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禁忌恋爱片,看完毁尽你的三观!
爱情三元论、哥特式、佛洛依德式、柏拉图式,统统弱爆了!在以下影片中,你将看到爱情跨越了时空、地域甚至是种族的界限,同性爱、人鬼爱、人鱼爱、老少恋、三角恋等,各类型爱情穷尽你的三观。
1. 《女魔头》:女性之爱
该片改编自一个公路妓女连环杀人案的真实事件。赛隆饰演的沃诺斯恰到好处的展现了丰富的人性层次感,为角色不惜自毁形象疯狂增肥,虽然失去了以往荧屏中窈窕的身姿和耀眼的光芒,但塞隆成功的塑造了主人公复杂的性格特点,有对同性恋女友的柔软之爱,也有对男人的野蛮杀戮。这个女子内心充满着美丽的风景,而对于西尔贝的爱,则是延续这道美丽风景并供应她生命延续的唯一源泉。她的爱,与性无关,现实中的她已经被生活摧残的扭曲变形,看似无法再有向善之心,然而当她再次感受到爱时,她尝试着做一个更好的人。
沃诺斯(查理兹·塞隆饰)童年不幸,母亲离她而去,她十三岁就开始卖淫,后来在同性恋酒吧邂逅年轻女孩西尔比,两人开始相恋。 在一次偶然遭遇到变态嫖客,一怒之下杀了人。噩梦般的转折点从此伴随着沃诺斯频频犯罪杀人,成为公路上的心狠手辣的女魔头。
塞隆凭借在此片的精彩演出,获得7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影片对于罪行和罪犯的探讨,至今备受争议。
2.《断背山》:男性之爱
《断背山》改编自安妮·普露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说,李安执导的这部影片的亮点很多,但不得不说,李导演对影片的节奏控制了得成就了该片的经典。
影片开头就是一片色彩冲击力极强的镜头,远山如黛,白云如絮,美丽不可方物的一片世外桃源,这里似乎暗示着孕育着不一样的人生情感。
过去有关男人同性恋题材的影片,诸如《蓝宇》,《东宫西宫》,《春光乍泄》等,男主角都是一个强悍有力,一个瘦弱阴柔,跳脱不了现实生活中男女爱情模式的窠臼。而这部影片,两人都是健壮骠悍的牛仔硬汉,一边打架着一边相爱,表达了一种纯粹的男人之爱,两个真正有力量的男人之间的感情,自然内敛。影片用很多细节讲了两个“人”如何相爱。让观众看到,不只是同性恋群体,所有的爱情都是一样的。有美好在,也有绝情和残酷,也有对真我的追寻,在追寻中所遇上的荆棘,对责任和自由的取舍。影片中,温暖的萤火贯穿整个影片,这火,微小的照亮一小片世界,但终见不得光。就像他们的爱,终究无法走进轨迹。
这部影片曾获得奥斯卡八项提名,其中的配乐缓缓徐徐,让人动容。
3.《人鬼情未了》: 人鬼之爱
作为一部爱情影片,《人鬼情未了》经久不衰,它的故事并不复杂,在好莱坞制作中,影片特技的处理也是一般,但它独特的魅力在于“真情”。就像这句话说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看不到,摸不到感受不到我的存在。
影片中各种蒙太奇手法和时空的巧妙的转换为影片构造了一种美妙的氛围。时空的切换,人鬼不同在。导演用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景别,最后的转换成为了片子最精彩的部分。
爱情加上悬疑、灵异等色彩,当那首歌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你是否依然感动?
