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使驾到:中俄北京条约往事

谢远东 有种乐土 2019-11-04


 

 

 

 

 “只要帝国的旗帜在一个地方升起,它就永远不能降下。”这是沙皇尼古拉的谕令。

 

只要是片地方先进去,再升起双头鹰旗,然后就是批准。这是俄国亚洲边境那些军人的实践。

 

连续四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帝国以平均每天140平方公里、每年5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扩张。

 

庞大的演员表涵盖数百人。中国人熟悉的莫过于签订尼布楚条约的狡诈的费奥多尔-戈洛温以及粗鲁的穆拉维约夫。

 

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这样,沙俄一举侵吞了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还强行规定乌苏里江以东的我国领土为中俄共管。

 

和穆拉维约夫比起来,年轻20多岁的伊格那提耶夫伯爵无疑是一位新手,但新手出手不凡。

 

还在24岁时,作为俄国驻伦敦大使的随行人员,他力主俄罗斯对准英国的虚弱之处,在亚洲地区偷袭,抢占先机。他长袖善舞,在伦敦社交圈内广受欢迎。英国外交部一份保密报告中说他是个“狡猾、诡计多端的家伙”。

 

1858年,26岁的伊格那提耶夫回到圣彼得堡,名动一时。伊格那提耶夫又一次委以重任,前往东方5600公里以外的中国。

 

穆拉维约夫总督从中国人手里攫取了大量土地。俄国担心这些新领地会受到英国人的威胁。彼时,英俄在亚洲的博弈早已如火如荼,在远东地区再添新火,也是自然。

 

【穆拉维约夫】



他的首要任务是胁迫清朝政府把穆拉维约夫将军夺取的大片中国领土正式让渡给俄国。

 

再没有比伊格那提耶夫更合适的人选了。他还获得了一次与英国人斗智斗勇的机会。

 

 

伊格那提耶夫乘着马拉雪橇出发,前往遥远的北京。

 

然而,这位极富能力的俄罗斯外交官,在北京第一年并不顺利。他遭遇了强大的对手:肃顺。

 

【肃顺一贯强硬,逮捕巴礼夏等人也是他的主张】



肃顺一直要伊格那提耶夫赶紧回家,大清和俄国没什么可谈。《瑷珲条约》签订人无权签订,已被处罚,完全是一纸空文,大清从来不承认。至于,通商事宜,那也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的。

 

遇到这样的对手,还能怎么办?

 

在北京蹉跎近一年,一事无成,近乎绝望。英使因入京换约问题在大沽与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所部发生冲突。1860年夏天,英法以武力进犯北京。这给绝望中的伊格那提耶夫机会。他决定离开北京,与宿敌英国人同行。

 

对于英国人可能在北京常设使馆,俄国人甚为忧虑,这会影响到俄国在远东的利益。

 

伊格那提耶夫成功地让中国人相信,是他加快了外国军队的撤离,是他降低了赔偿金额。

 

这位年轻人施展权谋,两面三刀,从中国抢占了大量的土地,还抢了英国人的先机,在中国的西北设立领事馆,为俄国取得了非凡的外交胜利。

 

【1860年的伊格那提耶夫】


一位历史学家写道:“这是俄罗斯从没有缔结过如此有利的条约,也从未由如此年轻的外交家成就如此恢宏的伟业。”

 

相对于苦主中国,当时的总理衙门下属同文馆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对西方国家国际法的陌生,导致清王朝的执政者在初期的对外交涉中犯了许多大错误,他们在一些重大利益问题上轻于让步,而在一些细枝末节问题上拼死相争。”

 

 

 

 

01

 

 

 

 

“提前。日子必须提前。”

 

那就通知联军舰队:8月26日是大日子。是日,沙皇加冕且命名。届时,请诸位观礼。

 

其实,沙皇加冕仪式是在一个月后,这个伊格那提耶夫先生他还是清楚的。

 

他同样清楚,一个月后,联军无疑会取得辉煌的胜利,一个震惊世界的胜利。那到那时候一个打酱油国家的劳什子庆典,有人关心?有人在意?

