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美国摄影师镜头里的淞沪会战

2017-08-14 小陆飞刀 凤凰微视觉

2015年春季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批反映八一三淞沪会战的珍贵老照片横空出世。


这是美国摄影师海岚·里昂在近80年前拍下的中国影像。


海岚·里昂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多才多艺,做过好莱坞的特技演员,玩过赛车,爱好摄影,甚至还会作曲,又是熟练的飞机修理技师和飞机驾驶员。他于1934年来到中国,本来是想追寻一段浪漫的爱情,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被张学良聘为私人飞机驾驶员,后来又担任张学良家属的保镖、财务经理人,张学良很多私密文件也由他负责保管。这样的特殊身份,使他有机会见证了后来一系列重要的历史时刻。


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被软禁,海岚·里昂陪同赵四小姐来到了上海,正好亲历了八一三淞沪战役的爆发。此时的海岚·里昂还兼有另外一个身份——美联社记者,他以异常的热情和超人的胆气频频进入战争现场,哪里有枪声他就赶往哪里,足迹遍布大半个上海,拍下了大量的照片。


为拍摄这些照片,海岚·里昂可谓出生入死。在苏州河边拍摄战场实况时,曾经遭遇对岸日军突发冷枪,他凭借特技演员的敏捷身手一跃躲过,而身边的同伴则被死神夺走了生命。


自1937年8月中旬战争从闸北打响,到10月份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再到11月初中国军队最后的抵抗,最终到12月初日军全副武装通过租界,整个过程长达三个多月。海岚·里昂用他手中的徕卡相机,忠实追随记录了战争的全过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海岚·里昂在拍摄麦根路电车爆炸惨案现场


这批照片数量之多、内容之珍贵,令人惊叹不已。在此前,我国已公开发表的反映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照片总共不超过1000张,而这批由海岚·里昂一人拍摄的照片中,反映这场战争的照片竟达3000多张,剔除重复内容后仍有1600多张,其中很多前所未见的细节信息,填补了长期以来的历史研究空白。


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无缘进入拍卖会现场观看照片实物,好在中国嘉德印制了这本拍卖图录《尘封八十年的中国记忆——海岚·里昂的东方传奇》,让我们可以随着画册中的精彩图片一起穿越时光,回到1937年战火纷飞的上海滩。


中国嘉德《尘封八十年的中国记忆——海岚·里昂的东方传奇》专辑拍卖图录,原定这批照片于2014年秋季拍卖,实际因故推迟到2015年春季。


战火中的上海滩


战云笼罩上海滩,外滩上的和平女神像黯然失色。



战火无情,人命如蝼蚁。8月14日,中国空军轰炸位于虹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和吴淞口、黄浦江上的日舰,一枚炸弹误落在大世界门口,造成约1300人死伤,此事件被称为“大世界坠弹惨案”。


8月23日,日机炸弹击中先施百货公司西侧,死伤800余人。


8月23日下午,日机轰炸南站,死伤300余人,多为候车难民。


9月18日,中国空军出动24架飞机分批袭击日军驻地,击中虹口日军军械仓库,燃起漫天大火,这是淞沪抗战以来最激烈的夜间空战。


10月14日,一枚日本炮弹击中公共租界麦根路上的一辆无轨电车,车上乘客几乎全部遇难。


位于江湾的上海市政大厦被日机轰炸。



10月26日,日军出动飞机低空轰炸,闸北一片大火,房屋尽成焦土。


闸北,插着米字旗的盲童学校,也没有逃过炮火的蹂躏。



殃及池鱼,黄浦江上一艘商船遭到炸弹误击。


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后,各国为保护在华利益,纷纷增派军队进驻租界,下面一组照片反映了当时的情形。









战争中最无助的,是那些平民百姓


外滩十六铺码头,纷乱的逃难船只。


惊恐的难民源源不断涌入外滩码头。卡车上的卍字图标,表明它属于上海红卍字会。红卍字会是一个民间慈善组织,性质与红十字会类似,它的标志是佛教的左旋卍字图案,与纳粹的45度倾斜右旋卐是有区别的。


上海红卍字会的义工,眼神里充满关切。


难民通过哨卡进入租界。


公共租界里的难民收容所。


1937年9月1日 上海 (海岚·里昂日记)