人鱼恋是一个老掉牙的主题了,小时候安徒生童话里那个为了爱剪掉尾巴的海洋的女儿,现在依旧活跃在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们童话世界里。星爷的《美人鱼》似乎还没过去多久,又一部讲人鱼恋的片子在2017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闪亮登场,并最后把最高奖项金狮奖捧回了家。这部具有浓浓奇幻色彩的电影叫《水形物语》,讲的是条人与鱼相爱的故事。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一直是我喜欢的导演之一,他的《潘神的迷宫》惊艳了不少观众,追捧者奉之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这部《水形物语》又让人们记住了托罗这位导演的惊世才华。影片设计了一套非常具有统一画面感的场景,冰冷潮湿的科研基地、幽暗凌乱的阁楼房间等,晦暗斑斓的视觉氛围让观众感同身受。而摄影师丹·罗斯特辛极富层次感的镜头调度,又让影片的画面多了一重光影交错的柔和美感,每一帧画面都像优雅而沉默的梦境,每一帧画面都是多情而深沉的低语。
这部奇幻影片,在人物构建的布局也有很多亮点。如残障者、同性恋者、黑人、外来人甚至非人类的身份标签,共同构造了一个“所有的边缘人拥抱在一起就能对抗黑暗的世界”的故事,把“政治”玩转成了艺术,值得好好体味。
5.《莎翁情史》 : 名人之爱
名人如何爱?成功的名人后面站着的那个伟大的女性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是谁成就了莎士比亚一代文豪?《莎翁情史》可以解决你的好奇。这部影片用亦庄亦谐的表现手法,为莎翁虚构了一个带有虚构色彩的名人故事,但这并不是传记作品,切勿认真。
《莎翁情史》基本还原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经典台词和语言旋律,将莎士比亚与维奥拉的爱情漫长的追逐演绎的如歌如泣,最后因阶级差异而黯然收场,由此也诞生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的创作灵感。那个时代,功利主义威胁艺术创造,艺术派别自立门户,大众贪恋床第之欢,利己主义盛行,暴力泛滥,同样,也是爱情至上的年代。在这部电影,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和人物。莎士比亚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但遗憾的是有关他的史料极少。至今关于他本人的真实性的争论依旧没有停止。
影片于1999年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十三项奖项提名,并最终斩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六项大奖。不得不说,莎士比亚的魅力在现代社会依旧闪耀。
《洛丽塔》,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拍成的电影,有1962年和1998年两个版本。今天我们说的是1998年那个版本。
大叔爱萝莉,时下周遭也常屡见不鲜。人到中年,在另外一个鲜活的身体里找到青春时代那个被破灭的爱情梦想,自然会将压抑的情感骤然迸发。即使岁月流逝,倩影不在,这种残缺的情感扭曲,他依然迷恋。情欲的罪恶之花盛放,不仅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形式,还有灵魂与欲念的煎熬。
《洛丽塔》小说精彩,电影也不失风采。影片里当亨伯特付出了他整个生命的爱,来霸占洛丽塔最美丽的青春,改变她的命运。洛丽塔一生都不曾拥有快乐。这样的爱,谁之过?
在这部影片里谈论爱情和人性都是奢侈的,影片用纯洁的,不带半点畸形的手法解构了这部畸形之恋,你又解构这部电影中的爱呢?
7.《朗读者》:中年女和少年的爱之牢笼
斯蒂芬 戴德利是我很喜欢的导演,他的另外两部电影《比利 艾略特》和《时时刻刻》也非常出彩。在《时时刻刻》里,每个人都以爱的名义为另外一个人设置囚笼,在《朗读者》这部影片中,导演的设置是:自己便是牢笼。
文盲的女人是什么样子?看看汉娜!为了掩饰自己文盲内心的无知和虚弱,她不惜认下不存在的罪行而锒铛入狱。那个朴实,率直,渴望阅读的漂亮女人,怎会是残酷,冷血,毫无怜悯也绝无反省的纳粹刽子手?