 

7 月18 日,渤海口的海面上渐渐生出整片整片的树林。那天早晨,海军上将何伯率英国船舰开到了。当天晚上,海军上将谢尼尔率法国分舰队抵港。

 

入夜前,俄国公使的斯维特拉纳号周围停满舰船:107艘英国船舰和34艘法国船舰,再上运输登陆队的船只,总有200艘之多。宽大的舰队,竖成行,横成列,场面蔚为壮观。

 

而俄国舰船,少,可以理解,但各项指标太过寒酸,都不好意思提。伊格那提耶夫倒低调,7月3日他就已来天津北塘港口了。这些日子他楞是连公使旗都没挂。

 

大部队到达之前,公使倒也不孤单,美国公使华若翰的哈特福德号也一直停在这里。伊格那提耶夫绝不会向这位45岁的美国公使学习。他要等那个庄严的时刻,一显俄国威风。时机未到,决不升旗。

 

8 月26 日晨,停泊在海河口内的所有外国船舰彩旗飘飘,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主桅杆上升挂的俄国国旗

 

200多面旗帜,迎风招展,煞是好看,大国气象。

 

中午时,停泊在港湾的舰队,齐齐鸣礼炮向俄国祝贺。

 

海军将领率军官步伐整齐地来到伊格那提耶夫近前,敬军礼,高声道贺。

 


【伊格那提耶夫】


伊格那提耶夫公使在大队随员陪同下,向赴会的外国人问候,而后在众人陪同下庄严地步上甲板,朝着列队的人们走去(那只不过是穿着奇特的哥萨克骑兵以及俄国公使船的船员们,人数寥寥),挥手致意。

 

从早到晚,这一幕为成群结队的中国人围观,人们不愿散去,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联军船舰都在主桅杆上升俄国国旗!全城轰传。俄国人的节日,联军都向俄皇陛下致敬。俄国国旗都要挂在最高的杆子上。

 

这下明白了吧,还是俄国强,联军也得让他几分。要不说,大清当官的蠢啊,楞是看不懂这点门道,生生冷落人家公使一年。这得罪人了。

 

这就是公使先生要的。

 

一个礼仪性的活动,在同是欧洲国家稀松平常,而在平生第一招遇到这个热闹的天朝人眼里,这俨然是外面世界的不传之秘。

 

 

 

02

 

 

 

 

 

仅仅是强,是不够的。

 

英法联军登陆,洋枪洋炮对阵八旗绿营,无多少悬念。然而,毕竟万里来袭,若不妥善处理好与民众的关系,实为不智,麻烦一堆。

 

“说的不错。可我们该怎么办?”说到对民众的骚扰和抢劫,法国远征军总司令蒙托班正为这个挠头。

 

伊格那提耶夫办法很简单:印制保护证,上有英法总司令的签字,申明,禁入贴有此证的房屋,违者枪决。散发这些保护证是个罗嗦事,也是苦活,伊格那提耶夫很乐意代劳。

 

一拍即合。保护证印制出来,俄国公使吩咐手下将这些分发选中的人。当然,不用问,一定是发给那些既乖巧,又有势力的中国人。

 

在老百姓眼里,这事情又变了,感情英法联军负责开火,杀杀杀,这俄国人是专行好事啊。只要贴上俄国人发的玩意,管保平安无事。你看,俄国人是不是更强,也很菩萨啊。

 

大使的花样多,别说中国人,英国佬一样掉坑里。英国人应邀在俄国使团进早餐后,伊格那提耶夫领他们巡视,看一看兵火之后的惨样。英国人走了会,便告辞而去。

 

通州张家湾的居民好奇地打量着这些体面的游人。对于心中的疑问,他们自有一套解释。俄国人是禁止外国人抢劫的。你看,一不在俄国人眼皮底下,外国人又胡来了。现在啊,伊大人(伊格那提耶夫)是对军队的恶行训斥英国人呢,为中国人主持正义。看这烂样,伊大人都怒了。

 

 

 

这样一来,富商、官员和一些头面人物踏破门槛求到伊格那提耶夫的翻译官塔塔里诺夫门上,请公使大人代为说情,请联军留在天津,以免战事祸及京城。

 

俄国方面一个标准答案:我们每次都向贵政府提出调停,但每次都被贵政府拒绝。现在硬要我们俄国人出头,那不好。

 

标准答案后面会跟一个但书:如果大臣老爷们仍不醒悟悔改,仍不改变对俄国人的态度,那定会灭亡,京城是注定保不住的。(这才是重点。)

 

很快,有官吏来到俄国使团,话里话外各种暗示,那意思是直隶总督恒福很想结交俄国公使,不知可否安排?翻译官很爽快:可以。先派部属过来商量时间安排。得着话,当天午后恒福的一位幕僚前来求见。

 

伊格那提耶夫也不推延,吩咐手下,两小时后接见总督。这些人实在等不了,也是啊,那边联军马上就要开拔了,能不急?

