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城怀古|带你穿越时空 看看丽谯楼的前世今生

贾穗南 端州发布 2019-05-13

肇庆市端州区城中路的肇庆署旧址矗立着一座恢宏高耸杰阁重檐的楼宇,名曰“丽谯楼”。

▲翻新后的丽谯楼夜景

丽谯楼,坐北向南。台基长34.45米,宽14.45米,高6.14米。台基下面拱道长14.75米宽4.44米,高4.90米。台基上面楼宇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长18.80米,宽14.30米,高12.19米重檐九脊,歇山顶式。


宋朝时期的丽谯楼

北宋绍圣三年(1096)三月,神宗赵顼第十一子佶封为“端王”,封地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市

▲宋徽宗像

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哲宗赵煦驾崩,无嗣,其弟赵佶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宋徽宗,改元“建中靖国”

赵佶登上皇帝宝座后,在庆幸之余,认为端州这块风水宝地助了他的一臂之力,让他发了迹。为此,他对端州特别恩宠有加,遂于是年十月颁令《端州升兴庆军诏》。云:

惟高要之奥区,乃南国之旧壤。土风淳厚,民物夥繁。朕诞受多方,绍承大统。顾启封于兹土,实赐履于先朝。茅土之荣,是为基命。节旌之重,宜赐隆名,可赐端州为兴庆军。

宋徽宗将端州升格为“兴庆军”(“军”为军事重镇)后,设置节度使,总揽军政大权。

政和三年(1113),宋徽宗降钱八万贯,嘱兴庆军节度使郑敦义将土城墙拓建为“砖城墙”。就在此时,驸马都尉王诜趁机劝说他,将兴庆军升格。

是年十一月初六,宋徽宗将兴庆军升格为“兴庆府”。

重和元年十月二十一日(1118年12月5日),宋徽宗赵佶亲洒宸翰,题写“肇庆府”三个大字,制作成匾额,派遣钦差送往广东。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燕瑛欣喜异常,陪同钦差前往兴庆府(今广东肇庆市)。兴庆府知府古革在府署前面建造高台,上盖楼宇,供奉御书匾额,名曰“御书楼”,即今“丽谯楼”。

自此,“肇庆”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明洪武二年(1369),肇庆府知府步从信见御书楼已残破不堪,命人修复。同时,他还置钟、鼓、刻漏于楼上,以报时刻。

永乐十七年(1419),重新修葺御书楼。

成化六年(1470),肇庆府知府黄瑜见御书楼圮坍严重,有失府署的气派,遂仿照皇宫午门的格局重建。

黄瑜,字廷美,南京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正统九年(1444),考中举人。天顺六年(1462),任肇庆府(今广东肇庆市)知府。

成化七年(1471)八月,新建御书楼落成,易名为“丽谯楼”。置唐乾宁年间(894-898)铜钟和大藤鼓、铜壶滴漏于楼上,以报时刻。每当时刻报出,钟、鼓齐鸣,全城处于一派悠扬悦耳之声中。

丽谯楼拱道大门上方镶嵌石匾额,镌刻“古端名郡”四个大字;拱道大门两侧镶嵌一副对联,传说为黄瑜题书,笔力雄劲,恢宏大气。

黄瑜题书的对联,颂扬了北宋名臣包拯在端州任职三年的德政,以及“岁满不持一砚归”(《宋史·包拯传》)的清廉之风。联曰:

星岩朗曜光山海;

砚渚清风播古今。


丽谯楼建成后,轰动了全城,人们都以一睹为快。

成化八年(1472)十月,黄瑜立下《肇庆府新建丽谯楼记》碑,以志纪念。该碑高1.74米、宽0.92米,今存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碑额为篆书,正文为楷书,晕首,端砚石。

原文:

肇庆府新建丽谯楼记

赐进士及第、朝列大夫、南京国子祭酒、前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兼经筵讲官、晋陵王璵撰,中议大夫、赞治尹、赐食三品、肇庆知府、云间黄瑜书,户部照磨、修职郎、羊城李侊篆。

成化七年秋八月,广东肇庆府新建丽谯楼成。太守华盖黄侯瑜,合寮采盛宾客落之。明年三月,以书来南京,属记。盖肇庆,古端州也。宋徽宗由端王入正大统。重和初,升州为府,更名“肇庆”,仍大书“肇庆府”额赐之。守臣即府治前筑台,高二丈许,覆之以屋,而以御书揭焉。国朝洪武己酉,知府步从信修复之,置钟、鼓、刻漏其上。永乐己亥,继加葺治,大抵皆仍其旧,而未有改为也。天顺六年,黄侯由兖郡移守于兹。今上即位之元年,始作皋门于其南,前临通衢,额揭于门。六年冬,募工伐石高要山中。撤台之旧甓,周垒以石,下为重门,门结以拱;高丈五尺,中为广道,袤四丈有奇。台之上建楼三间二挟,扁曰“丽谯”。楼高二丈七尺,纵广称之。其材皆铁力木,其藻饰皆金碧,丹雘皆岭南异产。价虽赢而资费于公,不以伤民财。功虽巨而僦直于佣,不以妨农时。自是邦人士之聚处于斯,氓隶之奔走于斯,商旅之往来游憩于斯。但见斯台之营与斯楼之成,翼翼言言,凌虚切云,为据一方之胜,而有以称镶奇杰特之观。殊不知,侯之所以为是者,其意固有在也。肇庆居广东上游,据三江,当五州要冲,诚控扼之地。往年,蛮寇窃发于邕、桂之间,转掠他境,雷、廉以东,连数十城,民无完居。朝廷闻之,既命将出师,歼厥渠魁,以宁厥疆。而复命都宪,姑苏韩公抚临之。自顷以还,虽号辑宁,然而调发供需之久困于民,则肇庆亦已甚矣!补残缺未完之境土,治疮痍未疗之人民,侯于斯时,容可不加之意乎!吾知其一登斯楼,观山川之险阻,则思所以为保障之计;视原野之衍沃,则思所以为垦治之务;睹闾阎井邑之联络栉比,则思所以为劳徕拊循之政。凡触乎目,感乎心,皆思以为其民,以勤其官,以懋于化理,使比境无虞。蒸庶熙然,安土乐生,以奋激乎义,而煦育乎仁。如龚遂之在渤海,张忠定之在益州。则是役也,岂徒为严晷刻,警昏旦,设将不与筹边熙春诸名争雄于寓内哉?

