光绪。光绪三年(1877年),光绪皇帝记起有功于社稷、一派忠忱可鉴天日的老臣苏廷魁。先后诰封苏廷魁为资政大夫、光禄大夫。光绪四年(1878年)苏廷魁逝世,终年78岁,安葬在他曾领导的团练与英法联军激战过的地方——广州榕树头。

苏廷魁写有《五经择要》、《手批东莱博议》、《中州奏议》、《守柔斋诗草》等著作传世。

苏廷魁和苏廷钧的后裔,除了在本地繁衍,还生枝发到了香港、澳门、欧洲、美加等地区和国家发展。

▲苏廷魁后人建造的“苏氏家庙”



“西江风”讲座  

“西江风”系列人文社科讲座由肇庆市社会科学普及协会、端州图书馆共同主办,至今已举办十八期。有意参加讲座的市民,可关注端州图书馆有关日程安排,或通过“端州发布”公众号阅读讲座精华内容。


编辑:曾苑

编审:邓珍芳

往期文章推荐

2600多户居民告别“水浸街”,这条街发生了什么事?

法网难逃|台风夜撞伤特警的贩毒嫌犯落网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