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点击蓝字关注 2018-05-24


【曝光丨 娱乐圈被强奸 迷奸 诱奸的女明星!震惊!点击查看情人控诉赵忠祥,从强歼到性丨虐人面兽心!点击查看




01

林则徐(1785—1850)

一句话评价:看世界的眼睛只开了一条缝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看世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对鸦片战争,以便了解敌情,这才有了《四洲志》和《各国律例》。


林则徐也同样存在观念上的落伍和困惑,比如他相信切断对英国茶叶和大黄的供给会令英人便秘而死。


而在战争结束后不久,他又辗转担任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却绝口不再提学习西方了。


说到底,林则徐不过是一个具有经世意识的传统士大夫。



02

洪秀全(1814—1864)

一句话评价:你是上帝请来的逗B吗


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领导者,自称上帝二儿子的伪基督教神棍,称王建国广纳嫔妃一气呵成的流氓,占了半壁江山都拿不下清王朝的废物。


历时十余年,原本富庶的江南地区被他搞得十室九空,传统文化饱受摧残。


唯一的好处就是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让他们不得不想办法学习西方自强求富,好去挽救统治危机。


我只想问一句话:洪秀全,你是上帝请来的逗B吗?



03

曾国藩(1811—1872)

一句话评价:半个圣人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两个圣人是孔子和王阳明,而半个圣人就是曾国藩。


论起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个标准,曾国藩理应被冠以圣人之名。


创建湘军,讨伐太平天国,挽狂澜于既倒,是为立功。


毕生修身养德,谨言慎行,是为立德;家书数卷,教人为学做事之道,是为立言。


但他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血腥屠城,残暴杀降,纵兵抢掠之事早已众人皆知,所以才留了个“曾剃头”的恶名。


或许正是因为此,他才只剩下了半个圣人。



04

李鸿章(1823—1901)

一句话评价:近代第一背锅侠


晚清三十年间,带领中国走出近代化第一步的人,除李鸿章外还能有谁呢?


点此上图看更多精彩,你懂的!


中国最大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中国第一家近代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总局、中国第一家近代煤矿开平矿务局、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水师、中国第一所军事院校天津武备学堂……


但多少个“第一”都无法挽回日益衰落的中国,李中堂只能担起裱糊匠和背锅侠的恶名。



05

慈禧(1835—1908)

一句话评价:她毕竟只是一个女人


作为一个女人,慈禧是非常不幸的,丧夫丧子守寡之痛都经历了。


但作为一个晚清实际意义上的领袖,他又是成功的。


无论是恭亲王、李鸿章还是袁世凯,都被他牢牢掌控。


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清末新政,都得益于他的支持和拍板。


对于这样一个人,我只能说:她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毕竟她只是一个女人。



06

袁世凯(1859—1916)

一句话评价:近代第二背锅侠


在李鸿章之后,扛起清末洋务大旗的最后一人便是袁世凯,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带领晚清中国艰难地走向近代化。


而在君主专制制度行将没落之际,他又促成清帝退位,建立了共和体制。


中华民国初创的几年间,袁世凯确实是在加强个人威权,但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都有显著的进步,但终因一念之差而复辟帝制,一世英名变骂名,近代第二号“背锅侠”的帽子被结结实实地扣在了头上。



07

孙中山(1866—1925)

一句话评价:一门反帝制的大炮


都知道孙中山被称为“孙大炮”,但这个绰号到底是怎么来的,却很难准确知道了。


相对权威一点的说法是来源于广东话“车大炮”,这个词用来讽刺爱吹牛皮说大话的人。


实话说,至少在整个辛亥革命期间,他既没花钱也没出力,功成之际方才回国。


从能力上看,除了立志彻底铲除帝制的坚定意志和理想,他实在是平庸至极。


但回过头去想想看,在中国这样一个专制思想浓厚的国度里,如果少了这门大炮,能行吗?



08

康有为(1858—1927)

一句话评价:伪君子


康有为同孙中山一样喜欢说大话,但孙中山是个有理想的人,而康有为却将理想当成了摇钱树。


康有为其人十分自负,在徒弟面前以圣人自居,对自己的观点极其笃信,且不允许有质疑和反对的声音。


他在海外声称保皇、立宪、救中国,凭借着自身名望募集了大量善款,但这些钱却被他挥霍来养小妾、买别墅。


后来,就连他最亲密的弟子梁启超都选择背叛他,真是无耻至极。



09

梁启超(1873—1929)

一句话评价:一个善变的男人


梁启超一生善变,他最初师从康有为,变法维新、以君主立宪为己任;辛亥革命后,他又接受了共和,回国协助袁世凯;袁世凯称帝,他与乃师康有为决裂,彻底放弃君宪立场,倒向共和政体,撰文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


之后,梁启超远离政治,一头扎入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中,开始痴迷传统文化,文风也变得朴拙平实。



10

胡适(1891—1962)

一句话评价:一生都活在纠结中


胡适这一生夹在新旧之间,要多纠结有多纠结。他幼时接触的是四书五经,但长大后却接受了更多西方文明;他留学美国,一生热爱大洋彼岸的世界,但却只能在传统中国的泥潭里举步维艰。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立志打破封建礼教,却不得不尊母命,接受安排好的婚姻;他立志学术研究,发誓二十年不谈政治,但却又死活离不开政坛;他一生乱花丛中过,到老最离不开的还是原配的老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