大明成化八年壬辰冬十月朔旦,肇庆府同知马襄,通判李敏,经历全中,知事唐绍,照磨郑宁,检校韦英,同立石。府吏黄杲镌。

碑文所说“韩公”,是指韩雍(1422-1478),字永熙,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正统七年(1442),考取第二甲第五十名进士。成化元年(1465)正月,授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赞理军务,前往广西镇压大藤峡地区瑶民、僮民起义。擒杀起义军首领侯大苟,起义军近七千人被杀,改地名为“断藤峡”。

碑文所说“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今山东邹城市)人。汉宣帝刘询时,他拜为渤海郡(今河北、辽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太守。当时,该郡正逢饥荒,民不聊生,盗贼纷起。他到任后,开仓廪,济贫民,选良吏,施教化,劝农桑,把该郡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数年后,该郡大治,出现了一派升平殷富的景象。

碑文所说“张忠定”,即张咏(946-1015),字复之,自号乖崖,濮州鄄城县(今山东鄄城县)人。他是宋太宗赵炅、宋真宗赵恒两帝的名臣,卒,谥号“忠定”。他两知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其为政,恩威并用,蜀民畏而爱之”(《宋史·张咏传》)。宋仁宗赵祯时,士大夫甚至将他与政治家赵普、寇准并列。


明朝时期的丽谯楼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紫禁城,明思宗朱由检在煤山(今景山)自缢身亡。

明思宗,即朱由检(1611-1644),明王朝第十六位皇帝,亡国之君。天启二年(1622),册封为信王。因熹宗朱由校没有子嗣,遗命继承皇位。1627-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卒,葬于明十三陵(位于今北京市西北郊的天寿山)的思陵。

是年五月,福王、明神宗朱翊钧之孙由菘在留都(今江苏南京市)称帝,改元为“弘光”,史称“弘光帝”,建立南明王朝第一个政权。但是,弘光帝只支撑了一年多,最终被清军所灭。

弘光元年(1645)七月,唐王、明太祖朱元璋第九世孙聿键在福州府(今福建福州市)登上帝位,改元为“隆武”,史称“隆武帝”。

隆武二年(1646)八月,隆武帝被清军俘获,绝食死于天兴府(今福建福州市)囚处。

▲朱由榔像

是年十一月十八日,桂王、明神宗朱翊钧之孙由榔被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原兵部尚书李永茂等拥立,在肇庆府丽谯楼称帝,改元为“永历”,史称“永历帝”。

永历帝,即朱由榔(1623-1661)。南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1646-1662年在位。倚仗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之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在西南一带抵抗清军。连克连捷,几乎收复湖南全境,控制区域扩大到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西、四川等省,一时声威大振。

永历帝为了实现自己“反清复明”的愿望,将丽谯楼改称为“永明宫”。

永历十五年(1661)年底,永历帝被缅甸国王哇达姆摩刚解送至降清明将吴三桂军中。

清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处死于昆明府(今云南昆明市)。

至此,南明王朝政权烟消云散,历史车轮完全驶上了大清帝国的轨道。


民国时期的丽谯楼

民国十四年(1925)11月27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史称“叶挺独立团”)在肇庆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团部设在阅江楼。该团派出第三营进驻丽谯楼,负责城区的警卫工作。

▲摄于1985年的丽谯楼

丽谯楼自明至清代,再到民国时期,屡经战乱,饱历沧桑。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它已是斑斑驳驳,疮痍满目,残破不堪。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修复,使它显得更加堂皇肃穆。因为它的台基和楼宇皆漆以红色,故俗称“红楼”。

下期预告

这期“宋城怀古之丽谯楼话旧”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下一期我们将为您讲述迎恩亭的故事,下周我们不见不散!

注:本文摘自贾穗南著《宋城怀古》,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撰稿:贾穗南

编辑:梁泽麟

编审:吴竞先

往期文章推荐

端州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得怎么样?庆良书记率队大走访

全国13个省共发生52起猪瘟疫情,端州防控工作做到位了吗?

保护蓝天净水,这个街道已经全面动起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