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岁到89岁一直读书,这样人生会惨到什么样?

谢远东 有种乐土 2019-11-04

 


 

下面这个段子,一度在北京各个经理人培训班上盛传:

 

  有学生来找我:“老师我最近在看比尔盖茨传耶,我想学比尔盖茨。”

  我问他:“你知道他创建哪家公司吗?”

  “知道,微软。”

  “比尔盖茨什么学校的?”

  “是哈佛,但他休学了。我觉得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要大学毕业!”

  “那你知道比尔盖茨第一张订单是谁给他的吗?”

  “哦⋯⋯”

  是IBM。IBM为什么给他订单吗?”

  “哦⋯⋯”

  “因为比尔盖茨他妈妈是IBM董事。”

  过了一个月,学生又来说:“老师我在研究巴菲特传。”

  “你知道巴菲特第一次去证交所几岁吗?”

  “知道,8岁。”

  “那他第一次去证交所的时候是谁接待他?”

  “哦⋯⋯”

  “是证交所董事长。”

  “那证交所董事长为什么要接待他?”

  “哦⋯⋯”

“因为他爸爸是美国参议员。你还想学他们休学吗?”

 

培训师要说的,无非是“如果你的父母不牛,那你很难成功”,不仅中国这样,美国也是如此。这个老师不是来自港台就是美欧,反正是说汉语的华人。授课讲师要点是:人生的成功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你只看到人家休学、人家做投资,你没有看到背后的人脉资源。没有资源怎么办?你最大的资源就是你的时间,把时间用在学习上。

 

盖茨没有那样的妈妈,巴菲特小时候也没有证交所董事长接待过。谣言盛行,也许暗合了许多人的心理:反正,我一没背景,二来学习也不容易。人生没什么念想。

 

背靠大树好乘凉,人生要是躺赚,该多美。培训师负责灌鸡汤的,大家只要打鸡血一般嗨,培训费就到手了。至于比尔盖茨、巴菲特的爹妈是干嘛的,还真顾不上管。说起人家现在都在干嘛,培训师话说:弯腰捡钱都浪费时间,还能干嘛,挣更多的钱。

 

 

HBO,就是出品《权利的游戏》、《西部世界》爆款美剧的那家电视台,曾拍过一部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可以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近距离打量巴菲特。

 

巴菲特养两个老婆,这个知道的人似乎不多。生活不能自理,抠门的要死,这个你都知道的:早餐不超过3.17美元,还是上班途中麦当劳买的。

 

哈哈。你的范都比他高大上。这种八卦,我们笑过好了。

 

他的家庭条件好,小时候不合群。人家看书都是《赚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这种小孩,小伙伴肯定搞不懂,怎么玩?

 

上大学了,巴菲特好无聊:“学校根本学不到什么!”他的做法是这样的:3年时间修完全部学分,科科都是A。

 

这满满都是对学校的爱,好吧?

 

真的好特别。

 

这个片子很失败。我们满指望从这里找到成功的敲门,结果,你看到的是一个人过着最简单还很乏味的生活。一点没有培训师的段子好玩。

 

巴菲特虽养着两个老婆,却还是清教徒一样过活。每天准时6:45起床,然后读书报……这样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

 

即使今天,都89岁的人了,每天读书还是5、6个小时。

 

过人的成就,与读书终生学习形影相伴。说巴菲特事业成功,还不如说他读书成功。

 

巴菲特每天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独自一人在自己的书房或者办公室。办公室没电脑,没智能手机。只有身后书架上的书籍,和一桌子摊开的新闻报纸。

 

巴菲特的合伙人,九十多岁的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有意思的是,比尔·盖茨第一次见到巴菲特,他们分享各自取得成功的秘诀。答案一致:“专注”。

 

除此之外,他们的相同之处,还有好多。他们的时间都很金贵。不过,他们在读书上时间指出都是奢侈和慷概的。这,这,值多少钱啊?