而很多年之后,经历了婚姻挫折的他,始终不能放下的,还是那个在诀别前用肥皂为自己搓背的汉娜。当镜头切换到监狱里,裸背的汉娜用同样的手势给自己搓背时,我看的潸然泪下。正是这颗挣扎在渐老中的心,让审判时绝望与无助的汉娜,在狱中重新燃起了爱与生的希望。在这十数年的狱中生活里,所能支持她的生命的,唯有爱人朗读的声音。
好的电影,不仅仅展示出人性之复杂,还赋予这份复杂以单纯和统一的气质。那份复杂于是并不浑浊,而是丰富。对于汉娜,以为二十年的牢狱已经为她赢得了赦免,但当他抽回了自己的手,她明白,他站在深渊边上二十年守护的秘密,这个秘密便是她的刑具。他为文盲的汉娜朗读,教会她自学,自知,自察,自爱,也教会她自我审判。她为自己设置的囚笼已经打破,她的自杀,是为了释放他们两个人的爱的牢笼。
懂爱,以生命为代价,何其昂贵!
8.《钢琴课》: 三角恋
《钢琴课》、《走出非洲》和《英国病人》是故事相似但是心境不同。和后两者不同的是,这部《钢琴课》由于更加独特的气质和对女性更深更敏感的挖掘,在戛纳电影节上捧下了金棕榈的奖杯。
影片形式上是一个关于三角恋,关于“小三”、“出轨”、“婚外情”和“不忠”的故事,但实际上是关于女性觉醒的话题。故事凄美无比,充斥波折和凄苦的不伦之恋打动很很多观众,艾达的一生和遭遇,让人泪沾衣襟。
《钢琴课》的魅力,最大在于它准确的刻画了女性的心理以及两性的关系,女性从压抑到释放的心路历程,女权的兴起和妇女的解放。这是这样一部让人不敢轻易去碰触的女性电影。简·坎皮恩的电影是黑白色的,一如钢琴的琴键,似乎也预示着女性的解放和自立意味着面对这个世界的黑白,包括她的内心,她的情欲,她的音乐,她的理念,以及她对时代的认识。当那个很有教养的丈夫不能叩开她的心扉,她宁愿委身一个富有野心的人怀里,不顾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孩子甚至是自己语言表达的障碍。
这是一部三角恋独特的影片,它向人们展示的不再是女人世俗意义上与男人的对抗,而是一个内心独立、能够在精神上自足的女性在经过挣扎之后,与现实达成和解的过程。成熟的女性,如何在生存环境和精神世界的冲突中寻求平衡,以获得内心平静,这也是我们在探讨的课题之一。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音乐的力量和美,就如同爱情!
9.《罗马假日》: 最纯的爱
俏皮的刘海,稍尖的下巴,灵动的眼神,轻盈的小骨架,舒适的平底鞋,紧束的腰身,飘逸的裙摆,这是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塑造的不朽荧幕形象。
芳华中的公主,短暂逃出皇室的藩篱,在街头喧闹的阳光下放肆真性情,贪婪地享受作为平民的自由,享受着着罗马假日。安妮公主那瞬间乍现的率真和天然,无拘无束的可爱,成就了这个不平凡假日。
这个假日,一闪即逝的爱,纯纯的,没有任何世俗羁绊,没有任何阶级分别,也许正因为短暂,才能永恒吧。这样的纯净爱情,是我们都憧憬向往的,也许只有在罗家假日有。
如今罗马还在,那清澈的爱却远去了。这样窒息的爱,打动了奥斯卡的评委,赫本也凭借此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大奖。人人都爱的赫本,人人都向往的罗马假日。
10.《归来》: 最后的爱
介绍了十部关于各种类型的爱情电影,最后想落脚在中国影片,也是对国产电影的支持。
这部影片改编自严歌苓的《陆犯焉识》,由张艺谋导演,主角是巩俐、陈道明等一批老戏骨,在这部电影中很多经典被视为“教科书般的演出”。
在那个狂乱的年代,影片塑造了一个安静的家庭因劳改犯父亲中途转迁逃跑回家而骚动,当多年后的父亲回归家庭,幼年喜爱芭蕾的女儿已经是一名纺织工,爱妻也不认得自己,只记得丈夫归来的日期,每逢这个日子便去火车站等爱人回家。经历过浩劫动荡、人事变迁,归来的还是那个人,那颗心,那份情吗?
该片获得香港金像奖,也是对主演和编剧的认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