运送难民的卡车有条不紊地开始装人——杨树浦路难民安置工作结束后,疏散难民的区域就从这里扩展到其它地方。过了外白渡桥就是“无人区”。经过仔细地搜索,这里发现了上千难民。日军的身影令这些难民非常恐慌。他们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园。日军携带上膛的手枪在街上巡逻,随时准备射击。


从那些看似无人的街区里,人们开始蜂拥而出。


几乎有200来个人。争抢、推搡,他们竭力爬上卡车,不管其他人阻止的喊声。恐惧是如此尖锐,他们根本顾不上这些吵闹声。留在原地的人被许诺,稍后会来接他们。当卡车开走的时候,留在街角的那150人紧紧地拥在一起。


有一辆卡车开往贫民窟。这里似乎已经没有人了,但是一个志愿者看见了一个男人。当反复向其确认他不会受到伤害,并且保证将他送到市区后,这个老人快速地跑回似乎是他家的小屋,跟他的家人一起跑出来。其中一位是个老妇人,极其衰弱。可能是饥饿或疾病所致,她无法走路。被家人抬上车后,她躺着一动不动。


这时候更多的难民赶来,疯狂地紧抓着可怜的财物。老人、老妇、儿童,竭尽全力奔跑。他们跳上卡车,无声地喘息着。其它的卡车赶来帮忙。沿途有成群的人们在等待,期盼着被带进城,凄凉地朝卡车挥手。卡车把他们抛在后头,经过杨树浦路,经过被火焚烧的汇山路,开上外白渡桥。


在这里,日军士兵的身影可以令一切禁声。


卡车被命令停在路边,一名日军士兵手里握着刺刀,不明缘由地朝车里看。他仔细检查了每一位乘客,似乎没有值得怀疑的对象。这名士兵跳下车,挥手放行,然后走向下一辆车。但是车里可怜的中国人,已经像去过地狱一般。当日军士兵跳上车的时候,汗水从一些难民额头滴落,更多人则在颤抖。


下了外白渡桥,开上苏州路,装满难民的卡车终于安全抵达。这里成百的难民已经被送到,他们由路边一直蔓延到路上,汽车和卡车鸣着喇叭请他们让路。


但是半小时以后,当卡车回来,街上又空无人迹。只消一会儿,当确定来人的身份后,难民们又涌了出来。


小狗被匆匆遗忘,嗷叫着追逐卡车。


进行撤退工作遇到的问题,不是简单装满卡车,而是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劝这些难民上车。但是当天晚些时候,卡车已经无法避免人满为患了。这辆卡车的行程跟其他的交通工具一样,一般都往返十二次左右出入租界载难民。天气很热,烈日当头,但是要继续工作,志愿者忙得无法停歇……


杨树浦路外面,卡车又停在一大群人身边,快速装满后离开。但是其中一条活泼的小狗被匆匆遗忘了,它嗷叫着追逐卡车。


车开得很快,狗也跑得快。它忠实地拼命追逐着卡车。如果它跑不动了,或许被绊倒、滑倒,它就再也看不见卡车了。它在地上躺了几秒,然后继续爬起来,瘸着腿继续跑。下一个转弯时,狗儿已经看不见了……


商业街上的路障。



繁华闹市,即将成为烈焰战场。


一辆日军卡车在断垣残壁间驶过。


淞沪会战中被击落的战机残骸。


这架飞机残骸尾翼上绘着蓝白相间的图饰,表示这是一架中国空军的战机。上我们向所有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中国空军勇士致敬!



战争中的中国军人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张,德械师士兵立姿照。士兵身上里还夹杂一些中国特色的装备:威风的大砍刀、有些土气的包袱,甚至还有一根可能是用来挑包袱的棍子。


或许是看在左手里夹着的那支没有点燃的香烟份上(请仔细看前一张正面照),这位士兵转过身让摄影师又拍了一张背后的样子,最抢镜头的依然是那柄大刀。


忍不住贴一幅吕玻绘的连环漫画《淞沪会战》(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年出版)中的中国士兵武备图,做个对照。


士兵手里是上了刺刀的中正式步枪。


劳军的上海市民。


无言的对视——最令人心疼的一幅画面。这个小男孩最后活下来了吗?





