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江风|除了能放假的节日,这些肇庆本土传统节日,你知道多少?

苏泽明 端州发布 2019-05-14

“西江风”系列人文社科讲座



我们的传统节日

主讲人:苏泽明,肇庆市社会科学普及协会会长、肇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中国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除了春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之外,我们本地还有苏真人诞、康公诞、开耕节等特色节日。这些节日各有特色,其起源、发展都不同。那这期的西江风讲座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些传统节日、一起过节!

(全文4146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其形成基本与原始信仰、祭祀神灵与祖先、天文历法、物候节气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苏泽明先生向观众介绍本地节日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信仰、祭祀、天文、地理、物候、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上古社会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1.春节

“年”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定出一年之岁首。岁首,就是春节,是一年的开端。

▲2018年春节的端州区草鞋街,节日气氛浓厚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气氛洋溢。这些活动均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祭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贴春联)、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

▲人们都喜欢春节的时候在家门口贴上对联

春节的各项节目:

•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开始办年货。(祭灶俗例:官三民四疍家五)

•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扫尘。

•  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洗衣服(年廿八,洗邋遢)。

•  除夕(农历廿九或三十):贴春联。团年饭。是晚守岁。长辈派压岁钱。

•  年初一:拜年、穿新衣服。长辈派红包。

•  年初二:年例开始。携夫拜见娘家人。

•  年初三:赤口,不外出。

•  年初四:祭财神。由于是羊日,是日不杀羊。

•  年初五:迎接财神。

•  年初六:送穷神。把春节期间的垃圾倒掉。

•  年初七:人日。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 。

•  年初八:开工。

正月十五:元宵节。

▲讲座中与听众互动


2.元宵节

▲元宵节赏花灯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情人节。

▲古人在元宵节结伴出来游玩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3.二月初二(开耕节)

▲“开耕节”以牛开耕,是一种仪式

二月初二,旧称土地诞辰。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中国民间传说,每逢这天,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这天又叫“龙抬头”。

▲高要区河台镇欢度“开耕节”

农历二月初二,高要区河台镇迎来了一年一度、比春节还要热闹的“开耕节”。“开耕节”是新赋予的概念,注入了新的内容。以前,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河台一带的村民在开耕时节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举行的一种名为“调禾楼”的祈福仪式。更名为“开耕节”之后,增加一些醒狮武术表演、文艺表演、篮球赛等文娱体育活动。

“开耕节”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招待客人”。当天,不管的亲戚朋友还是初次见面的外地客人,村民无不热情招待,与之把酒言欢、谈笑风生。


4.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清明节的名称来由得名于节气,与此时天象物侯的特点有关。清明节扫墓祭祖礼俗的源流与信仰、祭祀、历法以及划分出的节气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清明节俗丰富,但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节是春秋二祭中的“春祭”。作为祭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祭祀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重在表达孝思亲情。

▲人们在清明节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广东清明扫墓,亦称为“拜山”、“行清”。这就恰恰表达了“郊游”、“祭祖”的两个内容。行清则是一家或一族人约定时间一起去扫墓。在每年扫墓时,都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清除,祖坟扎纸,然后摆上祭祖金猪、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贡品进行拜祭,最后鸣放鞭炮。完成了拜祭仪式后,就地切烧猪配以鲜果茶点聚宴,或回家聚宴;据《礼记·王制》所载,祭祖聚宴源自“春礿”礼俗,自古有之。清明节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在广东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5.苏真人诞

▲肇庆蕉园社区

农历四月二十,鼎湖蕉园村都会举行“苏真人诞”。自凌晨起,蕉园社区的居民就陆续前往苏真人祠焚香祭拜,祈求风调雨顺、生活顺遂。清晨,家家户户开始了宴席的准备,招待远近各地的客人。

▲苏真人祠(始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1985年和2010先后两次依原貌重建)

苏真人原名苏华林,蕉园村人,自幼聪敏,博学多才,相传曾上武当山学法学医,学成返乡后为村民送医送药,设坛祈雨,排忧解难,对百姓有求必应。苏真人去世后,百姓感其恩德,自发募捐修建苏真人祠,立像供奉。每年农历4月20日(苏真人诞辰日),村民纷纷前往拜祭,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村民前往苏真人祠焚香祭拜


6.端午节

▲屈原像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内涵相沿迄今。

▲在肇庆举行的龙舟比赛

传承至今,端午节各种习俗活动仍十分盛行。每年端午节前后,包粽子、挂艾草与菖蒲、扒龙船、九狮拜象、游旱龙等等诸多特色节庆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既有传统习俗活动又有创新元素,可谓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7.七夕节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等。从历史文献上看,在距今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星象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民间故事之一。

“七月初七”作为节日源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

七夕节的乞巧习俗,始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七水”。在岭南,不少地方有七夕储水的习俗。民间传说,七月七日这天储存的水,不腐不臭。


8.康公诞(康爷诞)

农历七月初七也是康公诞。当天晚上有大戏(粤剧)表演。这个诞期,在高要金利、鼎湖的砚洲最常见。

▲“康公诞”巡游活动

传说宋真宗咸平三年,辽兵入侵,康公保裔任高阳关主帅,危急时杀妻以示与城共存亡,激励将士,终寡不敌众,为国捐躯。后人感其忠烈,修庙祭祀。

当年康公打败仗,在逃走的时候被追到河边,留下一长串脚印,敌军根据脚印就可以发现康公逃跑的方向。正当康公无计可施时,一群鸭子从河滩走过,把康公的脚印覆盖掉了,使得康公得以脱险。因此,康公认为鸭是有灵性的,从此不食鸭。这与罗定“华光大帝”的传说基本一样。

▲“康公诞”巡游活动

康公是水乡人民的保护神,也是堤围的保护神。解放前,金利每次遇到洪水,都抬出康公神像在堤围巡游,祈求康公保佑堤围。


9.中秋节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习俗之一是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

▲中秋赏月(王燿曦摄)

中秋节节目丰富。是因为天高气爽,又是月明之夜、农闲时节,人们不分贵贱,都可以过一个万众喜庆的节日。

•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中秋节以月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  树灯笼。

•  猜谜语。

•  玩花灯、孔明灯等。

•  烧番塔。

▲“烧番塔”

“烧番塔”是广东省佛山、肇庆很多村庄的中秋保留节目。今年鼎湖区的《烧番塔》还列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0.重阳节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人们喜欢在重阳节登高

据现存的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祭祀、登高、饮菊花酒等风俗。

目前,重阳节除了登高之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拜祭”。重阳节是春秋二祭中的“秋祭”。


“西江风”讲座  

“西江风”系列人文社科讲座由肇庆市社会科学普及协会、端州图书馆共同主办,至今已举办二十三期。有意参加讲座的市民,可关注端州图书馆有关日程安排,或通过“端州发布”公众号阅读讲座精华内容。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梁泽麟

编审:邓珍芳

往期文章推荐

西江风|肇庆古代将领都有谁,能说出三个算你赢!

西江风|包拯在端州: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西江风|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生平趣事,你知多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