 

又有一堆官吏和富商求告,公使伊老爷,万望赏脸,立即接见总督,就想在此十万火急之际,聆听公使大人的见教。

 

公使这会沉吟半晌,其实,总督大人恒福已到门外,正候着一声喝呢。那就先进客厅等着吧。

 

公使喝完茶,养养神半小时过去了,这才晃晃悠悠的出来了。稍事寒暄,恒福径直请求伊格那提耶夫公使担任调停人,务必劝说联军暂留天津,哪怕三天也好啊。

 

你看,清政府根本不想给俄国付出代价,真是岂有此理。公使大人在京城和你们那帮人口水了一年,居然到现在还无视本公使的诉求?!

 

拒绝,那是没的说。但还必须留下口子,要的就是大鱼咬钩。

 

公使耐心的听完总督大人陈述,问:“你为什么向我请求这个?是皇帝的旨意,还是你个人的想法?”

 

恒福一愣。片刻之后,他承认,他的没有皇帝旨意。

 

俄国公使答道:本公使曾向清政府提出过出面调停的建议,军机处的正式答复是:请他不必操心。那现在,如果中国想请本公使参与此事,必须由负责与俄国联系的唯一机构:军机处正式提出请求。

 

恒福说:“卑职无权向军机处提出此事。”

 

伊格那提耶夫继续卖人情。反正就是俄罗斯各种好,公使为了大清的事,不怕累,也不怕死,这不,作战区都没离开,在大沽失陷后还费劲心思说服了联军留驻在天津。话又说回来,今天联军之所以打你们,还就是你们不听我的好心帮助所致。

 

“不要以为停止进攻就好!”公使提高声音道:“你们根本不懂自己的处境,事情会更糟。如果你们现在还不醒悟,那京城陷落的责任只能由你承担,一旦联军占领京城一定会予以破坏。一切都会应验。你们想让我为条约的事情与联军协调,你们怎么就不记得自己一再拒绝与我国的缔结条约呢?我怎么会办?”

 

 

 

 

 

 

03

 

 

 

别看在满清大员那里横,到了联军这里,伊格那提耶夫公使可费心思了。

 

恒福刚走,伊格那提耶夫就派人通告法国特使会见情况。他还说,公使乘机向中国作了一些有利于联军的劝诫。

 

法国特使满意,转告公使,一旦负责谈判的中国大臣到位,他即命令停止进军。但此刻是联军行动,是必须要出发的。

 

伊格那提耶夫公使得知这些会这么做?

 

没错。继续卖人情给中国。

 

他告诉恒福,由于俄国公使的说项,法国部队的前进将尽量减慢,一旦谈判全权大臣到位,即暂停攻势。

 

 

 

俄国公使在联军那里多少还是很暧昧的。

 

英法特使们非常矜持和冷淡地接待伊格那提耶夫。

 

他们对俄国公使的参合当然是极其厌恶的:凭空多出一个旁观者,怎么想,怎么不自在。

 

他们当然知道,俄国力图获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东大量领土,北京一番忙碌奔走却一无所获,转头奔向上海,依靠联军,还不是来利用联军的。

 

这些人一点都不比俄国人傻。

 

在北京一年,俄国公使大人对肃顺恨透了。伊格那提耶夫捎带手要让联军相信:“有权势的肃顺是与欧洲人为敌的头号坏蛋,他不止一次地叫嚣,必须将全部欧洲蛮夷统统赶出中国。”

 

攻击一个官员还不够。伊格那提耶夫还必须力证清纯,世事无涉,人畜无害:

 

“清政府没有破坏和我国签订的《天津条约》 ,因此,俄国对中国就只可采取观望的态度。……长期的经验使我们确信,……中国政府决不会心甘情愿地履行条约所规定的义务。基于这一点,我才奉命离开北京,……从而使中国政府不致将俄国遵守中立误认为是赞同它的行为。……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当局目前处境的严重危险,使他们不得不有所深思。”

 

这话入情入理。

 

伊格那提耶夫同英方,特别同法方的关系很快改善。

 

投桃报李。伊格那提耶夫同法国公使葛罗初次见面,便将自己观感告知他,中国人对法国人比对英国人印象好得多。

 

而英国特使基本不正眼看他。

 

不过,伊格那提耶夫手里有硬货。头年在北京枯坐终日,他找到了消闷之方,读研究中国的书,还派人测绘北京城。在即将发起对京城进攻之际,可不正是大显身手之时?

