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桂圆大王:鼎丰号

无田 食砚无田 2021-12-01

▲福建路77号近广东路口,鼎丰桂圆大王。


1920年代,鼎丰号创办初期,实力大不如长春号等桂圆老字号。后又遭一场大火,鼎丰号店堂不得不翻建,且店面须后退二米。蜷缩于转弯角单开间门面的鼎丰号由此生意一般。至1931年,鼎丰号杨老板把原成泰桂圆店经理张国梁挖过来换掉李梅泉做鼎丰号经理,并送他一份干股。


▲1938年,鼎丰号经理张国梁


张国梁(1895-1970),南翔镇人,学名福根。幼年失怙,靠母亲为人缝补、洗涤而勉强度日。13岁只身到上海,在一家南货店学生意。张勤快精明,深得老板器重,32岁起就任成泰桂圆店经理;几年之后转投石路(福建中路)五马路(广东路)口的鼎丰桂圆号,得干股成为股东并任经理(图2)。


▲鼎丰号广告(《新闻报本埠附刊》1935年9月10日)

▲鼎丰号位于福建路77号近广东路口(1947年行路图截图)


张国梁接手鼎丰后,在铺面布置上与众不同,以”桂圆大王“为招牌;在门前空地上,搭起一座三脚木架,上面放置一个布制大桂圆(图1),架下终日点着檀香,香气漫溢,顾客闻香登门,好不热闹。张声称独创"人参百补桂圆膏“,并在《申报》上大作广告,称”本人费数年心血,悉心研究,得能成就“,其实他是在吹牛(图5)。张经理的这个所谓“补中圣品”,是他出酬金请丁济万、张志方等名中医为他夫妇开的两帖冬令滋补膏药,采用党参、当归、杞子、黄芪、生地、玉竹等中药材,用拣出的破损桂圆剥肉代替阿胶,煎熬收膏制成,然后装入特制的扁圆形玻璃罐内,对外销售。先是前店后工场,后因销量猛增,遂在大西路(延安西路)惇信路752-760号(武夷路)建张氏桂圆制膏厂。张苦心经营数年,生意日趋兴隆,至1930年代末,鼎丰号已声名鹊起,营业额在同业中跃居第一。


▲鼎丰号广告(《申报》1939-11-28)


张国梁事业成就后,依然粗茶淡饭,与职员同桌用餐。1940年代后期,鼎丰号中、晚两餐由饭庄包送,一荤三素一汤。他爱吃清盐拌豆腐,用餐前徒儿总会为他做一份,还不忘浇上些麻油。1950年代初,鼎丰号取消了员工在店内用餐的旧例,改吃食堂,餐费折入薪水。


1956年,鼎丰号公私合营,私方经理张国梁带头建月薪降至180元(原月薪260元)。1973年起,曾一度中断的张氏桂圆膏又恢复制作,并行销内地、香港及东南亚地区。1981年迁至福建中路97号,1990年再迁福州路721号,并入丰实果品商店。


相关文章:

老上海影集之黄浦卷四(福建路街市)



欢迎光临!本号文字及部分近照均为原创。转载本号文章,请注明来源!对老上海、老照片、老地图、老建筑感兴趣的朋友可通过以下方式关注我:

1、搜索微信公众号:wt1957sina;

2、扫描下面本号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再点“关注”即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