 

比尔·盖茨每周读一本书。只读纸质版。

 

他从童年就爱阅读,“我以阅读百科全书为乐,幸运的是,父母愿意买任何我想读的书。”

 

买他想读的任何书,这个,一般妈妈还真没法和盖茨妈妈比。不是说,买书的财力,是容许读任何书的气度。

 

比尔盖茨,乐于分享,专门开了 “盖茨笔记”的博客撰写书评。

 

盘点盖茨过去5年间发表的书评,那些书几乎都是些无用之书。是的,在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看来完全无用。这些书不教技能,不按摩心灵,即便是小说,也不是情节取胜。一个共同点:打开认知,无论是历史、社会、人心、科学。

 

这样看来,比尔盖茨不仅是当今世界金钱上的富翁,也称得上知识的巨富。

 

盖茨说“我现在的速率基本上是一目千行,之后再发展下去甚至可以一目万行了。“唉,这世界怎么如此不公,一目十行我都做不到。

 

好在,每年总有个好日子。

 

这个日子,巴菲特和盖茨会发布自己的年度书目。一般说,各种媒体发布的书单,或者各路大V推荐必读,多属扯淡。但这两位的书单,是经得起检验的好货,我都追了好多年了。

 

说到读书的世界富翁们,这个名单还有很长:

 

这个全球最大书店的老板,亚马逊创始人兼CEO贝佐斯,是因为酷爱读书,他开了家全球最大书店。

 

还一位,就是这位靠读书改变世界的埃隆马斯克,特斯拉与太空技术公司SpaceX创始人。别人问他是怎么学会造火箭时,答案是“我读书”。

 

小时候,很多人觉得这孩子傻了。外人跟他说话,他眼睛呆滞,没任何反应。那是看完书后,中毒中。父母甚至带他去看过医生。跟家人购物,埃隆经常中途失踪了,妈妈说一准在书店。

 

 

“七岁看大”。迈克尔艾普特导演决定用镜头揭示成长的秘密。他选取了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孩子。此后每隔七年,都会重新采访这些孩子,记录现状,倾听故事。

 

这就是BBC著名的纪录片《7 UP》。

 

孩子七岁时,个个精灵鬼怪。有想上牛津剑桥,有想当律师的。未来,无限可能。

 

2012年,昔日的孩子已然56岁。

 

富裕阶层的,读牛津/剑桥,年薪500万;中产阶层子弟当教师,公务员;穷人的孩子,很多没上大学,子从父业,继续搬运工、清洁工等职业。

 

再多的努力也迈不过出生的那道门槛。阶层固化,是人类社会的铁条。人生如此凉薄。是这样的吗?你先别急:

 

一富家子弟说,观众们只看到他们按部就班地读牛津剑桥,但没看到的是,他们深夜埋头做功课,没看到的是,他们为考上剑桥,放弃了很多游戏和娱乐。

 

中产家庭的孩子,他们7岁时抱负宏伟就是不着地。穷孩子们的梦想简单,就是”少挨打、少挨骂。“

 

现实确实很冷血。

 

除此之外呢?到了56岁,富裕子弟往往还有良好的体型和健康的身体。而贫穷家庭的孩子大多变成了胖子。

 

这次,你清楚的,富家子弟自控力更强。在身体锻炼和饮食控制方面,不仅是英国,在中国阶层分化也很厉害。

 

也许,富裕阶层固化的,绝对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背后的努力。

 

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七岁时就在阅读《金融时报》了。贫穷家庭的孩子,当那会他们还在玩沙子,或许在街头打架。这一点,看了片子,你一定印象深刻。

 

那是不是阶层固化不可破了呢?

 

谁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家庭。但是个人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性格、知识与能力,即心理学上讲的“人格”与“认知能力”。”你没办法给孩子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但良好的教育会让他终身受用“。

 

 

 

最近两个微博红人掐架。一个叫王思聪,一个是花千芳。

 

王思聪老爸王健林,号称人生小目标一个亿。他本人也不赖,伦敦大学学院毕业,投资和娱乐生意据说不错。

 

花千芳是辽宁抚顺农村纯屌丝。初中毕业打工没挣到啥钱,只好掉回头养鸡、种玉米。眼瞅着人生就这样了。忽然网文红了,吃饭从此不再是大问题。

 

先是花千芳吐槽:“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都是一件废物技能。浪费了我们无数人力财力,牺牲了孩子们宝贵的童年。”王思聪损他:“9012年了还有没出过国的傻屌?”