 

这些地图从来是秘不示人的,也就仅仅给法国的总司令看过一次。当时,他还特别说明,这完全是公使对法军司令的个人情谊。英军没这个待遇。

 

英国公使额尔金率员往访俄国公使。紧要关头,就不在乎那么多了。那就不能那么小气了。

 

再说,联军拿下北京,也符合俄国利益。公使非常慷慨的允许英军将军仔细地查看地图,还让他们复制了若干。

 

伊格那提耶夫也没闲着,和英国人一起研究地图,指点北京城的要津关键。

 

这样的时刻,那也必须确保俄国利益最大化,他强烈建议,联军首先进攻北京南部,较为有利。(俄国人的馆舍和档案库在北城可,一旦外人靠近,秘密就不保了。

 


【英国特使额尔金】


额尔金之所以向俄国大使不耻下问,主要是头前联军有26人被满清抓捕,如今下落不明。而彼时俄国东正教会仍在城内活动,他试图请求俄国公使的协助。

 

说实话,这事搞不定,俄国公使他自己当然清楚。

 

伊格那提耶夫先生如此拒绝:“联军威胁过,如不交出被俘人员就要捣毁北京,而今俄国代表又去说情,那中国政府会怎么想,一定认为联军软了,会继续拖下去。“

 

公使也不算是拒绝:“如果等军队兵临北京城下,为决定性攻击作好淮备,那时由我来履行您的意愿,向中国政府交涉,效果也会更好。”

 

跟中国方面交涉俘虏,无论如何不合俄国利益;再说,当时的中国还没打服,俄国公使的请求,满清人家会全当浮云。事情不成,反而向联军暴露俄国其实是狐假虎威,和中国关系甚至还不如他们有力。

 

额尔金勋爵处境窘迫。人被抓,他的暴怒可想而知。但这种炽烈的感情又必须得到控制,你是特使啊,负责外交事务。可英国议会和社会舆论对此批评指责想想都发怵。

 

这位英国贵族,高傲的、自豪的和彬彬有礼的贵族,在俄国公使面前十分沮丧。

 

关于觐见清帝额尔金知道基本无解。万不得已,他可以放弃亲自像清帝递交信件的要求。

 

连打军使旗的巴夏礼,在国际法中完全不容侵犯者都被抓,那英国在北京开设大使馆,难道没有问题?

 

当然,北京有几位公使常驻,也是符合需求的。不然,连英国的舆论都交待不过去。

 

伊格那提耶夫心里清楚,在中国京城常驻外国使团,对俄国绝不会带来好处。俄国人与英法相比实在弱小,尤其是英国。他们住进北京后,金钱、人脉、军事力量,俄国难以望其项背。

 

必须阻挠在北京设立各国公使常驻机构。

 

清帝觐见几乎不可能。这点额尔金知道。伊格那提耶夫继续分析,如果皇帝的不接见,那常驻北京也就失去意义,还有损使节尊严。

 

“由于中国对欧洲人的敌对态度,俄国从未有公使常驻北京,只是在事关重大,才委派公使前往北京。美国公使华若翰在中国京城被禁闭的遭遇乃是最有代表性的例证。俄国使团在京城的长时期的逗留,只说明俄国与中国之间交往悠久。

 

即便这样,俄罗斯人甚至连大清的大学士和尚书都见不到,成天都是专门办事大臣来应付你。这些人的目的就是把你当成朝贡的人。俄国懂这套把戏,要求办事大臣必须来俄国馆舍谈事。

 

还必须抬举这位英国特使:没有谁能稍稍具备英国拥有的如此广泛的手段,而阁下连向清帝呈递国书都做不到,最终确立的关系,显得还是清帝高人一等。那么,设立常驻机构就是失败的,是无意义的。

 

