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央视再次点赞汉中 →

文明汉中 2023-03-29



  汉中是陕西省水稻主产区,现有稻田121万亩。近几年,汉中市不断更新政策工具箱,优化“三农”生产力要素配置,通过完善水利灌溉设施,推广5G大数据云平台,大力发展稻田养虾,稻田养蟹等多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既增加了种养户的经济收益,也保证了粮食产量,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

  这两天,在陕西汉中城固县六一村,种养户雷林杰养殖的甲鱼迎来了收获季,这些刚出水的甲鱼在几个月前就已经被客商订购一空。  “普通的甲鱼卖五六十元一斤,我这个(甲鱼)到田边来买,一百块钱一斤,客商们都抢着要。上一季一亩田放了200只,最后算下来一亩田卖了一万多块钱!这个效益很好的”雷林杰告诉记者说。  这些在客商眼里供不应求的抢手货得益于雷林杰采用的稻渔综合种养的生产模式。通过土地流转,雷林杰将900多亩散而小的水田合并成20亩一块的“大田”,一块水田里,既种植水稻,也养殖甲鱼,小龙虾等水产品。甲鱼和小龙虾在水田里可以将水稻害虫、杂草草籽作为食物,这样就能达到除草防病的效果,水产品的排泄物又能提升土壤的养分,提高水稻产量。这种混合种养模式也把稻田农药施用量减少了30%—50%。
  雷林杰说他们用的稻种都是最新的优质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普通稻种一亩田(产量)在500公斤左右。“我这块田每亩能达到600公斤,普通稻米不到2元钱,我们通过加工包装,我们的稻米卖到10到12元一斤!” 雷林杰一边介绍一边算起了收益账。  如今,雷林杰的合作社同时开展稻鱼、稻虾、甲鱼等7种稻鱼综合种养。近两年,当地利用5G技术建起了稻渔种养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整合气象,水肥,病虫害防治等数百万条信息,赋能农业生产,种养户们变身智慧新农人  “通过我们在田间的设备进行害虫的科学诱捕,并实时的反馈到我们的系统上。目前来说,对水稻产量影响比较大的有六种害虫,其中二化螟的占比达到35.1%,我们就会通过手机APP直接反馈给农户和相关的农业部门,接下来进行有效的防治。”稻渔种养管理平台技术员介绍道。  提起稻渔种养管理系统,雷林杰赞不绝口。他说:“对于(种)养殖这一块,有了这个管理系统的帮助,我坐在家里面,一切尽在掌握,省了很多事!”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不单单是城固县六一村,在南郑区濂水河畔雅和村的近600亩水田鱼肥花美,一片丰收景象。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徜徉在花海之中,享受着自然风光的乐趣。几年前,这里青壮年人口外流,不少水田撂荒,无人耕种。回乡创业的钟豪流转了1200亩土地,发展起荷鱼共养。不仅每亩地里的莲藕收入万元以上,水中的荷花鱼在市场上也很畅销。  “现在的鱼市场价格在10元,我们的荷花鱼品质特别好,肉质鲜美紧实所以我们的鱼价格能卖到15块钱左右一斤。这样总体下来(藕和鱼)每亩能收入2万多块钱,产值是相当可观的!”南郑区雅和村种养户钟豪介绍说。


  春种藕,夏赏花,秋收获,四季鱼游。荷鱼共养不仅让撂荒地复耕产量,钟豪合作社的藕粉、荷叶茶等特色农产品,因为增加了“含绿量”平添了“含金量”。雅荷村观花赏鱼的生态乡村游每年吸引游客超过50万人。  近年来,汉中市从政策资金、信贷保险、技术服务等多方面促进稻渔种养新模式壮大发展,在陕西省率先开展“稻渔险”和水产品保险理赔服务,投入财政资金1.5亿元。目前,汉中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4万亩,稻鱼、稻虾、稻鳅、稻蛙等12种种养模式覆盖11个县区90个乡镇,283个村。水稻总产量2万余吨 水产品总产量1300余万斤。据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赵维君介绍,通过规模化、多元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发展,汉中稻渔综合种养的产业提升了农业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基本实现了百斤渔、千斤粮、万元钱,生产力要素实现了优化。





往期推荐我市召开“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度会
陕西新增本土“1+8”!新增1个高风险区!“通信行程卡”查询天数调整 →

来源:汉中发布

审核:宋 瑜责编:周 莹编辑 | 校对:皇甫喜 赵梁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