阵地上。



巡逻、站岗的中国士兵。



街头,重机枪手严阵以待。


战场运送伤员。


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的救护队。


下面是一组难得的中国士兵野战(可能是演习)图片:


野战阵地上的中国炮兵,两门荷兰制HH 75mm L/13 步兵炮正在待命。



另一个角度拍的炮兵阵地。


安装炮位。


隐蔽在竹林里的炮兵阵地,一门德国设计、瑞典制造的博福斯M1930 75毫米 L/30 山炮正在将炮弹上膛,炮兵们都戴着防毒面具。


士兵在做阵地伪装布置,弹药箱已经打开,随时准备发射。



士兵在观测敌机的飞行高度,这张照片很眼熟,应该曾经发表过。



通讯兵。



国军士兵身披伪装网,24式马克沁重机枪的弹带已装妥,但未装上排汽管和冷却水管,更像是为宣传做的摆拍。



三名披挂伪装网的士兵使用瑞士制厄立康20mm机炮对空射击。



一处伪装良好的瑞士制苏罗通S5-106 20mm机炮阵地,五名士兵正在协同操作(照片上方的敌机疑为后期添加)。



中国军队也有防化装备,可惜这张照片只是为了宣传的摆拍(根据照片后方两人没戴面罩判断),后来在与日军的毒气战中,国军还是吃了大亏。


德式M35钢盔加防毒面具,可能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单兵防护装备了。



远处,有浓烟腾空。


中正步枪已经上好了刺刀。



战壕中的士兵。


士兵们的合影。


里昂拍摄了一些淞沪战场上中国高级将领的照片,其中有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还有多位高级将领讨论、观看缴获武器的场景。拍摄地点可能是江湾叶家花园,第9集团军张治中司令部所在地。

踌躇满志的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



中间那位是88师师长孙元良(秦汉的父亲,眉眼很像吧?),右为副师长冯圣法,左为参谋长陈素农。



长官们在讨论战情。



顾祝同与他的部下。



参观缴获的战利品。


三八式步枪(即“三八大盖”)和太阳旗。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机枪。



四行仓库与八百壮士


四行仓库坐落于苏州河边,位于公共租界的西北方,是大陆、金城、盐业、中南四家银行共同建设的储备仓库,故称“四行仓库”。仓库东西北三面为高墙,建筑坚固,地形易守难攻。1937年10月26日,淞沪战场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军队全线撤退至沪西苏州河南岸。此时四行仓库的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日军为免于误伤租界而不敢使用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四行仓库成为中国军队在苏州河北岸唯一仅剩的据点。


由于战略需要,为了拖延日军进攻速度,中央军第88师262旅524团中校团副谢晋元率部452人(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号称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在四昼夜的激战中6次打退日军进攻,毙敌200余人,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海岚·里昂拍摄的这一组照片,是四行仓库战斗打响前,中国士兵在练习隐蔽、射击和冲锋的情景,证明四行保卫战是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军事行动。



翻跃障碍物。



匍匐射击。



另一个角度,左侧建筑就是四行仓库。



冲锋!(背景可见四行仓库门额)。


注意,在这张照片的上方,有一个圆柱型的建筑物,我们后面还会提到它。


接下来的一组图片,是海岚·里昂拍摄的四行仓库激战现场。

10月27日,日军开始在闸北地区历时三天的纵火,大火蔓延了9公里,天空中浓烟弥漫。



四行仓库紧邻着苏州河。






海岚·里昂以不同角度、距离拍摄了战斗中的四行仓库。


在这幅和下一幅照片中,又出现了我们之前提到的圆形建筑物,这是一个巨大煤气罐,它距离四行仓库仅数十米,令日军进攻时不敢使用重炮轰击。


但也正因为这个煤气罐的存在,租界工部局担心它一旦爆炸会危及整个租界居民安全,向中国当局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最高统帅部做出了提前撤离四行仓库的决定。


“八百孤军”坚守四天四夜后,在10月31日撤离四行仓库。

10月31日午夜至11月1日凌晨,谢晋元带领376名中国军人,分批被缴械撤入公共租界,最后乘坐租界巴士,被送至公共租界西部意大利防区的胶州路兵房(后称“孤军营”)进行隔离。