额尔金无异议。

 

至于如何进京。英国特使对伊格那提耶夫也不能不言听计从。他的建议是,由欧洲卫兵占据城门。这样就可以保证俄国使团进城了。

 

额尔金对此各项建议,当然照办。

 

临别时,他叮嘱伊格那提耶夫,切不可将谈话的内容告诉法国特使葛罗。

 

 

 

 

04

 

 

 

 

俄国公使随联军由上海北上之前,就已宣称中立。

 

强大的海军来战,还是很令清政府恐慌的。不过,沙盘推演中,他们发现一颗救命稻草。中立的俄国或许可以改变事态。早在恒福之前,当局就向公使大人求助。

 

收到那封殷勤的公文,伊格那提耶夫甚至理都不理。

 

要知道以前清政府的公文从来都是拒人千里之外,公使大人以前那是必须抓住每次公文回复,要求清政府满足俄国要求。

 

公使大人这次之所以无视中国的热忱,无非玩的两手:吊起中国的胃口。再有,他现在和联军说调停,人家会鸟他?

 

必须爱惜羽毛,岂能轻易出手?

 

你看不长眼睛的,还真有。

 

与俄国公使的交涉遭挫,满清老爷们找到了一个好说话的主:美国公使华若翰。

 

同样是中立国,美国公使欣然接受了清政府的请求。华若翰,这位45岁的美国公使在俄国公使眼里,是个好人,但却是个笨蛋。


 


【美国公使华若翰】


一年前,这哥们去京城觐见清帝,结果生生被大清给关了禁闭。这次中立也是伊格那提耶夫拉他入的局。而美国这个时候爆发了内战,这老哥一门心思想的是回家,中国一分钟都不想待。

 

华若翰很轻率地让中国官员同自己拉上了关系。再加上中国官员马屁功夫世界一流,很快华若翰都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各种好吃好喝的源源不断的送到华若翰船上。

 

这些来往和亲亲密密,联军全看在眼里。华若翰的所作所为极不妥当。他大大激怒了英法两国特使。

 

很快中国人对美国公使大大失望:调停被联军一口回绝。

 

这事闹的。在中国眼里,这位曾经被禁闭的公使,在英法两国那里,感情也是人微言轻,没说话的份。

 

天津是没法呆了。尴尬的美国公使华若翰只得离开,远去上海。

 

华若翰的离开,倒越发显得俄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的份量。

 

在联军眼里,这位中立者分寸拿捏得当。在中国心里,能说上话,那就是行。再说了,如今剩下一个中立国在场,那俄国的地位还不是立马跃升?

 

当然,华若翰的离开,俄国公使的处境还是没多大改观。英法公使对他的戒备心里一直存在:我们是打仗,你是别有所图。

 

糟糕的是,当时报纸上登了消息说,中国政府拒绝确认中俄边界,划界之事悬而未决。报纸数次报道,俄国有夺取满洲港口的企图。

 

这些事情,在英法公使面前,俄国公使一直是讳忌莫深。

 

危险也是存在的,也有传言,英国与中国当局缔约后,不会允许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企图。

 

这个时候往上贴,只能坏了自己家的好事。

 

对公使大人来说,一切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国家利益的手段而已。

 

只能等,等待各种机缘凑泊,各种有利因素聚合:等待联军和中国当局都入僵局。

 

 

 

 

 

 

05

 

 

 

 

9 月9 日,八里桥战役打响。

 

【八里桥战役】


第二天,英法特使接到照会,恭亲王也就是皇帝的弟弟,被任命为全权大臣。

 

恭亲王提出,立即缔结停战协定。英法答复,被俘的欧洲人尚未获释,停战无从谈起。

 

八里桥一带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断垣残壁,瓦砾满眼。乡村城镇空无一人,只有野狗三五成群,到处游荡。这场战争本以文明为名,如今和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了无差别。

 

一片死寂的墙壁上,稀稀落落,东一张西一张地张贴着联军总司令部布告,郑重宣称,此次战争决不会伤害人民,生活一切如常。

 

这些布告成了对联军的有力谴责。

 

唯一让当地人感到安心的是俄国使团抵达张家湾。他们承担起发放保护证的工作,那些安全的角落得以屏蔽掉抢劫者,居民们开始返家。

 

俄国公使来到通州,第一件是就是和军机处联系。明确提出最短时间内奔赴北京。

 

