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山深处,留守着这样一群人

2017-03-27 向满红 凤凰微视觉

在中国农村特别是相对贫困落后的山区,青壮年农民进城打工,青少年进城读书继而求职创业,仅剩老人和妇女留守家乡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深山里的留守老人如何生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洪江市地处湘西,这样的村子不下300个,留守老人上万人。

湖南省洪江市龙船塘瑶族乡小熟坪9组,是一个旁山建造的老民居群,当地人叫它“向家老屋群”,已经见证了一百多个春秋。

据82岁的向信云老人说,老民居群是他们的祖先清朝太学士向启宽建造的。向家老屋群里住着32户人家,现有120多人,但大部分已经走出山村,留守的只有30多位老人。

每到清明,一些孩子们回老家扫墓拜祖,这各老屋群里变得十分热闹。

李开元,今年85岁,是向家老屋招进屋的女媳,也是老屋群里辈分最高的老人。和他一起留守老屋的就老两口和60多岁的大儿子两口。时常过来照顾老人,一家子四口人,还算热闹。

洪江市大崇乡盘龙村的杨开练从未出过大山,他觉得自己活得很自在,吃喝不愁,儿孙孝顺。在外地的儿孙们回来会给他带很多好吃的东西。

太平乡榕溪村去年修了水泥马路,交通畅通了,但是村里车少,经常生病的向开田说,“七老八十的人,死都不怕了,就怕生病,去镇上看病路不容易”。

翁朗溪村杨菊花、向开道老两口,靠5亩地和3头猪养活着这个家。一年中,丈夫向开道有半年时间在城镇里打工,两个女儿都已经结婚进了城。

一个人在家操持家务,辛劳自不必说,老人倒没有抱怨什么,只轻声道出一句话:“就是屋里显得空荡了些”。时不时走到家门口张望村口……

罗奶奶是伍松英的大嫂,弟媳伍松英一个人在家,罗奶奶拄着拐经常过来坐坐,跟她一起聊聊,两妯娌很和气。伍松英说,“这样也就不觉得孤单了”。

马菊香老人今年82岁,膝下有20多个子孙,老伴去世后,只有女儿向太春留守在家,对她特别孝顺。尽管已经82岁,老人总是闲不住,说“不动身上不舒服”。

向道先,岩垅青松村里比较年老的留守老人。孩子们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常常就他一个人。一个人做饭吃饭,也就不怎么讲究了,所以常常凑合。


土溪乡田太文72岁,老伴田纯根70岁,两个儿子都在镇上安了家。二老一点儿不认为自己老,什么农活儿都能干,种了5亩多地,养了3头猪,还有20多亩山林,一个杉木育苗基地,生活过得很满足。

洗马铁山溪易图坤老人说:“我们都过得蛮好,就是挂着伢子们,特别想孙子。”儿子给他买了个手机,他隔几天就跟孙子打电话。

泥瓦的重新走俏,让沉寂了几十年的古窑得以复活。洪江市红岩村的钦德胜、钦昌银在窑厂做活路糊口。

熟坪大凹村的王小德,女儿也已出嫁,儿子在外打工。他一共种了15亩地,地里多数种水稻,水稻产量高,好管理,秋收的时候,雇请短工收稻子。

双溪镇三门村的史小田60岁,他的母亲已经82岁了,所以他没有出去打工。老人种了13亩地,春夏种水稻,秋收后种油菜,收的水稻、采油出售,年收入在3万左右。

洪下坪村的胡小棉,去年种了10亩防风,收成还不错。种防风对土质要求很严,挖防风都是人工一颗一颗挖出来,是个力气活。虽说收入高,但真的很不容易。

岩垅乡青松村的王进财,58岁,儿子和女儿都已成家立业。去年王进财种了5亩玉竹,收入还不错,今年他又多承包了十几亩地。


洗马冯家冲的易宝连,53岁。两个女儿都已出嫁。易宝连的母亲78岁了,所以易宝连不敢出远门打工,只在种红薯喂猪,日子过得还不错。

跟孙女在长沙住居了一段时间的张田香老人,在回家的火车上道出了老人们甘愿留守大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由:乡土是最深的依靠,老屋是最终的归宿。


关于作者:

向满红

摄影师,快乐摄影!

本文图文来源: 向满红

视觉盛宴更多精彩


北京的桥

它凭什么敢称为“中国春天的代名词”

错过这15个地方,你将错过整个春天

春雨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古镇 | 苕水碧流,舟航辐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