海岚·里昂在1937年10月31日的深夜至凌晨,一直跟随着八百壮士撤离的队伍,拍下了一组他们前往孤军营之前最后的影像。

这是一组异常珍贵的照片,但由于日军一直指责英美控制的公共租界当局破坏中立、庇护中国军队,海岚·里昂独家拍摄的这组照片当时无法发表,以致这段历史真相被雪藏七十多年才大白天下。

照片显示,中国军人被一群手持武器的英国士兵簇拥着进入租界。





这时中国军人手中已经没有任何武器。






中国军人排队登上了一辆巴士,肃然而有序。




这辆车身上写着“定备车”的租界巴士,载着中国军人驶往孤军营。



此后,这支中国军队在租界的孤军营里被困4年之久。1941年4月,谢晋元在出操时不幸被几名汉奸刺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孤军营落入敌手。至抗战胜利时,“八百壮士”生还者仅一百余人。



十六铺,最后的硝烟


11月9日,固守南市的国军第55师一个旅的兵力准备撤退,由戴笠联合杜月笙组织的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的第三、五支队担任掩护任务,激战三天之后,阵亡超过70%,最后退入法租界。


海岚·里昂在这一时刻,拍摄了处于最后战斗中的十六铺一带场景。






11月11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布告市民书,沉痛宣布上海沦陷。

11月12日,中国军人退入法租界。


中国军人通过租界关卡。



中国伤兵不屈的眼神。



中国军人乘坐法租界的巴士撤离。



最后,不能忘了他们,日军战俘营中的中国战俘们。



侵略者们


海岚·里昂的外国记者身份,使他能近距离拍摄到很多日军阵营的照片。


不可一世的鬼子兵。


一朵鲜花正在被蹂躏。


日本兵在练习劈砍。



医院里的日本伤兵。


显然在这场战役中日军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在战场上横行无忌的日军装甲车,它组成的活动堡垒迫使中国军队不得不放弃了遇隙突入的穿插渗透的战术。



淞沪战役中,日本派出了30艘军舰参加进攻上海的战斗,其中包括由4艘千鸟级水雷舰组成21水雷战队。水雷舰是日本为逃避伦敦与华盛顿条约限制而巧立名目设立的舰种,其实就是小型驱逐舰,它有类似驱逐舰的火力,排水量却只有几百吨,在江河中机动灵巧,非常适合在中国长江作战。这艘是“真鹤号”水雷舰,它后来于1945年3月1日在西南群岛被美舰载机击沉。



日本“冲岛号”布雷舰。布雷舰也是日军的一个奇特舰种,“冲岛号”排水量高达4,470吨,还裝备14吋主炮和可弹射水上飞机,虽然名曰布雷舰,其实更像二等巡洋舰,常被派担任战队的旗舰。


“冲岛号”舰载的就是这种水上侦查机,低空掠过时,机翼上的太阳徽清晰可见。



淞沪会战中,“冲岛号”布雷舰还承担着将日本海军陆战队运送上岸的任务。



国耻!国耻!


1937年11月12日,即上海沦陷的第二天,日军列队通过租界返回基地,里昂拍摄下了这些屈辱的历史瞬间。


日本侨民盛装欢迎日本军队。



铁蹄踏入花花世界,沿街商铺闭门谢客。


铁甲战车碾过十里洋场,背景是外滩上的亚细亚大楼。


日军列队通过外白渡桥 ,桥后面是百老汇大楼。


日本士兵盯着美国佬的镜头,目光不乏敌意。


飞扬跋扈的鬼子兵。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中国军队伤亡达33万余人,精锐力量损失殆尽,最后的战略撤退也变成了大溃败,而日军在三个月内伤亡也近10万人,长期作战积压形成的报复欲望,与后来一路轻松追击形成的跋扈骄狂气焰揉合在一起,在攻占南京后被彻底发泄出来,终于酿成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屠城悲剧!



尾声:东京审判


在这批被拍卖的海岚·里昂遗物中,还有一组他收藏的战争结束后远东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照片,虽然不是他本人拍摄(拍摄者为Hide Kazu Hagashi),但我仍然愿意放在这里,作为本篇的结尾。










天理昭昭,正义必胜!


谨以此文向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捐躯的中国军人致敬!




本文来源公众号:飞刀看书

视觉盛宴更多精彩


田园中的“耶稣光”

2017年《国家地理旅行者》度获奖及入围作品

西藏:心灵的治愈地

夜雨:洗净喧嚣之美

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 世界伴我左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