公文送达通州,当地长官加急,以一天六百里的速度送到北京。这实在令人意外。不消说,通州知府对其重要程度。

 

更着急的是俄国公使,一直没有下文。只好派手下催问。通州府大人当场递过来一份通知。通知说,俄国公使的公文9 月17 日在京收悉。鉴于军机处已跟随皇帝离京,该公文继续追送。

 

如今北京城里,除恭亲王外,没有一个大臣了。

 

9月29日, 联军从张家湾出发。第二天下午,到达京城西北,分头行动:英国人驻守城墙外,而法国人朝海淀方向继续前进。

 

【圆明园】



他们到了圆明园。神话般的财富,遭遇海啸般的灾难。

 

在城下停留一天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失去了联系。英国人发炮询问,从圆明园方向传来了回音。英国人也加入了抢劫的队伍。

 

英国特使额尔金率人赶到,第一件事就是占领档案库,封存中国政府的外交来往文件。

 

消息很快传到了伊格那提耶夫那里,末日似乎来临。

 

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有利的地位,因为这些档案落到英国人手里而毁于一旦。

 

英国人如此强有力的武器,俄国和中国签约不可能了。

 

那也不能坐以待毙。伊格那提耶夫赶紧派人前往联军军营。

 

而此时的联军为颐和园事件而相互指责,为进城与否争执不下。根本没人在意中俄外交档案。

 

但档案毕竟还在别人手里。伊格那提耶夫派巴柳泽克上尉救急。上尉受到法国特使葛罗男爵的盛情接待。刚一提起,他们就将七宗俄国与中国间来往函件交到上尉手中。葛罗答应,后面再有此类档案,也会照此办理。

 

这真是一大喜事,俄国公使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更让人兴奋的是,当巴柳泽克一行刚一到达俄罗斯东正教墓地,消息不胫而走。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给俄国人跪献食品,哀求俄国人给予保护。

 

10 月2 日中午,一切准备就绪,正待炮击。突然传来情报,安定门即将开城。于是,法国司令命令值勤哨兵占领该城门。

 

第二天一早,伊格那提耶夫就知道了这一切情况。

 

而那时的联军再次手足无措。他们甚至不清楚为什么要到京城,下一步怎么办都不知道。他们一直寄以厚望的恭亲王,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根本不知他在哪里,他到底什么意思。

 

法国特使的意思,尽早迁入北京,尽快结束这场远征。法国葛罗特使希望,如果俄国公使现在出面调停,那就再好不过了。

 


【法国特使葛罗】


法国无疑是俄国特使最大的帮手。而英国则可能会是另一种态度:他们既看轻俄国人,当然也不会放过任何机会排斥俄国公使参与谈判。

 

至于中国人,完全陷于走投无路,给根草都会当真。

在交战双方达成和解以前,混乱状态,必须插手,必须尽快地进入北京。

 

机不可失

 

期待已久的这一天终于到了。

 

舞台属于俄罗斯。

 

 

 

06

 

 

 

 

10 月3 日,公使车队离开通州。

 

在三名哥萨克骑兵和三名水兵的护卫下,五辆大车组成的车队,招摇过市。

 

很快,全京城都知道俄国公使要来了

 

到了京城外,公使拜访英法特使。

 

英国特使额尔金勋爵显然不愿俄国公使先到北京。他的说辞是,现在进城风险过高,不值。

 

这是个问题。额尔金勋爵对俄国公使先入北京大为不满,而他现在就控制着安定门,能轻而易举地命令守城士兵不许任何人入城,别人还真说不出什么。

 

但如果这些发生了,那公使还是麻烦了。

 

他知道,这时候进北京一定会有无数的中国人围观,现在哪怕联军给一点点麻烦,自然都会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足以有损他的身价,甚至搞砸整个事情。

 

公使争取法国联军支持后,先派几个手下往返穿梭城门,意在制造既成事实。

 

10月4日,下午2 时30 分,进入北京城的“庄严时刻”。

 

说来奇怪,一直阴沉的天空突然放晴,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车队身上。

 

在伊格那提耶夫所乘的大轿前,有测绘官带领两名哥萨克兵,轿旁为秘书和译员,轿后跟着两名传教士和六名哥萨克兵,再后是两辆大马车。

 