 

但抛开情感,本质上,花千芳在宣扬“英语无用论”。这话,听起来很爽,也很解气:毕竟学了小几十年,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人很多,也都很郁闷。时间金钱都白瞎了。气没处撒,花千芳够意思,这会给我们代言了。

 

王思聪这话,很多人怒了。没出过国的都被糟践了。至于王思聪的话如何脏,如何盛气凌人,就不管他了。

 

我们知道:王思聪,海归,投资娱乐老板,生活事业处处需要英语。而花千芳呢,初中毕业,在他的世界里,英语根本就是不存在。

 

唉,世界原来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啊。

 

穷人与富人,对世界的认知究竟是不一样的。

 

思维的差别,又带来人生发展的差别。丧失了一个提升自我的好工具,与阶层跃迁的机会错过。可不越来越穷。随时无障碍地与精英人群交流,与世界最新资讯保持同步,财富机会无限。可不越来越富。

 

这一点很多人也都明白。在一个开放社会和一个自由经济中,人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奋斗获得成功。如果你是一个穷人,不是太笨,就是思维有问题。按照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说法,贫富本质上是由思维方式决定的,穷人应该对自己的状况负责。有人甚至定义贫穷是一项人格缺陷。普林斯顿大学研究表明,你越为钱发愁担忧,越不能做出摆脱贫穷的正确决定。

 

穷人思维确实存在,不是因为他们有这种人格缺陷,才导致了他们的穷。也许是,因为他们穷,时刻面对匮乏,所以才有这种人格缺陷。这还真是宿命,真是跳不出去的怪圈了?

 

不。愚弄人们的手段,很有效的方法是窄化人们视野,让他们在设定的框架里思考。窄化你的思维,是你突破不了的思维认知,是你藐视读书,给你造成终身遗憾。

 

 

有一群人,他们拿走了38%的美国国家科学奖、27%的菲尔兹奖、27%的图灵奖、42%的诺依曼奖;以及1/3以上的普利策奖和1/3以上的奥斯卡奖。在其它顶级国际科学奖项中,这个比例甚至更高。

 

是的。他们是犹太人。他们有着悲惨民族史。

 

这个民族之所以历经各种苦难,仍倔强成长,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读书的依赖。

 

当你穷困潦倒,不得不变卖余物以维生,金子、宝石、土地和房屋,可以卖;而书籍,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卖。这是犹太人有一条代代相传的训诫。这其中也许隐藏着他们民族自强的秘密。

 

不读书的人,永远无法想象书中蕴藏着的强大力量。不读书的人,格局永远会被限制着。一个人的格局往往决定着未来的高度。而读书,是最能提升一个人格局的通途。

 

为什么要读书?当读了很多书的时候,已经不会再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而只会觉得自己读书读得太少了。读完更多的书后,你会发现读书让人的姿态越来越低,眼界却越来越高。读书是一件很公平的事情。

 

人世间没有什么是你的全部,只有你自己是你的全部。读书的确不是人生唯一的路。

 

如果不读书,你想干什么?如果你也不知道要干什么,那要不要先把书给读好啊?

 

读书其实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大部分的成败掌握在自己手上。出了社会之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站在你这边。反观读书,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

 

真正的“读书无用”论,说的不是读书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它是说读书并不是用来实现功利目的的手段。“无用”是无关功名利禄的,它不应该成为你获取所谓的“更高级”的社会地位的途径,关注的是事物内在意义。

 

有些人不“读书”,但不意味着他不“学习”;有些人虽然一直在“读书”,但却领悟不到人生的意义。

 

有人说,生活中需要什么知识现学现用不就好了,学习不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工作的么。须知功利性学习非常狭隘,收获有限,终生学习的回报却是不可估量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这个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那些理解并使用它的人将最终获得巨大的财富。那些不理解它的人会付出巨大代价。

 

巴菲特就是利用了复利的力量。在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几十年时间里,他通过复利增长,成为世界首富。

 

而复利的效果不仅可以应用在财富的积累,更体现在知识的积累。当你在时间的长河中坚持不懈的终身学习,你的知识将会在复利的作用下持续的累积和增长,最终的收获和回报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时间无所边界,伟大没有尽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