阵型颇为整齐威风。

 

当公使的轿子走近他们时,先是法方岗哨的士兵,而后又有英方岗哨的士兵,齐刷刷的立正,举枪,致敬。

 

当着中国人的面,欧洲军队向公使致敬。

 

太好了

 

迅速过城门后,眼前是一些拦街拉起的绳索前,绳索后面架着大炮。哥萨克骑兵冲过绳索,这样中国的路障也过了。

 

所有的危险排除。

 

使团向着馆舍趾高气扬的进发。

 

刚坐下就餐,就有人来请固礼神甫。公使离京期间,一应事务都是这位神甫帮办。

 


【俄罗斯东正教传道团】



毫无疑问是中国人。固礼神甫知道该说什么。还是诸如,俄国公使一直想帮你们,奈何官员老爷不知好歹,才有今日之难。

 

固礼建议他们直接向公使,正式提出调停请求。同时,必须允诺履行俄国的正当要求。

这些维持北京城的大员们合计了一宿,第二天一早,他们齐齐来到馆舍。

 

伊格那提耶夫自然把固礼神甫的话换着路子再讲一遍,刻意突出俄国的强盛,沙皇在欧洲人心目中崇高威望。

 

他严厉指责清政府的昏庸实属不可原谅,不该听信肃顺之流的该死主张,致使本公使在北京虚度十一个月光阴。

 

他厉声厉色道:“俄国可以因你们不履行合法的要求对你们进行残酷无情的惩罚,也可以因你们怠慢公使报复。这对俄国来说那是轻而易举的。但,俄国不仅不愿利用你们目前走投无路的处境,还决心无私的帮助你们。”

 

“如今你们该明白,唯有俄国对清王朝真诚的,唯有它才能拯救你们。”

 

清朝大员们自然是各种哀求,一切的希望全在公使大人的一句话了。

 

伊格那提耶夫公使说:良机错过,现在只能在北京免遭毁灭和维持清王朝的两桩事上关照。

 

充当调停人可以,伊格那提耶夫的前提是,恭亲王提出书面请求;和欧洲人进行谈判时,大事小情,事先必须征求我的意见,不得隐瞒;中国政府必须同意俄方的全部要求。

 

中国的大臣们,还有什么话说呢!

 

答应。满口答应。

 

 

07

 

 

 

 

 

好事可期。

 

大臣们对俄国公使完全信任,亳不迟疑地奉行他的一切劝告。只有素有夷务老手之名的恒祺略有迟疑。

 

不行,踢了他。

 

伊格那提耶夫一句暗示,恒祺就从谈判桌前消失了。公使还划了戒条:恒祺绝不能和欧洲人单独会面。

 

缔结和约谈判重又开始。

 

每逢谈判各方出现误会或争执时,俄国公使的意见基本可以定夺。

 

说服联军,伊格那提耶夫的守则是,私下诱导,绝不正式劝告。联军的自尊心俄国哪能触犯,本来俄国人就已呼风唤雨了,再高调,别人还不忌妒死?

 

这样哪怕有一天中国人睡醒了,他也不能怪罪俄国,指责俄国纵容西方列强勒索,中国蒙受巨大损害。

 

这就使俄国公使完全左右了谈判的全部进程。

 

既操纵谈判,又洞察英法的全部意图,还和英法以及中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同时,俄国的巨大利益,已然在前。

 

这感觉是不是太好?

 

 

【中英北京条约签订场景】


10 月24 日,英中条约签订。

 

次日,下午二时,法中条约签字。

 

礼仪完毕,法国官员专程感谢俄国公使:这次辉煌的远征之所以能迅速而顺利地完成,应归功于俄国公使。

 

 

 

 

 

 

 

08

 

 

 

 

这些只不过是伊格那提耶夫公使的淮备工作完成了而已。

 

现在该说正事了:中俄条约。

 

先要清场。

 

闲杂人等不得靠近。联军和两位特使必须远离京城。他们在,会妨碍谈判顺利进行。

 

此前,俄国各种小动作各种花招,时间一长,岂能瞒过他们的眼睛。那样,俄国还不信用扫地,颜面无光。

 

伊格那提耶夫大使和英国司令关系关系还不错。这位司令手下多来自印度等热带地区,眼下已是10月,冬天的严寒那些兵士们已有所感,那么接下来还有更厉害的严寒呢。

 

那就从这里下手。英国司令禁不住俄国公使的一番禁吓:这鬼天气,我们必须要尽早离开。

 

保密,更是成败关键。

 

人要可靠。恒祺之类熟悉洋务的人,要滚远点。一旦俄国公使发现谈判人员有亲英倾向,那必须清除谈判。

 

还有威胁之下的纪律要求:如果外国代表们获悉中国和俄国方面进行谈判的内容,那将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危害。所以各位必须闭上嘴。

 

公使说:联军对俄国与中国之间的事情一无所知,所以他们本以为,全部滨海边区久已归属俄国。现在要是发现并非如此,那出于对俄国的嫉妒,他们会不顾业已有条约,而提出新的要求。

 

俄罗斯馆舍常有欧洲人来往。为此,谈判时在教会神甫的房间里进行。这些官员乘坐的轿子,绝不能停放在院内,以免别人发现机密。

 

即令如此周密,可还是差点前功尽弃。10月17 日,英国特使额尔金的弟弟普鲁斯到达北京。

 

联军撤离北京,普鲁斯是坚决的反对者。现在他无论如何都要在北京常驻。

 

太棘手了。

 

伊格那提耶夫立刻申明,自己无权向英国特使提出什么意见,但是他愿意坦率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的说法是,从长远来看,确实需要设立使馆。但眼前清皇室都吓坏了,如果他们看到京城里还有欧洲人,他们要是不回来,那岂不是更糟糕。

 

最后的结局是一切照旧。虚惊一场。

 

 





不过,联军撤离却一再拖延。额尔金声称,只要与清帝签订的条约不公布,联军就将继续留驻北京。

 

为了尽速摆脱这些令人讨厌的客人,清政府便急忙将条约的条文用大张纸赶印出来,张贴在房屋的墙上和城市的通衢要道。

 

10 月24 日,军队开拔了。

 

10月28 日,英、法两国特使终于离京。

 

两位特使离京前夕都在伊格那提耶夫处,就像最亲密、最知心的朋友那样依依惜别。

 

【恭亲王】



在两位特使离京的次日,二十七岁的恭亲王前往拜会二十八岁的伊格那提耶夫

 

纵如此,与中国的全权大臣们的会商还是相当激烈的。

 

恭亲王明白:“英法两夷敢于如此猖獗者,未必非俄酋为之怂恿”。

 

中俄间的谈判,在伊格那提耶夫眼里,步伐太过缓慢。他大为不满。

 

伊格那提耶夫威胁道,正是他说服联军撤回天津,而现在,将他们召回北京,再容易不过了:写封信,告诉他们和中国所签订的条约靠不住,需要修改,就可以办到。

 

恭亲王上奏说:“虽于臣等心未尽惬,惟再与之理论,难保不勾结英、法为患。但于目前之患较少,不得不委屈允从,……以全大局”。

 

谈判进展神速而又巨大。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现场】

咸丰十年,1860 年11月14 日,中俄北京条约签约。

 

签约完成后,伊格那提耶夫端出了香槟酒,向恭亲王表示祝贺。

 

 

 

 

 

09

 

 

 

 

伊格那提耶夫代表自己的政府和战败的中国人谈判条约,核心条款就是正式承认俄国对新近取得的西太平洋领土享有主权。

 

原来无效非法的《瑷珲条约》得到清政府批准,以最肯定的方式承认黑龙江以北60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所谓中俄“共管”土地,全部为俄国所有。

 

英国人和法国人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等他们知道时已经太晚了。

 

而中国人呢,也许早不该入这套。

 

 

11月22日,上午10 时,好奇的百姓群集在街头,目送俄罗斯公使的轿舆离去。

 

伊格那提耶夫志得意满离开北京。

 

六周后抵达圣彼得堡。

 

欣喜的沙皇授予他卓越的圣弗拉基米尔大公勋章。帝国至高荣誉。

 


参考资料 

 

《1860年北京条约》

《剑桥中国晚清史》

《中国近代史》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860——圆明园大劫难》

《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与外交》

 

 

 

 

全文看完了。谢谢您。

码字不易。也谢谢您点一下“在看”。



更多


罗马尼亚1989

法拉奇:一个人的战争

塔利班归来

危局:伊朗不战而胜

革命者霍梅尼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